這是一本對人生論否論消極哲學命題的大作。請不要絕望的看待這本書,輕易輕蔑這位偉大哲學家的觀點,我這樣告誡著。并摒偏見以理智,但這本書結果使我視界另開一片天地,仍然驚訝與驚喜。
亞瑟·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1860年)德國哲學家。他繼承了康德對于現(xiàn)象和物自體之間的區(qū)分。不同于他同代的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等取消物自體的做法,他堅持物自體,并認為它可以通過直觀而被認識,將其確定為意志。意志獨立于時間、空間,所有理性、知識都從屬于它。人們只有在審美的沉思時逃離其中。叔本華將它著名的極端悲觀主義和此學說聯(lián)系在一起,認為意志的支配最終只能導致虛無和痛苦。他對心靈屈從于器官、欲望和沖動的壓抑、扭曲的理解預言了精神分析學和心理學。他文筆流暢,思路清晰,后期的散文式論述對后來哲學著作的詩意化產生了較大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