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與小民》被魯迅、柏楊等中國頂層知識分子評為“世界上研究中國民族性最早、最詳盡、最切實的著作”之一。這是一部湮沒百年的社會學經(jīng)典譯著,作者明恩溥在二十多年審慎研究和大量觀察的基礎(chǔ)上,生動概括、描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中國現(xiàn)實和中國人的性格特征,其觀點客觀犀利。他寫中國人會在墻上挖一個洞,洞里放上蠟燭,這樣兩個房間就都有光了;寫中國家長會給男孩取個女孩的名字,讓神佛誤認為他是個女孩,這樣就很好養(yǎng)了;寫人們以放生魚兒鳥兒來積善行德,至于放生后的魚兒鳥兒今后怎樣生活,那全然不是他們關(guān)注的了;寫碼頭工人僅僅用大量可以回收利用的草席就打敗了美國某州花費巨資建造的精致糧倉……昨日中國何以評說,未來之路何去何從?了解和思考這些,對個人的自省自覺,甚至對民族的振興發(fā)展,都是非常有必要且有益的。 作者簡介: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明恩溥(ArthurHendersonSmith,1845—1932)成為了美國在華最為著名的傳教士之一。他的幾本有關(guān)中國的著作,例如《中國文明》、《中國人的素質(zhì)》、《中國鄉(xiāng)村生活:社會學的研究》、《中國在動亂中》等,在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風行一時,對西方世界的中國觀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無論是研究來華傳教士和近代中美關(guān)系,還是西方近代的中國學與中國觀,他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人物。除了非常非常熟悉中國的國情,明恩溥也十分了解和關(guān)注中國民眾的生存狀況。1906年,他向美國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建議,將清王朝支付給美國的“庚子賠款”用來在中國興學、資助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這直接促成了后來清華大學和協(xié)和醫(yī)院的建立。 目錄: 第一章做戲愛面子/001 第二章節(jié)儉求便宜/007 第三章辛勤任勞苦/013 第四章客套規(guī)矩多/018 第五章時間觀念差/026 第六章差不多就行/033 第七章容易生誤解/044 第八章委婉不坦率/050 第九章靈活又古板/059 第十章糊里又糊涂/066 第十一章啥都能承受/072 第十二章輕視外國人/080 第十三章缺公共意識/090 第十四章太循規(guī)蹈矩/099 第十五章吃得苦中苦/109第一章做戲愛面子/001第二章節(jié)儉求便宜/007第三章辛勤任勞苦/013第四章客套規(guī)矩多/018第五章時間觀念差/026第六章差不多就行/033第七章容易生誤解/044第八章委婉不坦率/050第九章靈活又古板/059第十章糊里又糊涂/066第十一章啥都能承受/072第十二章輕視外國人/080第十三章缺公共意識/090第十四章太循規(guī)蹈矩/099第十五章吃得苦中苦/109第十六章頑強易生存/124第十七章萬事忍為上/132……該書是中國生活在美國中產(chǎn)階級眼中的經(jīng)典寫照,書中關(guān)于中國社會差別的敘述十分引人注目。該書同時標志著一個新的階段,成為后來的社會學分析的基礎(chǔ)。明恩溥把作為文化差異的“貧窮”與“社會團結(jié)”,寫得特別精彩。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費正清 明氏以傳教士的地位隨意觀察中國農(nóng)民,李先生(李景漢)以社會學家的資格研究中國農(nóng)民,而所見吻合如此,可見明氏這本作品,也決不能和一班走馬看花、捕風捉影的西人著述等量齊觀了。 ——百年清華四大哲人之一潘光旦 明氏畢竟是過來人。他對中國農(nóng)村社會的現(xiàn)象,可謂觀察精密、獨具慧眼,而且他那描摹入微、寫實逼肖的能力,豈止在西洋人中沒有人可以與他比擬,就是在我們自己的該書是中國生活在美國中產(chǎn)階級眼中的經(jīng)典寫照,書中關(guān)于中國社會差別的敘述十分引人注目。該書同時標志著一個新的階段,成為后來的社會學分析的基礎(chǔ)。明恩溥把作為文化差異的“貧窮”與“社會團結(jié)”,寫得特別精彩!鸫髮W終身教授費正清明氏以傳教士的地位隨意觀察中國農(nóng)民,李先生(李景漢)以社會學家的資格研究中國農(nóng)民,而所見吻合如此,可見明氏這本作品,也決不能和一班走馬看花、捕風捉影的西人著述等量齊觀了!倌昵迦A四大哲人之一潘光旦明氏畢竟是過來人。他對中國農(nóng)村社會的現(xiàn)象,可謂觀察精密、獨具慧眼,而且他那描摹入微、寫實逼肖的能力,豈止在西洋人中沒有人可以與他比擬,就是在我們自己的國人中間恐怕也是少如鳳毛麟角吧!袊鐣䦟W家李景漢客套規(guī)矩多中國人乃至東方人的禮節(jié)有兩個方面與我們有著天壤之別:一為贊賞,一為批評。我們盎格魯-撒克遜人身上有許多優(yōu)秀的品格,外剛勝于內(nèi)柔,行事果斷卻缺少圓融。所以,當我們來到東方,發(fā)現(xiàn)在廣袤的亞洲大地上,人們化解摩擦,處理各種人際關(guān)系的藝術(shù)遠勝我們。對此,我們內(nèi)心充滿了敬佩——那是一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人對駕輕就熟者由衷的敬佩。即使那些對中國人心存偏見的批評家們,也不得不承認,中國人把禮節(jié)提升到了一種完美的境界,若非親歷,西方人根本無法想象。“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痹谥袊膫鹘y(tǒng)典籍中,記載著三百條禮節(jié)規(guī)范和三千條行為準則。在我們看來,一個背負著如此之多的繁文縟節(jié)的民族恐怕很難延續(xù)下去。而事實上,只要稍稍留心,你便會發(fā)現(xiàn),遵守禮節(jié)對中國人來說已經(jīng)成了一種淪肌浹髓的本能,一如他們對待教育的態(tài)度。天才的中國人,把西方國家只有在宮廷和外交活動中才遵循的復(fù)雜禮儀,成功地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當然,這并不是說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為繁禮多儀所累。這些禮節(jié)就像節(jié)日的盛裝,總是在需要的時候才會被拿出來穿戴上。中國人憑直覺就能做出準確的判斷,什么場合該恪守什么禮節(jié)。在這些場合,如果一個中國人不知道該怎么做,就像一個受過教育的西方人不能回答九乘以九等于幾一樣荒謬可笑。西方人之所以很難欣賞中國人的禮節(jié),是因為我們下意識地認為,禮節(jié)是“一種真實的善意表達”。西方人的認識來自于一種文明觀念:個人幸福就是全體的幸福。但是中國人的禮節(jié)卻完全與之相悖。中國人的禮節(jié)更像是一種專門儀式,這種儀式意義重大,卻并非發(fā)自人們的內(nèi)心。這種儀式是個體對大集體的遵從,更像是一種程序上的客套。中國人關(guān)于尊稱的整套理論和實踐,即使不至于讓西方人抓狂,也足以弄得他們一頭霧水。這些稱謂使得人們有了明確的尊卑長幼之分,而這種等級被視為整個社會秩序的基礎(chǔ),更是人際關(guān)系的潤滑劑。只要尊卑有別,上下有序,就萬事大吉。在下象棋的時候,先走的人會說:“鄙兵先行一步!彼膶κ謺貞(yīng)道:“鄙卒也走一子!比缓笠蝗藭Q:“賤馬要到貴象之位,吃掉尊卒。”就這樣說著客套話,下完整盤棋。盡管棋局和這些客套話毫無關(guān)系,但如果一個人不能運用客套話說出下一步棋,那么他就會被人們所恥笑。對中國人而言,客套話也是下棋的一部分,不了解這些便意味著無知。與此同時,中國人恪守禮節(jié)的程度,城市和鄉(xiāng)村相去甚遠。在城市,恪守禮節(jié)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去到鄉(xiāng)下,盡管同樣需要遵守禮節(jié),但是不需要像城里人那樣精通。中國人都很溫順,很有人情味。他們舉止文雅,風度翩翩,不粗暴粗魯。這種溫順性格在普通百姓身上特別明顯!z法﹞杜赫德不過必須承認,也有極少數(shù)中國人不知道在特定的場合該如何合適地行事,但即使是這些人,也遠勝過一個最有修養(yǎng)的外國人。與他們比起來,這個外國人就像是個尚未離開母親懷抱的嬰兒,除非這個外國人積累起了豐富的經(jīng)驗,有時刻注意自己言行舉止的意識。很顯然,西方人就連中國禮節(jié)最淺易的門道都摸不清,他們自己也承認這一點,這就使得知書識禮的中國人會帶著不加掩飾的(并非不自然的)輕蔑來看待這些“野人”。中國的禮節(jié)就像一個氣囊,雖然中間空空如也,但是能很顯著地減輕顛簸。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很客觀地斷定,中國人對一個外國人的禮節(jié)(與中國人對自己同胞的表現(xiàn)完全相同)更多是為了展示自己是個守禮之人,其次才是真正考慮客人的需要。你不想喝茶,但是他偏偏要為你生火燒水沏茶。結(jié)果你被那些冒出來的煙熏得直流眼淚,喉嚨被嗆得如吞苦藥。但是主人卻對自己的待客之道充滿自信。至于客人的感受,那只是客人自己的事兒。再舉個例子,你在農(nóng)村租了一間簡陋的房子,房東認為把房子打掃一下(只是意思一下)是一種禮節(jié)。雖然你已經(jīng)邁進了房間,他卻依然賣力地打掃著,滿屋彌漫的飛灰讓人睜不開眼,你請求他不要再打掃了,但是他依然置若罔聞地忙碌著;蛟S,這就是《禮記》上所說的,“客從遠方來,灑掃庭院迎接之”。這種禮節(jié)性的行為同樣出現(xiàn)在宴會上。熱情的主人會為客人夾菜,將客人的碗里塞滿他認為好吃的食物,以保證自己不會失禮,當然也沒人會認為這種行為很不恰當。至于你喜不喜歡吃,是不是能吃完,一點也不重要。如果你不吃,那就是你失禮了。如果一個外國人不懂這些事情,那就是他自己的問題,跟主人沒有任何關(guān)系。也是遵照這種原則,中國新娘去拜見一位外國夫人,行禮的時候她會背對著夫人,面向北方行禮。這種行為令這位夫人又氣又疑。之后仔細問了知情人方才明白,原來新娘行禮的方向是皇帝所在的方位。至于外國夫人待在房間的南面還是北面,就不在她應(yīng)該關(guān)注的范圍內(nèi)了。假如那位外國夫人沒站對方位,那么新娘也就不必理會這位夫人的感受,她要做的就是讓別人知道她懂得往哪個方向叩首。前面我們說過,中國人給人臉面的方式就是向?qū)Ψ剿蜕弦环荻Y物。禮物樣式是固定的。某位和中國人交往的外國人時常會收到一些盒裝禮品,里面是一些用紅紙包著的油膩點心。那個外國人從來不吃這些點心,他被逼無奈當面表示他根本不會吃,收下的話也只能送給其他中國人,送禮的人還是堅持不肯拿回禮物。按照禮節(jié),中國人絕對不會對收到的禮物挑肥揀瘦。收到禮物的人通常會說:“這些禮物一定花了不少錢吧!”而客人在告別的時候通常會對主人說:“給你們添麻煩了!讓你們破費了!”一位外國人,受邀參加一次婚禮,喜宴上擺了不少點心。客人們正在進餐的時候,有人端上一盤點心,上面只有兩三塊點心,端盤子的人夸耀點心熱騰騰的(好像人們都喜歡熱的)。很顯然,外國人是貴賓,盤子首先被端到他的面前。但是這個外國人卻謝絕了。不知什么原因,整個婚宴的氣氛變得很尷尬,那盤點心沒有再傳下去,而是被撤掉了。原來,這是一種習俗,來參加婚禮的客人都要出一份禮金,在客人們還在吃喜宴的時候就開始收了。直接收禮錢好像很不符合禮節(jié),所以便以送點心作為暗示。中國的客人都明白送點心是什么意思,只有這個外國人不知道。所以他的拒絕讓別人也不好意思再當面拿出禮金。后來,這位外國人又去參加這家人的另一次婚禮,那個婚宴主持人吸取上回的教訓,直接將盤子伸到外國人的面前,說:“請把禮錢放在這里!”這種方式可以稱得上是比西方人還直接了。在批判了中國人的繁瑣禮節(jié)之后,我們還有很多方面要向他們學習。在誠信的同時摒棄我們的粗魯,這并非全無可能。假如將東方的含蓄溫雅和西方的獨立自主融合一下,那一定是個更好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