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阿隆是薩特的第一個絕交對象,50年后卻伴隨著全球保守主義的回潮被重新發(fā)現(xiàn),迎來了國內(nèi)外思想界研究的高潮。去年,他和薩特同是誕辰一百周年,關(guān)于薩特的紀念冷冷靜靜,而關(guān)于阿隆的研究卻紅紅火火。本書的副標題是“五十年的政治思考”,在學界,有人說,是阿隆在全世界拉開對法國及歐洲左翼知識分子遺產(chǎn)的全面反思序幕。
目錄: 譯者前言 序言 雷蒙·阿隆和他的《回憶錄》 第一篇 政治教育(1905-1939年) 第一章 父親的遺囑 第二章 學習與友誼 第三章 發(fā)現(xiàn)德國 第四章 在拉丁區(qū)正中心 第五章 是灰心喪氣還是幸災樂禍…… 第六章 浩劫之路 第二篇 政治愿望(1939-1955年) 第七章 戰(zhàn)爭 第八章 幻想不出于抒情 第九章 記者和活動家 第十章 瓜分歐洲 第十一章 20世紀的戰(zhàn)爭 第十二章 “知識分子的鴉片” 第三篇 禍患之中的教師(1955-1969年) 第十三章 返回古老的巴黎大學 第十四章 阿爾及利亞悲劇 第十五章 工業(yè)社會 第十六章 將軍的宏偉計劃 第十七章 和平與戰(zhàn)爭 第十八章 “他沒有理解我們”或1968年5月 第十九章 “自信與統(tǒng)治者” 第四篇 當官的年代(1069-1977年) 第二十章 從皮埃爾·布里松到羅貝爾·埃爾桑 第二十一章 后戴高樂主義 第二十二章 論意識形態(tài)批判 第二十三章 亨利·基辛格與美國霸權(quán)的終結(jié) 第二十四章 歷史評論 第二十五章 西方的衰落 第五篇 死緩階段(1977-1982年) 第二十六章 心肌梗塞 第二十七章 《快報》周刊 第二十八章 一代人的結(jié)束 結(jié)束語 作者書目提要 人名對照表 譯后記 為《費加羅報》寫了20年社評的阿隆,在此書中以暢曉通達的筆觸,記錄下他一生與法國左翼知識人搏殺的過程,尤其是與自己的同窗、左翼思想大師薩特之間的長期論辯,更堪稱現(xiàn)代思想一樁最有特色的公案。阿隆始終以鎮(zhèn)定左派的文化界狂熱為己任,雖不時感到“身處邊緣”,卻對自己的立場至死不渝。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自由主義者的一些最堅韌、最具特色的品質(zhì):他不愿提出恢宏而一貫的體系,不敢言之鑿鑿地談論完美社會,慎言有關(guān)群體拯救的許諾。用薩特的評語說,他“屬于那種同火熱的歷史運動總保持一段歷史距離的人”,他給自己的一生定下的任務是“盡可能誠實地理解我的時代,時刻不忘我的知識的局限性”。正是阿隆的這種思想品格,使他的著作能夠“擦亮一代知識分子的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