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陸建德近年來有關外國文學、文化現(xiàn)象等的評論文章結集而成,共計23篇。既有對文學史思想史上“模仿”、“靈感”等等問題的理論評析,又有對狄更斯、伍爾夫、帕慕克等經典作家的文學批評,還有對漢語學界的外國文學研究成果的品鑒推介。思想犀利睿智,文筆清晰曉暢,適合廣大文學研究者、愛好者閱讀。 目錄: 安提戈涅的天條 模仿·獨創(chuàng)·影響的焦慮 敵我意識的奴隸 靈感·宿構·腹稿 [附錄]詩思·催租人·窮苦之言 思想背后的利益 與“小說之死”告別 《狄更斯全集》序 “大博覽會和小展覽”——狄更斯談倫敦世博會 意識之流的品質——讀《墻上的斑點》 乏味透頂——上帝保佑安·蘭德 烈焰的火舌——略說歐美二戰(zhàn)文學 小說的壽命超過上帝 經典閱讀 擊中痛處——《二十世紀外國散文經典》序言安提戈涅的天條 模仿·獨創(chuàng)·影響的焦慮 敵我意識的奴隸 靈感·宿構·腹稿 [附錄]詩思·催租人·窮苦之言 思想背后的利益 與“小說之死”告別 《狄更斯全集》序 “大博覽會和小展覽”——狄更斯談倫敦世博會 意識之流的品質——讀《墻上的斑點》 乏味透頂——上帝保佑安·蘭德 烈焰的火舌——略說歐美二戰(zhàn)文學 小說的壽命超過上帝 經典閱讀 擊中痛處——《二十世紀外國散文經典》序言 一位土耳其作家的榮耀——帕慕克二〇〇八年訪華小記 教育何為?大學何為? 非普通讀者 尋找軀殼的游魂——布萊《批評意識》讀后 未盡的旅程——布萊爾《旅程》序 拒絕沉默——紀念愛德華·薩義德 “跳出自己的凡軀俗骨”——在錢鍾書百年誕辰紀念會上的講話 流動的家鄉(xiāng) 談喬治·奧威爾 本文所談的模仿不是指亞里士多德和奧爾巴赫揭示的文學與現(xiàn)實之間的特殊關系,而是指對前人作品、對經典的模仿。古代西方的修辭學家和批評家積極提倡詩人模習前人的佳作,在中國,讀書發(fā)蒙離不開模臨古帖,誦讀古文。劉勰認為,“童子雕琢,必先雅制”,個人不是游離于社會之外的獨立體,他的風格習慣要通過學習正確的“體”來培養(yǎng)(“模體以定習”)。模仿之功,積久自顯:“模經為式者,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