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錢穆先生:國史新論


作者:錢穆     整理日期:2014-08-19 13:02:41

本書系以分別、專門、變化三種眼光治史之所得者。由當時社會思潮之反省出發(fā),縱論古今,而標識其演變之大勢所在,就新時代之需要,探討舊歷史之真相,足資有志於知人論世、會通國史者之參考。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九歲入私塾,1912年輟學后自學,并任教于家鄉(xiāng)的中小學。1930年經(jīng)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后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大、齊魯大學、武漢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江南大學等學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創(chuàng)辦新亞書院。1967年定居臺灣。著有學術著作六十余種。
  目錄:
  自序
  再版序
  一中國社會演變
  二再論中國社會演變
  三中國歷史上社會的時代劃分
  四略論中國社會主義
  五中國傳統(tǒng)政治
  六中國歷史上的傳統(tǒng)政治
  七中國智識分子
  八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之士
  九再論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之士
  一〇中國歷史上的傳統(tǒng)教育
  一一中國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
  一二中國歷史上之考試制度
  一三中國歷史人物自序
  再版序
  一中國社會演變
  二再論中國社會演變
  三中國歷史上社會的時代劃分
  四略論中國社會主義
  五中國傳統(tǒng)政治
  六中國歷史上的傳統(tǒng)政治
  七中國智識分子
  八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之士
  九再論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之士
  一〇中國歷史上的傳統(tǒng)教育
  一一中國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
  一二中國歷史上之考試制度
  一三中國歷史人物
  一四中國歷史上之名將中國社會演變一中國是不是一個封建社會?這一問題,應該根據(jù)歷史事實來解答。中國史上秦以前的所謂“封建”,乃屬一種政治制度,與秦以后的“郡縣制度”相針對。在西洋歷史中古時期有一段所謂Feudalism的時期,F(xiàn)eudalism則并不是一種制度,而是他們的一種社會形態(tài),F(xiàn)在把中國史上“封建”二字來翻譯西洋史上之Feudalism,便犯了名詞糾纏之病。西洋Feudalism之起源,事先并非出自任何人的計劃與命令,也沒有一種制度上之共同規(guī)律。只因北方蠻族入侵,羅馬政府崩潰,新的政府與法律不及產生,農民和小地主在混亂中無所依賴,各自向較強有力者投靠,要求保護;于是在保護者與被保護者間,成立了各樣的契約。后來此種契約關系,逐漸擴大,連國家、國王、皇帝、城市乃至教會,都被卷入。這是一種由一中國社會演變.下而上的演進。中國歷史上所謂“封建”,究竟始于何時,已難詳考。據(jù)傳說,遠從夏、商時已有。古史渺茫,此當由專門古代史家經(jīng)過嚴格考據(jù)來論定。但我們不妨說,正式的封建制度則始自西周。西周封建,乃由武王、周公兩次東征,消滅了殷王室的統(tǒng)治權,逐步把自己的大批宗室親戚分封各地,以便統(tǒng)制。先由天子分封諸侯,再由諸侯分封卿大夫,逐步擴張。這種演進是由上而下的。西方封建由統(tǒng)一政府之崩潰而起;東方封建則是加強政府統(tǒng)一的一種強有力的新制度。若加進經(jīng)濟情形來講,周代封建實是一種武裝集團的向外墾殖。西周本是一個農耕部族,他們征服了殷朝,遂把他們的近親近族,一批批分送去東方,擇定交通及軍略要沖,圈地筑城,長期屯駐;一面耕墾自給,一面建立起許多軍事基點。在其相互間,并完成了一個包絡黃河流域,乃至南達漢水、淮水,甚至長江北岸的龐大交通網(wǎng)。原有殷代遺下的幾許舊的城郭與農耕區(qū),被包絡在這一個龐大交通網(wǎng)與許多軍事基點之內的,也只有接受周王朝新定的制度,而成為他們統(tǒng)屬下的侯國了。至于在此一兩百個城郭農耕區(qū)域之外,當時中國中原大陸還有不少游牧部落。他們并不專務農業(yè),他們也沒有城郭宮室,還是到處流動遷徙。這些便是當時之所謂“戎狄”。因此西周封建,同時實具兩作用:一是便于對付舊殷王朝之反動。一是防御四圍游牧人侵擾。我們若把這一種形勢和進程來比擬西洋史,周代封建實是當時以“軍事”和“政治”相配合,而又能不斷地動進的一種建國規(guī)模。遠之頗像羅馬帝國,近代則似英倫三島之海外殖民。由一個中心向外擴展,由上層的政治勢力來控制各地的社會形態(tài)。西方中古時期之所謂封建,則由各地散亂的社會漸漸向心凝結,在下層的許多封建契約上,逐步建立起政治關系來。由日耳曼諸選侯來公選日耳曼王,再由日耳曼王來充當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這又是中西封建恰相顛倒的一個對比。若就社會形態(tài)言,周代封建確與西洋中古史上之封建社會有一相似處,厥為同樣顯然有“貴族”與“平民”兩階級存在。然此一形態(tài),并非封建社會之主要特征。因希臘、羅馬時代,同樣有貴族、平民兩階級,但那時則并非封建社會。即就中國周代與西洋中古之貴族階級作一比較,其間亦有許多不同。西洋中古時代之貴族地主,實際上多是在一塊農田即他的領地上居住,筑有一所堡壘,一個像中國后來所謂莊主或土豪的身份而止。他的地位,在當時也只等如一個寺廟中的方丈或一個市鎮(zhèn)上的鎮(zhèn)長。而中國在春秋時代所見的諸侯卿大夫,則都是像樣的政治領袖。





上一本:擊中痛處 下一本:中國名號與中古地理探索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錢穆先生:國史新論的作者是錢穆,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