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易中天中華史第七卷:秦并天下


作者:易中天     整理日期:2016-05-12 20:54:01

《易中天中華史第七卷:秦并天下》,是第二部“秦漢魏晉南北朝”(第一帝國)的開篇,從統(tǒng)一六國、楚漢爭霸到漢朝建立。當春秋戰(zhàn)國群雄爭霸,地處西陲的秦部落在做什么?是什么讓他們成為霸主,剎那間橫掃六合?前所未有的統(tǒng)一帝國何其雄壯,為何卻又在短短的十五年里風崩離析?陳勝吳廣有怎樣的能耐?楚漢相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項羽敗在了哪里,輸給流氓式的劉邦?漢帝國又遇到了什么逃不掉的麻煩?精修文字細節(jié),增加數(shù)十幅手繪插圖,全新改版升級。 中華民族到了關鍵的時刻。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歷史。審視“世界文明中的中華文明”,找到“中華文明中的共同價值”,明白“未來世界中的責任擔當”,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華的位置。這就是《易中天中華史》的任務。至于結論,也許會有,也許沒有。但即便沒有,探尋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滿樂趣的事情,諸位難道沒有興趣嗎? 
本書簡介:
  《易中天中華史第七卷:秦并天下》:商鞅變法,秦憤而崛起,秦始皇滅六國,并天下,建立君主專制大一統(tǒng)國家。他勤政。每天看完一百二十斤竹簡奏章才去休息。他謹慎。殿上絕不允許有人攜帶武器,以至于荊軻來刺殺他,所有人只能干瞪眼。他狐疑。每天變換住處,誰要是暴露行蹤就是死罪。他殘忍。對李斯的批評傳出宮外,因查不出是誰泄密,便將在場的人都殺掉。設防如此,該坐穩(wěn)江山了吧?然而,秦的苛政卻親手把自己送上斷頭臺,大秦巨輪僅僅十五年就沉沒了。楚漢相爭,劉邦稱帝,沿用秦朝制度。大秦畢竟沒死,秦始皇首創(chuàng)的“帝國制”主宰中華歷史兩千一百三十二年。 學者易中天,顛覆傳統(tǒng)史學著作的寫作方法,以優(yōu)美詩意的語言、獨特創(chuàng)新的全球視角,將用五年時間寫作五部共三十六卷巨著《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中華根》(先秦),第二部《第一帝國》(秦漢魏晉南北朝),第三部《隋唐宋元》,第四部《明清》,第五部《近現(xiàn)代》,現(xiàn)已出版前十五卷。跟隨《易中天中華史》,我們將進行一場歷史尋根之旅,體驗夏的質樸、商的絢爛、周的儒雅、漢的強悍、唐的四海為家八方來朝,品味宋的纖細、元的空靈,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開諸多歷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嗎?先秦諸子都是誰?魏晉風度長什么樣?盛唐之音你聽見過嗎?當旅程結束時,我們或將明白:什么是中華根、中華夢、中華魂。
  作者簡介:
  易中天1947年生于長沙,曾任教于武漢大學、廈門大學,F(xiàn)居江南某鎮(zhèn),潛心寫作“中華史”。在易中天看來,《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譜”,《資治通鑒》則是可供統(tǒng)治者借鑒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正因為如此,他認為汗牛充棟的各類中華史,大多沒有全球視野和現(xiàn)代史觀,因此他將在直覺、邏輯和證據的基礎上,書寫人們“不知道和想知道”的歷史。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華史》(1-15卷)。
  目錄:
  第一章始皇革命
  興亡只在頃刻間
  太陽又西升
  蠻族刷新歷史
  憤而崛起
  一號文件
  反封建
  一統(tǒng)天下
  第二章陳勝造翻
  鐵網帝國
  焚書坑儒
  大澤鄉(xiāng)
  陳勝王
  活該秦要亡第一章始皇革命興亡只在頃刻間太陽又西升蠻族刷新歷史憤而崛起一號文件反封建一統(tǒng)天下 第二章陳勝造翻鐵網帝國焚書坑儒大澤鄉(xiāng)陳勝王活該秦要亡為什么是楚 第三章項羽爭雄兵起江東劉邦來了秦二世找死巨鹿之戰(zhàn)沛公入秦鴻門宴敗亡倒計時 第四章劉邦稱帝韓信拜將天下亂作一團一站成名關鍵的一票霸王別姬劉邦與項羽 第五章大秦沒死新革命遇到了老問題殺戒因何而開韓信之死秦主義集權是一種必然秦亡之鑒焚書坑儒 確立了郡縣制以后,秦始皇又連出數(shù)招。第一招是“修馳道”,也就是修建以咸陽為中心的全國高速公路網。第二是“去險阻”,也就是拆毀六國在險要之處修建的長城巨塹和城郭要塞。第三是“決川防”,也就是決通六國所筑阻塞水道的堤防,疏浚鴻溝,開鑿靈渠。第四是“銷兵器”,也就是沒收全國各地民間的武器,集中運到咸陽,鑄成大鐘和銅人。第五是“大移民”,也就是將天下豪富遷徙到咸陽,人數(shù)據說多達十二萬戶。這些舉措的用心,是顯而易見的。實際上,帝國的危險無非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草民造翻,二是六國復辟,三是蠻族入侵。但無論造翻還是復辟,都要錢,要武器,要據點。現(xiàn)在,要塞毀掉了,武器沒收了,富豪變成了窮光蛋,他們還造什么反,復什么辟?何況就算變生不測,有了馳道,通了水路,皇帝隨時都能調兵遣將,不怕他們翻了天。蠻夷戎狄也不難對付,因為秦始皇有的是鐵騎,有的是勁旅。他北筑長城,南征百越,并將征戰(zhàn)所得之地設為郡縣。北方設九原郡,南方設南海、桂林、象郡。于是“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正所謂“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即便如此,秦始皇仍不敢掉以輕心。他勤政。每天不看完一百二十斤的章奏(竹簡),絕不休息。他謹慎。他的殿上,絕不允許有人攜帶武器,衛(wèi)士不得命令則不能上殿,以至于荊軻來謀殺他時,所有人都只能干瞪眼。他狐疑。他的住處每天都不一樣,誰要是暴露了他的行蹤,誰就是死罪。他殘忍。有一次,他對李斯的批評被傳出宮外。由于查不出泄密的人,便將當時在身邊的宮女、宦官和衛(wèi)士全部殺掉。設防如此,秦始皇該坐穩(wěn)江山了吧?抱歉,還沒有。因為天下偏有不怕死的人,也偏有直言不諱、喜歡唱對臺戲的人。比如淳于越。淳于越是齊國人,職位是博士。博士就是負責議論政事和掌管禮儀的官員,始皇時期有七十個,領班則叫“仆射”(射讀如夜)。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舉行國宴,七十位博士集體上前敬酒。仆射周青臣作為領班,便歌功頌德,大唱贊歌。周青臣說,陛下“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zhàn)爭之患,傳之萬世”,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威德呀!秦始皇龍顏大悅。淳于越卻忍不住了。淳于越說,周青臣這是亂拍馬屁!殷、周兩代之所以能夠延續(xù)千年,就因為他們都分封了子弟和功臣。如今陛下自己當了皇帝,鳳子龍孫們卻變成了平民。將來一旦國家有事,又有誰會來救難呢?這當然大煞風景。何況這時的大秦,成為帝國已經四年。淳于越居然還重提封建,反對郡縣,是可忍孰不可忍?不過這一回,秦始皇倒沒殺人。他的處置,是讓已經擔任丞相的李斯提出意見。作為丞相,李斯當然要受理此案。這不僅因為君主所命和職責所在,也因為他自己就是郡縣制的擁護者,反封建的急先鋒。只不過,李斯的意見也不是殺人,而是燒書。李斯上書秦始皇說,現(xiàn)在的社會風氣很是不好,某些人以古非今,妖言惑眾。他們上朝時在心里誹謗,下朝后在街頭亂講,靠非議皇上出名,以持不同政見為譽,帶頭制造流言蜚語,正所謂“入則心非,出則巷議,非主以為名,異趣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長此以往,勢必君王威望盡失,民間結黨營私,帝國危在旦夕。問題是,何以如此呢?李斯認為,政令不行,議論紛紛,全因為思想不統(tǒng)一,學術太自由,民間思想的影響大于官方號令。因此,惟有禁絕私學,才能正本清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秦始皇認同李斯的意見。于是,焚書坑儒。焚書坑儒是中華史上一大要案,秦始皇和李斯也因此而被永遠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其實焚書和坑儒是兩回事,秦始皇坑殺的也不是什么儒,更不是意見領袖,反倒無妨說是一群江湖騙子。但,不問青紅皂白,就一次活埋四百六十余人,稱之為暴戾總是不過分的。關鍵是焚書。焚書是事實。不過焚書的直接動機,卻未必意在毀滅文化,更主要的還是鉗制言論。當時的懲罰條例是:焚書令下達三十天還沒燒書的,黥(讀如擎)為城旦(額頭或臉上刺字,白天守城,晚上筑城,刑期四年);聚談詩書的斬首,以古非今的滅族。懲罰最重的,是以古非今。其次,是街談巷議。由此可見,焚書的目的,是要一次性根除一切議論國是的可能。這當然是不折不扣的文化專制主義。但在秦始皇和李斯那里,則多半自認為理直氣壯。因為廢封建,行郡縣,是一場革命。這場革命關系到大秦帝國的生死存亡,必須進行到底,當然要“鎮(zhèn)壓反革命”?傊厥蓟屎屠钏挂宦暳钕,除官方藏書、秦國國史,以及醫(yī)藥、卜筮、農作之書外,私人所藏文藝哲學諸子百家之書都被付之一炬。這真是一場文化浩劫。中華文明的許多寶貴遺產,從此再也找不回來了。中華民族的許多寶貴思想,也被遺忘和中斷。當然,被中斷的還有戰(zhàn)國時期思想活躍言論自由的傳統(tǒng)。損失已無法挽回,秦始皇、李斯和項羽罪不可赦。如果另一個世界也有法庭,他們是應該送去受審的,F(xiàn)在,青銅的、物質的武器被沒收了,文字的、思想的武器也被沒收了。槍桿子和筆桿子,都捏在了秦始皇和李斯他們手里。那么,他們的帝國安全了嗎?不,滅亡得更快。





上一本:易中天中華史第六卷:百家爭鳴 下一本:韓國的故事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易中天中華史第七卷:秦并天下的作者是易中天,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