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文明的十字路口:奧斯曼帝國的興衰
作者:許序雅, 許輔旻 整理日期:2015-11-07 11:42:25
本書簡介: 本書講訴奧斯曼帝國把眾多的民族納入一個統(tǒng)治體系中,長期共存,使眾多文明相互融合,避免了游牧帝國乍興忽衰的短壽宿命。本書主要線索是:是什么原因使奧斯曼帝國在東西方夾擊中長存了600年?位于文明十字路口的奧斯曼帝國,是如何廣泛吸收東西方的文明成果,結合農(nóng)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征,創(chuàng)造出獨具特色的奧斯曼文明的?作者對上述問題的解答也對中華文明的復興有一定借鑒作用。 作者簡介: 許序雅,男,1958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武義縣。1979年,考入杭州大學歷史系;1986年畢業(yè)于貴州師范大學歷史系,獲碩士學位;1998年浙江大學(原杭州大學)歷史系獲博士學位。研究專長是中亞史和中西關系史,F(xiàn)任浙江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外文化比較研究所所長,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發(fā)表論文40余篇,出版專著2部,譯著4部(與人合作)。 目錄: 第一章奧斯曼人的崛起/1第一節(jié)箭與公牛的后裔/2第二節(jié)奧斯曼的勝利之劍/6第三節(jié)擴張與受阻/12第四節(jié)帝都君士坦丁堡/31第二章橫霸歐亞非的大帝國/51第一節(jié)“萬王之王”蘇萊曼/52第二節(jié)在歐洲的擴張/62第三節(jié)土俄戰(zhàn)爭/69第四節(jié)兩敗俱傷:土伊戰(zhàn)爭/72第三章獨具特色的奧斯曼帝國/79第一節(jié)帝國的統(tǒng)治機構/80第二節(jié)宗教寬容/92第三節(jié)蒂瑪制和土地制/100 第四章不得不提的帝國軍事/105第一節(jié)奧斯曼早期的軍事體制/106第二節(jié)奧斯曼火槍手和炮兵/117第三節(jié)奧斯曼海軍/121第五章獨具特色的混血文化/125第一節(jié)文學與史地/126第二節(jié)建筑與收藏/137第三節(jié)社會習俗及表演藝術/146第六章帝國的危機和改革/153第一節(jié)衰敗的種子/154第二節(jié)帝國的危機/165第三節(jié)中興與改革/174第七章帝國的崩潰/185第一節(jié)全面“歐化”改革/186第二節(jié)青年土耳其黨與現(xiàn)代土耳其/198 雷霆素丹——巴耶濟德一世1389年6月,爆發(fā)了決定巴爾干命運的第一次科索沃戰(zhàn)役。拉扎爾聯(lián)合波斯尼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等國的軍隊,在塞爾維亞南部的科索沃原野上與奧斯曼大軍展開了一場具有決定意義的大會戰(zhàn)。拜占庭皇帝約翰五世沒有參加,因為他缺乏與巴爾干聯(lián)軍的直接聯(lián)系。穆拉德一世親自指揮奧斯曼大軍,軍中還有保加利亞科斯坦丁的王公康斯坦丁、一些與拉扎爾為敵的塞爾維亞小王公、一些來自安納托利亞的土庫曼王公及其追隨者。文獻中關于參戰(zhàn)士兵數(shù)量的記載相差懸殊,巴爾干聯(lián)軍約有10萬人,而穆拉德一世的兵力最多不會超過6萬人。6月15日,穆拉德一世在接受塞爾維亞貴族米洛什奧比里奇投降時,被詐降的對方行刺受傷,不治身亡,時年63歲。他與希臘女奴所生的兒子巴耶濟德(1389—1402年在位)臨陣接替了他的指揮權。盛怒的巴耶濟德一世徹底擊敗巴爾干聯(lián)軍,拉扎爾陣亡,許多將領戰(zhàn)死。巴耶濟德一世為父報仇,毫不容情,下令殺死所有戰(zhàn)俘,此事讓他得到了“雷霆”的綽號?扑魑种畱(zhàn)是奧斯曼人對歐洲聯(lián)軍主力的第一次勝利。它摧毀了巴爾干半島到多瑙河南岸的最后一次有組織的抵抗,在歐洲東南部僅剩下匈牙利為唯一重要的對手。戰(zhàn)后,巴耶濟德一世迎娶了被殺的塞爾維亞王公拉扎爾的長女瑪麗婭德斯比尼,借此將奧斯曼素丹國與塞爾維亞結盟,而他的后代更可聲稱擁有塞爾維亞王朝的統(tǒng)治特權。1390年,塞爾維亞新任王公斯特凡拉扎列維奇與巴耶濟德一世簽訂歸降協(xié)議,在保持自治的前提下向奧斯曼素丹國效忠,答允進貢和提供軍事援助。從此塞爾維亞淪為奧斯曼素丹國的附庸。 弒兄法1451年2月18日,穆罕默德二世復位登基。當天他就把唯一的、年僅8個月的弟弟溺死在浴缸里。幾年后,穆罕默德二世頒布了一條諭令,宣布皇位繼承人有權殺死自己的兄弟,以避免王位爭奪引發(fā)的內(nèi)亂,維護國家的穩(wěn)定。在奧斯曼帝國,素丹頒布的敕令(即卡農(nóng))是僅次于伊斯蘭法的法律,屠戮兄弟的行為也就成為奧斯曼帝國新素丹繼承王位時所采取的合法手段和傳統(tǒng)。晚年的穆罕默德二世變得多疑,總是害怕有人要害他。即便如此,他還是死于非命。1481年5月初準備出征羅得島時,他的長子巴耶濟德二世急于登位,暗中買通了御醫(yī),毒死了父親。巴耶濟德二世晚年身體極度惡劣,他的三位王子艾哈邁德、考爾庫德、塞利姆開始了激烈的爭奪。1512年,塞利姆得到了禁衛(wèi)軍的支持,打敗并殺死了哥哥艾哈邁德,回到伊斯坦布爾。4月25日,巴耶濟德二世在兒子塞利姆的強迫下退位,讓位給塞利姆一世。巴耶濟德二世離開首都,前往他的出生地色雷斯的德莫提卡宮休養(yǎng),卻在途中去世。有史學家懷疑,是塞利姆一世指使巴耶濟德二世的隨從將其暗殺。塞利姆一世即位后執(zhí)行祖父穆罕默德二世訂立的“弒兄法”,清除所有可能威脅其帝位的人物。他派軍追剿殘余的皇室男性成員,他的另一位兄長考爾庫德以及五個侄子均遭殺害。他還殺光了除蘇萊曼一世之外的其他親生兒子。他因其殘暴被稱為“冷酷者”。蘇萊曼一世原有8個兒子,有的因病身亡,有的被他殺害,有的自殺身亡,到他去世,只剩下一個平庸之徒塞利姆二世。1595年7月,奧斯曼帝國另一位酒色之徒穆拉德三世去世,他的兒子穆罕默德三世依靠穆拉德三世的寵妃、他的母親莎菲婭的力量,奪取素丹之位。他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根據(jù)帝國的“弒兄法”,將他的19個弟弟們殺死,所以他在奧斯曼帝國歷史上留下了惡名昭彰的名聲。 獨特的土耳其浴室土耳其浴主要在公共浴場進行,是蒸汽浴的一種。與桑拿等蒸汽浴不同,土耳其浴更注重水浴過程,而非全然使用蒸汽。浴者首先在暖間內(nèi)放松休息,利用室內(nèi)的高溫使身體發(fā)汗;然后用溫水或冷水沖洗身體,并搓洗全身(或做全身按摩、修須、修指甲等);最后在溫室中擦干身體,結束洗浴,達到清除污垢,舒活筋骨,消除疲勞的目的。土耳其浴室也接待女士,有的浴室開設男女兩個浴室,同時接待男女客人。女士洗浴,有她們獨特的方式。她們坐在石凳上,先用盛滿肥皂水的銅盆,從頭到腳沖淋一通,然后讓女侍者用清水沐淋七次,據(jù)說這也是按照伊斯蘭教的規(guī)矩。婦女們也備食品盒,沐浴后,她們請朋友們品嘗自己做的菜肴,以顯示烹飪技藝的高超,又可以相互切磋。她們還要在手指甲和腳趾上涂上一種叫“克納”的顏料,發(fā)際灑上香水,讓自己光艷照人。猶如歐洲的咖啡館、中國的茶社一樣,土耳其浴室也是個非常重要的交際場所。土耳其人可以在這兒約會朋友,土耳其人進浴室大都帶一個豐盛的食品盒,裝著羊肉串、腰子、酸奶、榛子等食品干果。沐浴后,新朋舊友聚在一起,邊吃喝邊聊天。這種浴室聚餐往往持續(xù)幾個小時。土耳其人還借此一方寶地,談婚論嫁,古代土耳其婦女就利用沐浴的場合為孩子挑選媳婦。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女子平時除了用頭巾包住頭和臉部外,還穿著厚實的長袍,外人根本無法看清女子的長相和身材。這樣一來,土耳其浴室就成了婆婆挑選未來兒媳的重要場所。一般來說,未來婆婆在媒人的陪同下邀請未來兒媳一同沐浴。在浴室里,未來婆婆要看兒媳的長相和身材,以確定是否合意。建于1714年的恰阿奧盧浴室,位于伊斯坦布爾的老城區(qū),是土耳其最著名的浴室。19世紀英國畫家湯姆斯阿隆曾來此游歷,繪制了大名鼎鼎的《恰阿奧盧浴室》銅版畫。此后,阿隆的銅版畫流傳到歐洲各國,恰阿奧盧浴室也就成為了土耳其浴的象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