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這些年你沒看見的美國


作者:闕維杭     整理日期:2015-06-09 11:06:18

美國,一個令人又愛又恨的國家。本書分為八輯,從不同角度聚焦美國社會、文化、風俗、民生、政治、經濟等不同層面,作者在文字中觀察美國社會,于生活中體驗美國文化,且以移民“邊緣人”的切身感受與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比較一抒胸臆,所思所感形諸文字,自有獨特的視野與魅力。閱讀本書,像是聽一位從美國歸來的朋友講故事。歲月積累,娓娓道來,既有鞭辟入里的宏觀思考,又有絮絮叨叨的家長里短,似看電影那樣一頁一頁翻過去。到過美國的人,可以從中透過許多現(xiàn)象看到它的背景和本質;沒去過美國的人,是一次紙上“旅行”,這個大洋彼岸的“花旗國”,“萬花筒”般地展現(xiàn)在你眼前。本書作者眼睛須臾不輟地盯著美國社會的大動向大變化小細節(jié),思維冷峻地梳理著昨天的積淀、今天的現(xiàn)狀、明天的走向,筆下流動的是美國與今日“地球村”特別是中國的比較、關聯(lián)與彼消此長的態(tài)勢。
  作者簡介:
  闕維杭,浙江杭州人,旅美作家,筆名沙蒙、遠航等。文學創(chuàng)作由詩歌入門,涉獵隨筆、散文,兼及文藝評論。赴美后于本世紀初開始個性化“鏡頭”透視、聚焦美國社會、文化、風俗、民生、政治、山水、環(huán)境等不同層面,在新聞中觀察美國社會,于生活中體驗美國文化,在海內外十余種報刊發(fā)表隨筆、紀實文學、散文等上百萬字,并得過相關媒體、文學獎項。出版有《美利堅傳真》《美國寫真》《美國神話:自由的代價》《世紀之吻》《美國到底有多美》《在自由的旗號下》《今日美國:陣痛與變革》等專著。曾編撰評點“海外華文作家檔案”系列,F(xiàn)為美國某華文媒體主編兼主筆。
  目錄:
  輯一微觀國情
  創(chuàng)新讓城市生命之樹常青/002
  美國要掀中產階層經濟新篇章/007
  多元理性消費下的經濟利好勢頭/010
  “金主政治”的幽靈將游蕩美國政壇上空/012
  加州天災的警示/015
  旱情告急的加州/019
  新天方夜譚:六分之一美國人陷于貧困/022
  加州一拆為六的猜想/026
  比爾·蓋茨的感嘆/030
  職場隨想錄/032
  幸福在哪里?/034
  最低時薪:美國經濟政治的平衡命題/038
  薪水彰顯國情:清潔工PK飛行員/042輯一微觀國情 創(chuàng)新讓城市生命之樹常青/002美國要掀中產階層經濟新篇章/007多元理性消費下的經濟利好勢頭/010“金主政治”的幽靈將游蕩美國政壇上空/012加州天災的警示/015旱情告急的加州/019新天方夜譚:六分之一美國人陷于貧困/022加州一拆為六的猜想/026比爾·蓋茨的感嘆/030職場隨想錄/032幸福在哪里?/034最低時薪:美國經濟政治的平衡命題/038薪水彰顯國情:清潔工PK飛行員/042美國最受尊敬的職業(yè):消防員/045游走于民意和法度之間/048當仇恨攜手槍支/051槍械管制面面觀/055世界不安寧美國麻煩多/058 輯二世相紛紜 跳出“愈反愈恐”的怪圈/064全球反恐態(tài)勢依然嚴峻/066微妙的美國種族關系/069弗格森騷亂折射種族歧視嚴峻態(tài)勢/072歧視性把戲未有窮期/074“逆向歧視”傳遞的信息/078 “狗屎門”事件凸顯政要辭職潛規(guī)則/080華裔市長關麗珍闖紅燈之后/082“吉米雞毛秀”事件:一面洞察人心的鏡子/085又聞胡德堡的槍聲/088皮蛋風波/090FBI備忘錄/092FBI近年調查華裔政要的個案分析/095CIA又成眾矢之的/099 輯三白宮拾遺 讀書的總統(tǒng)/106總統(tǒng)和平民的新年祝愿/110白宮“第一父女”的相處之道/112新第一千金/115 白宮菜園的昭示/116白宮是超越個人的/118奧巴馬的信仰及其他/121美國卸任總統(tǒng)的特殊功能/123美國前后期卸任總統(tǒng)境遇大相徑庭/125前“第一千金”的薪水風波/130切爾西婚禮的民意信息/134克里的“外交官基因”/136 輯四文化視角 美國人的“三無”/140懷念羅賓的音容笑貌/142“終結者”的離去與歸來/146派克與美式文化的精粹/148無奈的雄獅永恒的米高梅/150《時代》“年度人物”傳遞的信息/153當代思想家:從理想趨于實用/155《花花公子》“變臉”的警示/158萬圣節(jié):秋天的禮贊/161愛因斯坦的小屋/169與斯坦貝克有約/171馬爾克斯與福克納的淵源/175 輯五硅谷脈動 穿帽衫的CEO引領潮流/180說不盡的喬布斯/184從印度裔移民出任微軟CEO談起/187親歷谷歌“父母上班日”/192感受“硅谷之都”的變遷/202硅谷民謠/208 輯六移民情懷 美國亞裔崛起的真相與愿景/212購物季:亞裔成消費生力軍/214不僅僅是“文化差異”/217透視美國貧富格局中的華裔狀態(tài)/220歲月回眸:華裔在自信而謙卑中前行/223崔琦回家鄉(xiāng)及其他/225絕望的自殺者與社會的責任/227中國元素激活拉斯維加斯/231這個“鐵飯碗”冷暖自知/234   輯七留學之窗 美國大學排名榜面面觀/240另類大學排行榜的啟迪/246留學生安全敲警鐘/248海外游學安全第一/251留學潮涌避暗流/254危機下的美國教育改革契機/256 輯八邁向白宮之路 進軍白宮:希拉里展開圓夢之旅/260美國會誕生女總統(tǒng)嗎?/262希拉里進軍白宮的優(yōu)勢與軟肋/266《艱難抉擇》:希拉里的心聲/269祖母級總統(tǒng)候選人期盼圓夢/271誰來打破最高最硬的玻璃天花板?/274假如這個布什再競選總統(tǒng)/276杰布欲領跑共和黨人進軍白宮/279富豪的游戲:美國大選比燒錢/281 跋/284前言我說的三十年陳,是友誼。
  1985年,我在《杭州日報》副刊部當編輯,陸續(xù)辦些知識讀書類的版面。一個編輯很大程度上是靠作者吃飯的。能約到好作者擁有好作者,那你就有好日子過。
  維杭那時已是一家教育報的副主編了好像,他和另外一個研究弘一法師和豐子愷的學者都由此成為我的好作者,被約在讀書版面上開個隨筆專欄。都是江湖上有才的好哥們兒啊。
  大概就這么熟悉起來了。這之前,他比我早“進”報社七八年,在那個報上登個文章不得了的年代,已是一個“老”作者了。
  多年后的今天,家人問起闕維杭長什么樣?
  嗯——我說,外表嘛,淡淡的,不聲不響的,喜怒不形于色的。
  說話嘛,細聲慢語,不張揚的。好像從來沒見過他大笑,大聲,大怒……跟那些“大”似乎都不沾邊。
  做派嘛,老哥樣的。一群嘰嘰呱呱的記者在外面一起采訪、活動、吃飯,你可能不會注意到他。各種沉穩(wěn)冷靜,也許就這樣。我說的三十年陳,是友誼。1985年,我在《杭州日報》副刊部當編輯,陸續(xù)辦些知識讀書類的版面。一個編輯很大程度上是靠作者吃飯的。能約到好作者擁有好作者,那你就有好日子過。維杭那時已是一家教育報的副主編了好像,他和另外一個研究弘一法師和豐子愷的學者都由此成為我的好作者,被約在讀書版面上開個隨筆專欄。都是江湖上有才的好哥們兒啊。大概就這么熟悉起來了。這之前,他比我早“進”報社七八年,在那個報上登個文章不得了的年代,已是一個“老”作者了。多年后的今天,家人問起闕維杭長什么樣?嗯——我說,外表嘛,淡淡的,不聲不響的,喜怒不形于色的。說話嘛,細聲慢語,不張揚的。好像從來沒見過他大笑,大聲,大怒……跟那些“大”似乎都不沾邊。做派嘛,老哥樣的。一群嘰嘰呱呱的記者在外面一起采訪、活動、吃飯,你可能不會注意到他。各種沉穩(wěn)冷靜,也許就這樣。后來他去美國,每年圣誕一定會發(fā)個郵件過來,問好。我這人懶,忙于應付那些近在咫尺的人事,郵箱十天半個月也不看,看到后往往圣誕都過了。維杭從沒一句責備的話,依然年年都有祝福從太平洋的彼岸傳來。偶然回國,他仿佛有責任似的,總要上門來看看,再忙也會打個電話來。有一種朋友,就是這樣,你可能常常會想不起他,可他一直不會忘記你。君子之交,三十年。水滴石穿,日積月累,你以為他不在,他卻用目光,用影子,用問候,用各種不起眼的方式,在你心的碑石上留下溫暖的印痕。 三十年陳,釀一壇美酒。1990年,維杭去美。那年代,赴美不易,上海簽證之難,就像今天的段子,紅黃藍綠各種版本都有,領事館前的隊伍,排出了人們的心理極限,能簽出的,寥寥無幾。他們一家去了,赤手空拳,憑知識能力,夫人和兒子已成為IT精英。他一直在新聞界沖鋒陷陣,新聞、消息、通訊、社論、評論、副刊、隨筆……無一不能。始終是一支主筆,鋒利尖銳,所向披靡;始終是一枚主編,縱橫方陣,老辣彌堅。他去美國多年后,我約他在我們《杭州日報》開了一個專欄,他開始寫他看見的美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移民,教育……他的視角是全方位的。我們現(xiàn)在做媒體的人都會分工,跑時政,跑社會新聞,跑醫(yī)療衛(wèi)生。就像醫(yī)院,每個科室每個醫(yī)生無論如何都有擅長的一面。記者沒有醫(yī)生這么高深,但也是一個領域,一個專業(yè)。跑長之后,記者可以成為半個專家。可維杭讓人很驚嘆——他幾乎全能,每一個領域他都涉及,每個方面的題目他都能談。他懂得每一條新聞背后蘊藏的故事,他仿佛渾身都是觸角,我這樣的編輯用不著和他這樣的作者談下一篇專欄文章寫什么,他自然會有最新的新聞事件作引子,我真的找不出來有關美國他還有什么沒講過的。去了美國,雖然還在媒體當記者,工作形態(tài)和節(jié)奏大不一樣,個中的轉型過程,我從未聽他說起過。但在專欄中,他眼中的美國社會生活事件,給我們的讀者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視野。維杭的文章不輕易下結論,他從一個事件開頭,到一個故事結尾,很少發(fā)議論,從不強加他的觀點于讀者,所有的觀點都在他的事實之中。這應該說是美國人的新聞報道方式。他更像是用隨筆的方式來敘述,他的見解深刻而準確,角度把握恰到好處,這都是用兩個完全不同代碼和不一樣的話語體系的記者陣地上摸爬滾打練出來的。這二十多年來,維杭的寫作一刻都沒有停過。他才思敏捷,你出命題,他飛快應答;你不命題,他更迅捷。至今,他在海內外各地的十幾家中文報刊上開專欄、發(fā)作品,已結集出版的作品有《美利堅傳真》《美國寫真》《美國神話:自由的代價》《世紀之吻》《美國到底有多美》《在自由的旗號下》《今日美國:痛與變革》…… 三十年陳,還說的是他的文筆。維杭是枚文藝青年。文藝青年是一種范兒,和年齡無關。他的文藝范兒已練就四十年。上個世紀70年代,他可以稱之為詩人。也寫過雜文。那種對文藝的熱愛,一直燃燒至今。他對文藝的態(tài)度,決定了他的一生和他的未來。維杭“文革”結束后考上浙江師范大學,畢業(yè)時被省教育廳看中調到《浙江教育》雜志社當編輯,后來參與創(chuàng)辦《浙江教育報》,從記者一直做到副主編;幾年后又去《江南游報》當編輯部主任。他古文功底好到可以編撰校注《歷代竹枝詞》,是個雜文、游記、詩歌、隨筆無所不能的家伙。一個評論家對他的作品說過一句話:不是每個記者都能寫一手好散文。好吧,請允許我在她的名言后面添一句,不是每一個散文家、詩人都有這樣睿智的思想,深厚的情懷,銳利的視角,獨到的目光的好不好。 昨天,我從清晨七點開始讀他的文章一直到晚上十二點,期間不斷地被瑣事撕開:在路上,來人,商量事情,開會,吃飯……我和那些文章一會兒分開,又黏合;打散,又聚攏;斷裂,再重合。我承認,我對太“奧巴馬”的東西不怎么感興趣,其他的,幾乎每篇都很好看。我迫不及待地滑動著iPad,我甚至沒覺得它們是某種寫作的文章,因為里面都是案例、故事和事件。很抱歉我不打算像一個評論員一樣,把維杭的文章歸納提煉然后拎出來逐個點評。我只說我對這只雞的大概印象。因為雞蛋現(xiàn)在離你僅一頁之遙,用不著我再挑幾個一一敲開來說:啊,看這蛋黃和蛋白色澤多好……我相信你的眼光。也請你相信我。相信他。 徐曉杭2015年2月11日對事物的敏感,勤于思考,專心寫作,這是一般報人所具備的素質,但維杭的不同卻在于:“眼睛須臾不輟地盯著美國社會的大動向大變化小細節(jié),思維冷峻地梳理著昨天的積淀、今天的現(xiàn)狀、明天的走向,筆下流動的是美國與今日‘地球村’特別是中國的比較、關聯(lián)與彼消此長的態(tài)勢。”
  ——美國僑報
  認識“真正的美國”,需要一個近距離正面觀照的視點,這不僅需要目光如炬,更需要有容納百川的博大胸懷。闕維杭,正是給自己構筑了這樣一個客觀冷靜全方位“看美國”的“正面平臺”,他的難能可貴在于秉持著一個“新聞人”的理性公正以及一個“文化人”的獨特慧眼,來透視美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教育及各式多樣的人文風景,從而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美國”。
  ——旅美作家、海外著名文學評論家陳瑞琳
  不是每個記者都能寫一手好散文。不是每一個散文家、詩人都有他這樣睿智的思想,深厚的情懷,銳利的視角,獨到的目光。
  ——媒體人徐曉杭對事物的敏感,勤于思考,專心寫作,這是一般報人所具備的素質,但維杭的不同卻在于:“眼睛須臾不輟地盯著美國社會的大動向大變化小細節(jié),思維冷峻地梳理著昨天的積淀、今天的現(xiàn)狀、明天的走向,筆下流動的是美國與今日‘地球村’特別是中國的比較、關聯(lián)與彼消此長的態(tài)勢。”                                          ——美國僑報認識“真正的美國”,需要一個近距離正面觀照的視點,這不僅需要目光如炬,更需要有容納百川的博大胸懷。闕維杭,正是給自己構筑了這樣一個客觀冷靜全方位“看美國”的“正面平臺”,他的難能可貴在于秉持著一個“新聞人”的理性公正以及一個“文化人”的獨特慧眼,來透視美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教育及各式多樣的人文風景,從而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美國”。                            ——旅美作家、海外著名文學評論家陳瑞琳       不是每個記者都能寫一手好散文。不是每一個散文家、詩人都有他這樣睿智的思想,深厚的情懷,銳利的視角,獨到的目光。                                          ——媒體人徐曉杭    這是一部對美國社會歷史、文化習俗深度觀察辨析的書,是一部激情與冷思交相輝映的書,更是一部中美文化比較融通的好書。                                                                             ——作家成放美國最受尊敬的職業(yè):消防員  數千同僚從全國各地趕來獻上致敬,成千上萬的民眾云集莊重肅穆的禮堂傾灑深情熱淚,巨大的國旗被云梯張掛在城市的天空,城市中心主要街道交通管制……如果這是一兩個人的葬禮,誰有資格享受這幾乎等同于偉人名人葬禮甚至國葬禮的殊榮?答案只是普通的消防員,只因為與火災搏斗而獻身,成為萬民尊崇景仰的英雄。時光回溯到2011年5月10日,美國西部重鎮(zhèn)舊金山市就彌漫了如此令人動容的人間溫情。數千來自全美各地的消防員代表和本地同僚、市民代表聚集在圣瑪麗大教堂,為一星期前在市區(qū)一場火災中相繼殉職的兩名消防員(48歲的佩雷斯和53歲的瓦萊里奧)舉行隆重葬禮。教堂外的場面也頗為壯觀,在大教堂所在大道上,一面巨大的美國國旗被兩輛消防車的云梯架起,蔚為壯觀;數千消防員與警察列隊,與在街道上觀禮的人群靜靜恭候運載兩位殉職消防員的消防車緩緩行進而來,棺木上端放著消防頭盔和逝者的徽章;……加州副州長紐森、舊金山市長李孟賢、消防局局長懷特等政要出席葬禮,與民眾一起聆聽牧師感人肺腑的悼詞:“(懷念)消防員所做的一切,他們生活在一起,一起笑,將生命和死亡連在一起。有時候我們一同死去,有時候我們一同被埋葬,而今天,我們一同悲傷……”這樣的場景其實不時在全美各地出現(xiàn)。其主角必定是遺愛人間為民現(xiàn)身的消防員、軍人或者警察。美國歷年來都不乏“最受尊敬的職業(yè)”民意調查,近些年位居蓋洛普、CNN和《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雜志民調排行榜榜首的幾乎都是消防員。某機構一次民調結果顯示,在最受人尊重的職業(yè)中,消防員名列榜首,而總統(tǒng)則排在第26位。在美國各地,消防員不僅要救火救災,即使是發(fā)生交通事故,或者是有人心臟病突發(fā)急電911呼救,無論是市鎮(zhèn)街巷還是高速公路,也不管是在家里還是鄉(xiāng)野,接到民眾報警后,消防車、救護車都會和警車一樣風馳電掣般趕赴現(xiàn)場救援。消防機構甚至還承擔類似民間保姆的職責,譬如可以在72小時內依法接收并短暫護理單親媽媽(少女媽媽)遺棄的嬰兒。消防員被民眾信賴的程度始終高于其他公職人員。統(tǒng)計資料也披露,在美國各類頻發(fā)災害事故中,因火災死亡的人數位居第三(第一是車禍,第二是各類犯罪活動),每年由火災造成人員、財產的損失巨大,其中不乏在救火現(xiàn)場犧牲的消防員,被大火燙傷、炙傷的比例更高。經歷了“9·11”恐怖襲擊事件后,美國人民更是稱呼隨時隨地都可能英勇獻身的消防員為“平民英雄”!对铺49》等有關消防員題材的好萊塢電影問世,各地殉職的消防員、警員都被人們和當局銘記,在重大紀念日里追思懷念。在舊金山2008年4月9日舉行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傳遞的火炬手中,一位親身經歷過“9·11”事件的退休消防員里克·多蘭奮力跑上343步,為的是代表并紀念在“9·11”事件中犧牲的343名消防員。與消防員相比,工作性質同樣充滿危險,又是時刻忙碌在保護民眾生命財產第一線的警察,卻帶給美國民眾較多的負面印象。這多半來自被認為是“過度執(zhí)法”“歧視性執(zhí)法”甚至“暴力執(zhí)法”的微妙狀態(tài)。自從2014年因為白人警察槍殺黑人青年弗格森引發(fā)動亂后,蔓延全美各地的抗議警察執(zhí)法不公示威活動此起彼伏,甚至導致不同程度的暴力破壞活動,警民關系再度降到冰點。但在2014年12月20日兩名紐約警察(包括一名32歲華裔警察劉文。┲登跁r遭一名非裔男子“行刑式”開槍伏擊而身亡后,形勢逆轉,同情和理解警察執(zhí)法的呼聲升高。一周后,更有數以千計來自全國各地的警察趕到紐約參加兩名殉職警察的葬禮,悼念的人潮綿延數里路。在給予殉職警察最高禮遇的同時,全美國朝野都在反思,執(zhí)法的公正與人和人之間的平等。這一刻,警察的形象也回歸到大多數人通常所認可的職業(yè)定位,他們身為人民和城鄉(xiāng)治安的衛(wèi)士,面臨諸多無法估計和防不勝防的襲擊,他們理應獲得更多人的尊重。消防員的薪資福利待遇相當不錯,不僅超越藍領階層,比之一般的白領甚至科技界打工族,也算優(yōu)越。因此在政府埋單的公務員薪酬支出中,消防員、警察通常都占較大份額,倘若是財務狀況欠佳的小城市,那就難免會遭遇麻煩。譬如北加州只有12萬人口的小城市瓦烈霍市(Vallejo),從2008年起到2011年,一直掙扎在破產的懸崖邊(該市在2008年5月根據美國破產法規(guī)定申請破產保護),其中很大因素是該市的消防員和警察的開支消耗掉全市五分之四的財政預算。為了應對財政赤字,瓦烈霍市不得不關閉三個消防站,并且裁掉40%的警察。據悉,該市98名消防員的年薪(含福利)超過10萬美元,另有10名超過20萬美元(包括超時工作薪水),比舊金山市的消防員平均收入還高。而美國地方公立大學一位普通教授的年薪,不過四五萬美元而已。   皮蛋風波  中國土產并被相當多海內外華人視為佐餐佳品之一的皮蛋,一段時間內也像股市般地經歷“過山車”的大起伏,縱然在“美食”還是“惡心食品”兩端被世人扯皮,知名度大升則是不爭的事實了。先是2011年6月28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其網站上發(fā)布“我嘗過的最惡心的食品”排行榜,其中“中國皮蛋”位居第一。網站博客寫手丹尼在文中及視頻中“親身體驗”,并抱怨皮蛋“像魔鬼煮的蛋”,味道古怪,成為CNN評比的依據和實例,其視頻被CNNGO旅游專區(qū)選入“全球最惡心食物”專題,丹尼也被讀者和觀眾誤以為是CNN記者或專欄作家,遭到鋪天蓋地來自華人的抨擊,甚至稱之為“無知、肥胖的美國人”“種族主義者”。而在8月5日,美國知名雜志《福布斯》網站也發(fā)布了“十大惡心食品”排行榜,皮蛋位列第八,其他的中國或東方食品如燕窩、醉蝦、蛇酒等也榜上有名!陡2妓埂返膶谧骷医芊颉へ悹柨凭S奇坦言道,全球化使得“地球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接觸各種陌生“菜肴”。盡管這些菜肴可能在它們的家鄉(xiāng)廣受好評,但對外國人來說只能歸咎于“排斥”兩個字。他同時指出,鑒于一般的經驗法則,一些東方食品可能會挑戰(zhàn)西方人的“美食概念”,譬如皮蛋、燕窩之類。奇異的是,《福布斯》的這份排行榜沒有像CNN先前那樣遭遇潮水般的沖擊,也許《福布斯》專欄作家“美食概念”挑戰(zhàn)說言之成理,抑或激進的華人美食主義者也懶得再打“口水仗”了。CNN的評選,上榜食品還包括菲律賓木蛀蟲、印尼天貝、韓國狗肉狗肚、柬埔寨炸狼蛛、泰國炸金蟬、菲律賓炸青蛙。亞洲食品居多,不清楚其國家的民眾反應如何,反正面對“華人世界”狂轟濫炸般的指責,丹尼唯有道歉投降。只是他也不無委屈地強調:“我只是個普通人,一個想和兒子嘗試新東西的父親!薄啊覍δ銈兊奈幕o冒犯之意。我很喜歡幾種中國傳統(tǒng)食品!憋嬍硱酆,大多只是生活環(huán)境培養(yǎng)的不同族裔的個人習慣,其實無所謂對與錯,因此也不必過度計較他人的評價與感受。再說,美國媒體的這類排行榜,也只是一部分平民和專家的感受,即使是民意也僅僅是美國人的體驗觀感,至多只是給某一領域提供參照,替生活添加些樂趣而已。如果說反映了飲食文化的差異,那也很正常,但要給人家上綱上線斥之為“種族主義”,未免太小氣了。據悉,皮蛋的“粉絲”們在微博上也搞了一個“西方最惡心食物”投票,結果是負有盛名的臭奶酪“榮登”榜首,有網友直言那豈是食物,簡直就是“生化武器”。這樣的舉動也許可以出出氣,倘若其他族裔人士反彈,也要你道歉,又怎么辦?就如西方人吃不慣皮蛋、臭豆腐、醉蝦、狗肉、蛇肉乃至海參之類東方食品那樣,東方人大多對半生不熟的牛肉、蝸牛等西方美食難以恭維。只是“地球變得越來越小”,按中國人的“美食概念”絕對排不上號的三明治、漢堡包、熱狗等西式快餐食品,這十年來也被國人接納了,甚或成為派對的“時尚”食品。魯迅先生曾經稱贊說:“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形狀丑陋兇橫,初見令人畏懼生厭,若沒有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天下人豈不都要錯過這無敵的美味?!回過頭來看那個生活在得克薩斯州小城拉布克的男子丹尼,這位喜歡折騰些“搞怪項目”的銀行IT項目經理,他在2014年4月幾乎每晚都和孩子一塊品嘗一種“異國食品”,同時用攝像機拍下這段溫馨有趣的時光,其實是很可愛的舉止。據報道,丹尼對自己設計的這個“美食項目”相當滿意和投入,從中也不時發(fā)現(xiàn)一些其貌不揚的食物鮮美異常,譬如說涼拌海蜇、紅燒鰻魚與腌制豬蹄。只不過對他來說,通過維基百科了解到皮蛋的生產過程,又近距離看到從超市買來被切開的皮蛋那“透明咖啡色的蛋白”,感到實在難以“下口”。報道披露,他6歲的兒子拿出了放大鏡,自個兒研究了一會兒后,也捂著鼻子離開了餐桌。對這樣一位認真而執(zhí)著的美食品嘗者,對喜歡帶孩子一起嘗試不同國家食品的普通美國人,我們即使不會也不愿心生敬意,至少也無須排斥他的切身感受和味覺習慣,甚至抱持敵意。說到飲食文化,人類進食史既是一部生存試驗史,是長期漸進的剔除食品糟粕、探索精髓美味的歷史,也是人類不斷消除偏見誤會和相互包容求同存異兼容并蓄的歷史。不同國度、地域、環(huán)境人類之間的交流,飲食文化的交流本應該是最有趣最多元的融匯和享受,也是最容易察覺不同族裔之間飲食差異嗜好的互動。嘗試不同的飲食,是上帝賜予人類的權益。欣賞對方的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和呈現(xiàn),尊重對方的習俗愛好,也是我們這個地球村一切行為的游戲規(guī)則之一,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皮蛋風波,可以休矣。  CIA又成眾矢之的  2014年歲末,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又一次成為眾矢之的。在聯(lián)合國酷刑問題專家的要求下,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公開了調查中央情報局(CIA)在2001年“9·11”襲擊后對疑為恐怖分子者酷刑逼供現(xiàn)象的報告摘要。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網站在2014年12月9日上載了包含20個特定羈押犯盤問個案調查的報告摘要,指出CIA盤問人員使用了“強化審訊手段”,逼迫囚禁于海外秘密監(jiān)獄的疑為“基地”成員招供;稱所用審問手法顯然逾越了白宮、CIA或司法部律師授予的權限。這一525頁的文件詳列了CIA人員動用多種心理與生理虐待方式對付受審者,除了早已被揭發(fā)的水刑、禁睡、禁食、“冰浴”等方式外,還曾動用電鉆威脅蒙面疑犯,以掃帚作性侵犯恐嚇,甚至恫嚇性侵受拘押者的母親。其他常用酷刑包括用嘈吵樂聲折磨,或把疑犯暴露于極熱或極冷環(huán)境,長時間蒙眼或塞耳令疑犯產生焦慮、幻覺或壓迫感或撞墻等。在一個案例中,盤問人員暗示囚犯,會當他的面將其母親性侵;而另一個案中則威脅割斷囚犯母親的喉嚨。CIA酷刑情況調查報告摘要披露后,引發(fā)美歐媒體聚焦關注,輿論一片嘩然!逗辗翌D郵報》的文章標題直言“酷刑組織”(TORTURESQUAD),今日美國網的標題則是《酷刑報告披露毛骨悚然的細節(jié)》,法國《費加羅報》稱CIA“玷污”美國形象,英國《每日郵報》指為“西方之辱”……白宮發(fā)言人歐內斯特(JoshEarnest)強調,奧巴馬總統(tǒng)支持公開文件。民主黨參議員麥克卡斯基爾(ClaireMcCaskill)稱報告凸顯了美國審視自身問題的勇氣。CIA于2002年8月開始拘捕、盤問恐怖分子,時為小布什總統(tǒng)執(zhí)政期間。報告稱,被秘密囚禁的119名囚犯中,至少有26人是無辜者,而CIA紀錄顯示,39名遭逼供的拘留者中,有7人沒能提供任何情報;其余能提供明顯而準確情報的被拘留者,通常是在受酷刑之前,或不用任何酷刑下就提供情報了。前副總統(tǒng)切尼及一些前情報高層強調嚴刑逼供所獲情報對反恐大有幫助,但該報告的最終結論卻是:沒有一個關鍵情報是只能靠嚴苛審問手段獲取的。在讀者和網民的眼里,報告雖然譴責中情局誤導華府決策層及公眾,其盤審手段遠較其對外披露的殘暴;但報告大部分篇幅是說酷刑無助于獲取情報,而非譴責酷刑。似乎CIA使用酷刑只是“技術錯誤”,而不是道德和人類良知底線的毀滅。聯(lián)合國酷刑問題特別報告員門德斯(JuanMéndez)說,我們對于全球反恐戰(zhàn)爭起初幾年里酷刑使用之普遍及其殘酷性和破壞性的擔憂得到了證實。他也強調根據《反酷刑公約》,美國必須對每一個應該對此負責的人調查、起訴和懲處。CIA甚至被媒體爆料,稱其支付了高達8000萬美元的報酬,予以幫助其設計“強化刑訊”項目實則即酷刑的醫(yī)生。美國《發(fā)言人評論》(TheSpokesman-Review)披露,在“9·11”事件發(fā)生后,有兩名費爾柴爾德空軍基地(FairchildAirForce)的心理醫(yī)生幫助CIA設計并實施了酷刑項目。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報道也佐證了這一內容,稱CIA通過Mitchell,Jessen&Associates公司,對那些總共七名幫助設計“強化刑訊”項目的心理醫(yī)生和專家支付了高達8000萬美元的報酬。那些人原本在美國空軍等機構擔任心理醫(yī)生,負責指導執(zhí)行特殊任務的軍人如何在被俘后應對敵方酷刑,強化他們的“生存、躲避、抵抗和逃脫”能力,結果在天價的報酬下卻成了替CIA設計酷刑的幫兇。其中的細節(jié)在參議院的報告也有介紹:2006年,CIA與該公司簽訂總價值達1.8億美元的合同,后來由于項目提前在2009年終止,這些酷刑的設計者拿到8100萬美元。在合同履行的初步階段,兩位心理醫(yī)生杰森和米切爾每天能分別從CIA拿到1000美元,而且免稅。CIA的酷刑,甚至使一位負責審訊事務的主管也感到后怕,而對酷刑項目及其對犯人的效果持“強烈保留態(tài)度”,并要求退休。他說:“酷刑項目就像是一個等待發(fā)生的列車出軌事件,我打算在列車出軌前跳下去!毙疫\的是,他被批準提前退休了。不過,此前一直否認存在虐囚現(xiàn)象的前副總統(tǒng)切尼則自辯說,CIA采用的審訊手段與恐怖分子的行徑“在道德上不具可比性”。他例舉“非自愿肛門喂食”等手段,認為算不上虐待而是一種醫(yī)療手段,但此荒謬論調被醫(yī)學專家否認。美國有線新聞網披露,切尼還放話稱“將分分鐘再搞一次(虐囚)”(Iwoulddoitagaininaminute.),毫無悔意之間流露出慣有的殺氣。與此同時,切尼還否認時任總統(tǒng)小布什對虐囚毫不知情。他強調,正是小布什授權CIA采納這些手段!拔覀儷@得了總統(tǒng)的授權、司法部的授權,得以開展這一項目,它管用了!笨梢,小布什政府對CIA違背人權和人倫的酷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難怪網民們聲討說,為何不追究小布什?!中央情報局(CentralIntelligenceAgency,簡稱CIA)是美國最大的情報機構(美國政府的間諜和反間諜機構,是美國龐大情報系統(tǒng)的總協(xié)調機構)。1942年組建的戰(zhàn)略情報局(OSS)堪稱中央情報局的前身?梢哉f,導致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的珍珠港事件催生了后來的CIA。當時的羅斯福總統(tǒng)迫于嚴峻形勢著手組建情報機關。1947年,戰(zhàn)略情報局合并到新成立的中央情報局(CIA),宗旨是“整理、評估和發(fā)布美國其他部門的情報,并向美國總統(tǒng)和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建議”。隨著冷戰(zhàn)格局進一步明確和激化,1948年6月,杜魯門總統(tǒng)簽署NSC-10/2文件,明確規(guī)定中情局可以在國外從事各種秘密行動,“作為美國政府公開外交活動的補充”。秘密行動的方式不限,包括策反宣傳、心理戰(zhàn)、破壞、反破壞、顛覆、暗殺、準軍事行動、策動和援助叛亂等等,幾乎囊括了除發(fā)動大規(guī)模正式戰(zhàn)爭的所有方式。中情局的局徽造型獨特警醒,在藍色鑲金邊的圓形底盤中心,是一面銀色的盾牌。盾牌中心是一個有16個紅色尖角的羅盤圖形,盾牌上面是一只美國禿鷹的頭。外圈寫著“美利堅合眾國中央情報局”的英文字樣。銀盾象征中情局是保護美國安全的一道盾牌。羅盤圖形的16個觸角象征中情局的勢力滲透到世界各地。禿鷹則象征機警、靈敏和冷酷——這正是中情局的風格。CIA與FBI(聯(lián)邦調查局)的關系很微妙。CIA隸屬于國家安全委員會,主要任務是公開和秘密地收集外國政治、文化、科技等情報,協(xié)調國內各情報機構,向總統(tǒng)和國家安全委員會提供報告和資料。聯(lián)邦調查局(FederalBureauofInvestigation,簡稱FBI)隸屬于司法部,是聯(lián)邦政府最大的反間諜機構。主要任務是調查違反聯(lián)邦犯罪法,保護美國調查來自于外國的情報和恐怖活動,其中五大影響社會的領域享有最高優(yōu)先權:反暴行、毒品、組織犯罪、外國反間諜活動、暴力犯罪和白領階層犯罪。FBI當年在打擊三K黨的行動中,曾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對于馬丁·路德·金的調查則留下臭名昭彰的口碑。中情局(CIA)成立之初,當時的聯(lián)邦調查局局長胡佛開展了一項旨在限制CIA權限的行動,尤其限制其在國內領域的權限。印證CIA成立之初,就和更早成立的FBI結下了梁子,是聯(lián)邦政府分別跑在兩條跑道上的兩架情報、間諜馬車。面對強勢的胡佛,CIA一開始就沒示弱,當杜勒斯于1953年接掌CIA后,更處處逞強,欲勢壓FBI一頭。在韓戰(zhàn)、越戰(zhàn)中不斷遣派間諜,竊取赫魯曉夫秘密報告、計劃暗殺卡斯特羅,顛覆那些美國所不喜歡的國家政權,都是伴隨著CIA無數丑聞的“戰(zhàn)績”。中情局局長由美國總統(tǒng)直接任命,同時擔任總統(tǒng)和國會的高級情報顧問。前總統(tǒng)老布什在1976年1月30日至1977年1月20日出任過中情局局長。今天,CIA又一次因為自己的倒行逆施而成為眾矢之的,這對于世界而言早就不是新鮮事,也不會讓CIA的種種酷刑和不擇手段的行事方式從此銷聲匿跡,因為其終極目標就是要不遺余力地滲透到全球各個角落,以刺探他國的機密,策反別國的要員,來達到捍衛(wèi)自身國家安全的目的,而不會顧忌是否觸犯人權底線和國際法。事實上,CIA不乏把策反“敵對國”特工甚至把“基地”恐怖分子嫌犯改造成為美國服務的雙重間諜的實例,在這個過程中,誰能清楚CIA究竟使用了哪些伎倆和酷刑?!   美國人的“三無”  2011年歲末及2012年初,美國社會甚至包括華人社區(qū)流傳一段信息,其中引用一位美國牧師講的笑話,說2011年美國人過圣誕節(jié)特別沒勁沒盼望,因為對美國人來說,過去四十年來相當崇拜的三位偶像級人物都在過去幾年中逝世了。這三位人物即:蘋果公司的創(chuàng)辦人、IT界傳奇天才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1955年2月24日-2011年10月5日)、鄉(xiāng)村音樂歌手約翰尼·卡什(JohnnyCash1932年2月26日-2003年9月12日)和諧星鮑勃·霍帕(BobHope1903年5月29日-2003年7月27日),所以,美國人如今過節(jié)過年淪落到“三無”境地:沒工作(nojobs),沒錢(nocash),沒希望(nohope)。這個“三無”的說法,固然不乏美國式的幽默,卻也與自金融風暴掃蕩全球以來、美國經濟迄今衰退的大情勢下的心境不無關系?梢哉f是黯然的灰色調侃,是落寞的自求解嘲,不啻是不同階層美國人時下心態(tài)的寫照!叭裏o”之中,最叩人心扉的是“沒希望”,令人凄涼。畢竟工作、金錢暫時缺失,還可以再找再賺,“面包會有的”,只要太陽繼續(xù)從東方升起?扇羰侨诵闹袥]有了希望,那就幾乎沒有了前途、夢想、信仰,甚至沒有了生命。一個人倘若沒有了盼頭,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呢?自然,這三位偶像的名字正巧合上了“三無”的意思,美國人面對糟糕透頂的現(xiàn)狀,也只能用偶像的名字來調侃一下,為無可奈何的生活添一點潤滑劑。其實,就以這三位人物來比照現(xiàn)實,卻又恰恰足以讓我們的生活和前程充滿希望。因為他們留給世人的物質遺產和精神遺產都是何等豐厚,都需要我們好好繼承、領悟和發(fā)揚。新近謝世的喬布斯就不必多說了,這位由移民之子轉換為美國商業(yè)巨子及電腦業(yè)界與娛樂業(yè)界的傳奇性人物,極大地影響了硅谷風險創(chuàng)業(yè)的變革,也昭示了未來高新科技的發(fā)展趨勢。因此,無論從精神層面還是世俗領域看,喬布斯(Jobs)都給后人留下了做不完的工作(jobs)。身為美國橫跨鄉(xiāng)村和搖滾樂界的傳奇人物,約翰尼·卡什馳騁樂壇半個多世紀,是影響美國近代鄉(xiāng)村、流行、搖滾與民謠界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歌手之一。他以渾厚深沉的男中音,簡約活潑的吉他,創(chuàng)造了屬于他自己的獨特聲音。他一生創(chuàng)作400多首歌曲,共售出5000萬張唱片。他以獨特的視角為不同階層的美國民眾代言,其作品觸及知識分子的社會觀察、藍領階級的悲苦生活、戀愛中的酸甜苦辣、市井小民的真實心聲甚至罪犯的心理,透過淋漓盡致的描繪與刻畫,他的歌唱出了所有美國人民的心聲,堪為當代“美國草根精神”的奠基者之一。約翰尼·卡什豈止給世人留下了數百首經典歌曲,他留下的是豐饒而永恒的世界,是取之不竭的財富,又何止現(xiàn)金(cash)呢。至于去世最早的百歲諧星鮑勃·霍帕,這位出生于英格蘭、四歲隨父母移民美國的全方位天才藝術家,自奉以給世人增添笑聲為天職,被譽為美國“笑壇常青樹”“喜劇之王”“美國幽默主席”。他的單人“脫口秀”更是天下一絕,插科打諢的技巧臻于化境,連他自己的蒜形鼻子和矮胖身材也是逗笑的絕佳素材;他的自我調侃與不挖苦人的善意笑話,是無數美國人百聽不厭的經典段子。從肯尼迪到克林頓等歷屆美國總統(tǒng)都對他贊譽不絕,肯尼迪就稱霍帕為“美國的金牌全球親善大使”。他也喜歡拿總統(tǒng)隱私或特征開玩笑,自羅斯福總統(tǒng)以來美國11位總統(tǒng)都被他消遣過!督袢彰绹穲笈痘襞聊每偨y(tǒng)當笑料的經典例子之一是:他說起會經常跌倒的福特總統(tǒng),“在高爾夫球場上要找尋福特并不難,你只要跟著那些打球受傷的人就能找到他”。從1942年到1990年,霍帕每年奔波海內外勞軍,至少有22個圣誕節(jié)都是和海外的美國軍人一起度過,他的笑話是美國駐外官兵最希望獲得的圣誕禮物。在洛杉磯國際機場就有以鮑勃·霍帕命名的勞軍服務中心,一周7天一天24小時開放,是讓大批美國軍人進出國門感受到家的溫馨的領地,是為軍人及其家屬提供舒適安全的“避風港”。鮑勃·霍帕說過的笑話不勝枚舉,他捐贈給美國國會圖書館的笑話就多達50萬則,已被輸入霍帕“笑話檔案”,供民眾上網瀏覽。霍帕是少數將人類笑的功能發(fā)揮到極致的諧星巨匠之一,他的笑話激發(fā)多少人將笑持續(xù)不斷歡樂永續(xù),他的笑話人生本身也將成為美國人的經典,成為生生不息的希望(hope)。因此,不管現(xiàn)實如何困頓,經濟面臨崩潰,前景幾乎渺茫,我們只要想起喬布斯、卡什和霍帕的非凡一生,分享他們留下的精神遺產,我們就能夠擁有足以滿足生存需要的工作、金錢,更能夠燃起不滅的人生希望,邁向人生的輝煌。  懷念羅賓的音容笑貌  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的第6901顆星在這個夏秋之交時節(jié)倏忽隕落了。美國影星羅賓·威廉姆斯2014年8月11日在北加州馬林縣家中去世,初步判定為窒息性自殺(警方宣布“基本確認羅賓·威廉姆斯是上吊割腕自殺”),享年63歲。消息披露并擴散后,全美舉國震驚。奧巴馬總統(tǒng)哀悼這位藝人時說:“羅賓是獨一無二的。他像個外星人一樣來到我們中間,卻深入地影響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我們被他逗笑,又被他惹哭。他盡情地發(fā)揮了自己無與倫比的喜劇才能,無私地為最需要他的人服務,不管是遠在國外的美國士兵,還是在國內被邊緣化的群體,都從他身上得到了歡樂和力量!睂а菔返傥摹に蛊柌,喜劇演員本·斯蒂勒、史蒂夫·馬丁以及泰勒·斯威夫特、蕾哈娜、凱莉·克拉克森等美國著名藝人都紛紛痛悼羅賓的遽然離世。他們在異常惋惜和難過之際,也向這位“永遠的船長”致敬。曾經遭受抑郁癥折磨的斯諾克解說人和球星威利·索恩在twitter上寫道:“聽到羅賓·威廉姆斯去世很傷心,一個喜劇天才,偉大的演員。抑郁癥是恐怖的事情。”索恩感同身受地說,“我自己受到抑郁癥折磨很多年,人們覺得自殺是懦夫的行為,這是不公正的,羅賓,愿你安息!绷_賓的發(fā)言人向《好萊塢報道》透露說:“羅賓·威廉姆斯最近一直飽受嚴重抑郁癥的困擾。這是一個悲劇,也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卑殡S羅賓最后三年光陰的妻子蘇珊·施奈德說:“我失去了丈夫和我最好的朋友,全世界也失去了一個備受愛戴的藝術家和一個善良的人。此刻我的心都碎了。我想代表我的家庭,請求大家尊重我們的隱私。同時也希望大家記住威廉姆斯為大家?guī)淼臍g聲笑語,而不要一直關注他去世的這一悲傷的消息!碧K珊的心聲展現(xiàn)了影星家人的良好愿望與素養(yǎng),也契合這位喜劇大師為人行事的風范。有媒體推測,結過三次婚的羅賓不堪重負于支付兩位前妻高達2000萬英鎊的贍養(yǎng)費,甚至瀕臨破產,這或許是導致其患抑郁癥并最終自我了結的因素之一。據悉,羅賓生前曾向朋友吐露,欲拋售掉自己位于加州的農場,甚至還試圖賣掉自己收藏的50輛自行車來獲取現(xiàn)金流,但并未實現(xiàn)。為了還債,羅賓不惜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打算2013年9月搬至位于舊金山以北Tiburon的一處寓所居住?擅襟wTMZ的爆料稱,羅賓不可能缺錢,他給三個孩子留下了“數額頗為可觀”的信托基金,也可能給遺孀留下了一筆錢。消息還指出,兩年前羅賓個人身家約達1.3億美元,他不至于在短短兩年內就敗光自己的家業(yè)。不過,蘇珊·施奈德在羅賓辭世后兩天發(fā)表聲明稱,除抑郁癥外,威廉姆斯生前還飽受帕金森癥困擾。包括許多醫(yī)學名家的觀點認為,帕金森癥可能就是導致威廉姆斯抑郁癥的元兇。羅賓·威廉姆斯雖然以塑造喜劇形象著稱,但患抑郁癥已經多年,近年在自己的生活中情緒一度極其消極、悲觀,據稱他曾飽受酒精乃至毒品的折磨長達數十年。正如醫(yī)學研究指出,一些喜劇演員的外向“或許是用來對付抑郁”。牛津大學學者2014年1月發(fā)表關于喜劇演員心理特質的研究報告稱,對來自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的523位喜劇演員的人格調查問卷分析發(fā)現(xiàn),“喜劇演員有相當矛盾且不尋常的個性特征”,“一方面,他們相當內向和壓抑;另一方面,他們又相當外向和躁狂”。羅賓在銀幕上塑造的多樣性人生導師或喜劇人物形象早已定格在億萬觀眾腦海里(盡管有些角色并非他喜歡或者甘愿扮演的),他在盡一己之大能向人們傳遞樂觀、豁達、笑聲之際,卻也不得不忍受自己心身的極大痛苦,這對于一個博大的胸懷而言,又是何等堅韌與殘酷的考驗。生于芝加哥,成長于加州舊金山灣區(qū)的羅賓·威廉姆斯,從舊金山夜總會的小舞臺走向星光閃爍的好萊塢,自然有其出類拔萃之處。他的喜劇天賦和幽默感遺傳于母親。兒時,母親講的滑稽笑話常常令小羅賓開懷大笑。他說:“喜劇是母親和我交流的一種方式。她給我講許多有趣的笑話。這些笑話令我父親無地自容,卻使我捧腹大笑。”本來在大學主修政治經濟,志向是當外交官,但他很快入迷于選修的即興表演藝術,天才般的喜劇才能,使他在大學的表演得心應手妙趣橫生。羅賓享受到演繹喜劇的快樂,并覺得這真是帶給人們快樂的事業(yè),下決心去做一名出色的喜劇演員成為畢生美好的追求,隨即轉入紐約朱莉亞學院攻讀。正是如此,美國雖然少培養(yǎng)了一名效忠祖國的外交官,卻誕生了一位撒播大愛與歡笑的喜劇大師。在主演電視連續(xù)劇《太空福星》成為廣受歡迎的喜劇新星后,《莫克與明迪》中那個外星人角色也使羅賓走紅歐美。1980年,羅賓首次登上大銀幕主演真人版《大力水手》,演繹卡通人物波皮而深得觀眾青睞。不到十年,他就在美國電影界聲名鵲起,演藝生涯風生水起,奉獻了《死亡詩社》《心靈捕手》《窈窕奶爸》《哈德孫河丘的莫斯科》《幸存者》《天堂俱樂部》《機器管家》等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讓觀眾過目不忘。羅賓的銀幕形象其實相當多變,善于捕捉各種人物的特征,繪聲繪色,極具感染力!稌r代》周刊曾評價他在《哈德孫河丘的莫斯科》片中的演技,贊賞他活靈活現(xiàn)地飾演了一名“叛逃”到美國的蘇聯(lián)馬戲團藝人,“非凡的復雜……他的俄國腔調令人驚愕,怪里怪氣,卻真實可信”。1987年出演《早安越南》,是羅賓演藝生涯的一個里程碑,在諧星之外又成為世人認可的富有內涵的演技派明星。片中羅賓飾演美國駐越軍事電臺的播音員,高超的演技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這一角色為他贏得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杯,并首次獲奧斯卡獎提名。羅賓幾乎囊括了美國演藝界的所有大獎,曾獲得三次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提名,一次最佳男配角獎;七次艾美獎提名,兩次獲獎;五次MTV電影獎提名,兩次獲獎;十一次金球獎提名,獲得包括終身成就獎在內的六樽金球;五次觀眾選擇獎提名全部獲獎;十三次美國喜劇獎提名,十次獲獎。在群星璀璨的好萊塢星光大道上,他是那第6901顆星,熠熠生輝。事實上,盡管病魔纏身,羅賓近年來依舊不忘帶給人們歡樂,依舊傾心于他擅長也鐘愛的喜劇藝術。他出演的《博物館奇妙夜3》不久前剛剛造勢,于2014年12月19日在北美上映,他在這部遺作中繼續(xù)飾演復活的美國第26屆總統(tǒng)羅斯福。喜劇巨星的風采,留待人們繼續(xù)慢慢欣賞。北加州是羅賓多年居住的第二故鄉(xiāng)。舊金山灣區(qū)的民眾和這位喜劇巨星心心相印。據悉,羅賓最后一次在公開場合露面是在2014年6月,當他參觀舊金山的一家動物園時,園方為了向他表達謝意,特地將園內的一只吼猴命名為“羅賓”。他位于北加州的三處宅邸門前,在他辭世后都成了鋪滿鮮花的圣地,人們紛至沓來,獻上鮮花,寄托哀思,愿心中的諧星安息。在予世人歡笑、溫馨的諧趣世界里,在遏制自我心身痛楚的天人交戰(zhàn)掙扎間,生活中的大師和他眾多的銀幕形象交疊互動,巨星劃過一道道令人驚異的弧光隕落了,恍若外星人般消遁,但羅賓的音容笑貌宛在,長留人間,常駐人心。  穿帽衫的CEO引領潮流  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臉書)2012年5月18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市值高達620億美元,甚至接近1000億美元,超過了麥當勞和高盛。又一個網絡神話誕生,抑或未來會產生又一波網絡泡沫?不過,眼下比這些更令人關注的,顯然是Facebook的創(chuàng)辦人、權力獨大的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Facebook2012年5月7日在紐約開啟了其首次公開招股(IPO)上市交易的路演程序,吸引了成百上千的投資者。Facebook掌門人、這位28歲的億萬富翁的出場顯然循例是扎克伯格式的:沒有西裝,標志性的連帽運動衫、牛仔褲和運動鞋。當他乘坐黑色SUV抵達位于曼哈頓中心的喜來登酒店時,他身旁的FacebookCFO大衛(wèi)·埃伯斯曼(DavidEbersman)是鮮明的對照,埃伯斯曼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手里提著一個背包,一副職業(yè)科技人或者商人的典型裝束。扎克伯格一身大學宿舍式的休閑著裝,雖然近年來在公眾視野中已經司空見慣,還是遭遇到一些華爾街人士的驚訝甚至指責,稱這是對金融業(yè)的不尊重。WedbushSecurities分析師邁克爾·帕赫特(MichaelPachter)認為:“扎克伯格穿著標志性的連帽衫,向投資者明確表示,他不關注這一問題。他將會做自己,做他以往一直做的事情。我認為這是不成熟的標志。他必須意識到他正在吸引投資者,必須向投資者顯示應有的尊重,因為他正要求他們投資。”他進而指出,“我并不是說他必須穿西裝,只是說他應當放棄連帽衫,并顯示自己的尊重,這可以是夾克衫、T恤或牛仔褲”。按照帕赫特的邏輯,也許人們應該很訝異為什么保安沒有把扎克伯格趕出去,因為條紋西服和高級定制領帶才是華爾街的常規(guī)服裝。帕赫特的觀點也受到科技界人士的批駁。科技博客TheNextWeb刊登一篇文章《古怪的分析師嘲笑扎克伯格的連帽衫》,指稱“投行拼命希望獲得參與FacebookIPO的機會,而Facebook的標志性人物也來到了華爾街。不尊重的人正是帕赫特,因為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科技博客作者歐姆·馬利克(OmMalik)在一篇題為《蠢貨和他們的扎克伯格連帽衫理論》的文章中說,如果想要從扎克伯格的連帽衫中找碴兒,那么問題實際上是對時尚的反感?磥,連帽衫這類平民化的著裝很被一些人不屑,在某些人眼中甚或就是街頭小混混的“招牌”。2012年2月26日晚,身穿“連帽衫”的17歲非洲裔少年馬丁在佛羅里達州桑福德一居民區(qū)被巡邏的保安齊默爾曼當作“形跡可疑”分子,在報警、跟蹤并與馬丁對峙時,齊默爾曼開槍射殺了這個連帽衫少年。馬丁之死迅速導致各地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抗議集會,示威者身穿馬丁遇害時穿的“連帽衫”,要求警方嚴懲殺人者。其實,自視頗高的金融界人士難道忘了,很多年以前,蓋茨、喬布斯就早已顛覆了IT界CEO“應當向外界展示的形象”。縱然喬布斯的黑衫、牛仔褲著裝很酷很霸氣,難道就代表了IT界CEO的成熟?而扎克伯格的連帽衫就欠老辣嗎?事實上,扎克伯格對自己的招牌著裝也偶有過妥協(xié)。2011年4月20日上午,奧巴馬總統(tǒng)造訪Facebook總部時,扎克伯格特意一改平時的休閑外形,穿上西服系上領帶,以示對總統(tǒng)的尊重。不過扎克伯格下半身仍然穿牛仔褲和運動鞋,奧巴馬為此調侃扎克伯格道:“是我讓馬克穿上了西服外套,系上了領帶。”雙方落座后,奧巴馬又開起玩笑說:“他感到不舒服。我們脫掉外套怎么樣?”兩人隨后雙雙脫下外套,輕松訪談。無可置疑的是,穿連帽衫的扎克伯格不拘小節(jié)無視傳統(tǒng),不喜歡循規(guī)蹈矩,也不會投上流社會所好。他因此被一些熟人稱為“最窮的有錢人”。直到2011年5月,扎克伯格才花700萬美元在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圖買下一座5個臥室的房子,在當地遠遠稱不上是“豪宅”。他也沒有法拉利,沒有保時捷,沒有布加迪威龍,只駕駛一輛日產無限。重要的是,扎克伯格的創(chuàng)新基因與敏銳觸角,使Facebook重新定義了互聯(lián)網,重新定位了網絡社區(qū)。扎克伯格的創(chuàng)新豐富了美國國家品牌中創(chuàng)新的內涵,無愧為美國在互聯(lián)網時代的創(chuàng)新先鋒,且迎合了美國品牌年輕化的需求。扎克伯格因此成為美國品牌的新符號,也是美國經濟并沒有衰落的新旗號,即使他總是穿著那連帽衫、牛仔褲、運動鞋,他也引領了80后CEO和科技界新生代的新潮流。據悉,扎克伯格曾被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化深深吸引,他童年最喜愛的一款視頻游戲是《文明》。該游戲的獲勝目標是“建設能經受時間考驗的帝國”。隨著歲月的增長,《文明》成為扎克伯格“發(fā)展Facebook的基石”。當然,人們需要關注并且思考的是:一家八年前在地球上還沒有蹤影的公司,如今憑什么譜寫當代商業(yè)史上最偉大的華章?成為巨富、持有股份價值將達到187億美元的扎克伯格是否已經足夠成熟,有能力駕馭一家比麥當勞和高盛更值錢的公司?一直不愿使Facebook上市的扎克伯格,如今不得不通過無情的股票市場面臨外界的評判。而深深洞悉市場無情的IT界人士,則不會愿意2000年整個硅谷.COM泡沫破碎的歷史再一次被復制。   從印度裔移民出任微軟CEO談起  在IT(InformationTechnology,即信息技術)為主導的全球高科技重鎮(zhèn)硅谷,早期以集成電路(IntegratedCircuit)也即半導體工業(yè)為基礎,IntegratedCircuit簡稱為IC,而這個IC還代表IndianChinese,意即從事IC產業(yè)的工程師主要是印度人和中國人。如今硅谷的行業(yè)早已不再局限于IC產業(yè),而印度工程師的人數也遠遠超越其他族裔。將近十年前就有研究報告表明,在硅谷的工程師三分之一是印度裔,硅谷高科技公司里百分之七的CEO是印度人;印度人創(chuàng)建的工程和科技公司比英國人、中國人、日本人所創(chuàng)建的總和還多。不僅華裔工程師群體把印度裔當作在公司乃至整個行業(yè)的最大競爭者,甚至白人工程師也抱怨自己淪為硅谷IT行業(yè)新一撥少數(“WhiteCaucasianmenthenewminorityinSiliconValleyIT”)。微軟公司于2014年2月4日宣布,任命45歲的微軟云計算和企業(yè)部門執(zhí)行副總裁薩提亞·納德拉(Satya-Nadella)擔任CEO(執(zhí)行官),這位1992年加入微軟的45歲印度裔高管也成為微軟繼比爾·蓋茨和鮑爾默之后的第三任CEO。而在新任CEO納德拉的強烈要求下,微軟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同意以技術顧問的新角色在董事會中任職,并承諾將用更多時間為公司提供技術和產品方面的咨詢。這是蓋茨2008年轉投慈善事業(yè)后,首次明確回歸微軟公司。納德拉的任命,加之谷歌安卓的掌門人皮賈伊也是印度移民,這似乎意味著印度基因已經逐漸滲入到硅谷。印度人將控制三大移動互聯(lián)生態(tài)中除蘋果之外的兩大家,印度裔在IT界的實質影響,也將超越以往硅谷三分之一工程師是印度裔的現(xiàn)象。納德拉出任微軟CEO,在硅谷工程師群體中也產生相對的震蕩,網上對此的討論異常熱鬧、激烈。華裔工程師們對印度裔為何在沖破職場玻璃天花板方面比其他族裔有更多斬獲褒貶不一,但無論如何印度裔工程技術人員在高科技界的驚人成就是難以忽視了。印度裔在美國硅谷的杰出成就,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互相幫襯,群體提升。最初是美國的科技公司發(fā)現(xiàn)了印度人的IT能力,后來,成功的印度裔不斷伸手幫助其他后來的印度裔,無論他們來自印度哪里和什么階層。有印度媒體也指出,印度人在美國硅谷已經建立了人脈資源網絡,一些人脈在科技公司內擁有極強的影響力,這些人脈網絡資源增強了印度裔高管的職業(yè)競爭力,通過相互推介,也促使更多人獲得更高的職位。這種在職場互相提攜團結互助提升影響力的文化,正是華裔工程師群體最欠缺的。早在2005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進行的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52.4%的硅谷科技公司有一位來自國外的高管和技術領軍人物,印度裔占到了25.8%。而到了2012年,印度裔人才領導的公司占到了33.2%。雖然印度裔只占硅谷總人口的6%,但其創(chuàng)辦的公司占到了硅谷公司總量的15%。印度裔在大公司做高管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除了皮賈伊之外,在谷歌13名頂級高管中,印度裔占了4個。當年扎克伯格的臉書(Facebook)招聘到的第一個女工程師也是印度裔。印度裔在創(chuàng)業(yè)方面也更樂于與其他族裔合作,只要他們認準對方是靠譜的人才。筆者認識一位在硅谷艱辛打拼最終成功推動公司上市的華裔企業(yè)家,他的合作伙伴便是一位印度裔技術人才。十多年前在硅谷發(fā)跡如今轉戰(zhàn)中國大陸VC界的華裔企業(yè)家朱敏,當年在硅谷的公司合伙人也是一位印度裔。技術人員出身的納德拉上位,意味著前微軟CEO鮑爾默“銷售員”時代的結束,蓋茨的親自背書則象征工程師文化再次重回微軟。而前兩任CEO都愿意放下身段輔助新CEO納德拉的這一現(xiàn)象,也表明納德拉之前與他們的合作親密無間,互相認同、彼此欣賞是持久合作的基礎。盡管所謂“跳槽”文化也是美國職場文化之一,如何把握這個“度”卻很有講究。部分華裔工程師習慣不停地跳槽,借此爭取更好的薪資待遇或者職位,但與此同時也在一個公司失去更多的機會,以及不斷失去更多的信任。難以想象一家企業(yè)高層會把關鍵職位留給經常跳槽的工程師。就像某位如今轉到中國大陸變身“青年導師”的前硅谷工程師,他雖然憑借多次跳槽和其他本領在后來的幾家公司謀到不低的職位,但在這些公司都待不久,最終也不可能更上層樓,只能將這些職務經歷當作炫耀的資本而已。納德拉在微軟腳踏實地工作了22年。他曾經在微軟創(chuàng)始人和前CEO蓋茨的領導下工作,出任過負責研發(fā)(在線服務集團)的高級副總裁,負責微軟企業(yè)事業(yè)部的副總裁,以及負責微軟服務器和工具事業(yè)部的總裁(該部門營收高達190億美元)。在谷歌的四位印度裔高管也都有10年以上的資歷。時間和經歷的相互淬煉,才能證明人才的真正價值。一些大公司的高管階層也不乏華裔的身影,他們個別是依靠自身不懈努力而逐步提升地位,應該還有上升的空間;個別的則還是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但隨后就漸漸跟不上趟,在攀登企業(yè)階梯(corporateladder)的進程中落伍了。很多人以為印度裔在硅谷職場比華裔等其他少數族裔“混”得好,是因為他們在語言上比先天不足的華裔等占優(yōu)勢。這其實只是事物的枝節(jié),那為何也是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的菲律賓裔還是沒有同樣的成就呢?關鍵在于對西方主流文化的認同感迥異。印度裔在融入西方主流文化特別是大企業(yè)文化方面,絕對更主動更積極。其實猶太人的現(xiàn)狀也差不多。在IT或者其他高端商務領域打拼的族群,誰都不會是傻子,聰明的程度也絕不會相去太遠。當一個族群執(zhí)著于在融入主流文化的過程中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和聰明才智,在職場奮斗的道路上不忘記攜手互助,而不是對同胞對異族都不入法眼,只顧個人感受去留,圖一時之快,或撞鐘度日,而是專注于匯聚每個個體的點點滴滴優(yōu)點,匯聚并累積整個族群優(yōu)勢,就會離成功不遠。還有些華裔網友稱希望寄托在第二代身上了。第二代、第三代的華裔固然不再有語言方面的障礙,但他們同樣面對在美國長大浸淫西方文化的印度裔和其他族裔第二代第三代的競爭,誰能執(zhí)未來職場之牛耳,依然要憑借多方面的綜合優(yōu)勢,依然要看誰更能在主流文化中如魚得水般優(yōu)哉游哉。因此,未來的競爭遠未有結論,還是從眼下的競爭中奮起直追吧。   進軍白宮:希拉里展開圓夢之旅  正如有媒體預測的那樣,前第一夫人、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DianeRodhamClinton)如期于2015年4月12日(周日)在競選網站上發(fā)表一段視頻短片,身穿黑色套裝、紅色襯衣的希拉里微笑自信地宣布:“我將競選總統(tǒng)!彼龔娬{說,“普通美國人需要一個捍衛(wèi)者,我愿意成為這個捍衛(wèi)者!倍斆總家庭都變強的時候,美國也會變得強大,她為此呼吁美國人民與她一起踏上這段新“旅程”。這位強勢的前國務卿正式宣布競選2016年總統(tǒng)后,將前往提前投票的愛荷華和新罕布什爾等關鍵州造勢。許多人相信,希拉里這次最有可能脫穎而出,代表民主黨角逐總統(tǒng)寶座。如果希拉里最終如愿當選,她將成為美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第一位女總統(tǒng),打破美國政界最高“玻璃天花板”。據悉,希拉里競選團隊前一天已在位于紐約布魯克林的競選總部內暖身,他們領受了《使命宣言》,明確競選行動方針、目標及取勝策略。宣言稱希拉里陣營的目標是“令每名美國人、每個家庭、每個小型企業(yè)通過選希拉里為下任美國總統(tǒng)來實現(xiàn)持久繁榮”。文件也強調競選團隊要保持謙卑、守紀律與團結,避免重蹈2008年覆轍。在2008年的初選中,先聲奪人的前第一夫人被政壇“黑馬”奧巴馬追上,慘嘗滑鐵盧之役苦果。相對于八年前的2007年1月20日就宣布參選,今天遲了近三個月才正式宣稱再度競選總統(tǒng)的希拉里,形成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期盼效應。蓄勢而發(fā)的希拉里依然勢不可擋,至少把目前所有潛在的民主黨候選人的民意支持率都遠遠甩在后面。最新民調顯示,高達81%的民主黨選民對希拉里抱有好感,57%的民主黨選民希望希拉里成為代表民主黨角逐白宮的正式候選人。包括前馬里蘭州州長奧馬里、前弗吉尼亞州州長韋伯和前羅德島州州長查菲及副總統(tǒng)拜登在內的民主黨內潛在的競爭對手,目前都還處于“探索”、評估競選總統(tǒng)可能性的階段。希拉里進軍白宮的征途依然不會平坦,將不乏各種未知因素的干擾甚至打擊。雖然希拉里才不動聲色地度過涉及“電郵門”事件和克林頓基金會捐款風波的公關危機,但她未來一年半的競選征程勢必會更加坎坷充滿變數。縱使她在黨內初選時有把握輕松過關,但在與共和黨對手決戰(zhàn)的階段,仍會有種種意想不到的阻攔和麻煩隨時出現(xiàn)。另一方面,希拉里今天的挺身出戰(zhàn),還背負著民主黨亟須捍衛(wèi)白宮地位的重任,這比2008年大選時民主黨人沖擊共和黨總統(tǒng)小布什坐鎮(zhèn)的白宮難度更高。因為相當部分美國選民都有輪流坐莊的心結,以兩黨互相制約來恪守政治平衡。如今,當民主黨總統(tǒng)奧巴馬坐滿白宮寶座八年之際,必定有除共和黨選民之外的很多人都不熱衷民主黨人繼續(xù)執(zhí)政。奧巴馬代表民主黨的八年執(zhí)政紀錄和被詬病的所有問題,都會成為今天民主黨候選人遭遇嚴厲詰問的麻煩;而已經控制參眾兩院的共和黨人則亟欲乘勝追擊,直搗黃龍。當然,今非昔比的希拉里在政治歷練方面已然超越自我,八年美國第一夫人的履歷,全美前一百名最佳律師的資格,連任聯(lián)邦參議員的議會政治操練,四年國務卿任內的外交折沖,希拉里的政治經驗和應對各種麻煩的能力已經錘煉得爐火純青。她在全民醫(yī)療健保領域的立場和努力,她對婦女問題、兒童權益、工會福利的關心,對移民和多元化文化的關注,主張發(fā)展替代能源,等等,都使她與美國大眾尤其是弱勢族群拉近了距離,都與今天的美國命運息息相關,令她被世人視為美國自由主義的一面大旗,帶給美國選民一個全新的選擇甚至是全新的希望。如果說,八年前希拉里和奧巴馬的參選,使美國人民經受了顛覆傳統(tǒng)般的民主政治體驗,她和他的參選并非性別之間的競爭,也不是膚色對比的選擇,而是美國社會民主進步的體現(xiàn)。今天,希拉里再度出發(fā)挑戰(zhàn)總統(tǒng)大位,也挑戰(zhàn)實現(xiàn)自己美國夢的身心準備和能力,也挑戰(zhàn)美國人的世界觀。盡管美國以“人人生而平等”為立國之本,但美國社會對女性總統(tǒng)的接納程度,迄今還比不上歐亞許多國家。今天,美國民眾和媒體對于出現(xiàn)第一位女總統(tǒng)開始抱審慎樂觀甚至樂見其成的態(tài)度,人人平等、公平競爭的精神也更加深入人心。集實力能力勇氣于一身的希拉里再度在這歷史關頭站了出來,不啻歷史給了美國人民一個選擇的機遇,一個共同創(chuàng)造歷史的機遇。然而,面臨現(xiàn)實的美國政治,選民們不會由于希拉里是女性而投票,不會因為她曾經是個好參議員、好國務卿而投票。選民們更希望希拉里能端出解決美國現(xiàn)實問題的菜單。這些問題在奧巴馬任上不僅沒有改善,有些還惡化了。如貧富懸殊、種族對立、府院僵持,等等。希拉里在這些問題上,如何推出有號召力和可行性的“新政”,又如何與奧巴馬有繼承又有“切割”,也是一個難題。再從華人角度看,希拉里雖然也主張對華友好,但她對華硬的一面多過軟的一面。在她國務卿任上推出的“重返亞洲”政策,是當時東海和南海局勢驟然緊張的幕后根源。因此,希拉里的對華態(tài)度與政策,是否會做出調整,還有待觀察。邁向白宮,希拉里開始艱難的征程,也開始非凡的圓夢之旅。 





上一本:尋找回來的安茶 下一本:錢塘江茶史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這些年你沒看見的美國的作者是闕維杭,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