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致廷光書


作者:唐君毅     整理日期:2015-02-24 14:41:29

本書是作者唐君毅與其妻子廷光的相識相戀期間以及婚后多年的書信往來匯編,然而不同于一般的家書中的兒女情長家常里短,《致廷光書》中有許多篇幅探討了儒家思想在當今社會的功效。寓學術精神于平常話語,深入淺出,從一個側面展現(xiàn)了唐君毅這位儒學大師的風范。
  作者簡介:
  唐君毅,中國現(xiàn)代學者,哲學家、哲學史家,現(xiàn)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出身書香門第,幼承庭訓,接受過良好的舊學教育。曾就讀于中俄大學、北京大學、畢業(yè)于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哲學系。青年時代頗受梁啟超、梁漱溟、熊十力學術的影響。曾任教于華西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任過江南大學教務長。
  目錄:
  001致廷光書上篇(婚前)
  005第一信(原件復制)
  017第卅信(原件復制)
  037第卅二信(原件復制)
  049序
  一九三八年(成都)
  051第一信
  一九三九年(成都)
  054第二信——第三信
  一九四○年(重慶)
  057第四信——第十七信
  一九四一年(重慶·成都)
  143第十八信——第卅一信
  一九四二年(重慶)
  188第卅二信——第卅六信001致廷光書上篇(婚前)
  005第一信(原件復制)
  017第卅信(原件復制)
  037第卅二信(原件復制)
  049序
  一九三八年(成都)
  051第一信
  一九三九年(成都)
  054第二信——第三信
  一九四○年(重慶)
  057第四信——第十七信
  一九四一年(重慶·成都)
  143第十八信——第卅一信
  一九四二年(重慶)
  188第卅二信——第卅六信
  201后序
  209致廷光書下篇(婚后)
  211小序
  一九四五年(重慶:廷光歸眉山省親)
  212第卅七信
  一九五六年(臺灣地區(qū):香港文教界人士應邀訪臺)
  213第卅八信——第四十二信
  一九五七年(日本、歐洲、美國:應美國務院邀請
  訪美兼訪日本、歐洲)
  218第四十三信——第八十四信
  一九五九年(美國:參加夏威夷第三次東西方哲學
  學人會議)
  279第八十五信——第九十一信
  一九六二、六三年(香港:廷光赴臺看護安兒)
  287第九十二信——第九十七信
  002致廷光書
  一九六四年(美國:參加夏威夷第四次東西方哲學
  學人會議)
  293第九十八信——第一○八信
  一九六五年(韓國:應邀出席韓國高麗大學六十周年
  紀念學術會議)
  306第一○九信——第一一三信
  前言謝廷光(方回之另一名)
  先夫逝世已三周年,我思念他,常?此榍敖o我的書信,覺得每看一次,都發(fā)現(xiàn)有不同的意義和價值,這些意義和價值給予我無盡的安慰,給我幸福的感受,亦給我無限的內疚。惜大半的書信已散佚了,留在我身邊的只是一小部分。我實在寶貴這些書信,我恐再有散佚,如果全部散佚了,我認為不單是我個人的損失,亦是人間的損失,所以我把尚存的信件整理成書印行,這是我成書印行此書信的一個理由。還有一個理由就是我們的婚姻是經(jīng)過變化而來的,其間一切經(jīng)過有各種不同的階段,在各階段中我們所持之態(tài)度,我認為值得作青年男女談論婚姻時之參考,所以我愿把私人的事客觀化,獻給青年朋友,愿天下千千萬萬的青年男女皆有崇高的愛情與幸福的婚姻。不過請注意書信是隨手寫成的,文句多有不切貼之處,望青年朋友不要只注重文字的本身,而要透過文字,注意文字后面的意味,這才是此書信的真精神。
  廷光序于一九八一年二月二日一九三八年(成都)
  第一信
  廷光妹:
  去年,家母同令兄紹安開始提到我們的婚事,我因一向從事于學問,常覺此類事之增加累贅。所以好多年來都是違悖母親之意。但令兄是十年來之朋友,妹在舍間也曾住半年之久,尚能與家母相得;且屢讀妹與家母及二妹之函,深佩其意念真切,與流俗人大不相同,所以覺很愿意。因為我想人只要在精神上能互相勉勵,求人生之向上,則婚姻也可互相幫助。所以母親同我談幾次后,便答應了。后來又由令兄征求妹之同意,昨日老伯到成都來會見,也很贊成此事。在老伯之意欲用舊式方法決定,但令兄家母及弟意還是應該由我們彼此增加了解,暑期以后會面時用較正式之形式?jīng)Q定為好,所以我現(xiàn)在就直接同你通信,你該也不會見怪吧。
  紹安兄是弟多年的朋友,由他又同令兄斯駿交好。斯駿前同我說過,妹兼有他們二人之長。雖然我比你年齡長,在某方面的知識,或許稍多,但是朋友間的結合主要的是人格性情有互相敬愛之處,以我同令兄等之交好,假設不是社會上有許多已成的習俗,我們應當早成朋友了吧,F(xiàn)在母親同令兄所提到的事,不過換一種方式來成朋友而已。
  我從十四五歲以后,因為父親的教訓即有志于學問。記得在十五歲生日那一天,曾經(jīng)含著眼淚作了幾首要立定志向的什么詩。以后雖然時覺精神懈怠,但大體上總是向著一方向去。在我本來造學問的意思并不只重在知識,生活的充實,人格的完成,一向是我為學究竟的目標。假若將來你有機會看我十四年來的日記,當可知道,只是因為我自己素與社會一般人不大合得來,而十年來都是一人在外漂蕩,雖然到處都有朋友,也時有人稱贊我,但精神上終感著一種悲涼,遂造成一種孤介的性格,如柏溪隨筆便是在這種情調下寫的。(柏溪隨筆是不好,但到底代表我三年前的生活之一部,所以把它寄上一覽。)悲涼的情緒到底是不健全的情緒,孤介的性格到底不及和平溫潤的性格。所以近數(shù)年來遂逐漸加以改變,對于一般社會上的人,鄙棄的意思漸少,而悲憫的意思加以引導的意思漸多。尤其是去年回川后,得家庭生活的慰藉,覺得生活更和適不少,快愉不少。一般人只求享樂是不對的,但是精神上的快愉對于心靈的開展有極大的關系,為求心靈的開展而增加精神上的快愉,我想也不算不對吧。所以我想假如我的家庭生活能更美滿一些,我的心靈必將有更大的開展,也許柏溪隨筆一類的東西當不會再寫,而從更積極的方向去生活了。
  至于從純粹學問方面說,我的興趣一向在哲學,文學我只欣賞而已。哲學盡管使我受過許多苦痛,然而它到底是可愛的,宇宙人生微妙的道理確實令人玩味不盡。道可樂,真是不錯。其次中國真正的哲學家太少了,我想中國應該多有幾個,許多朋友于此鼓勵我扶持我為我延譽(紹安是最早的一個)。我自己也漸漸相信自己真能。因為哲學的天才其本質在能常常自反,在永遠有原始人小孩子那樣的心,那樣好奇,那樣新鮮,我想我是有的,我想只要假以年或使我再能到他處讀書,我必然有特殊之成就,與古人比美,又何難哉。你能不笑我夸大嗎?
  至于我對于國家民族,我想在文化教育上貢獻我的力量,關于這點說來話長,以后再說。在最近我能做的事,只是辦重光月刊,辦此刊貼錢貼精神不少,也算我對國家民族所盡的一些責任。前家母曾寄數(shù)份來,你看了有何見教?
  我對我的弟妹我當盡我的力培養(yǎng)他們造一種專門的學問,他們都有志趣,都不安于平凡,所以我一定要盡我的責任,使他們有專長,所以我希望朋友的妹妹也如此。聽說你要轉學,我想這是很好,因為教育學院辦得不好是不能發(fā)展人的才能的。反不如四川大學等教育系了。以上順筆寫來,拉雜得很,字太潦草,尤為慚愧。我可不知妹意如何?甚望告知,又關于紹安兄與家母所談之事本身,妹之感想怎樣?此事最初雖系各人順家庭之意,但此事之完成,全看彼此自然之了解與同情,不容絲毫人為。(人與人間一切感情都是要創(chuàng)造的,記得卡本德在愛的成年中如此說,那是一部好書。)所以我想應多通信才對,如果你不愿別人看見你的信,可交華西高中華西大學或省中三校轉(不然則交長順上街),最好由華西高中轉唐君毅,并候安好。(從前聽說多病近來可好了?)
  弟君毅上。一九三八年五月十六日
 。ù诵潘宋匆,不要交與令尊,因他恐不贊成,信又是白話。我希望你回信不要拘執(zhí)顧忌,假如自己已有選擇定方。)
  ……





上一本:喬姆斯基:思想與理想 下一本:查白歌節(jié)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致廷光書的作者是唐君毅,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