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時間為線索,寫出了舊時西安人們一年里與節(jié)令有關的生活和事件;蚴乔叭擞涗涍^的,或是作者親自見聞,盡可能真實地還原了這些舊節(jié)令民俗的細節(jié)。這是一本少有空話,多有真情的書,讀來如品香茶,意蘊無窮。 作者簡介: 宗鳴安,西安人,本土收藏家,碑帖收藏家,熱衷于搜集本地民間記憶,所藏長安舊時影像作品蔚為大觀,已出版作品《西安舊事》《陜西近代歌謠輯注》等。 目錄: 第一章春風鼓蕩 一、正月的喜慶/002 二、龍?zhí)ь^,炒豆豆/027 三、踏春與祭祖/039 第二章夏日漫長 一、廟會與鼓社/058 二、端午與端陽/083 三、長安消夏圖/107 第三章秋月皎潔 一、七夕與乞巧/130 二、八月節(jié)與忙罷會/140 三、九月菊與酒/157 第四章冬雪雪冬 一、鬼節(jié)送寒衣/176 二、冬至吃餃子/188第一章春風鼓蕩 一、正月的喜慶/002 二、龍?zhí)ь^,炒豆豆/027 三、踏春與祭祖/039 第二章夏日漫長 一、廟會與鼓社/058 二、端午與端陽/083 三、長安消夏圖/107 第三章秋月皎潔 一、七夕與乞巧/130 二、八月節(jié)與忙罷會/140 三、九月菊與酒/157 第四章冬雪雪冬 一、鬼節(jié)送寒衣/176 二、冬至吃餃子/188 三、臘月無閑日/201 后記/217春風鼓蕩 一正月的喜慶 要說長安過去的節(jié)令與舊俗,無疑以時間作為順序的寫作最為方便與得當。自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推行公元新歷,并以民國紀年作為公私文件、生活上的使用標準。但普通民眾,特別是廣大農(nóng)村地區(qū),仍習慣以舊歷(農(nóng)歷)作為日常生活的主要紀年法。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nóng)業(yè)大國,大多數(shù)人口直接或間接地以農(nóng)業(yè)為生存基礎,農(nóng)事活動的進行又與時令、季節(jié)息息相關,中國的農(nóng)歷(又稱夏歷、陰歷)或比較能明確地提供給農(nóng)民四季變化的時間與耕種信息。即使到了現(xiàn)代化的今天,農(nóng)歷仍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基于此,一本研究和講述地方風土人情的書,自然就要以農(nóng)歷作為順序來講述了。那么我們就從正月開始吧。 正月初一,中國人稱為“大年初一”、“春節(jié)”,這是新一年的開始之日。和全國大多數(shù)地方一樣,過去,初一早上家家戶戶要焚香祭祖。有些家庭的祖先是用牌位來表示順序的,從先高祖到近時一層一層地排列在上房大廳中央的條案上,而中間墻壁上則多懸掛一牌匾,上書“某氏先祖神位”等字樣;無牌位的,則是一布質掛軸,自上而下畫有先祖家譜順序,有些還藝術化了,把家族系統(tǒng)畫成一棵大樹,祖先是根,子孫分為許多小杈或小樹,后人看了極有感染力。這些牌位或掛軸平時并不展示,只有在過年祭祖及祖先生辰、忌日需要祭祀時才排列,才展開。當然,過去大戶人家有專門的房間陳列牌位或掛軸,如那些有宗族祠堂的,就可以常年陳列,隨時祭祀了。祭祖后,小輩要去拜長輩,長輩則要用紅線穿幾個銅錢作為賞賜,稱為壓歲錢。近代以來,長安大多數(shù)人家都是在除夕晚上就把幾角或一兩元壓歲錢放到小孩子的枕頭底下,以便讓小孩子大年初一早晨起來就有個驚喜,這也昭示著新一年的吉利與富足。 我的兒童生活是在20世紀60年代度過的,那時社會物質并不豐富,人們的生活也簡單許多。大年初一雖也要有些“年氣兒”,壓歲錢也有個三毛五毛的,但焚香祭祖,給長輩磕頭拜年,長輩率隊到門外迎財神之類的活動是絕對沒有的。男孩子不太講究,衣服新不新無所謂,只要衣服洗干凈,或是上下身有一件是新做的就行。男孩子關心的是有沒有爆竹,一百頭、二百頭紅炸藥的小鋼炮兒最受歡迎。一掛鞭連放是沒有意思的,消耗得太快,噼里啪啦一響十幾秒鐘就沒了,也缺少情趣。把一掛鞭炮拆成一個一個的小炮,然后裝進衣服口袋里,點根香,站在大門口,見小朋友過來,點燃一個扔過去,炸得他們亂蹦亂跳的,那可是最開心的事了。女孩子當然不會干這些事,她們的衣服是要華麗一些的,或者說要有些花色才算滿足。如果年三十或初一下了雪,院中堆雪人可是女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但實在地說,過去的女孩子小小年紀就要幫家里干活,初一起來下廚房幫母親,準備中午的大餐多是她們的主要任務。情緒投入、張揚個性的過年活動好像她們并不大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