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中國文化最經典之書,是中國人的圣經,此版本是著名國學家、凈空法師的老師李炳南老先生多年心血的結晶,作者參照眾多注本,參以己意,還原經典的本意,寄寓作者高遠的文化理想,是閱讀論語的經典之作。 作者簡介: 李炳南,名艷,字炳南,號雪廬,法名德明,別署雪廬、雪叟。山東濟南人,清光緒十六年(一八九〇年)庚寅臘月七日生。父壽村公,世居濟南城內卷門巷,好善樂施,教有義方。李炳南自幼聰穎好學,諸經子史,循次讀誦,善詩,能奏笛,好劍術,兼治岐黃之術,無不精妙。他在臺中講經說法數十年,以“李老師”之名著稱。他一生著述頗多,有儒佛、醫(yī)學等近三百種手卷。由其門人輯錄成《李炳南老居士全集》刊行于世。 目錄: 目錄: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xiāng)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目錄: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xiāng)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衛(wèi)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學而第一 人非生而知之者,故人生來即須求學。學、覺也。學喻開蒙,學然后知不足。故二十篇以“學而”為首。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此第一章。子,古時男子之美稱,此稱孔夫子。研究任何學問,首須明其作用。前清人學《論語》,用于科舉考試,吾人今日用于復興文化。天地人號為三才,天地皆有好生之德,人為天地之心,應具天地之德,始可稱之為人,此為中國文化。學即是學作人之道,初學為士人,以至學為圣人,皆不離學。時乃時常,習乃練習,說即悅。時常練習,所學有成,故喜悅。 朋,志同道合者。學儒必須尋師訪友,學有所得,又有志同道合者自遠方尋來請教,樂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故云樂。 學在自己,用由天命,學成而人不知,不得其用,天命也,君子何慍之有,故曰不慍。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子,孔子弟子,名若。善事父母為孝,善事兄長為弟。人身來自父母,兄弟情同手足,故須孝弟!缎⒔洝氛f孝甚詳,簡言之,普通人盡孝,其始為養(yǎng)父母之身,進而順父母之心。他如求學必勤,戰(zhàn)陣必勇,居官必廉,皆是孝子行為。孝弟之人處社會,少有好犯上者。不好犯上,則必不好作亂,社會由此安寧。 務者求也,本即根本。君子修道必求其根本,本立,則得其仁,得其大道。何謂根本,孝弟是也。 【雪公講義】 【按】 此段經文,列于《學而》之次者。據《史記》及唐宋諸儒之說,均謂有若之言似夫子,曾立而師之,故成書者尊之。此以人而言也。又有云:古之明王,教民以孝弟為先,故次列之。此以事而言也。 因上二說,引起諸多異議。有謂起句“其為人也孝弟”,結句謂“孝弟為仁之本”,終屬未通。遂有多人各本考據,謂“仁、人”古通,仁當人解,于義為長。簡舉各說如后,而主仁者仍守不變。 【考證】 陳善《捫虱新語》,王恕《石渠意見》,《焦氏筆乘》:“何比部語予……”,朱彬《經傳考證》,劉氏《正義》,宋氏翔鳳《鄭注輯本》等,余難備舉,皆引據以此處之“仁”當作人。宋儒本好更張,獨此處仁字照舊未改。但程叔子謂性中有仁,何嘗有孝弟來。謝顯道謂孝弟非仁。陸子靜直斥有子之言為支離。王伯安謂仁只求于心,不必求諸父兄事物等說。未免門戶紛爭,幾不似注經,而似辟經矣。 【按】 仁人古同,典籍確有。然與此段經文,仍難圓融。何以不“其為人也孝弟”句,亦用仁字。一段文理,而用古今兩字,例不多見。 【考證】 邢《疏》,此章言孝弟之行也!稉C經室集》云:孔子道在《孝經》,有子此章實通澈本源之論,其列于首篇次章宜也。又孫詒仲曰:仁之發(fā)見,其切近而精實者,莫先于孝弟。陳天祥《四書辨疑》云:《孟子》言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與此章義同。蓋皆示人以治國平天下之要端也。 【按】 愚于此段經文,惑于群言,數十年不解,近匯所研,妄有所采,以孫陳二氏之說,深得于心。再依各經之文,以作訓言,略述拙見。 此章似承《學而》所來。學者何,內明德格致誠正,外新民修齊治平。內為體而外為用。內體本仁,外用行仁。夫子之學,既是仁學,故處心行事,無不是仁。《禮?大學》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此章人孝弟修身也!吨杏埂吩疲盒奚硪缘,修道以仁。鮮犯上、家齊也。不好作亂、國治也!洞髮W》云:一家仁、一國興仁。此言修齊治平之學,皆依仁而興起。 其下四句,乃有子引孔子之言以實之,考證列后。君子務本,指修身也。本立道生,《中庸》篇云:修身則道立。言其所學而有立,兼內與外見而知行也。孝弟為仁之本。說文仁為人與人加厚之義。中庸篇仁者人也,親親為大。是行仁以孝弟為本,以孝弟為大也。此章分明文承首章之學,而統(tǒng)論孔子之崇仁,故次列之。全章文從字順,原始要終,非專言孝弟,更不獨專尊有子也。 【考證】 《揅經室集?論仁篇》:此四句乃孔子語。而本立道生一句,又古逸詩也。雖漢人引《論語》往往皆以為孔子之言,但劉向明以此上二句為孔子之言。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此章謂巧言令色之人少仁。鮮仁之人,難與共事。 巧言,善于辭令。令色,以容貌悅人。仁由本性而來!吨杏埂吩疲骸疤烀^性!敝螄教煜,必須明性。性難明,必須學道。道仍難明,遂講德。德猶難明,遂講仁。仁,二人,人與人相處,須講厚道。巧言令色之人,仁厚既少,與言道德更難。學仁者多于此處省之。經文:“鮮矣仁!滨r仁,是少仁。古注或說為無仁,則非經義。 【雪公講義】 【考證】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今舉四端。以其為言與色,可為取法者。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曲禮》曰:儼若思,安定辭。 又曰:禮不妄悅人,不辭費。 【按】 此四端皆言色之誠中形外,于人信而不欺。仁者人也,故不害仁,自無巧言令色之弊。再此章提出鮮仁之人,正與前章崇仁互映,或編者類聚有意。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孔子弟子,姓曾名參字子輿。參讀森,輿,驂也,參亦可讀驂?鬃訃L曰:“參也魯。”然勤能補拙,人一能之己百之。夫子之道,終由曾子一以貫之。 此章敘曾子為學之工夫,每日以三事省察自身。一省為人辦事是否盡忠。忠者盡其全力也。二省與朋友交是否言而有信。信即不欺朋友,亦即不欺自心。三省傳習,受師之傳,行之也否?傳授生徒,先自溫習否?忠信傳習三事不闕,方能安心就寢。傳不習乎之習字,與前章學而時習相映。忠信是學習之要點。 【雪公講義】 【考證】 《禮?大學》篇: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本篇: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妒龆菲鹤右运慕,文行忠信。 【按】 道德仁義禮樂,以及修齊治平諸端,均須以忠信為主施行之。具此篤純始得其成。學亦如之。仍與崇仁求學互映。至“日”字、“三”字,各注紛然,要在省身,余不拘泥求異。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此說國家大事。道,包咸注作治字講。乘,音勝,兵車也。古時能出千輛兵車,謂之大國。治大國有五種要道。敬事者,事為國事,敬為謹慎。信者誠信。為國者必須舉事敬慎,與民誠信。財物出自民間,必須節(jié)用!洞髮W》云:“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贝藶槔碡斨。愛人者,知民之疾苦,愛養(yǎng)之也。使民以時者,農工商民各有忙時,不在其忙時使之也。敬事而信,則民悅服。節(jié)用物力則足食。愛人、使民以時,則足兵。敬事、誠信、節(jié)用、愛人、使民以時,具此五者,方能治國。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弟子。求學之人,學必有師,故稱弟子。所求之學有其先后?鬃右运目剖┙蹋滦,言語,政事,文學。首為德育,先正其心也。后為文學,游于藝也。 入則孝。此說在家庭必須孝養(yǎng)父母,身心俱安,而養(yǎng)心尤為重要,貧士菽水承歡,即是盡孝。 出則弟。弟亦作悌。讀替音,又讀第音。出外求學,或作他事,則行弟道;省妒琛罚骸吧菩譃殂!毙稀妒琛罚骸暗,順也!痹诩夷苄,自能善事兄長,敬順兄長,以順親心。是謂之弟。出外,推此事兄之道,以待年長于己者是為出則弟。 謹而信。行為謹慎,言而有信。竹氏《會箋》引《周易》乾文言:“庸言之信,庸行之謹!币宰C信屬言,謹屬行。 泛愛眾。博愛眾人也。與眾人交往,注重博愛,以養(yǎng)其平等容眾之德,是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親仁。擇仁者而親近之。泛愛眾,無選擇。此從仁者學習,故須選擇。 行有余力二句。行是實行孝弟等五事。行此五事以外,即是余力。弟子求學,當先以此五事為本。行此五事,非無余力學文,是言學文先求其本,無本之文不可取。故云,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學文,馬融注:“文者,古之遺文。”邢昺《疏》:“注言古之遺文者,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是也! 【雪公講義】 【考證】 程子曰:弟子之職,力有余則學文,不修其職而先文,非為己之學也。 張南軒曰:非謂行此數事有余力而后學文也;言當以是數者為本,以其余力學文也。 【按】 張語較程語義達,可遵也。陸隴其《松陽講義》,載于《論語集釋》,可參考之,則知今之教育與今之學風矣。(陸隴其《松陽講義》:大抵人之氣稟雖有不同,然亦差不多;只是從小便習壞了。氣稟不好的,固愈習愈壞,即氣稟好的,亦同歸于壞。童蒙之時,根腳既不曾正得,到得長大時,便如性成一般,即能回頭改悔,發(fā)憤自新,也費盡氣力;況改悔發(fā)憤者甚少,此人才所以日衰,皆由蒙養(yǎng)之道失也。后世為父兄者,有弟子而不教,固無論矣;即有能教者,又都從利祿起見,束發(fā)受書,即便以利祿誘之,不期其為大圣大賢,而但愿其享高官厚祿;這個念頭橫于胸中,念頭既差,工夫必不能精實,只求掩飾于外,可以悅人而已。教學如此,人才安得而不壞哉。為人父兄者,胡不一思,而甘使子弟為俗人也。)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此章說倫常之義。倫者五倫,常者不變也。此為人倫之學,時代有變遷,此學不能變。 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 賢賢,上賢字作貴重講,下賢字作賢德講。易色,易作輕字講,色是美色。此明夫婦之倫。夫婦重德不重色,以正人倫之始。事父母能竭其力,此理之當然。君者國之領袖,國為大團體,既曰事君,則必先公后私,故曰能致其身。公教人員,食于民,當以民事為先。交友必須信實,辦事、言語,皆無欺,可謂有信。五倫為學之本,行在五倫,即是學矣。 劉氏《正義》:今案夫婦為人倫之始,故此文敘于事父事君之前!稘h書?李尋傳》引此文,顏師古注,易色,輕略于色,不貴之也。 【雪公講義】 【考證】 《集解》:孔曰。易色,言以好色之心好賢,則善也。 皇《疏》:凡人之情,莫不好色,而不好賢;今若有人,能改易好色之心以好于賢,則此人便是賢于賢者。 陽湖劉申受言:是關雎之義也,此賢賢易色,指夫婦之切證。 《論語述何》曰:(節(jié))六經之道,造端乎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故首舉之。 吳氏曰:子夏之言,其意善矣。然辭氣之間,抑揚太過,其流之弊,或將至于廢學。 (附)翁方綱《論語附記》,亦載吳氏此條。疑系陸隴其門人吳元音者,曾協(xié)編《四書大全》,或以為同時之人,姑隱其名。 劉正叟曰:其人既能此等之事,而自言未學,吾必謂之已學,蓋此等非學不能也。 【按】 此章之首,愚采陽湖劉氏及《論語述何》等說。蓋于首次等章,皆一脈絡,而于有子一章,尤足證其義旨。 雖曰未學二句,只采劉正叟氏之說,不致后學謗經。 — 一頓,期期艾艾地憋了好半天,才說出:哇!不行啦!思想啦!斗 私批修啦!后來我們回家去,為該老鄉(xiāng)的話語笑得打滾?上攵, 在今天,那老鄉(xiāng)就會說:哇!不行啦!“五講冶啦!“四美冶啦! “三熱愛冶啦!同樣也會使我們笑得要死。從當時的情形和該老鄉(xiāng)的 情緒來看,他想說的只是一句很簡單的話,那一句話的頭一個字發(fā) 音和洗澡的澡有些相似。我舉這個例子,絕不是討了便宜又要賣乖, 只是想說明一下話語的貧乏。用它來說話都相當困難,更不要說用 它來思想了。話語圈子里的朋友會說,我舉了一個很惡劣的例子 — ——我記住這種事,只是為了丑化生活;但我自己覺得不是的。 01 我在沉默中過了很多年:插隊,當工人,當大學生,后來又在 大學里任過教。當教師的人保持沉默似不可能,但我教的是技術性 的課程,在講臺上只講技術性的話,下了課我就走人。照我看,不 管干什么都可以保持沉默。當然,我還有一個終生愛好,就是寫小 說。但是寫好了不拿去發(fā)表,同樣也保持了沉默。至于沉默的理由, 很是簡單。那就是信不過話語圈。從我短短的人生經歷來看,它是 一座聲名狼藉的瘋人院。當時我懷疑的不僅是說過畝產三十萬斤糧、 炸過精神原子彈的那個話語圈,而是一切話語圈子。假如在今天能 證明我當時犯了一個以偏概全的錯誤,我會感到無限的幸福。 五 我說自己多年以來保持了沉默,你可能會不信;這說明你是個 過來人。你不信我從未在會議上“表過態(tài)冶,也沒寫過批判稿。這種 懷疑是對的:因為我既不能證明自己是啞巴,也不能證明自己不會 寫字,所以這兩件事我都是干過的。但是照我的標準,那不叫說話, 而是上著一種話語的捐稅。我們聽說,在過去的年代里,連一些偉 大的人物都“講過一些違心的話冶,這說明征稅面非常的寬。因為有 征話語捐的事,不管我們講過什么,都可以不必自責:話是上面讓 說的嘛。但假如一切話語都是征來的捐稅,事情就不很妙。拿這些 東西可以干什么?它是話,不是錢,既不能用來修水壩,也不能拿 來修電站;只能擱在那里臭掉,供后人恥笑。當然,拿征募來的話 語干什么,不是我該考慮的事;也許它還有別的用處我沒有想到。 我要說的是:征收話語捐的事是古已有之。說話的人往往有種輸捐 納稅的意識,融化在血液里,落實在口頭上。在這方面有個例子, 是古典名著《紅樓夢》。在那本書里,有兩個姑娘在大觀園里聯(lián)句, 聯(lián)著聯(lián)著,冒出了頌圣的詞句。這件事讓我都覺得不好意思:兩個 十幾歲的小姑娘,躲在后花園里,半夜三更作幾句詩,都忘不了頌 圣,這叫什么事?仔細推敲起來,毛病當然出在寫書人的身上,是 他有這種毛病。這種毛病就是:在使用話語時總想交稅的強迫癥。 我認為,可以在話語的世界里分出兩極。一極是圣賢的話語, 這些話是自愿的捐獻。另一極是沉默者的話語,這些話是強征來的 11 稅金。在這兩極之間的話,全都曖昧難明:既是捐獻,又是稅金。 在那些說話的人心里都有一個稅吏。中國的讀書人有很強的社會責 任感,就是交納稅金,做一個好的納稅人——這是難聽的說法。好 — 聽的說法就是以天下為己任。 我曾經是個沉默的人,這就是說,我不喜歡在各種會議上發(fā)言, 也不喜歡寫稿子。這一點最近已經發(fā)生了改變,參加會議時也會發(fā) 言,有時也寫點稿。對這種改變我有種強烈的感受,有如喪失了童 貞。這就意味著我違背了多年以來的積習,不再屬于沉默的大多數 了。我還不至為此感到痛苦,但也有一點輕微的失落感。開口說話 并不意味著恢復了交納稅金的責任感,假設我真是這么想,大家就 會見到一個最大的廢話簍子。我有的是另一種責任感。 幾年前,我參加了一些社會學研究,因此接觸了一些“弱勢群 體冶,其中最特別的就是同性戀者。做過了這些研究之后,我忽然猛 省到:所謂弱勢群體,就是有些話沒有說出來的人。就是因為這些 話沒有說出來,所以很多人以為他們不存在或者很遙遠。在中國, 人們以為同性戀者不存在。在外國,人們知道同性戀者存在,但不 知他們是誰。有兩位人類學家給同性戀者寫了一本書,題目就叫做 《WordisOut》。然后我又猛省到自己也屬于古往今來最大的一個弱 勢群體,就是沉默的大多數。這些人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種多樣,有 些人沒能力,或者沒有機會說話;還有人有些隱情不便說話;還有 一些人,因為種種原因,對于話語的世界有某種厭惡之情。我就屬 于這最后一種。作為最后這種人,也有義務談談自己的所見所聞。 六 我現(xiàn)在寫的東西大體屬于文學的范疇。所謂文學,在我看來就 是:先把文章寫好看了再說,別的就管他媽的。除了文學,我想不 到有什么地方可以接受我這些古怪想法。賴在文學上,可以給自己 在圈子中找到一個立腳點。有這樣一個立腳點,就可以攻擊這個圈 子,攻擊整個陽的世界。 幾年前,我在美國讀書。有個洋鬼子這樣問我們:你們中國那 個陰陽學說,怎么一切好的東西都屬陽,一點不給陰剩下?當然, 21 她這樣發(fā)問,是因為她正是一個五體不全之陰人。但是這話也有些 道理。話語權屬于陽的一方,它當然不會說陰的一方任何好話。就 是夫子也未能免俗,他把婦女和小人攻擊了一通。這句話幾千年來 總被人引用,但我就沒聽到受攻擊一方有任何回應。人們只是小心 提防著不要做小人,至于怎樣不做婦人,這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就 是到了現(xiàn)代,女變男的變性手術也是一個難題,而且也不宜推廣 ——這世界上假男人太多,真男人就會找不到老婆。簡言之,話語 — 圈里總是在說些不會遇到反駁的話。往好聽里說,這叫做自說自話; 往難聽里說,就讓人想起了一個形容缺德行為的順口溜:打聾子罵 啞巴扒絕戶墳。仔細考較起來,恐怕聾子、啞巴、絕戶都屬陰的一 類,所以遇到種種不幸也是活該——筆者的國學不夠精深,不知這 — 樣理解對不對。但我知道一個確定無疑的事實:任何人說話都會有 毛病,圣賢說話也有毛病,這種毛病還相當嚴重。假如一般人犯了 這種病,就會被說成精神分裂癥。在現(xiàn)實生活里,我們就是這樣看 待自說自話的人。 如今我也擠進了話語圈子。這只能說明一件事:這個圈子已經 分崩離析;谶@種不幸的現(xiàn)實,可以聽到各種要求振奮的話語: 讓我們來重建中國的精神結構,等等。作為從另一個圈子里來的人, 我對新圈子里的朋友有個建議:讓我們來檢查一下自己,看看傻不 傻,瘋不瘋?有各種各樣的鏡子可供檢查自己之用:中國的傳統(tǒng)是 一面鏡子,外國文化是另一面鏡子。還有一面更大的鏡子,就在我 們身邊,那就是沉默的大多數。這些議論當然是有感而發(fā)的。幾年 前,我剛剛走出沉默,寫了一本書,送給長者看。他不喜歡這本書, 認為書不能這樣來寫。照他看來,寫書應該能教育人民,提升人的 靈魂。這真是金玉良言。但是在這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我最希望 予以提升的一個,就是我自己。這話很卑鄙,很自私,也很誠實。 本篇最初發(fā)表于1996年第4期《東方》雜志(雙月刊)。 ——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