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主編的《德性與價值(中國學術十年精選)(精)》是中國學術精選系列的哲學卷,內容涵蓋了中國哲學、外國哲學、政治學、倫理學、心理學、思想史等學科。全書由《歷史維度中的社會想象與民主轉型》、《對根本惡的反思——阿倫特與康德》、《世界公民視角下的道德自律——康德的自由秩序》、《政治的公正與宗教和形而上學的完善——當代政治自由主義的中立概念批判》、《自由主義、政治中立性和人類幸!、《從法術到“理性”——黑格爾與中國宗教》、《個人認同與人格境界——從跨文化的立場誦讀“八條目”》、《蛻變中的“思想史”——一個史學觀點的考察》、《禮與古典儒家的無神論宗教思想》、《唐宋轉型的反思——以思想的變化為主》、《明嘉靖時期王學知識人的會講活動》、《解讀〈鳩摩羅什傳〉——兼談中國中古早期的佛教文化與史學》共20篇論文組成,是《中國學術》前三十輯中哲學部分最有代表性的學術成果。全書約50萬字。 作者簡介: 劉東教授,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副院長。早歲師從思想家李澤厚,曾先后任教于浙大、南大、中國社科院、北大,講學足跡遍及亞美歐澳各洲;除國學領域外,所治學科依次為美學、比較文學、國際漢學、政治哲學、教育學,晚近又進入藝術社會學;發(fā)表過著譯作品十七種;創(chuàng)辦并主持了“海外中國研究叢書”“人文與社會譯叢”及《中國學術》雜志。 目錄: 歷史維度中的社會想象與民主轉型 對根本惡的反思——阿倫特與康德 世界公民視角下的道德自律——康德的自由 秩序 政治的公正與宗教和形而上學的完善 ——當代政治自由主義的中立概念批判 自由主義、政治中立性和人類幸福 什么是對意識的反思? 良知:在“自知”與“共知”之間 ——歐洲哲學中“良知”概念的結構內涵與歷史發(fā)展 浪漫主義者、智者和體系哲學家 風格與態(tài)度的倫理學 儒家美德倫理及其與麥金太爾之 亞里士多德主義的視差 孔子與亞里士多德的美德概念的再討論歷史維度中的社會想象與民主轉型 對根本惡的反思——阿倫特與康德 世界公民視角下的道德自律——康德的自由 秩序 政治的公正與宗教和形而上學的完善 ——當代政治自由主義的中立概念批判 自由主義、政治中立性和人類幸福 什么是對意識的反思? 良知:在“自知”與“共知”之間 ——歐洲哲學中“良知”概念的結構內涵與歷史發(fā)展 浪漫主義者、智者和體系哲學家 風格與態(tài)度的倫理學 儒家美德倫理及其與麥金太爾之 亞里士多德主義的視差 孔子與亞里士多德的美德概念的再討論 ——對萬俊人教授的回應 從法術到“理性”——黑格爾與中國宗教 個人認同與人格境界 ——從跨文化的立場誦讀“八條目” 蛻變中的“思想史”:一個史學觀點的考察 禮與古典儒家的無神論宗教思想 唐宋轉型的反思——以思想的變化為主 明嘉靖時期王學知識人的會講活動 西望陽關有故人——敦煌藏文寫卷述要 略評西安景教碑的中國背景 解讀《鳩摩羅什傳》 ——兼談中國中古早期的佛教文化與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