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大前門:聊聊過往那些事兒


作者:張勇     整理日期:2014-05-25 12:15:57

★本書為文史作者張勇創(chuàng)作三年作品。詳細的介紹北京前門前后八百年的人文歷史。以前門為圓點,詳細描寫了與前門有關的品牌、老字號、梨園、會館、才子佳人、歷史、文化故事等。
  作者簡介:
  張勇,作家、北京電影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長篇小說《1938中國大營救》《黑手黨十誡》《還鶩園》等。長篇小說《1938中國大營救》被列入北京圖書大廈“引領中國文學風向標”的“推薦書架”。
  在北京市文聯(lián)2013年面向全國征集上來的數(shù)千部影視劇本評選活動中,電影劇本《梁祝音詩》入圍第四屆“北京影協(xié)杯”,《十二橡樹》亦在推介會上展示推薦。電視劇本《春秋五姜》榮獲“十佳電視劇本入圍提名”。另有多部影視劇本完成了創(chuàng)意、梗概等,并著有《天書宇宙》《“北清明南姑蘇”畫卷研究》等書籍。
  目錄:
  推薦序(一):這本書就是一塊有份量的城磚
  推薦序(二):
  引子
  第一章:北京城的建設與大前門的興起
  第二章:前門地區(qū)繁榮興盛的六大原因與條件
  第三章:前門老字號
  1、濟世養(yǎng)生同仁堂
  2、勇斗小德張的瑞蚨祥
  3、第一家用大喇叭廣播的張一元
  4、內(nèi)聯(lián)升的“履中備載”
  5、“說不清”的六必居
  6、致美齋的“四作魚”
  7、名角匯集的天蕙齋
  8、放映第一部中國電影的“大觀樓”
  9、鬧出“袁消”政治笑話的厚德福推薦序(一):這本書就是一塊有份量的城磚
  推薦序(二):引子第一章:北京城的建設與大前門的興起第二章:前門地區(qū)繁榮興盛的六大原因與條件第三章:前門老字號
  1、濟世養(yǎng)生同仁堂
  2、勇斗小德張的瑞蚨祥
  3、第一家用大喇叭廣播的張一元
  4、內(nèi)聯(lián)升的“履中備載”
  5、“說不清”的六必居
  6、致美齋的“四作魚”
  7、名角匯集的天蕙齋
  8、放映第一部中國電影的“大觀樓”
  9、鬧出“袁消”政治笑話的厚德福
  10、講究一個“公”字的公興紙莊
  11、“會飛的鴨子”——全聚德
  12、通三益的秋梨膏
  13、借力楊曼青的“會仙居”
  14、內(nèi)孝外戰(zhàn)的“黑猴”
  15、敢開“坐莊”的“億兆”
  16、善于照戲裝相的“大北”
  17、助“白牡丹”(荀慧生)打響進京頭一炮的“福壽堂”
  18、倡導“愛國布”的“天有信”
  19、經(jīng)理被囚的“敬記紙莊”
  20、挑頭“造翻”的“廣利成衣鋪”
  21、女老板善待伙計的“慶林春”
  22、“天佑之”的“合盛永顏料鋪”
  23、靠“三個五”起家的“祥聚公”
  24、“給我來一碗”的“同豐酒店”
  25、左右行情的“二十六家爐房”
  26、愛招致“抬杠”的謙祥益
  27、花漢沖香粉店的“胭脂餅和窩頭粉”
  28、德興永金箔鋪的“千錘百煉”
  29、消失了的“復順齋”
  30、掛著進宮“腰牌”的月盛齋
  31、差點買下前門樓子的“長春堂”
  32、“大刀王五”的“源順鏢局”
  33、一年四季“正明齋”
  34、不是華清勝是華清的“興華園”
  35、篆刻離不開的“順興刻刀”
  36、頭頂“馬聚源”
  37、逛廟會離不開的“合香樓香蠟鋪”
  38、早于全聚德的便宜坊
  39、敲敲打打的“正陽樓”
  40、皇帝欠錢的“壹條龍”
  41、乾隆賜匾的“都一處”
  42、前門老字號贅言第四章:前門梨園
  綜述:前門梨園的興起
  1、李笠翁的“芥子園”
  2、海波巷里“桃花扇”
  3、唱戲的離不開百順韓家潭的民謠
  4、四大徽班與前門
  5、昆腔融皮黃的程長庚
  6、京派張二奎
  7、花腔高亢的余三勝
  8、“前門磁場”和“同光十三絕”
  9、后生可畏一大堆
  10、四大名旦崛起地
  11、查家園與廣和樓
  12、斌慶社與廣德樓
  13、富連成科班與天樂茶園
  14、尚小云和三慶園
  15、還香草與慶樂戲園
  16、銀錢業(yè)富商集資興建中和園
  17、商賈名伶合辦的第一舞臺
  18、梅蘭芳、孟小冬同臺獻藝開明戲院
  19、火燒新明戲院
  20、文明茶園與文明戲
  21、同樂茶園里雙慶社
  22、譚鑫培和他的大外廊營的“英秀堂”
  23、從珠聯(lián)璧合到痛斷情緣第五章:前門會館
  綜述:會館何以前門多
  1、前門地區(qū)會館文化的搖籃蕪湖會館
  2、林則徐與莆陽會館、福州新館
  3、龔自珍的故居廣東番禺會館
  4、廣東會館芥子園
  5、康有為和他的弟弟康廣仁在南海會館
  6、在新會邑館結(jié)婚的梁啟超
  7、譚嗣同“開門揖盜”瀏陽會館
  8、“三館”喜迎孫中山
  9、陳獨秀、李大釗《每周評論》編輯部所在地安徽涇縣會館
  10、毛澤東在湖南湘鄉(xiāng)會館“驅(qū)張”
  11、中共早期領導人趙世炎和孫炳文與四川敘府會館
  12、明清時代北京城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會館安徽休寧會館
  13、李鴻章的淮軍集團活動場所安徽會館
  14、國民黨成立地湖廣會館
  15、紀曉嵐飲酒作詩、泰戈爾演講助賑貴州會館
  16、保存至今最完整古戲樓的陽平會館
  17、改廟成館正乙祠
  18、保留完整的福建汀州會館北館
  19、魯迅在紹興會館
  20、同業(yè)、商務會館第六章:住在胡同、名園中的才子名人
  1、施愚山和鐵門胡同
  2、潘祖蔭的攀古樓
  3、宣南名士酬唱宴集之所南半截胡同怡園
  4、名士趙吉士的寄園
  5、攜名妓愛妾顧橫波慈仁寺觀海棠的龔鼎孳
  6、都門詩社洪亮吉
  7、時晴齋里汪由敦與趙翼
  8、古藤書屋中的罷官名人朱彝尊
  9、紅樓才子曹雪芹在南城的故居
  10、不吃“嗟來之食”的謝疊山第七章:前門青樓
  1、八大胡同的形成
  2、八大胡同概說
  3、八大胡同前期的兩大名妓
  4、九城五名妓:雙鳳、二姐、萬人迷
  5、蘇寶寶和慶親王府慶二爺之間的一段傾情之戀
  6、青樓掛頭牌南班第一家的賽金花
  7、俠肝義膽小鳳仙
  8、八大胡同眾班底后記
  其實,我一直有一種期待,像大前門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遺存,是配得上一部史傳的,換句話說,為大前門這位歷史老人作一部傳記,記錄下它的一生,相當于半部北京史,應該是很有意義,也是很有意思的。張勇先生為寫《大前門:聊聊過往的那些事兒》已經(jīng)積累了大量的材料,并作了相當深入的研究,事實上已為撰寫“前門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寧肯相信,這部書就是未來“大前門傳”的序幕和雛形,所需只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知名評論家解璽璋
  通過《大前門:聊聊過往那些事兒》這本書,可以看到附著在大前門這片土地上的文化傳統(tǒng)的底蘊是多么綿遠、深厚,甚或饒有趣味。使人深深感到那些個老字號、會館、其實,我一直有一種期待,像大前門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遺存,是配得上一部史傳的,換句話說,為大前門這位歷史老人作一部傳記,記錄下它的一生,相當于半部北京史,應該是很有意義,也是很有意思的。張勇先生為寫《大前門:聊聊過往的那些事兒》已經(jīng)積累了大量的材料,并作了相當深入的研究,事實上已為撰寫“前門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寧肯相信,這部書就是未來“大前門傳”的序幕和雛形,所需只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知名評論家解璽璋
  通過《大前門:聊聊過往那些事兒》這本書,可以看到附著在大前門這片土地上的文化傳統(tǒng)的底蘊是多么綿遠、深厚,甚或饒有趣味。使人深深感到那些個老字號、會館、梨園甚至青樓的歷史、典故、故事和傳說,其實是一大寶藏,是一“富礦”,是繼續(xù)發(fā)展的文化資源。把這些記述人們心理歷程的口頭文學,撰寫整理著述成為一書,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這表現(xiàn)了作者對歷史的尊重,對當代人文化責任的擔當,其情可憫,其心可鑒。我喜歡這本書,更贊佩作者這種北京人特有的“棈、氣、神”,希望更多的人拿起筆來,深入群眾,把流傳在民間的口頭文學收集起來,出版成書。民族復興,要建設文化長城,需要城磚,這本書就是一塊有份量的城磚,因為它弘場了“仁、義、禮、智、信、忠、孝、勤、公、省”的古老棈神,是一本集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好書。
  ——北京市文史研究館趙書【引子】
  老北京有一首民謠單道的是前門樓子:“前門樓子九丈九,四門三橋五牌樓……”老北京人說京城的繁華熱鬧所在有一句順口溜:“東四西單鼓樓前,王府井前門大柵欄,還有那小小門框胡同一線天!痹抢媳本┤藢懤媳本┠铣堑牧趾R粲幸徊繒凶觥冻悄吓f事》。唱老北京有兩首廣為傳唱的歌,名為《冰糖葫蘆》和《前門情思大碗茶》。所有這些,全都聯(lián)系著一座高樓——前門樓子,一條大街——前門大街,一個街巷——大柵欄,一個地方——大前門地區(qū)。要說是老北京城兒有的是故事,故事最多的地界兒在南中軸的前門、大柵欄,您瞅這兒:商賈老字號、同鄉(xiāng)學子行業(yè)會館、梨園戲院名伶,還有那兒蟄伏在八大胡同中的青樓……故事還得從老北京建城、建廊房、建大柵欄、通正陽大街說起……
  第一章:北京城的建設與大前門的興起
  不管前世后代的人怎么褒貶名朱棣,廟號永樂,謚成祖的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這位雄才大略,被后人稱作“馬上天子”的皇帝,對于北京城的建設和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讓我們先簡單地回顧一下建設北京城的建城、建樓、建街、建坊、建廊、建門、建欄、建市、建園、建所、建衙署的線索與輪廓,尤其是前門地區(qū)。
  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北京叫做“薊城”,出現(xiàn)于公元前2400年的舜帝時代。到了公元前727年,大約是在燕穆侯當政時,成為燕國的首都,位于北京城今天的西北隅。公元70年左右,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叫做“燕城”,位于薊城南約10公里處,現(xiàn)在北京城西南一帶。三國時期屬幽州。公元936年,遼入主中原占領幽州,改稱“燕京”并筑城。燕京呈方形,筑城方36里,城墻高3丈,寬1.5丈,建有城門和箭窗。全城有八個門。遼燕京的宮殿,在城西南部,也就是今天的廣安門及白廣路一帶。后來的“金中都”、“元大都”更聞名,是這樣形成的:12世紀初金太宗天會三年,金人占領燕京后,改稱“金中都”,并進行了擴建。擴建后的都城周長18.5公里,位居中央的皇城周長約4.5公里。于內(nèi)城外筑四城,每城各3里,前后各1門,樓櫓墉塹悉如邊城。金代海陵王統(tǒng)治時期,又修建擴大了新宮殿和金中都。金的中都城和遼一樣,也建在了現(xiàn)北京的西南隅廣安門一帶,且都城周圍凡75里,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規(guī)模。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遷都燕京改大都,建成城方60里,分11門。1276年,元大都城墻建成,且11座城門都修建了甕城,憑借吊橋出入。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于元世祖時代來到中國,前后共居住了十幾年,著作《馬可·波羅游記》,對雄偉壯觀的元大都多有描述,嘆為觀止。1368年,朱元璋帶領大軍攻克了元大都,宮殿樓閣盡毀,將元大都改名為北平。明朝原來鎮(zhèn)守北方,為防止元人“死灰復燃”,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將歷代所稱的“薊城”、“燕城”、“燕京”、“金中都”、“元大都”的這個地方,改稱為“北平”。
  1403年,明燕王朱棣以“清君側(cè)”為名發(fā)動“靖難之役”,奪取帝位,建號永樂,昭告天下,改北平為北京,并開始了長達近二十年的大規(guī)模營建。1406年,下詔建設北京城。先在燕王府基址上營建西宮。次年西宮落成。1409年在昌平天壽山營建壽陵。1416年起,開始摹仿南京皇宮營建北京宮殿。至1420年,建成紫禁城宮殿、太廟、太社稷、萬歲山、太液池、十王府、皇太孫府、五府六部衙門、鐘鼓樓,同時將南城墻南移0.8公里,以修建皇城;將城市中心線向東移動約150米左右,使之成為由始以來全城最標準的中軸線。終于修成了個里外三重的北京城。最里面一重是宮城,名曰紫禁城。第二重是皇城,有八座門。第三重是京城,全城周長40里,共設有9門。正南是麗正門(清朝時改為正陽門),即今天的前門大街的第一道風景。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此后又在北京南郊修建了天地壇和山川先農(nóng)壇。
  在營建北京城時,有兩件事值得大書一筆:一是于1420年興建了前門樓子,F(xiàn)在的前門樓子高42米,面闊7間,進深24米,是重檐三滴水的歇山頂,頂上鋪灰筒瓦,綠瓦剪邊,朱紅的樓閣,上下兩層,上層前后檐是菱花格的隔扇門窗,下層是涂朱的磚墻,南北兩面明間和東西各有一供人出入的大門。二是興建廊房,招商居住。就是在前門腳下,由官府主持,統(tǒng)一開發(fā)建設了前商后宅的廊房一、二、三、四條。從南京遷都北京,朱棣還征召了數(shù)萬名工商匠役,以為京城、為官民服務,其中的一部分,就落腳在前門外的廊房中。永樂初年的中央政府是“兩套班子、兩套人馬”,分別在南京和北京,朱棣為了加強集權,控制政府,在北京設立了六部和五軍都督府,在“承天門”(天安門)廣場兩側(cè)的宮墻外,集中布置了中央衙署,其東側(cè)為宗人府、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工部以及鴻臚寺欽天監(jiān)等,西側(cè)為五軍都督府。因此說,早在1420年,北京城就已初具規(guī)模,明清后來的建設,都是在此基礎上加以改建、擴建和完善。
  明正統(tǒng)四年(1439年),加建了前門箭樓和甕城。箭樓高36米,樓頂為灰瓦筒,綠瓦剪邊,兩重飛檐,四重箭窗,重檐三滴水的歇山頂。東、西、南三面墻上及兩檐間開有射箭窗94個。北邊建抱廈五間,有三個門可通至城樓的臺頂。在城樓的東西兩側(cè)各有一堵半月形的城墻和箭樓相連,這便是甕城。明萬歷年間及其之后,又陸續(xù)修造了前門城樓門洞外的兩個石獅子、門洞西的關帝廟和門洞東的觀世音菩薩廟、正陽橋和五牌樓等成組的建筑物。1553年,明嘉靖時期,為了防止蒙古瓦剌部的入侵,也為了完整體現(xiàn)城市建設中的五形、四象、三垣、兩極的封建思想,又加筑外城。外城全長28里,設門7座,正南為永定門,為“筑重城,包京城之南”時修建的七門之一。南左是左安門,南右是右安門,東為廣渠門,西為廣寧門(后改為廣安門),東轉(zhuǎn)角處是東便門,西轉(zhuǎn)角處是西便門。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還增修了各門的甕城。其中永定門成為前有箭樓,后有城樓,中間是甕城的一組完整建筑。城樓為三層,頂起脊,廊面寬七間,通高26米;箭樓有箭窗二層,每層七孔,面寬12.8米;甕城寬闊。在外城七門中是最大、最重要的城門。同時,修建了外城主要南北街道正陽門大街,大街長1600米,行車道寬20米。正陽門是京師正門,故前門大街一帶比其他城門大街寬。
  有好事者問了,你說得那么熱鬧,都和前門有什么關系?當然大有關系,慢慢的跟您一一道來。在城市建設日趨完善,特別是外城修筑、中軸線形成后,至明中葉嘉靖時,前門地區(qū)已逐漸發(fā)展成為有名的繁華鬧市。在城市建制上,明北京城突破了元代所遵循的“前朝后市”的定制,正陽門周圍以及南至鮮魚口、廊房胡同一帶,形成了大商業(yè)區(qū)。到了清朝,進一步承襲、完善了元、明時代的北京城,在正陽門大街兩側(cè)陸續(xù)形成了許多專業(yè)集市,如鮮魚市、肉市、果子市、布市、草市、豬市、糧食市、珠寶市、瓜子市等。附近胡同內(nèi)隨之出現(xiàn)許多工匠作坊、貨棧、車馬店、旅店、會館以及慶樂、三慶、華樂等戲園。大街的席棚之房逐漸改建成磚木結(jié)構的正式房,形成了東、西側(cè)房后有里街的三條街。東側(cè)里街為肉市街、布巷子、果子市,西側(cè)里街為珠寶市、糧食市。1736年,清乾隆元年6月28日開始,京師外城街巷與胡同建立柵欄,以防盜賊,于街道兩端入口處安置鐵制柵欄。其中因廊房四條所建柵欄又高又大,故有大柵欄之稱,并沿習下來,成為街名。到了清末的1903年至1906年,西風東漸,俗稱為“前門東站”的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建成通車;1907年,前門西站(京漢鐵路)建成通車。1918年,民國七年冬,在廠甸創(chuàng)建的“海王村”公園竣工,元旦開放,是年,廠甸廟會創(chuàng)立,每年農(nóng)歷初一至十五日,舉辦廟會,熱鬧非凡。正是通過上述歷朝歷代的建設發(fā)展,北京的前門地區(qū)才繁榮興盛起來。但僅僅是城市本身的建設,還不足以使前門地區(qū)逐漸成為北京超過東四、西單和鼓樓的“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的最為繁華熱鬧的以商業(yè)為主的街區(qū),下面再接著給您聊“前門地區(qū)”繁榮的六大原因與條件。





上一本:香乘 下一本:無聲的語言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大前門:聊聊過往那些事兒的作者是張勇,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