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繪聲繪色地寫下這些放蕩的食色性,用來激起讀者最原始的欲望和妒忌,真心不厚德。 ——安東尼?伯爾頓 十多年前,《廚室機密》的出版對整個西方料理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整個餐飲業(yè)為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新書《再赴美食之旅》中, 作者延續(xù)了“吐槽帝”的風格,辛辣嘲諷,更不畏指名道姓直擊西方美食風潮中的各種亂象,自己成名路上的各種坑爹事亦坦白無遺。 伯爾頓總是反復質(zhì)問“為什么要烹飪?”或者是更難回答的“為什么要烹飪美食?”他以令人垂涎的文字,帶領(lǐng)我們?nèi)ヌ剿鬟@些問題的本質(zhì)。無疑,無論是尋常食客,還是美食家,都可以在此書當中找到樂趣。 作者簡介: 安東尼·伯爾頓AnthonyBourdain 一個標準的“吐槽帝”,且三句話不離臟字。 他能夠榮膺美國美食圈最暢銷書作者,皆因他熱衷揭發(fā)檢舉,恣情于齒彈舌。 伯爾頓曾是紐約知名法式餐廳LesHalles的行政主廚,因一本揭露餐飲界黑暗面的《廚室機密》而風靡全球,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還因此成了同名美劇中放浪形骸的主人公原形。 他時常為FoodArts雜志、《紐約時報》與《紐約客》撰稿,其文字同他的主持風格一樣,走“剛左新聞”路線,即要想獲得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只有“身入虎穴”。 他還是史上最受歡迎的美食節(jié)目主持人,其踏遍世界各地、尋求世上最地道美食的“伯爾頓不設(shè)限”,可謂美食類探險節(jié)目的開山鼻祖。 目錄: 譯者序 入坐 1.出賣 2.大團圓結(jié)局 3.富人的食物 4.獨飲 5.主廚理想 6.美德 7.恐懼 8.欲望 9.肉 10.早期教育 11.我在跳舞 12.“去問艾麗斯” 13.英雄與惡棍譯者序入坐1.出賣2.大團圓結(jié)局3.富人的食物4.獨飲5.主廚理想6.美德7.恐懼8.欲望9.肉10.早期教育11.我在跳舞12.“去問艾麗斯”13.英雄與惡棍14.艾倫·里奇曼是個蠢貨15.“我在頂級大廚賽上失利了”16.“不是你,是我!17.狂怒18.這條路我走對了19.周一吃魚的事兒依舊在此致謝 入坐我認得吧臺邊的那群人,確切地說,是一群男人外加一個女人。他們當中不乏美國最有聲望的主廚,也不乏在美國起家的法國大廚,他們?nèi)敲朗辰绲囊淮趲煛K麄儾粏问俏业呐枷,也被所有烹飪從業(yè)者奉之為神,包括那些準廚師和烹飪學校的學生。 他們站在吧臺邊零星幾張高腳凳旁,顯然并未料到會在此相遇。 他們和我一樣,受到某位信得過的朋友的邀請,大半夜來到這家紐約著名的餐廳秘密相聚。事前,有人告誡我們,聚餐一事不可向外透露風聲。事后,不消說,也沒人會去泄密。 好吧,也許我是例外。 這會兒,我那嶄新的自由職業(yè)生涯才剛剛起步,美其名曰是職業(yè)旅行家、作家和電視工作者,但同這幫大神們身處一室,我仍直冒虛汗。老實說,見到偶像,我有點神不守舍,得竭盡全力,才能表現(xiàn)自如。為了要一杯飲料,我的手心全濕了。 說出“伏特加加冰塊”的時候,我的聲音顫顫巍巍還跑了調(diào)。有關(guān)這次聚會,我所知甚少,不過是周六晚上接到朋友一通電話,問我禮拜一干嘛,還沒等我出聲,那頭的法國腔英語就指示我“你一定得來,不來就沒下次了”。 離開我日夜堅守的地盤LesHalles餐館之后,我做了幾輪新書推廣,也跑了不少路,目前正是時候?qū)ξ拿魃鐣姆蔽目d禮來個溫故知新。我搞了幾套像樣的西服,比如我現(xiàn)在這身行頭,專為高檔餐館準備,襯衫領(lǐng)口緊得勒脖子,領(lǐng)帶結(jié)也乏善可陳。夜晚11點,我準時出現(xiàn)在約定地點,此時的大堂里已經(jīng)沒剩下幾桌客人。服務(wù)員將我?guī)У姜M小昏暗的吧臺區(qū)等候。他看我的時候,并沒有撅嘴面露厭惡之色,讓我對自己這身行頭稍稍多了些信心。 X的出現(xiàn)令我激動不已。通常,他是一個氣定神閑、不為凡塵俗世所動的人物,似乎總是比其他更人世的大廚慢一個節(jié)拍。 在我心中,他的形象如同達賴喇嘛般崇高靜謐。然而此時,他的表情似乎同我一樣興奮而局促。圍在他身邊的,有傳統(tǒng)法式料理的第二、第三浪潮的主力人員,還有些新進的土耳其大廚和不少混跡在他們廚房里的美國廚師。連法式料理界的大姐大今天也來了。這兒儼然就是《美國名人錄》烹飪分冊的集體聚會,如果這樓里現(xiàn)在來點煤氣泄漏,那高級料理的未來也就基本一筆勾銷了。 將來,《頂級大廚》(TopChef)的客座評委席就要淪為蔡明吳(MingTsai)的地盤了,鮑比·弗雷(BobbyFlay)和馬里奧·巴塔利(MarioBatali)則能瓜分整個拉斯維加斯的豪華料理。 大堂里最后幾位客人也已經(jīng)酒足飯飽。他們晃晃悠悠地走出餐廳。當中有好幾個人似乎覺得吧臺旁的這一群人有點兒眼熟,屢屢回頭張望,想要窺探這里究竟在醞釀什么陰謀。 通往私人宴會廳的巨大的雙開門打開了,我們被帶了進去。 宴會廳正中有一張長桌,擺了13套餐具?繅Φ牟凸裆,擺滿了連這幫食客都多年未見的各種熟食,幾乎可以再單開一家熟食店。有古典鄉(xiāng)村風格陶制野味砂鍋、各種鳥類凍肉卷、魚類制成的肉餡餅和熟肉醬。餐柜中央是一道法式野豬肉餡餅,碎肉餡同面包皮中間的狹窄區(qū)域填充著清澈的琥珀色澤肉凍。服務(wù)員為我們斟酒,我們則自取所需。 我們挨個兒坐了下來。正對主座的門打開了,宴會的主人現(xiàn)身了。 你可以把這兒想象成《教父》里的場景,馬龍·白蘭度在此歡迎五個家族的代表。“我要感謝來自塔塔利亞家族的朋友以及來自布魯克林的朋友”,我?guī)缀踔竿覀兊闹魅苏f出電影里的開場白。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美國黑幫聚會。餐桌的熱度逐漸飆高,就等著上菜了。 晚宴正式開始之前,主人照例有一番歡迎致辭。 他特別感謝了那位為今晚的盛宴四處搜羅食材并將它們成功偷運入境的幕后工作者。前菜是一道清湯意大利方餃(味道超棒)和野兔燉湯。 不過這些都被草草地解決了。 衣著統(tǒng)一的侍者為我們撤下臟盤子,換上干凈的餐具。他們很想笑,但又努力克制。主人起身,一張小圓桌被推了出來,上面放有13只鑄鐵琺瑯鍋。每只鍋里都有一只嬌小的、尚在咝咝發(fā)熱的烤鳥。它們的頭、嘴和腳被系在一起,內(nèi)臟原封不動地保留在它豐滿的腹部。所有人都探身向前,扭頭朝主人望去。他將一瓶雅馬邑白蘭地酒瓶高高舉起,淋遍鳥的全身,然后將其點燃。 這便是今夜所有的期待,一頓絕無僅有的禁餐。名廚之聚已然如夢似幻,而這簡直如上云階月地。即便在法國,這都是一生一次的料理,大多數(shù)凡人則一輩子都無福消受。無論在法國還是美國,食用蒿雀絕對犯法。但是今天,我們這兒吃的就是蒿雀宴。 蒿雀,亦稱圃鴉(emberizahortulana),是一種產(chǎn)于歐洲和亞洲部分地區(qū)的雀類。這些小鳥在法國黑市的單價超過250美元。 由于物種數(shù)量的減少和棲息地的萎縮,蒿雀已屬于保護動物。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