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我們該怎樣認識這個世界:對人生終極問題的回答


作者:季羨林     整理日期:2016-04-22 15:18:00

國學大師、文化昆侖季羨林九十余年人文哲思精華,近百年人生歷程,縱論古今,打通佛、儒、道思想壁壘,融匯中西,把人生價值、世界真相、人與世界關系等終極問題娓娓道來,開人眼界、啟人胸襟。 
本書簡介:
  本書是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一本人生沉思錄,主要內(nèi)容分為天心、社會、個人、情思四個板塊。通過這四方面的內(nèi)容,教導年輕人怎么認識自然、洞悉人生、怎么理解人與社會的關系、怎么提高個人修養(yǎng)、怎么理解中國文化與世界的關系。
  作者簡介:
  季羨林,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
  目錄:
  前言生命的價值
  天心
  人生
  再談人生
  三論人生
  不完滿才是人生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長生不老
  時間
  論正義
  滄桑閱盡話愛國
  論恐懼
  緣分與命運 前言 生命的價值天心人生再談人生三論人生不完滿才是人生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長生不老時間論正義 滄桑閱盡話愛國 論恐懼 緣分與命運 壞人走運與倒霉 年 回憶當時只道是尋常 寂寞忘 生命冥想 社會做人與處世 送禮傻瓜漫談倫理道德道德問題慈善是道德的積累公德(一) 公德(二) 公德(三) 公德(四) 漫談撒謊我們?yōu)槭裁从袝r候應當說謊?論說假話世態(tài)炎涼趨炎附勢論朋友 論怪論 對號入座我們要奉行“送去主義” 牽就與適應 論“據(jù)理力爭” 生活的現(xiàn)實 從小康談起 漫談消費對廣告的逆反心理談所謂“老齡化社會”漢語與外語 我對未來教育的幾點希望 贊“代溝” 溫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氣氛希望21世紀家庭更美好個人論壓力 容忍成功毀譽談禮貌 謙虛與虛偽 滿招損,謙受益 糊涂一點,瀟灑一點 知足知不足 有為有不為 做真實的自己三思而行愛情“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藏書與讀書 我和書 才、學、識 寫文章 在清華大學念書的時候溫馨的回憶 我和北大圖書館 兩行寫在泥土地上的字 情思聽雨野火霧 三個小女孩 一雙長滿老繭的手兩個乞丐一條老狗老貓喜鵲窩 月是故鄉(xiāng)明 賦得永久的悔遙遠的懷念 回家我記憶中的老舍先生 站在胡適之先生墓前 前言 生命的價值人世多悲歡,珍重生命的人,會尋求一種較合理的人生態(tài)度。我所欣賞的人生態(tài)度,是道家的一種境界。正如陶淵明詩中所云: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人總希望活下去,生與死是相對的。印度梵文中的“死”字,是一個動詞,而不是名詞,變化形式同被動態(tài)一樣。這說明印度古代的語法學家,精通人情心態(tài)。死幾乎都是被動的,一個人除非被逼至絕境,他是不會輕易拋棄自己生命的。我向無大志,是一個很平常的人。我對親人,對朋友,總是懷有真摯的感情,我從來沒有故意傷害過別人。但是,在那段浩劫的歲月里,我因為敢于仗義執(zhí)言,幾乎把老命賠上。那時,任何一個戴紅箍的學生和教員,都可以隨意對我進行辱罵和毆打,我這樣一位手無搏擊之力的老人,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這種皮肉上的痛苦給心靈上帶來的摧殘是終生難忘的。我的性命本該在那場浩劫中結束,在比一根頭發(fā)絲還細的偶然中我沒有像老舍先生那樣走上絕路,我僥幸活了下來,我被分配淘廁所,看門房,守電話,我像個患了“麻風”病的人,很少人能有勇氣同我交談,我聽從任何人的訓斥或調(diào)遣,只能規(guī)規(guī)矩矩,不敢亂說亂動。我活下來,一種悔愧恥辱之感在咬我的心。我活下來,一種求生本能之意在喚我的心。我捫心自問:我是個有教養(yǎng)、有尊嚴、有點學問、有點良知的人,我能忍辱負重地活下來,根本緣由在于我的思想還在,我的理智還在,我的信念還在,我的感情還在。我不甘心成為行尸走肉,我不情愿那樣茍且偷生,我必須干點事情。二百多萬字的印度大史詩《羅摩衍那》,就是在那段時期,那個環(huán)境,那種心態(tài)下譯完的。我活下來,尋找并實現(xiàn)著我的生命價值……幾十年過去了,回憶往昔歲月,依舊歷歷在目。中國的知識分子,尤其是老知識分子生經(jīng)憂患,在過去幾十年的所謂政治運動中,被戴上許多離奇荒誕匪夷所思的帽子?目呐雠,道路并不平坦。他們在風雨中經(jīng)受了磨煉,抱著一種更寬厚、更仁愛的心胸看待生活,他們更愿講真話。敢講真話是需要極大的勇氣,有時甚至需要極硬的“骨氣”。歷史上,因為講真話而受迫害,遭厄運的人數(shù)還少嗎?我們北大的老校長馬寅初先生,在1957年曾發(fā)表過著名的《新人口論》,他講了真話。但到了1959年,這個純粹學術探討的問題,竟變成了全國性的政治討伐。面對數(shù)百人的批判,老馬拼上一身老骨頭,迎接挑戰(zhàn)。他曾著文聲明:“這個挑戰(zhàn)是合理的,我當敬謹拜受。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眾,自當單身匹馬,出來迎戰(zhàn),直至戰(zhàn)死為止,決不向專以力壓服而不以理說服的那種批判者投降。”馬老很快遭了厄運。但他的精神,他的“骨氣”,為世人所欽仰、所頌揚,因為他敢于維護自己的信念,敢于堅持真話。他成為我們這一代知識分子的楷模。 我國著名老作家巴金先生,對三十年前那場浩劫所造成的災難,認真地反思,他在晚年,以老邁龍鐘之身,花費了整整七年的時間,嘔心瀝血地寫成了一部講真話的大書《隨想錄》。這部書的永恒價值,就在于巴老敢于在書里寫真話。當然,只寫真話,并不一定都是好文章,好文章應有淳美的文采和深邃的思想。真情實感只有融入藝術性中,才能成為好文章,才能產(chǎn)生感人的力量。我所欣賞的文章風格是:淳樸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內(nèi)涵,有節(jié)奏性,有韻律感的文章。我不喜歡浮滑率意,平板呆滯的文章,F(xiàn)在,善待知識分子已成為我們的國策,我希望中國年輕一代知識分子,不要再經(jīng)受我們老輩人所經(jīng)受的那種磨難,他們應該生活在一種更人道的環(huán)境里。當然,社會是發(fā)展的,他們會在新的環(huán)境里,遇到更激烈的競爭。但這是一種智力上的公平競爭,是現(xiàn)代社會中一種高尚的、文明的競爭。它的存在,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有志于使中華民族強盛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一代知識分子,你們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運融合在一起才有價值,離開民族大業(yè)的個人追求,總是渺小的。這就是我,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我在寫這篇序文時,窗外暗夜正在向前流動著,不知不覺中,暗夜已逝,旭日東升。朝陽從窗外流入我的書房。我靜坐沉思,時而舉目凝望,窗外的樹木枝葉繁茂,那青翠昂然的濃綠撲人眉宇,它給我心中增添了鮮活的力量。 季羨林





上一本:古碑探微 下一本:“人生三很”三部曲:不閑著,但別忙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我們該怎樣認識這個世界:對人生終極問題的回答的作者是季羨林,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