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哲學(xué)是一種信仰:馮友蘭談人生與理想


作者:馮友蘭     整理日期:2016-01-23 16:03:16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賢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學(xué)教人以怎樣成為圣人的方法。成為圣人就是達到人作為人的**成就。這是哲學(xué)的崇高任務(wù)!T友蘭
本書簡介:
  概括中國哲學(xué)之精神,體味“天地境界”的生命感,世紀哲人馮友蘭的經(jīng)典之作。
  作者簡介: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著名哲學(xué)家、教育家。191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哲學(xué)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xué)哲學(xué)博士學(xué)位;貒螅瑲v任清華大學(xué)教授、哲學(xué)系主任、文學(xué)院院長,西南聯(lián)合大學(xué)教授、文學(xué)院院長。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印度德里大學(xué)、美國哥倫比亞大學(xué)名譽文學(xué)博士。他的著作《中國哲學(xué)史》《中國哲學(xué)簡史》《中國哲學(xué)史新編》《貞元六書》《三松堂全集》等重構(gòu)了“新理學(xué)”體系,肯定了傳統(tǒng)儒學(xué)的價值,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xué)術(shù)的重要經(jīng)典,對中國現(xiàn)當代學(xué)界乃至國外學(xué)界影響深遠。馮友蘭被譽為“現(xiàn)代新儒家”。
  目錄:
  第一輯存其心,養(yǎng)其性
  青年的修養(yǎng)問題
  道德及修養(yǎng)之方
  精神修養(yǎng)的方法
  勵勤儉
  存誠敬
  論知行
  再論知行
  學(xué)養(yǎng)
  守沖謙
  第二輯躬身自省,長此生
  調(diào)情理
  心性
  論感情
  情和理第一輯存其心,養(yǎng)其性青年的修養(yǎng)問題道德及修養(yǎng)之方精神修養(yǎng)的方法勵勤儉存誠敬論知行再論知行學(xué)養(yǎng)守沖謙第二輯躬身自省,長此生調(diào)情理心性論感情情和理中和與通道德欲與好論悲觀論信念論信仰第三輯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論命運才命知命幸偶功利境界自然人死靈魂與肉體死及不死靈魂之轉(zhuǎn)變死生第四輯家事國事,事事關(guān)心隨感錄一則樂觀與戒懼判性情贊中華辨城鄉(xiāng)說家國論風流“國罵”再論“國罵”第五輯浮生如寄,年少幾何大人物之分析人生的意義及人生中的境界(甲)人生的意義及人生中的境界(乙)人生之真相及人生之目的哲學(xué)與人生獲得絕對幸福的方法人生術(shù)(1935年在清華大學(xué)的演講)何為幸;顒优c欲“無所為而為”與“有所為而為”人生成功之因素對于人生問題的一個討論理想與現(xiàn)實處世的方法第一輯存其心,養(yǎng)其性青年的修養(yǎng)問題今天講的題目是“青年的修養(yǎng)問題”。從表面上看,在這國勢垂危的時候,來講這個迂闊的問題,仿佛不大合適似的。其實,這個問題一點也不迂闊。因為我們知道:一個國家的前途,以及一個民族的前途,其復(fù)興的重任,都是擔當在青年的身上。如果每一個青年,將來都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有作為的人,那么,國家的前途,一定是很有希望的。反過來說:如果所有的青年將來都不能成為有用的人、有作為的人,那么,就是現(xiàn)在的國家能夠馬虎地過下去,到將來也非糟不可。所以這問題不但不迂闊,并且還很重要。關(guān)于“青年的修養(yǎng)問題”,我們現(xiàn)在可以分五點來講:第一,要感覺責任:中國的舊說法,說每一個人都有兩種責任,一種是對于家庭的,一種是對于國家的。這也就是一般人所講的忠、孝二字。忠是對于國家,而孝是對于家庭。如果一個人對于忠、孝二字有虧,那么,其他的方面,也就不堪聞問了。不過,這是從前的說法,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同了。在現(xiàn)在的社會里,一般人對于家庭的責任,似乎是減輕了一點,但這并不是像普通人所說的是什么人心古不古的問題。而實在因為現(xiàn)在的社會制度,和從前的社會制度,已經(jīng)完全不同。譬如:在從前,一個人做了官,不但全家可以享福,而且三代都受誥封?墒且粋人犯了罪,全家也都隨著同受懲罰。因此,在從前的社會制度下面,一般人對于家庭所負的責任是很重的?墒乾F(xiàn)在不同,現(xiàn)在是一人做事一人擔當,和家庭沒有關(guān)系,因而對于家庭所負的責任,也就比較減輕了。并且在從前,有許多人都只能算作家里的人,而不能算作社會的人。譬如:在從前的社會制度下面,婦女與兒童,都只能算作家里的人,而不能算作社會的人。換句話說:就是對于社會不負什么責任?墒乾F(xiàn)在不同了,婦女和兒童,不僅看作家里的人,而也同樣的是社會的人。這樣,對于家庭所負的責任,雖然比較減輕,可是對于社會所負的責任,就要加重了。要知道:社會越是進步,一切越是社會化。越是社會化,人也越是不能離開社會。譬如:在鄉(xiāng)下,喝水是自己去挑,吃飯是自己去做,每一個家庭,就是一個經(jīng)濟單位。只管自己,而可以不去管旁人?墒窃诔鞘欣锞筒煌耍运怯勺詠硭竟┙o,吃飯是由麥粉公司供給。如果自來水公司和麥粉公司發(fā)生變化,那么,一般人的飲食,立刻就要發(fā)生問題。這就是因為城市的社會進步,已經(jīng)成為社會化,而大家也不能離開社會了。越是不能離開社會,對于社會所負的責任,也越是要重。同時,社會越進步,社會上應(yīng)做的事越多,而需要的人才也越多。我們既然不能離開社會,而去索居,那么,對于社會,就應(yīng)該負起責任來。第二,要立定志向: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立定一個志向,要做一個大人物。這里所說的大人物,并不是一定非做主席不可。無論做一個什么角色都是沒關(guān)系的,只要所做的事,對于社會有益就成。譬如唱戲,每出戲里都有一個主角,可是主角的地位,并不一定就重要。戲里的皇帝、王后,往往都是配角。在歷史上,每一件事都有一個主角,但那主角并不一定都是皇帝。所以我們應(yīng)該去做對社會有益的事。只要對社會有益,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去做,不必非要做什么主席不可。中國的舊說法,說做人有“三不朽”:一是立德,二是立功,三是立言。在這“三不朽”中,立德是最要緊,而且也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至于立功、立言,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必須看自己的才學(xué)和所遇的機會如何而定。立德既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那么,究竟應(yīng)該怎樣去做呢?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做得極好,而這事對于社會確實有益,那就是達到了立德的地步。第三,要注重興趣:有許多青年,因為不知道將來應(yīng)該做些什么事,常常去問人家。其實,這是沒用的。要想知道將來應(yīng)該做些什么事,必須先問一問自己的興趣是在什么地方。我們可以這樣說:一個人如果對于某一件事感到興趣,那么,那件事和他的性情一定是很相近的。我們?nèi)绻氚岩患伦龅綐O好的地步,必須靠兩種東西:一種是才,一種是學(xué)。才是天生的根底,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天才;學(xué)是后來加上去的努力。這兩種東西合起來,才能做到極好的地步。如果一個人沒有才,僅僅去學(xué),結(jié)果也不能做到極好的地步。哲學(xué)家、科學(xué)家、藝術(shù)家、發(fā)明家等,所以能夠成功,除有過人的天才以外,還要靠努力地學(xué)。說到這里,有人聽了也許會覺得灰心。以為旁人能有天才,自己沒有天才,一定不會把事做好的。其實,這也不盡然。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才,不過,這個才,大家都不一樣罷了?婆e時代,是不問你的才是在哪一方面的,必須一律埋首在八股文里,如果有人的才,不是在這一方面,那就只有吃虧了?墒乾F(xiàn)在不同了,社會一天比一天進步,各方面都需要人才。無論你才是在哪一方面,都可以使它盡量地發(fā)展。也許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才是在哪一方面,其實,這不必自己去解決,天然已經(jīng)替你解決了。你的興趣在哪一方面,你的才就在哪一方面。譬如:貓捕鼠,這是一種才。但是貓并沒有人家告訴它去捕鼠,而它自己看見老鼠就會發(fā)生興趣,所以一捕就會捕到。可見,我們在哪一方面有興趣,就是在哪一方面有才。如果我們在感到興趣的這一方面努力去做,那么,一定可以成功的。不過,這里也應(yīng)該有一個限制。譬如有人說:我的興趣是在看電影,那么,就應(yīng)該每天去看電影。這是不對的。因為,看電影只是個人的一種享受,對于社會并沒有盡什么責任。又譬如:大家對于吃飯都很感興趣,如果只是吃飯而不做事,那豈不成了飯桶嗎?我們是說:應(yīng)該做些對社會有益的事。譬如:看電影和做電影,就不相同。如果有人對于做電影感覺興趣,那么,就無妨去做電影。因為所做的電影,如果不是誨淫誨盜,對于社會,多少也是有益的。對于社會有益的事,說起來也很多。政治、經(jīng)濟、學(xué)術(shù)、工業(yè)、商業(yè)等,哪一方面,都需要人才?梢娚鐣,給予我們發(fā)展天才的機會是很多的。如果我們對于政治感覺興趣,那么,就可以在政治上工作,但并不一定要做大官。最怕的一點,就是虛榮心。譬如:有的人興趣本來是在教育,可是因為覺得辦教育不能出風頭,而且是最清苦的一件事,為了虛榮心所驅(qū)使,于是就改做了旁的事,結(jié)果一定也做不好。第四,要忘去成。何覀儫o論做什么事,如果把成敗看得太真,就要感到許多痛苦。譬如:比賽足球,勝利了就愉快,失敗了就不高興,把勝敗看得太真,就沒有意思了。我們在一生中,想做的事不一定都能成功,尤其是新興的事業(yè),那更沒有把握了。因為凡是一種新興的事業(yè),在初做的時候,都是一種試驗的性質(zhì),試驗不一定會成功,而失敗的成分,要占最多。譬如:飛機的發(fā)明,在起初,不知要失敗多少次,犧牲多少人,到后來才成功。但第一個制作者,如果因為失敗而灰心,后來的人也隨著灰心下去,自然也不會有今日的成功。所以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遇到失敗,千萬不要灰心,仍然要繼續(xù)做下去。一件事的失敗,是就個人的觀點說的。如果就社會的觀點上說:大部分的事,是無所謂失敗的。譬如:第一個制作飛機的人,在個人觀點上說,固是失敗了,但在社會的觀點說,并沒有失敗,失敗就是成功。我們無論做什么事,一方面應(yīng)該忘去成敗,但一方面也不要希望太切,往往天才越高的人,希望成功的心也越切。一旦不成功,就垂頭喪氣,什么也不想做了。在歷史上,這種代表人物,是漢朝的賈誼,他的年紀本來很輕,見到漢文帝,立刻就要做宰相,沒給他宰相做,于是就灰了心,過了幾年竟死去了。賈誼雖然很有才學(xué),但是缺少修養(yǎng),所以也是不成的。第五,要鍛煉體格:有許多人對于中國的前途,都抱悲觀,但我卻一點也不悲觀。因為中國人除去體格不如人家以外,其余聰明、才力和哪一國都可以比得上。在中國,一個人活到六十歲,實際上就沒有多大用了。往往有許多很有才學(xué)的人,卻又不幸短命死去。一個人的死去,就個人的觀點說:本來沒有多大關(guān)系,但就社會的觀點說:就很重要了。一個人僅僅只有才學(xué)是不成的,還需大家都承認他的才學(xué),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資望。一個人要有才有學(xué),是要經(jīng)過相當?shù)臅r間,而大家都承認他的才學(xué),又要經(jīng)過相當?shù)臅r間,合起來,就是四五十年的工夫?墒侵袊说搅诉@個年紀,卻又多半就死去了。我們看:他國的大政治家,最活躍的時期,多半是在六十歲左右,因為這時才學(xué)已經(jīng)到了最完全的地步,而辦事的經(jīng)驗,也相當豐富了?墒侵袊说竭@個年紀,為什么就要死去呢?無疑的,最大的一個緣故,就是因為體格的衰弱?偠灾,我們生為現(xiàn)代的人,一方面要有文明人的知識,另一方面還要有野蠻人的身體,然后才能擔當社會的大事。因為僅有文明人的知識,沒有野蠻人的身體,遇到事情,是沒有力量應(yīng)付的。僅有野蠻人的身體,而沒有文明人的知識,遇到事情,是沒有方法解決的。希望大家在這一點上,能夠特別努力才好。 道德及修養(yǎng)之方在客觀的理中,存有道德的原理。吾人之性,即客觀的理之總和。故其中亦自有道德的原理,即仁、義、禮、智是也。朱子云:仁、義、禮、智,性也。性無形影可以摸索,只是有這理耳。惟情乃可得而見,惻隱、羞惡、辭讓、是非,是也。(《語類》卷六,頁九)又云:心之所以會做許多,蓋具得許多道理。又曰:何以見得有此四者?因其惻隱,知其有仁;因其羞惡,知其有義。(同上,頁十)理是形而上者,是抽象的,無跡象可循。不過因吾人有惻隱之情,故可推知吾人性中有惻隱之理,即所謂仁。因吾人有羞惡之情,故可推知吾人性中有羞惡之理,即所謂義。因吾人有辭讓之情,故可推知吾人性中有辭讓之理,即所謂禮。因吾人有是非之情,故可推知吾人性中有是非之理,即所謂智。蓋每一事物,必有其理。若無其理,則此事物不能有也。吾人之性中,不但有仁、義、禮、智,且有太極之全體。但為氣稟所蔽,故不能全然顯露。所謂圣人者,即能去此氣稟之蔽,使太極之全體完全顯露者也。朱子云:有是理而后有是氣,有是氣則必有是理。但稟氣之清者,為圣為賢,如寶珠在清冷水中。稟氣之濁者,為愚為不肖,如珠在濁水中。所謂“明明德”者,是就濁水中揩拭此珠也。物亦有是理,又如寶珠落在至污濁處。(《語類》卷四,頁十七)又云:孔子所謂“克己復(fù)禮”!吨杏埂匪^“致中和,尊德性,道學(xué)問”!洞髮W(xué)》所謂“明明德”!稌吩唬骸叭诵奈┪,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笔ト饲а匀f語,只是教人存天理,滅人欲!诵员久鳎鐚氈槌龄闼,明不可見。去了溷水,則寶珠依舊自明。自家若得知是人欲蔽了,便是明處。只是這上便緊著力主定,一面格物,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正如游兵攻圍拔守,人欲自銷鑠去。所以程先生說敬字,只是謂我自有一個明底物事在這里,把個敬字抵敵,常常存?zhèn)敬在這里,則人欲自然來不得。夫子曰:“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緊要處正在這里。(《語類》卷十二,頁八)人得于理而后有其性,得于氣而后有其形。性為天理,即所謂“道心”也。因人之有氣稟之形而起之情,其“流而至于濫”者,則皆人欲,即所謂“人心”也。人欲亦稱私欲。就其為因人之為具體的人而起之情之流而至于濫者而言,則謂之人欲;就其為因人之為個體而起之情之流而至于濫者而言,則謂之私欲。天理為人欲所蔽,如寶珠在濁水中。然人欲終不能全蔽天理,即此知天理為人欲所蔽之知,即是天理之未被蔽處。即此“緊著力主定”,努力用工夫。工夫分兩方面,即程伊川所謂用敬與致知。只謂我自有一個明底物事,心中常記此點,即用敬之工夫也。所以須致知者,朱子云。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xué)始教,必使學(xué)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致乎其極。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大學(xué)章句補格物傳》)“格,至也;物猶事也。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保ā洞髮W(xué)章句》)此朱子格物之說,大為以后陸王學(xué)派所攻擊。陸王一派,以此工夫為支離。然就朱子之哲學(xué)系統(tǒng)整個觀之,則此格物之修養(yǎng)方法,自與其全系統(tǒng)相協(xié)和。蓋朱子以天下事物,皆有其理;而吾心中之性,即天下事物之理之全體。窮天下事物之理,即窮吾性中之理也。今日窮一性中之理,明日窮一性中之理。多窮一理,即使吾氣中之性多明一點。窮之既多,則有豁然頓悟之一時。至此時則見萬物之理,皆在吾性中。所謂“天下無性外之物”。至此境界,“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用此修養(yǎng)方法,果否能達到此目的,乃另一問題。不過就朱子之哲學(xué)系統(tǒng)言,朱子固可持此說也。
  注:朱子所說格物,實為修養(yǎng)方法,其目的在于明吾心之全體大用。即陸王一派之道學(xué)家批評朱子此說,亦視之為一修養(yǎng)方法而批評之。若以此為朱子之科學(xué)精神,以為此乃專為求知識者,則誣朱子矣。精神修養(yǎng)的方法絕大多數(shù)的中國思想家,都有這種柏拉圖式的思想,就是,“除非哲學(xué)家成為王,或者王成為哲學(xué)家”,否則我們就不可能有理想的國家。柏拉圖在其《理想國》中,用很長的篇幅討論,將要做王的哲學(xué)家應(yīng)受的教育。朱熹在上面所引的《答陳同甫書》中,也說“古之圣賢,從根本上便有惟精惟一功夫”。但是做這種功夫的方法是什么?朱熹早已告訴我們,人人,其實是物物,都有一個完整的太極。太極就是萬物之理的全體,所以這些理也就在我們內(nèi)部,只是由于我們的氣稟所累,這些理未能明白地顯示出來。太極在我們內(nèi)部,就像珍珠在濁水之中。我們必須做的事,就是使珍珠重現(xiàn)光彩。做的方法,朱熹的和程頤的一樣,分兩方面:一是“致知”,一是“用敬”。這個方法的基礎(chǔ)在《大學(xué)》一書中,新儒家以為《大學(xué)》是“初學(xué)入德之門”。第十六章中講過,《大學(xué)》所講的修養(yǎng)方法,開始于“致知”和“格物”。照程朱的看法,“格物”的目的,是“致”我們對于永恒的理的“知”。為什么這個方法不從“窮理”開始,而從“格物”開始?朱熹說:“《大學(xué)》說格物,卻不說窮理。蓋說窮理,則似懸空無捉摸處。只說格物,則只就那形而下之器上,便尋那形而上之道!保ā吨熳尤珪肪硭氖⿹Q言之,理是抽象的,物是具體的。要知道抽象的理,必須通過具體的物。我們的目的,是要知道存在于外界和我們本性中的理。理,我們知道得越多,則為氣稟所蔽的性,我們也就看得越清楚。朱熹還說:“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xué)始教,必使學(xué)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大學(xué)章句·補格物傳》)在這里我們再一次看到頓悟的學(xué)說。這本身似乎已經(jīng)夠了,為什么還要輔之以“用敬”呢?回答是:若不用敬,則格物就很可能不過是一種智能練習(xí),而不能達到預(yù)期的頓悟的目的。在格物的時候,我們必須心中記著,我們正在做的,是為了見性,是為了擦凈珍珠,重放光彩。只有經(jīng)常想著要悟,才能一朝大悟。這就是用敬的功用。朱熹的修養(yǎng)方法,很像柏拉圖的修養(yǎng)方法。他的人性中有萬物之理的學(xué)說,很像柏拉圖的宿慧說。照柏拉圖所說,“我們在出生以前就有關(guān)于一切本質(zhì)的知識”(《斐德若》篇)。因為有這種宿慧,所以“順著正確次序,逐一觀照各個美的事物”的人,能夠“突然看見一種奇妙無比的美的本質(zhì)”(《會飲》篇)。這也是頓悟的一種形式。





上一本:女人與母親:從弗洛伊德至拉康的女性難題 下一本:懶倦與莊嚴:金克木談生命的意義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哲學(xué)是一種信仰:馮友蘭談人生與理想的作者是馮友蘭,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