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孩子厭學怎么辦?孩子厭學、被霸凌?專家為您支招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2-07-17 08:59:21


  孩子厭學怎么辦?孩子厭學、被霸凌?專家為您支招
  孩子厭學怎么辦?孩子厭學、被霸凌?專家為您支招!
  本文邀請家庭教育領域內(nèi)的專家,圍繞家長們普遍會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并選取這些專業(yè)人士撰寫的相關家教圖書,以便為家長們提供更為完整的信息服務。
  難點1:在國際化視野下培養(yǎng)孩子素養(yǎng)與格局
  熱點問題:應試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更容易培養(yǎng)出強大的記憶力、應試能力以及計算能力。而在人工智能不斷發(fā)展的今天,這些能力反而會被人工智能逐漸取代。如何能夠在新技術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孩子的全球化視野,放大其格局,提升其包括品格、人文底蘊、科學探索精神、責任擔當意識、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力、健全的身心等各個方面的綜合素養(yǎng)是當下家長應當重新思考的教育問題。
  專家應診
  孩子厭學怎么辦?孩子厭學、被霸凌?專家為您支招
  唐蘭蘭
  (美國斯坦福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雙料碩士,知名公眾號“美式學習零距離”創(chuàng)辦者)
  我跟先生現(xiàn)居美國硅谷。在這樣一個全球領先的高新技術王國,我們?nèi)粘=佑|到的都是世界頂尖的高精尖技術和人工智能科技,以及來自世界各地、擁有不同民族和文化的高科技人才。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使我們重新思考科技所帶來的教育問題和未來人才發(fā)展問題。我們國家的孩子,通過高考這一途徑訓練起強大的記憶力、應試能力和計算能力,而值得深思的是,未來這些能力卻極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反之,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社交能力、演講能力、領導力、自我管理能力、思維能力、逆商、情緒管理等才是真正可以與人工智能抗衡的力量。
  我日常的家庭教育理念是“拼娃不如拼自己”。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做父母之前,他們首先需要做更好的自己。家庭教育中氛圍很重要,當孩子看到父母努力學習、生活、工作,自然而然就會模仿。父母打開自己的眼界,讓孩子擁有優(yōu)秀的素養(yǎng),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走得更遠,即使不出國也能成為一個擁有大格局的人。在美國的日常生活中,我不僅要帶孩子,還要讀書、工作以及運營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忙碌的生活使我不僅感到充實,也想借此機會給孩子塑造榜樣,同時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孩子是站在家長的肩膀上成長起來的,父母給予的起點越高,孩子才可能站在其肩膀上看得更遠、更寬闊,綜合能力也更強。優(yōu)質(zhì)的素養(yǎng)和遠大的格局在這些基礎上才得以建立。
  圖書“藥方”
  孩子厭學怎么辦?孩子厭學、被霸凌?專家為您支招
  唐蘭蘭 著
  《素養(yǎng)決定孩子的格局》
  朝華出版社
  結合中國的教育實際以及作者十多年來在美國長期的生活經(jīng)歷和育兒體驗,探討了美式教育中值得借鑒的地方: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重視禮儀教育,尊重個體差異,放手讓孩子獨立,呵護孩子的夢想,以及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社交能力、演講能力、領導力、自我管理能力、思維能力、逆商、情緒管理等全球化優(yōu)秀素養(yǎng)。該書針對把孩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未來孩子靠什么立身、如何提高孩子的競爭力、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出國等問題給讀者以全新的啟發(fā)。
  熱點問題:眼下,在家庭教育領域,雞湯文、經(jīng)驗談為數(shù)不少,很多相關圖書和家教理念并不具有普適性。很多時候,家庭教育特別容易忽視人天然的、與生俱來的本源問題,反而刻意去講求方法論。
  難點2:不同成長階段需要不同“愛的形式”
  當下,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機構遍地開花,可依然有許多家庭的孩子出現(xiàn)了問題。很多父母通過媒體了解到“心理咨詢”職業(yè),紛紛打電話咨詢或干脆將孩子帶進心理咨詢室。毫無疑問,這些孩子存著如上網(wǎng)成癮、厭學、叛逆等問題,父母往往一見心理醫(yī)生就淚流滿面。還有許多父母自己置身事外,一味的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改變和成長。大多家長雖然懂得許多道理,但問題依然得不到有效解決。
  孩子厭學怎么辦?孩子厭學、被霸凌?專家為您支招
  張文質(zhì)
  (教育學者,生命化教育的倡導者)
  所謂天命,是父母給予、家族遺傳、生命累積的結果,其中包括健康、智力狀況、相貌、身高、性格、性情等方方面面。今天我們談家庭教育,首先就會想到“教育”二字。實際上,家庭教育最本質(zhì)的源頭是生命教育,父母在講家庭教育之前,首先要去了解生命,接納生命,尊重生命的成長規(guī)律。比如嬰兒期的哺育以及低幼期的陪伴等滿足孩子精神和身體最本源需求的行為是構成人之生命成長最豐厚的基礎——一個有愛心和社會責任感的人往往來自一個有愛的家庭,健康的家庭生活可以造就一個人幸福的未來。
  原生家庭本源的愛是“無待之愛”,它可以被理解為不需要任何回報、無條件地疼愛。它給予生命最本源的滋養(yǎng),如食物,溫暖,懷抱等。奶、蜜、鹽是孩子生命所需的核心元素,是孩子成長的本能需求,當這種本能需求得到滿足時,我們可能看不出這個滿足對他有多大的意義;但當這種需求發(fā)生欠缺的時候,我們一定會看到這個欠缺的影響有多大?梢哉f,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問題絕大部分都來自于原生家庭,來自于父母——得到足夠母愛的人更容易相信世界的美好。教育從根本來講是一種對人性的反思,家庭從本源上建立起對孩子而言足夠美好的世界,使孩子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不是首先想到環(huán)境的惡劣而是想到提高自己的能力。
  孩子厭學怎么辦?孩子厭學、被霸凌?專家為您支招
  張文質(zhì) 著
  《奶蜜鹽》
  江蘇文藝出版社
  以專業(yè)的教育理論為依據(jù),遵照兒童的身心成長規(guī)律,從孩子一生的發(fā)展出發(fā),為教育提煉出簡單、有效、直接的解決之道,以對人性需求源頭的思考來觀察家庭教育的本質(zhì)。
  成長具有階段性。2歲之前孩子的需求是“無善無惡”的需求,這個階段的家長應當盡可能去滿足孩子——以母愛為核心的奶,為其建立起安全感、信任感。2~6歲的孩子家長需要以鼓勵與贊賞為主的情感支持方式,讓孩子學會珍視自己,肯定自我的價值,奠定一生的自信。這一階段應以農(nóng)耕文化的方式開展家庭教育——遵循孩子生命成長的規(guī)律、“慢慢地快”,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違背規(guī)律。此時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親力親為、耐心細致地為孩子培養(yǎng)好習慣。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說過,人走路的方式分為“經(jīng)濟型”與“非經(jīng)濟型”,行走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而他想要走的更好更快,則需要父母去引導。6歲以后,家長需要通過約束和引導去塑造孩子發(fā)展所必須的品格與智識,包括生命安全、身體教育、責任教育、社交訓練、習慣教育、懲罰教育等。將孩子從家庭之子教育成為社會之子,一方面要家長去滿足、鼓勵與引導,另一方面則要去教育、約束與塑造。
  難點3:如何在問題中育己育兒
  早期教育是一項重要且復雜的“工程”。特別是一些孩子因為各種特殊原因,在出生時就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讓養(yǎng)育難度會更大一些。面對這些情況,家長該如何自我成長?
  孩子厭學怎么辦?孩子厭學、被霸凌?專家為您支招
  大J
  (公眾號“大J小D”創(chuàng)始人,《跟美國兒科醫(yī)生學育兒》《跟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作者)
  我和大家一樣,是個普通的媽媽,現(xiàn)在做全職媽媽已經(jīng)3年。但也許我和大家又不一樣,我有一個28周早產(chǎn)的女兒小D,她出生時沒有自主呼吸,左右腦都是最高級別的出血,因為前景不樂觀曾被醫(yī)生詢問是否要放棄對她的治療。
  當年醫(yī)生說,小D有90%的可能會在輪椅上度過一生,如今她不僅能夠站起來,而且可以獨立行走;當年語言評估師說,她有一半以上的機會吞咽不好,而且會出現(xiàn)嚴重的語言發(fā)展延遲,如今她是個“小吃貨”,還是個雙語寶寶;當年心理評估師說,她的認知行為會比同齡孩子低很多,如今她不但慢慢趕上來,而且在想象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還略高于平均水平。而我知道,奇跡的背后是1000多天的堅持,是每天孜孜不倦的“寓教于樂”,把康復融入游戲,把認知發(fā)展融入生活。當所有的一切變成自然而然的事情,每天的生活就是一個大課堂。
  在和女兒一路“打怪升級”的路上,我學到了太多的育兒知識,并通過微信公眾號“大J小D”分享給更多期待成長的父母。經(jīng)過2年的時間,該公眾號的粉絲量從一開始的幾百人,擴展到了現(xiàn)在的幾十萬人。
  當母親的這3年,我一直在踐行“先育己再育兒”的理念,我始終相信最好的老師是父母,最好的早教在家庭。每個父母都需要成為 “成長型”父母,共同打造 “成長型”的家庭。
  孩子厭學怎么辦?孩子厭學、被霸凌?專家為您支招
  大J 著
  《跟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
  中國婦女出版社
  本書是關于培養(yǎng)社會人的一本早教圖書。因為女兒早產(chǎn)的原因,作者把很多啟蒙方法都學習貫徹得更加細致。書里收錄的文章都來源于親自實踐,因而更具實操價值。書中大部分話題都適用于2~6歲的學齡前孩子,包含幼兒園選擇、早期教育、性格培養(yǎng)、情商教育、社交能力、習慣培養(yǎng)、親子游戲、性教育啟蒙、親子溝通、愛與規(guī)則、父母成長11大領域。
  難點4:如何避免校園霸凌
  近年來,校園霸凌成為一種現(xiàn)象,在世界各地的學校中不斷出現(xiàn)。媒體報道過多次,然而霸凌現(xiàn)象似乎從未終止。
  孩子厭學怎么辦?孩子厭學、被霸凌?專家為您支招
  陳嵐
  (作家,知名電視評論員,兒童救助機構“小希望之家”創(chuàng)始人)
  在家庭教育中,愛的誤區(qū)是霸凌的源頭。父母如果對子女以暴力取代關愛,那么其孩子未來對待世界的方式,就可能是世界曾經(jīng)對待他的方式。孩子從父母那里學到暴力與攻擊,很容易發(fā)展成為以同樣方式對待周圍人的施暴者;孩子從父母那里受到太多的打壓,則可能會變得畏縮、懦弱而“被霸凌”。孩子如果得不到足夠的愛和安全感,可能無力反抗霸凌,被霸凌時也不知如何尋求幫助。所有的家長曾經(jīng)都是孩子,他們從自己父母身上得到的對于世界的認知,會成為一種代際傳承的直覺體會。一個用暴力、冷漠對待孩子的父母,很可能也曾以同樣的方式度過自己的童年。
  家長應當時刻反省自己,某些行為是否對孩子形成了負面影響、是否需要修復愛和安全的關系、是否能夠取得孩子的足夠信任。信任是父母和子女共同對抗意外、傷害的基礎。親子之間有信任、能夠及時溝通,孩子在遇到危機時就能向父母求助。
  孩子厭學怎么辦?孩子厭學、被霸凌?專家為您支招
  陳嵐 著
  《我們?yōu)槭裁幢话粤琛?br/>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聚焦家庭教育愛的誤區(qū)。該書由15個故事組成,生命的長河以倒序的方式逐步遞進,呈現(xiàn)霸凌的種種成因。每個故事都似希區(qū)柯克式小說般富有懸疑色彩,沒有一個故事讀了開頭能猜中結尾,每個故事末尾都有針對性的心理分析。該書非常適合曾經(jīng)的霸凌受害者用于自我療愈、自我紓解。
  該書還特別適合班級集體進行閱讀分享。班級是很容易發(fā)生霸凌的地方,學生之間會有自己的小團體、小心思、小摩擦。很多班主任組織學生共讀該書,讓學生對過去彼此間的摩擦有一個新的認知。學生可以借助讀書分享講述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指出彼此的誤解,將霸凌沖突消弭于無形。





上一本:書單丨讀這5本書,探索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 下一本:不想上學?六本書,幫孩子解決開學遇到的問題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孩子厭學怎么辦?孩子厭學、被霸凌?專家為您支招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