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讀書報》2022年征訂正在進行,恭請讀者朋友到當?shù)剜]局訂閱,或長按二維碼在線訂閱。 金寧的2021私人書單 《咫尺天涯:最后的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北京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南京傳》,譯林出版社 《流俗地》,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鄉(xiāng)野傳奇集》,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王璜生:珠江溯源記1984》,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發(fā)現(xiàn)與推理:考古紀事本末(一)》,山西人民出版社 《北緯四十度》,上海文藝出版社 金寧:《文藝研究》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院學術委員會委員、院期刊工作委員會委員、院藝術與文獻館學術委員會委員。 “行走”與“閑讀”,“無用”而“有趣” 金寧|文 靠近年底,盤點日子,疫情還在糾纏,我要說的是比較奢侈的兩件事:讀了幾本閑書,出了一趟遠門。 讀書所以“奢侈”,實是因為與工作相關的閱讀占去了大部分時間。至少,一個辦學術月刊的人這樣講,大概可以被理解吧!若還能有閑而悠閑、由著性子閱讀,那就是意外的舒坦。我的“閑書”定義很寬泛也很明確,可概括為“無用”而有趣。選擇頗為駁雜:話題吸引我、作者吸引我、他人推薦吸引我,乃至封面吸引我,都可以找來看。但坦率講,細讀的不多;隨手翻翻就丟下的,還在多數(shù)。 我一直極為關心作家的“在地”寫作,那些對其生長地域朝野變遷、風土人情的描畫,總有著獨特的味道。這樣的寫作,在文學史中可以梳理出一個豐富的譜系。若從文體上講,有些不屬于小說,卻是文學中最精致的文字。比如肖復興的《咫尺天涯:最后的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20年7月),寫樹寫花寫門聯(lián),大到胡同、飯莊,小到點心、汽水,無不細致周到、親切可感。我念書的時候,高我一屆的肖師兄教寫作,印象中他是知青一代,夾帶北大荒的寒風,沒覺出老北京的味道。后來才留意,他圍繞北京的寫作豐富而精彩,既基于日常經(jīng)驗,也來自用心的尋訪,即便去美國,也抱著查詢舊書、梳理京城舊事的目的。用他的話說,念茲在茲的就是“重獲過去或阻止現(xiàn)在的流逝”。而邱華棟的《北京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0年12月)則有著更大的雄心:作者說,在他心目中,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時空中的人與萬物”。書后附有參考書目百多本,由此也可見其用功之深,全書視野宏闊而不乏獨到的細節(jié)展開。作家其實并非這座城的“原鄉(xiāng)人”,但生活日久,“且認他鄉(xiāng)作故鄉(xiāng)”了。 還有葉兆言的《南京傳》(譯林出版社,2019年8月),是對金陵春秋的生動鋪陳,由東吳、六朝而唐宋,收尾在1949年改天換地的一刻。一次會議上,作家余華說葉兆言是好人,“好到‘昏庸’的地步”,既是說他待人寬厚,也指他作為南京“地主”的周到熱情?此哪暇┕适拢瑢嵲谝f,南京城有這位好人“地主”,何嘗不也是地方的福氣?馬來西亞華語作家黎紫書的小說《流俗地》(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1年4月)同樣是精彩的“在地”寫作。作者筆下的“地方”(馬來西亞怡保)我們或許陌生,但發(fā)生在那里的悲歡故事卻讓相距遙遠的讀者感同身受。作家巧妙地設置了小說的中心人物——盲女銀霞,一位出租車公司的接線員,她的聲音連接著市井中的每條街道和街道上各色人物,敘述里有著悲憫與同情。馬華文學有史以來的長篇小說寥寥可數(shù),就其寫作的成熟與深度而言,《流俗地》有著重要的標志意義。 同樣基于地方經(jīng)驗,文學理論家於可訓的“跨界”寫作《鄉(xiāng)野傳奇集》(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21年9月)令人拍案叫絕。重要的不僅是故事的傳奇色彩,更在于語言的高度錘煉。用評論家李遇春的話說,作品“徑直返回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小說’傳統(tǒng)”,“回到中國小說的‘傳奇’種子”;作者所謂“衰年變法”,正是要“回到中國古代文學傳統(tǒng)中去尋找種種有價值的資源”。故事的發(fā)生地是作者的故鄉(xiāng)(湖北東南部的黃梅),小說以純熟的傳奇筆法敘寫鄉(xiāng)土中的傳奇人物,沒有新文學以來歐化的“寫景”與“抒情”,完全白描卻句句動人。書中多以人物“列傳”為題,篇幅短小也鋪排精心,語言全在動態(tài)中表現(xiàn)人物,無不顯示出作者對唐人傳奇以降中國小說要義的深刻理解與接續(xù)。故事并沒有明顯的年代背景,乃至該書的“內(nèi)容簡介”錯誤地將其定位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事實上,書中的小人物,既在時代大波大瀾中經(jīng)歷坎坷、福禍相依,也在各自的瑣屑遭際中苦樂參半,幽默憨笑、涕淚橫流。我一直說,優(yōu)秀的作家,應該具有最出色的母語語感,對母語的書面語有所貢獻。於可訓正是這樣的作家。 說到出行,無疑是兩年來地球人最無奈的事情。宅居的日子,我倒先是讀了一本關于遠行的書——《王璜生:珠江溯源記1984》(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11月)。作者曾是國內(nèi)多家知名美術館的館長,美術史學者、評論家和策展人。書中的文字、圖片記述了當年的“小鎮(zhèn)文青”如何“想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挑戰(zhàn)自己、叛逆生活、憧憬愛情,追尋‘夢中的橄欖樹’”。當作者在疫情中無所事事時翻出“塞在抽屜角落36年”的日記本,那“騎行70多天,行程3300多公里,海拔落差2000多米”的地理尋訪與文化巡游再度浮現(xiàn)。從私人性角度講,這是一段作者的青春記憶,關于個體的藝術養(yǎng)成與初心確立;從公共性角度看,通過作者每日的文字、寫生、攝影、水墨創(chuàng)作等,為讀者保留下了一時一地的社情民風,手繪地圖串聯(lián)起清晰的旅痕,不經(jīng)意間,作者也進行了一次多元文體并構的嘗試。但必須說,第一時間觸動我的,還是那般說走就走的自由,在今天竟顯得極為“奢侈”。 盡管如此,就在2021年臨近國慶,我偶然獲得一次機會,和多位學者考察了甘肅、青海多地,穿行在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地帶。同行者中有考古學家許宏,而我剛巧在閱讀他的《發(fā)現(xiàn)與推理:考古紀事本末(一)》(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4月)。以我的理解,“發(fā)現(xiàn)”是考古的“本事”,而“推理”則是試圖還原原境、導出“本身所事”的價值。作者是若干重大考古事件的親歷者,以盡可能淺易的文字,帶領讀者返回發(fā)掘現(xiàn)場,娓娓道來,漸次展開的是早期中國被埋入地下的各種懸念。我的同事告訴我,許教授是“網(wǎng)紅”,看過他的演講視頻,輕易被他吸引。如他這般訓練有素、思路清晰、表達準確、敘述生動,竟會使人觸摸到一門“冷學科”的熱度。因?qū)I(yè)而能普及,實在是有心讀者的幸運。 我那次難得的遠行,去的是蘭州、西寧一線,大致在北緯36度上下。行前見到學者陳福民的新著《北緯四十度》(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年8月),圍繞一條緯線上下,展開長時段歷史大戲,內(nèi)容厚重,書也有了重量,可我還是把它放進已經(jīng)不輕的行囊中。大致一星期的時間我在路上乘車穿行,晚上便于閱讀中想象著福民從我此時此地再向北、向東的旅行。我以為,所謂“非虛構寫作”,大抵是以文學的筆法,從個人視角去解釋、再現(xiàn)某種事實。福民所面對的“事實”墜入歷史塵埃,而他的辦法其實很老實,無非是資料閱讀加上實地行走。我判斷,他的創(chuàng)作初衷,起源于閱讀史著時的驚心動魄與實地走訪中的情思撩動,再通過鉤沉與想象穿透材料,縫補舊有記述的裂隙,把讀者帶入現(xiàn)場,成就一次盡可能完整的回溯。福民有一種灑脫與豪氣,文字帶有鏗鏘的聲響,毫不纏繞,收放自如,遂成就一部和北地中國氣質(zhì)契合的著作,這應該是2021年非虛構寫作中的佳作。 假如,空閑的時間再多些,閱讀便不再奢侈;疫情可以徹底遠離,行走便會自由。但愿。 ?點擊閱讀:《中華讀書報評出2021年度十大好書》 《2021年不容錯過的25種文學好書》 《2021年不容錯過的20種歷史好書》 《2021年度不容錯過的15種童書》 《2021年度不容錯過的15種社科和紀實好書》 《2021年度不容錯過的15種傳統(tǒng)文化好書》 《中華讀書報評出2021年度十佳童書》 《中華讀書報2021“年度學者”——榮新江》 《中華讀書報2021“年度作家”——王安憶》 《中華讀書報2021“年度出版人”——黃強》 《2021年中國出版十件大事》 《劉躍進的2021私人書單》 《傅杰的2021私人書單》 《趙瑜的2021私人書單》 本文為中華讀書報原創(chuàng)作品,如需轉(zhuǎn)載請留言。歡迎轉(zhuǎn)發(fā)到您的朋友圈。 歡迎訂閱《中華讀書報》 書業(yè)的風向標 學者作家的交流平臺 教師學生的課外園地 編輯的案頭參考 書店圖書館的采購向?qū)?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中華讀書報》由光明日報社和中國出版協(xié)會主辦,彩色對開大報,每周三出版。每期20版,15萬字,單價4.5元;全年50期,總價225元。新出好書、學術前沿、文壇風云盡在其中!您可以隨時通過當?shù)剜]局訂閱,也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進入訂閱頁面: 郵發(fā)代號:1-201 國內(nèi)統(tǒng)一刊號:CN11-0160 咨詢電話??:010-67078085,67078076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珠市口東大街5號 郵編:100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