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淡定是一種態(tài)度:放下外在世界,活出自我本色


作者:牧之     整理日期:2015-05-06 21:12:12

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有時會迷失了方向,被“浮云”遮住了雙眼。這些浮云可能是名,可能是利,也可能是來自其他方面的誘惑。于是,心靈就在悄然間蒙上了。為著生活而忙碌,而奔走,我們是在不斷地前進(jìn)著,卻又遠(yuǎn)離了真實的自己。我們難免會感到煩惱與浮躁。當(dāng)實在身心俱疲的時候,我們在內(nèi)心深處總渴望擺脫一切束縛,拋開一切的浮華與紛爭,從而獲得一份安寧與平靜,回歸生命的本真,回到最初的精神家園?墒,當(dāng)我們真的試圖要這么做的時候,卻總是有心無力。這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需要一個精神導(dǎo)師,他需要有洞徹人生的智慧、遺世獨立的人格,還要有跳到紅塵之外的勇氣。細(xì)數(shù)古今的才人志士,我們沒有失望,終于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李叔同,即弘一法師。這本書通過闡述弘一法師的禪學(xué)智慧和處世心得,讓讀者意識到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無一不含禪機(jī),并教會讀者如何體驗禪悟的喜悅,讓迷失的人重回真正的生活。
  作者簡介:
  牧之,著名圖書策劃人,擅長文史、社科、勵志類圖書的選題策劃與書稿編撰。代表作品:《情緒掌控術(shù)》《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靜下來,才能看見自己》等。
  目錄:
  上篇淡泊名利:淡定的人生最瀟灑
  第一章隨心:心自由才是真的快樂
  人淡如菊,滲透點點人性的溫存
  天下本無事,一切煩惱皆因心存雜念
  聽聽心里的聲音,用淡然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
  適時停下前行的腳步,天地則更寬闊
  贈人玫瑰,心靈才能得到安寧
  與朋友交往要淡泊無求,莫存功利之心
  熙熙攘攘是亂相,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二章隨性:剔除生命雜質(zhì),釋放自己的真性情
  放下外在世界,活出自我本色
  不過多奢求,身心才能自在
  樂天知命,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笑看風(fēng)雨,一切都將會過去
  面對誘惑不為所動,方為正人君子上篇淡泊名利:淡定的人生最瀟灑
  第一章隨心:心自由才是真的快樂
  人淡如菊,滲透點點人性的溫存
  天下本無事,一切煩惱皆因心存雜念
  聽聽心里的聲音,用淡然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
  適時停下前行的腳步,天地則更寬闊
  贈人玫瑰,心靈才能得到安寧
  與朋友交往要淡泊無求,莫存功利之心
  熙熙攘攘是亂相,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二章隨性:剔除生命雜質(zhì),釋放自己的真性情
  放下外在世界,活出自我本色
  不過多奢求,身心才能自在
  樂天知命,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笑看風(fēng)雨,一切都將會過去
  面對誘惑不為所動,方為正人君子
  放下該放下的,才領(lǐng)略得到別樣風(fēng)景
  放下過去,還心靈一片自適
  第三章隨緣:忘卻是非,即是天堂
  一切順其自然,效果反而更好
  遠(yuǎn)離虛妄,生活就會好很多
  得失應(yīng)隨緣,不可孜孜以求
  有所執(zhí)著,就有所束縛
  超然物外,凡事不苛求
  盡人事聽天命,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
  白玉微瑕,遺憾也是一種美
  第四章知足:生命無需圓滿,人生當(dāng)有不足
  欲念未除,便享受不到生命的安詳與寧靜
  人要學(xué)會知足,知足才能常樂
  用理性消弭欲望,煩惱則無處叢生
  追求得太多,便容易走向毀滅
  放下物欲,擁抱淡然人生
  安貧樂道,人生要懂得退步法
  放縱自己的欲望,無異于自掘墳?zāi)?br/>  第五章舍得:該放則放,負(fù)重的人不會走太遠(yuǎn)
  放下一邊,自然會收獲另一邊
  貪欲人人會有,但也不是無法克制
  欲望太多會讓人迷失本性
  凡事不可強(qiáng)求,順其自然才是王道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好處不可盡露,風(fēng)采需要掩藏
  肯吃虧就是破我執(zhí),就是大智慧
  中篇處世智慧: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第六章心靈雞湯: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于心
  不求虛名,只求充實內(nèi)心
  及時放下,讓心靈遠(yuǎn)離喧囂
  不要讓名利成為自己不堪重負(fù)的枷鎖
  珍惜眼前,莫將生命耗在虛無的事情上
  與其能辯,不如能寬
  以“慈”育“德”,以“忍”養(yǎng)“情”
  心不妄念,才能貼近幸福
  無人知曉時,也要謹(jǐn)慎言行
  第七章幸福之道: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
  任何時候,都不能輕易丟掉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
  守住淡然美好的心靈,感受生命里的縷縷清風(fēng)
  做事要留有余地,莫把對方逼到死角
  擁抱一份坦蕩,活出一種淡然
  與其憤激地指責(zé)他人,莫若放寬自己的心胸
  懂得化解自己的怨恨,毋讓其傷及天倫
  第八章永恒之道:陰晴圓缺有時,美景只是剛好
  責(zé)備別人的時候,要留有余地
  居功不可自傲,有過自當(dāng)改之
  度量大的人,活得更灑脫
  和而不同,人與人的言行不必劃一
  忍一時之氣,便可得長久的福氣
  時時檢省自己,防微才能杜漸
  看人多看長處,讓自己保持一顆謙虛、謹(jǐn)慎的心靈
  第九章正心之道:山不轉(zhuǎn)路轉(zhuǎn),境不轉(zhuǎn)心轉(zhuǎn)
  有才而性緩,有智而氣和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需見己之短,更需見人之長
  爭強(qiáng)好勝,是一種可怕的不幸
  與其察人之過,不如察己之過
  可以不懂,但是不可以不懂裝懂
  有才無德,其才足以濟(jì)其奸
  第十章相處之道:持有淡定之心,才能寬以待人
  不為最先,不恥最后,淡然看待得與失
  內(nèi)誠于心,外信于人,凡事講求誠信
  失信于人,最終只能損及自身
  德盛者見人皆可取,德薄者見人皆可憎
  為人應(yīng)心存厚道,切不可肆意妄言
  看待他人,首先要消除自己心中的成見
  褊急不僅會傷害他人,也給自己帶來苦惱
  下篇自身修煉:修煉出淡定的自己,才能享受從容的人生
  第十一章淡泊明志:勞生無了日,妄念起微塵
  吃得起苦,耐得住勞,方能見到荷花別樣紅
  “誠”與“忠”是人生字典里不可缺少的兩個字
  才能不可畢現(xiàn),鋒芒不可畢露
  堅守心靈的凈土,不為外物所變
  放過他人的過失,就是放下自己的偏執(zhí)
  多修善行,讓心靈獲得一種美妙的體驗
  言不可多,語不可激
  第十二章寧靜致遠(yuǎn):擁有淡定,則萬物莫不自得
  從容處事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涵養(yǎng)
  心氣平和則必得天佑人助
  處事不急不躁,才能把事情做得完滿
  就算遇到再大的風(fēng)浪,也要堅強(qiáng)面對
  欲速則不達(dá),急事也要慢慢做
  雖處逆境而不躁,置身順境而不傲
  第十三章無為而治:恬淡自適,煩惱即去
  常把“謙”字掛心頭,人生可免許多煩憂
  身處于安寧之中,也要勤于思慮禍患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非長厚之道
  生命的意義豈能在于求得一個虛名
  不管風(fēng)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雖處于紛紛擾擾中,也要保持安定與平和
  第十四章路在腳下:淡定的人通曉現(xiàn)在的重要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憤怒是熊熊燃燒的烈火,需要及時將其撲滅
  把腳步放慢,讓心態(tài)平緩
  指正別人要留心自己的方式
  流言可以中傷別人,但最終傷及的卻是自身
  走過荊棘,便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
  不為外相所惑,淡然接受他人的褒獎與微詞
  第十五章無欲則剛:幸與不幸,都只是過程
  以助人為樂事,內(nèi)心便可安然坦然
  持中庸之道,內(nèi)心則會保持均衡與平靜
  忍得住一時之氣,方可得來一團(tuán)和氣
  月滿之時,正是月虧之始
  為人常具寬宥之心,萬不可求全責(zé)備
  受得了氣,吃得起虧,則可保心靈一片寧靜前言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有時會迷失了方向,被“浮云”遮住了雙眼。這些浮云可能是名,可能是利,也可能是來自其他方面的誘惑。于是,心靈就在悄然間蒙上了灰塵。
  為著生活而忙碌,而奔走,我們是在不斷地前進(jìn)著,卻又遠(yuǎn)離了真實的自己。我們難免會感到煩惱與浮躁。當(dāng)實在身心俱疲的時候,我們在內(nèi)心深處總渴望擺脫一切束縛,拋開一切的浮華與紛爭,從而獲得一份安寧與平靜,回歸生命的本真,回到最初的精神家園?墒,當(dāng)我們真的試圖要這么做的時候,卻總是有心無力。
  這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需要一個精神導(dǎo)師,他需要有洞徹人生的智慧、遺世獨立的人格,還要有跳到紅塵之外的勇氣。細(xì)數(shù)古今的才人志士,我們沒有失望,終于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李叔同,即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在出家之前叫做李叔同,于1880年農(nóng)歷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的一個官宦富商之家,于1942年九月初四圓寂于泉州。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qū),是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jié)合的優(yōu)秀代表,堪稱中國近現(xiàn)代佛教史上最為杰出的一位高僧。
  李叔同從小就博覽群書,涉獵廣泛。縱觀其一生,無論是在詩、詞、書、畫方面,還是在篆刻、音樂、戲劇方面,他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令世人高山仰止。正如他的學(xué)生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有時會迷失了方向,被“浮云”遮住了雙眼。這些浮云可能是名,可能是利,也可能是來自其他方面的誘惑。于是,心靈就在悄然間蒙上了灰塵。
  為著生活而忙碌,而奔走,我們是在不斷地前進(jìn)著,卻又遠(yuǎn)離了真實的自己。我們難免會感到煩惱與浮躁。當(dāng)實在身心俱疲的時候,我們在內(nèi)心深處總渴望擺脫一切束縛,拋開一切的浮華與紛爭,從而獲得一份安寧與平靜,回歸生命的本真,回到最初的精神家園?墒牵(dāng)我們真的試圖要這么做的時候,卻總是有心無力。
  這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需要一個精神導(dǎo)師,他需要有洞徹人生的智慧、遺世獨立的人格,還要有跳到紅塵之外的勇氣。細(xì)數(shù)古今的才人志士,我們沒有失望,終于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李叔同,即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在出家之前叫做李叔同,于1880年農(nóng)歷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的一個官宦富商之家,于1942年九月初四圓寂于泉州。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qū),是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jié)合的優(yōu)秀代表,堪稱中國近現(xiàn)代佛教史上最為杰出的一位高僧。
  李叔同從小就博覽群書,涉獵廣泛?v觀其一生,無論是在詩、詞、書、畫方面,還是在篆刻、音樂、戲劇方面,他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令世人高山仰止。正如他的學(xué)生豐子愷所說,“文藝的園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無怪乎林語堂這樣評價弘一法師:“李叔同是我們時代里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魯迅、郭沫若以得到大師的一幅字為無上榮耀;其所創(chuàng)作的《送別歌》,歷經(jīng)幾十年傳唱,至今不衰;張愛玲更是曾經(jīng)這樣說道,“不要認(rèn)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轉(zhuǎn)圍墻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1918年,李叔同來到了杭州虎跑寺,在此削發(fā)為僧,法號演音,號弘一。從此,他便潛心向佛,在研習(xí)、傳播、弘揚佛學(xué)方面,無人可望其項背。他尤其對律學(xué)情有獨鐘,并且造詣深厚,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弘一法師的前半生可謂“絢爛之極”,而后半生則“歸于平淡”。在出家前,他過著棋琴書畫,風(fēng)華雪月的生活;遁入空門后,則了卻塵緣,超然物外,長臥青燈古佛旁。他一生里有過春風(fēng)得意,有過悲歡離合,也品嘗過孤獨冷清的滋味,這使他對人生有著更深刻的見解、更透徹的體悟。毋庸置疑,他是對人生最有發(fā)言權(quán)的人。
  弘一法師曾經(jīng)這樣感嘆:“人如花,不久時;人如浮萍,無定處;人如煙花,現(xiàn)一時;人總歸于一己,塌五大;人至山巔五他路;自古圣賢皆寂寞,悲欣交集誰了然?”
  弘一深深嘗了人間味,探了藝術(shù)之宮,卻回來過那種通常以為孤寂的持律念佛的生活。他對人生有著太多的體悟與感慨,而他本人又是一個以有助于世人為宗旨的佛教中人,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就是那位指導(dǎo)我們走出迷津的導(dǎo)師、幫助我們拂去心靈塵埃的智者。
  他告訴我們,人立于世間,最重者唯有“淡定”二字!若常以淡定之心態(tài)做人,則心平氣和;常以淡定之心態(tài)處事,則無事不順。緣于此,編者特地編寫了《聽弘一法師講淡定》一書,旨在幫助人們祛除浮躁、焦慮的心態(tài),找到回歸寧靜的精神家園的路途。
  當(dāng)然,由于編者水平有限,雖是窮盡心力,恐也難以做到盡善盡美。如有讀者發(fā)現(xiàn)偏頗之處,還望諒解,并不吝指正。淡定是一種態(tài)度:淡定的人生最瀟灑
  隨心:心自由才是真的快樂
  人淡如菊,滲透點點人性的溫存
  動若不止,止水皆化波濤;靜而不擾,波濤悉為止水。水相如此,心境亦然。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為我們留下了無窮盡的精神財富,其中“淡”字是他思想的精髓!暗,說起來簡單,寫起來簡單,可是要真正做到卻實非易事。
  有道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變幻,才能無意。
  一幅對聯(lián),寥寥數(shù)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yīng)有的態(tài)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個“看庭前”三字,大有“躲進(jìn)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春夏與秋冬”之意,而“望天空”三字則又顯示了放大眼光,不與他人一般見識的博大情懷。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而這與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實在是異曲同工,更頗有魏晉人物的曠達(dá)風(fēng)流。
  弘一法師告訴我們,人應(yīng)淡如秋之菊,淡淡地綻放屬于它獨特的美,不張揚,不膚淺,也不盲從。它秀麗脫俗,帶著些許的孤傲和清高,帶著一種遺世獨立的從容和執(zhí)著,帶著韻味天成的優(yōu)雅和淡定,淡淡地來去。
  其實,人也應(yīng)當(dāng)如此,在紛繁蕪雜的塵世中,保有一份灑脫的心境,平靜地接受生活的每一次挫折和考驗,在歷練中學(xué)會以淡定從容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不張狂,不消沉,也不輕易放棄,不輕易回頭,如菊般傲立風(fēng)中,笑看風(fēng)云。
  中秋過后,弘一大師自感病勢已重,命不久矣。
  自1918年7月出家后,李叔同即以法號“弘一”行世。他發(fā)愿弘揚律學(xué)。在佛教諸多宗派中,律宗是最重修持的。弘一身體力行,持戒甚嚴(yán),每日只吃早午二餐,且過午不食;衣無過三件,寒冬亦如是。
  德高望重的弘一大師終于走到了生命盡頭。他在圓寂前,手書二偈,給他的生平至友夏丏尊與其弟子劉質(zhì)平,以作告別之語,偈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亡言;ㄖΥ簼M,天心月圓。”
  弘一法師一直都認(rèn)為,人淡如菊是一種可貴的境界。所以他在彌留之際所寫下的偈語里,仍是突出一個“淡”字。人淡如菊,有的是“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fēng)”的堅貞和執(zhí)著,少的是“我花開后百花殺”的霸氣。這樣的淡,淡在榮辱之外,淡在名利之外,淡在誘惑之外,卻淡在骨氣之內(nèi)。這樣的淡,能夠讓我們在物欲橫流的滾滾紅塵中,擊破紛擾,洞察世事,謝絕繁華,回歸簡樸,達(dá)到“落花無言,人淡如菊,心素如簡”的境界。
  “人淡如菊”是一種平實內(nèi)斂、拒絕傲氣的心境,要的是菊的內(nèi)斂和樸實。生活中不缺少激情,但是每個人的激情都是一剎那的事,正所謂“絢爛之極歸于平淡”。
  弘一法師一生都崇尚恬淡的人生境界。他的那份遺世獨立的從容和淡定,讓無數(shù)人為之傾倒、贊嘆。紛繁蕪雜的世事,潮起潮落的人生,還有那悠悠歲月,將會把一個人打磨成什么模樣呢?而人究竟要以怎樣的態(tài)度來面對這一切?
  “人淡如菊”,弘一法師所推崇的這種人生境界或許成為了一個最為理想的答案!叭说缇铡,要求我們保持一種淡然、樸實的情懷,要求我們不再作年少時的無病呻吟,不再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再會手高眼低去投機(jī)。這種“淡”是一種腳踏實地的平實,它豐富而不膚淺,恬淡而不聒噪,理性而不盲從。
  弘一寄語:
  灑脫與淡定是重要的品質(zhì),所謂“平平淡淡才是真”,立于萬丈紅塵中,何妨品人生如菊,咂摸逍遙之無窮意味,讓心靈遠(yuǎn)離喧囂?
  ……





上一本:墨菲定律啟示錄 下一本:美國留學(xué)申請文書寫作指南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淡定是一種態(tài)度:放下外在世界,活出自我本色的作者是牧之,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