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獲獎隨筆和小說集是22歲的耶魯天才大學生瑪麗娜基根的遺稿,她才華橫溢,其文章感人至深。她的經典隨筆創(chuàng)造了2012年的社交媒體轟動效應,令她成了一代人的偶像。她去世后,電視名流狄安娜索耶提名她為“本周焦點人物”,瑪麗娜的父母連續(xù)收到了來自全世界各地讀者寄來電郵和信件。《孤獨的反義詞》像《最后一課》一樣,捕獲了一代人的希望、不確定性和永不凋謝的可能性,激勵 我們對更廣泛交流的渴望,揭示了我們如何駕馭自己的天賦,改變周圍人的生活。 “孤獨沒有反義詞,要有,它是我最想要的東西! “我們還不到束手無策的時候。我們可以轉變觀念,可以從頭再來……我們還很年輕。我們不能也不可以丟掉希望,因為說到底,希望是我們唯一擁有的東西。” “我會為愛而活,其他的就順其自然吧! 作者簡介: 瑪麗娜基根 2012年5月畢業(yè)于耶魯大學馬格納院,前途無量。一部劇本即將在紐約藝穗節(jié)上演,并在《紐約客》(TheNewYorker)獲得了令人羨慕的編輯職位。畢業(yè)才幾天時間,瑪麗娜和一位朋友去慶祝父親的生日。悲劇在此刻發(fā)生。汽車撞在護欄上,翻滾了兩次,旣惸犬攬鏊劳觥K谋瘎⌒运劳鲎兂闪藝H新聞。她留在《耶魯日報》(TheYaleDailyNews)的最后專欄《孤獨的反義詞》一夜走紅,全球點擊量高達兩百萬次。 基根生前才華橫溢,格外多產。她是《耶魯日報》的特約撰稿人,為《紐約時報》寫隨筆,創(chuàng)作精彩的短篇小說、劇本和文章。她獲得許多重要獎項,包括諾曼梅勒學院寫作競賽和華萊士小說獎。去世后,短篇小說《寒冷的田園牧歌》發(fā)表在《紐約客》上,并進入芝加哥大學年度短篇小說賽前五名。 目錄: 孤獨的反義詞/003 小說 寒冷的田園牧歌/009 寒假/035 朗讀/054 天真/072 翡翠城/092 行李認領處/115 滿懷恩寵/119 硬化療法/138 海之深處/143 散文 傳承與變化/157 擱淺的鯨魚/165 與麥為敵/171孤獨的反義詞 / 003 小 說 寒冷的田園牧歌 / 009 寒 假 / 035 朗 讀 / 054 天 真 / 072 翡翠城 / 092 行李認領處 / 115 滿懷恩寵 / 119 硬化療法 / 138 海之深處 / 143 散 文 傳承與變化 / 157 擱淺的鯨魚 / 165 與麥為敵 / 171 末日之趣 / 184 殺生謀生 / 187 咨詢或金融行業(yè)的是與非 / 201 “觀察”的藝術 / 218 歌頌“特殊” / 223 后記 / 229 致 謝 / 241 在她短暫的一生中,瑪麗娜·基根成功地獲得了一種難得的對文字的掌控力。她略帶嘲諷的、機智而又熱情的聲音讓人難忘,她生氣勃勃的精神強烈地提醒著我們要珍惜當下。盡管會有一些句子上的跳動,這本引人注目的作品仍然是令人愉悅和鼓舞人心的,因為作者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J·R莫林格(普利策獎獲得者,紐約時報最佳暢銷書《溫柔酒吧》作者) 我從未停止因為失去我所鐘愛的學生瑪麗娜·基根而感到的悲傷。《孤獨的反義詞》這本書就部分地說明了那些伴隨她的離開而消逝的希望,自始至終,她一直都展現了她可靠的戲劇表現力和卓越的敘述技巧。而更重要的是,她向她的同輩人發(fā)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號召:不要在那些微乎其微的職場成敗上浪費我們的天賦,而應該把它們投資給屬于我們年輕人的驕傲和自尊,投資給我們在個人提升和改變這個紛擾的社會所擁有的無限可能性上。 ——哈羅德·布魯姆(耶魯大學人類學及英國文學著名教授、“耶魯學派”批評家,代表作《影響的焦慮》) 這是一個成功,基根恰恰刺激我們去思索,我們在生活中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紐約時報》 孤獨的反義詞 “孤獨”沒有反義詞。如果有這樣一個詞的話,我想說,它就是我人生中最想要的東西;我在耶魯所體會到的并為之欣慰、感激的,就是這種感覺;畢業(yè)典禮過后,明天早上離開這里時我害怕失去的,也是這種感覺。 這個詞的意思,用“愛”來表達不夠準確,用“相聚”來解釋也稍有欠缺。它是身邊有一伙人、有人陪伴的感覺。賬已經結了,可誰都不愿散席而去;已是凌晨4點,可沒人打算睡覺;那一晚,我們一起隨著吉他彈唱;那一晚,我們已想不起做了什么。我們經歷過、走過、看過、笑過、感受過……還有,畢業(yè)典禮上漫天飛舞的帽子。 耶魯有很多小圈子:合唱團、體育隊、舍友、聯誼會、俱樂部……即使在沒人陪、累得慌、睡不著的孤獨夜晚,拖著步子回到家里趴在電腦前,這些小圈子也能讓我們感受到愛,感受到安全和有所歸屬。可明年,這些小圈子再也不會有了。我們將再也不會跟朋友們住在同一個宿舍區(qū),再也不會有群聊的機會。 我害怕。跟找不到稱心如意的工作、城市、伴侶相比,我更怕失去這張網,害怕失去現在這種感覺。這種感覺很難說清,無法描述,反正就是“孤獨的反義詞”。 但有一件事大家要牢牢記。何覀內松凶蠲篮玫臅r光并未過去。它是我們人生中的一部分,隨著我們慢慢長大,會在以后的人生中不斷重復。不論大家以后是去了紐約還是離開了紐約,是后悔去了紐約還是后悔離開了紐約,都是如此。我想過了30歲還能開party,我想在變成老太婆以后還能盡情玩樂。不要一提起“美好的時光”,就開口說“早知道……”“如果我……”“真希望……”。 是的,我們是有遺憾。比如有很多書沒有讀,再比如錯過了某個心儀的帥哥……對自己太苛刻了,收獲的只能是一個個失望,F在的我們,熬夜太多,得了拖延癥,喜歡投機取巧……我曾不止一次回首高中時的自己,當時我是怎么做的?當時我怎么能那么刻苦?這種不安一直陰魂不散,揮之不去。 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誰都不喜歡一大早起床去上課,沒人愿意讀完所有的閱讀書目(除了那些追逐獎學金的瘋狂學霸)。我們都用高不可攀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卻在隨后的日子里永遠無法成為理想中的那個自己?晌矣X得這沒什么大不了的。 因為我們還年輕,真的很年輕。我們剛滿22歲,還有大把的時間。我曾不止一次有這樣的感覺——或是在外狂歡回來,一個人躺著;或是在臨考前放棄了復習,收拾書本走出教室——我的心里總會涌起一個念頭:太遲了,已經來不及了。別人已經超過你了,他們才更成功、更牛掰,他們能拯救地球、能發(fā)明創(chuàng)造、能改變世界;現在再開始已經太晚了,還是聽天由命,等著畢業(yè)吧。 剛來耶魯的時候,我們都覺得自己擁有無限可能,那是一種難以言說而又無比強大的感覺;而隨著畢業(yè)臨近,這種感覺已經漸漸消失了。在此之前,我們從不需要有所取舍;而眨眼之間,就得必須做出抉擇了。有些同學一直專心致志,他們早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標并且已經上路:或是備考醫(yī)學院,或是在著名的非政府組織里工作,或是潛心搞研究……對你們,我要表示祝賀;還有,你們太可恨了。 而對大多數同學來說,大家似乎都在文科生的世界里迷失了,不知道該何去何從。要是我當初選了生物專業(yè)……要是我大一時選修了新聞專業(yè)……要是我學了這個學了那個…… 大家要記。何覀冞不到束手無策的時候。我們可以轉變觀念,可以從頭再來,可以進一步深造,可以開始寫作……“為時已晚”的念頭很可笑、很荒唐。我們剛剛大學畢業(yè),我們還很年輕。我們不能也不可以丟掉希望,因為說到底,“希望”是我們唯一擁有的東西。 大一那年冬季的某個星期五晚上,我接到朋友們的電話,他們讓我到EstEstEst去找他們,我聽錯了,以為他們說的是SSS,就迷迷糊糊地朝遠處的SSS走去。可是,直到我來到SSS門前,才對朋友們怎么會在耶魯的行政大樓里開party心生懷疑。他們當然不在SSS。外面很冷,而我的ID卡竟然能刷開SSS的樓門,于是我就走了進去,拿出手機準備給朋友們打電話。周圍一片靜謐,只聽到古舊的木地板發(fā)出的嘎吱聲,透過彩色的玻璃窗,隱約能夠看見外面漫天的白雪。在這空曠的大廳里,在這數千耶魯學生曾經坐過的地方,我坐了下來,抬頭看著。在紐黑文市的雪夜里,我一個人待著,卻感覺到一種難以置信的安寧。 “孤獨”沒有反義詞,如果有的話,那它就是我在耶魯四年的全部感受,也是我此時此刻的心情。就在這里,跟大家在一起,有愛,有感動,有謙卑,有恐懼。不要忘記這種感覺。 2012年,我們在一起。讓我們?yōu)檫@個世界增光添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