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未必只是錢,象征著我們的生存能力、家庭的責任,以及在社會上被人肯定的存在感。賺到足以實現(xiàn)人生夢想的錢,絕對是自己的責任。吳淡如主要圍繞如何智慧理財、如何經(jīng)營自己的人生這一主題,談的是富裕人生的態(tài)度與投資的體悟。在書中通過身邊人的真實案例以及借用一些短小的故事,在不知不覺中為你解讀你的資產(chǎn)分配大綱,總結(jié)出一些簡單卻又富有哲理的理財智慧:比如在投資股票這件事上,她說:“在股票市場里趕時髦,經(jīng)營結(jié)果必是十分慘淡!痹谫嶅X這件事上,她認為賺錢最重要是要有質(zhì)量,有方向,不要只想著“多多益善”,以及富有的人具有什么樣的心理建設等讀者十分關(guān)心的理財話題。學吳淡如賺錢、花錢、用錢的方法,“讓錢主動來找你,而不是你去找錢”,你也可以享受適合你的生活,做你想做的事,得到你想要的自由。圓夢,從你腦中的理財區(qū)域,開始革命! 作者簡介: 吳淡如 臺灣知名作家及節(jié)目主持人。臺大法律系學士,臺大中文研究所、臺大EMBA雙碩士。連續(xù)5年獲得金石堂最佳暢銷女作家第一名,享有“臺灣暢銷書天后”的美譽。 淡如興趣廣泛、多才多藝,寫作、主持、理財、旅行、創(chuàng)業(yè)等諸多方面都非常出色,多彩多姿的生活也令很多女性艷羨。近年來歷經(jīng)結(jié)婚、生子的人生重要轉(zhuǎn)折,在過好一個人的生活之后,更進一步做到了婚姻幸福、人生圓滿,堪稱“完美女性代言人”。 淡如的作品大多以勵志、愛情為主,但并非為了迎合市場口味,而是希望把自己對于人生的豐富經(jīng)驗、坦誠的生命價值觀與喜愛她的讀者一起分享,提供讀者思考學習的目標和勵志方向,因而深受讀者喜愛。 目錄: 自序改掉錯誤觀念,建立自己的金錢邏輯 第一部觀念篇 任何夢想,都需要錢支持 01.四十五歲前還不懂理財,就太晚了 02.大家都在追同一只股票時,千萬不要追 03.別做個“什么都想賺”的投機者 04.想當有錢人,就不要憎恨錢 05.沒有事情不跟錢有關(guān),但也不必事事用錢衡量 06.斤斤計較小錢的人,不會成功 07.窮歸窮,總可以當個體面的人 08.再省,也不要虧待自己 09.有些地方,不會讓你愈省愈有錢 10.省金錢成本前,別忘了時間成本 11.價格與價值都很重要 12.只想“賺一票”是賺不到錢的自序改掉錯誤觀念,建立自己的金錢邏輯 第一部觀念篇 任何夢想,都需要錢支持 01.四十五歲前還不懂理財,就太晚了 02.大家都在追同一只股票時,千萬不要追 03.別做個“什么都想賺”的投機者 04.想當有錢人,就不要憎恨錢 05.沒有事情不跟錢有關(guān),但也不必事事用錢衡量 06.斤斤計較小錢的人,不會成功 07.窮歸窮,總可以當個體面的人 08.再省,也不要虧待自己 09.有些地方,不會讓你愈省愈有錢 10.省金錢成本前,別忘了時間成本 11.價格與價值都很重要 12.只想“賺一票”是賺不到錢的 13.理財和發(fā)財是兩回事 第二部實務篇 打造富人體質(zhì)的六“不”&六“要” 14.每筆小錢記清楚,不如管好花錢大原則 15.千萬別買你不懂的股票 16.絕對沒有“保證收益”的投資 17.再麻煩,也不要怕管錢 18.在你沒有完全執(zhí)行規(guī)劃前,別期待退休 19.別跟著“傳媒”投資 20.避險自己做!逃開“保本、避險”的金錢騙局 21.懂做人,富貴自然有人幫 22.第一間房是基本資產(chǎn),第二間房才是投資 23.找到“再跌也不到兩成,漲卻有八成潛力”的投資標的 24.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經(jīng)營 25.相信自己值得過富裕生活 結(jié)語關(guān)于我這些年的招財秘訣報告 別做個“什么都想賺”的投機者 金錢就像海水,喝得愈多,愈渴。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 有一只母狐貍剛生下一窩小狐貍,嘲笑母獅子說:“看,我比你會生,你一胎只生一只。” 母獅笑道:“是,只有一只,但生的是獅子! 這是伊索寓言里短小的一篇。告訴我們不要只重視量,“質(zhì)”永遠比“量”重要。 這個故事向來讓我有許多聯(lián)想。 用此來談人:做一個質(zhì)量好的人很重要。養(yǎng)一個會打獵的孩子(獅子)當然比生一堆等著吃腐肉的孩子(狐貍)強;做一個有用的人當然比當烏合之眾之一要強。有個有能力的人當朋友當然比有一大堆酒肉朋友好。 用此來談工作:做一個好工作,比什么工作都做重要。 就算你找到一個好工作,有個好專長,你也不能你會的什么都接,大家應該常聽到“以價制量”這件事吧? 用此來談錢:你不應該只是立志大賺錢,這樣的立志是沒有方向性的,你應該找到一種專長來賺有質(zhì)量的錢。 人到中年后,我在金錢世界悟到的事實是,如果你東賺西賺加減賺,看到哪兒有賺就去賺,無頭蒼蠅遲早有一天會把自己弄到暈倒在地,累死而已。 確定方向,路就不會太遠。賺錢最重要是要有質(zhì)量,有方向。不要只想著“多多益善”。 多年的媒體生涯,我訪問到了很多所謂的“有錢人”。 我對有錢人的定義是:白手起家,各行各業(yè)的成功人士,而且有相當資產(chǎn)者。 所謂有相當資產(chǎn),大概都要在三億以上,才算是臺灣所謂的有錢人。億萬富翁并不稀奇,因為在臺北,只要你曾經(jīng)買對過一間房子,又剛好買對區(qū)的話,就會有上億資產(chǎn)。--如果你到過某些好區(qū)找過二手房,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很多已退休的婆婆,最大的資產(chǎn)就是她現(xiàn)在住的那間房子。但手上未必有其他可調(diào)度的現(xiàn)金,也沒有每個月會進帳的盈余,金錢上未必會寬裕到哪里去。 這所謂的“有錢人”也不包括一些有相當知名度,但在財富上相對顯得和名不太能對稱的人士。比如說某些媒體紅人,知名教授,大部份藝人…… 當然,那些靠祖先積德的田僑仔(繼承土地者和巨大事業(yè)者),和中樂透頭獎者也不算。其實不勞而獲者其實會在理財上碰到更艱巨的挑戰(zhàn)。 我簡單的研究“是什么動力讓他們變有錢的”,發(fā)現(xiàn)大概只有下列兩種: 第一種是“從小立志要賺大錢的人”。這類型的人,可能從小生活困苦,遭人白眼,因為窮聽過一些難聽的話,所以立志要賺錢,本身也有一些聰明的賺錢嗅覺。臺灣話所說的:“生意仔歹生。”天生會做生意的孩子很難生,說的就是這種人。 這樣的人的特色是,為了賺錢是可以拼命的,什么粗活也做過,最后“試”到或“碰”到一個讓他們賺錢的方向。不過,他們未必會因為錢而活得很好。如果因為自己的成功而變得好大喜功,或過度擴張投資的廣度的話,是否能長長久久的持盈保泰將會變成他們最大難題。 要是后來沒有發(fā)展出一門有質(zhì)量經(jīng)營哲學與做人做事原則的話,還是一直唯利是圖的話,很容易樹倒猢猻散。比如以前的所謂股市天王、?績(nèi)線交易或靠著鉆法令漏洞致富者、砂石業(yè)者…… 第二種是“被錢找上門的人”。這類型的人是專業(yè)人士。在這一類里,我見過當了老板的發(fā)明家、軟件工程師、房地產(chǎn)專業(yè)人士(建商是大宗)、證券分析師、餐飲業(yè)或各服務業(yè)老板…… 他們多半擁有某種專業(yè)(常跟學校所學無關(guān)),而是在“做中學,學中做”學來的,得來某種別人沒有的特殊技能。 絕大多數(sh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而不是在別人手上工作。(在別人手下工作,四十歲年薪臺幣千萬已經(jīng)很高,但全臺灣寥寥可數(shù),如果沒有業(yè)外投資長才,想要有三億資產(chǎn)真的還滿難。) 認真是他們的特質(zhì)。所謂認真,是盡力的想把一件事做到最好,并且積極改善某種流程。 當然,我也看過很多“混合型”的人--出自困苦環(huán)境,從小為貧窮所逼。困苦的環(huán)境成為他們的最好警惕,因為沒有回頭路,更加堅定訓練自己做人做事能力,以期許能夠出人頭地或賺得安身立命之所。他們靠累積賺得財富,以及某種人生的堅定信仰。 不是只憑一時“可以賺錢的嗅覺”而成功致富者,我都將之歸類于第二種。 有趣的是,這種“被錢找上門”的人,本來也沒有立志要賺很多很多錢,剛開始的愿望也許很小:只想買間房子給媽媽或家人住之類的……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zhì),就是:樂在工作。 更有趣的是,他們在創(chuàng)業(yè)或決定全力投入的初期,都是被家人和親人極反對的。為什么反對?因為,當他想要開創(chuàng)與眾不同的新局時,他就像是“狐貍窩里忽然出生的老虎”。親朋好友一時沒法接受他要出去“打獵”的事實。 我記得有一次訪問春水堂的老板劉漢介先生,他說,當他辭去好不容易考上的公務員,想要開茶店時,幾乎頂上“不孝”的沉重罪名。 我認識的一位過去的直銷天后,目前的杰出的企管顧問公司杰出講師,三十五歲以前都在當護士。老公曾經(jīng)跟她說,你若從護士離職,我們就離婚!她只好每天穿著護士服出去換,回家時還要換成護士服才能回家,這樣的日子至少過了一年。 樂在工作需要的是熱情,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就覺得很有勁。碰到了新鮮的事情,眼睛會亮起來。 我看到的是,那些只許愿“我要賺大錢”的人,常沒有賺到大錢,由于沒有找到真正與眾不同的專長或眼光,變成了投機者。 而重視質(zhì)量,培養(yǎng)實力的人反而累積了財富。 招財金句 1.賺錢最重要的是賺得有品質(zhì),有方向,不要只想著“多多益善”。 2.要當“被錢找上門”的人,而不是許愿做個“我要賺大錢”的人。 有些地方,愈省不會讓你愈有錢 浪費時間是所有支出中,最奢侈最昂貴的。 --美國知名政治家富蘭克林 晚上十一點了,但你發(fā)現(xiàn)油價明天每公升漲一塊五,你會不會趕去加滿油? 離你家半小時以上的地方,某知名五星級飯店推出主廚便當,優(yōu)惠價每個一元,限量三十個,你會不會去排隊? 某知名鞋店倒店大清貨,朋友告訴你說已排得人山人海,你會不會也去湊熱鬧? 這些事,誰都做過。買到小小便宜的東西,每個人都會得意,但如果你一直習慣本能地去湊熱鬧的話,一個鐵錚錚的事實擺在眼前,那就是: 你一定不會有錢。 因為你習慣浪費時間去取得一點點小便宜。 還有,你沒有理解時間與金錢是有對價關(guān)系的。 我當然也很喜歡Outlet。 有一陣子我很習于和朋友出國租車旅行,只要看到有Outlet的招牌,我們一定努力把車往那兒開,如果是路途中不小心遇到了,更會開心尖叫。 那是旅行,閑晃,把采買便宜貨當樂趣,那幾天我們不在乎時間,只在乎心情。 不過,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件事,那就是:在暢貨中心雖然買到臉紅心跳興奮不已,但事實上,那些因為便宜買的東西,就算是人人向往的名牌,大概有八成是我平時不太會穿的衣服,或根本不需要,或衣柜里本來就有很類似的款式。還有Outlet的鞋子不管是什么名牌,一定不會好穿到哪里去,如果很好穿或熱賣款,早就缺貨了,不會到這里來。 算一算,有八成的錢是浪費的。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美國的Outlet都長在鳥不生蛋的地方或沙漠里?日本的暢貨中心都離主要城市商業(yè)區(qū)車程一小時以上?這可不只是因為必須占地廣大、土地取得便宜而已。 學過經(jīng)濟學的都知道,有些顧客對價格很敏感,就是要便宜,不管要花多少時間,都會不惜時間成本地沖過去;有些顧客,特別是有錢的族群,則對價格的敏感度很低,就近就好,會直接在繁榮商業(yè)區(qū)買新上市的新品。 以便利商店的衛(wèi)生紙和大賣場的大捆衛(wèi)生紙串來說好了。便利商店衛(wèi)生紙一包二十五元,若去大賣場買一大捆,一包不到十五元。家里人口眾多的當然會去超市買一堆儲存,有錢又忙的單身貴族,當然不在意在樓下超商購買。 沒錢的人有時間,有錢的人沒時間。 時間和金錢是有對價關(guān)系的。 我一直認為,時間管理和金錢管理有共通的道理。 如果一個人,很沒有時間概念,工作動不動就遲到,該他做的事總是延遲,你要說他多會管錢,一定不可能,還可能是個卡債族。 時間,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他都不懂得均衡分配;錢,每個人或每個月賺的都不一樣多,他怎么懂得妥善分配? 年輕的時候,因為離死亡很遠,感覺時間無限,所以我們的專長常是浪費時間,只想找一些活動把時間打發(fā)掉。 這是年輕人的專利。不過,在年輕時就懂得在別人浪費時間時往自己目標前進的,必然是未來的富翁人選。 當然也有不少富人,確實在年輕時浪費過大把美好時間,不過,他們都在某一天覺醒了,悟到“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確定了方向和方法,快馬加鞭往自己的方向去,才走到他想要走的地方。 如果你會花很多時間,去換取小小的利潤,就會荒廢更多人生,來做更多沒有太大意義的事情。 千萬別對我說:“哼,那是因為你不在乎這點小錢才這樣講!” 是嗎?這是一個個人價值評量標準失衡的問題。 有一次,政府宣布油價明天要調(diào)高兩塊錢,我在回家途中經(jīng)過加油站,遇到了住我家附近的朋友在加油。 他跟我揮手,無奈地笑說:“要不要來排?我已經(jīng)在這里排一個多小時了,車真是多呀! 我算一算,他的油箱就算由空加滿,大概也只能賺八十元,他的時薪絕對不止于此,他在隊中,到底有什么積極意義呢? 也許你會說,下班啦,不排白不排。 下班后的時間,是更寶貴的時間。 很多人不是常感嘆,上班是在為五斗米折腰嗎? 下班后,還要為這不足半斗米的錢折腰,不是很劃不來嗎? 寶貴的下班時間,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運動,有益健康;陪家人,有益家庭氣氛;看個電影,可以減壓:你也可以安排自己去學更多東西與才藝,卻在烏煙瘴氣的隊伍中排隊。 我們常常把人生中最值得投資的東西,放在最后的順位。很多的男人,其實并不是忙得沒空回家陪小孩,而是把上班之外的寶貴“課余”時間,花在無聊的事情上面,有時還美化為“應酬”,說:“我也不愿意,但不得不……” 時間是你的,不去也可以很婉轉(zhuǎn),其實就是你要去。去了,還覺空虛,然后不知不覺地,孩子不知什么時候長大了,該到的時候你都沒有出席;最后,在病榻上,一邊咳一邊想對孩子說,對不起,當時……卻哽咽著說不出口。 想當富翁,千萬別做愈省錢愈浪費的事情,那叫作貪小便宜。 你喜歡,沒人能反對,但若期待貪小便宜即能致富,是天方夜譚,我倒是看過許多利用人們貪小便宜心理而致富的人呢! 招財金句 1.習慣浪費時間去取得一點點小便宜的人,是不會有錢的。 2.沒錢的人有時間,有錢的人沒時間。 3.在年輕時就懂得在別人浪費時間時往自己目標前進的,必然是未來的富翁人選。 4.若期待貪小便宜即能致富,是天方夜譚,我倒是看過許多利用人們貪小便宜心理而致富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