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非暴力溝通實踐篇:任何場合都能平和而高效地溝通


作者:馬歇爾·盧森堡     整理日期:2014-10-07 10:32:02

《非暴力溝通實踐篇》內(nèi)容推薦: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中首次明確提出非暴力溝通的概念,非暴力溝通不僅是一種溝通方式,更是一種語言、思維和生活方式,它能促進我們與自己、與他人建立真誠的聯(lián)系,最終實現(xiàn)順暢的溝通。
  《非暴力溝通實踐篇》是馬歇爾盧森堡沉淀近十年后關于非暴力溝通的又一力作,本書延續(xù)了非暴力溝通的要義,但思想更成熟,系統(tǒng)而深入地講解了非暴力溝通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學會非暴力溝通,我們在任何場合,面對任何人都能既理解對方,又充分表達自己,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中順利達到溝通目的。
  
  作者簡介:
  《非暴力溝通實踐篇》
  作者簡介:
  :
  [美]馬歇爾盧森堡(1934—)
  師從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卡爾羅杰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chuàng)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
  他有著50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不僅指導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非暴力溝通,消除分歧和爭議,實現(xiàn)高效溝通,還幫助解決了許多世界范圍內(nèi)的爭端和沖突。
  盧森堡博士著有許多關于非暴力溝通的書,其中2003年出版的《非暴力溝通》至今暢銷不衰,該書中文版已入選香港大學推薦的50本必讀書籍。
  
  目錄:
  《非暴力溝通實踐篇》
  目錄:
 。
  非暴力溝通簡介/001
  第一章創(chuàng)造一個非暴力的世界
  如何和平有效地化解沖突?
  用非暴力溝通法化解沖突/003
  告訴對方你想要的,而不是你不想要的/020
  當沖突雙方無法聚到一起時/022
  小結:表達自己的需要,傾聽對方的需要/023
  第二章在愛情中表達真實的自我
  如何在親密關系中應用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實踐篇》
  目錄:
 。
  非暴力溝通簡介/001
  第一章創(chuàng)造一個非暴力的世界
  如何和平有效地化解沖突?
  用非暴力溝通法化解沖突/003
  告訴對方你想要的,而不是你不想要的/020
  當沖突雙方無法聚到一起時/022
  小結:表達自己的需要,傾聽對方的需要/023
  
  第二章在愛情中表達真實的自我
  如何在親密關系中應用非暴力溝通?
  一場小“危機”/026
  親密男女之間的典型沖突/028
  如何在婚姻關系中應用非暴力溝通?/030
  練習非暴力溝通/031
  角色扮演/038
  如何表達欣賞?/082
  如何練習非暴力溝通?/082
  非暴力溝通與愛的關系/084
  小結:用非暴力溝通的語言來表達自己/085
  
  第三章放下各自的傷痛
  如何修復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如何放下對他人的怨恨?/090
  同理連接/097
  治愈的四個階段/104
  靈活過程VS固定程式/110
  讓生活從容起來/111
  試著理解那些要傷害你的人/113
  一旦憤怒,我就知道自己需要慢下來/114
  如何做到寬容?/116
  與母親達成和解/117
  母親給我的禮物/126
  小結:治愈與和解的四個階段/129
  
  第四章憤怒的意外作用
  如何有效管理憤怒?
  將憤怒當作一個自我提醒/134
  憤怒處理四步驟/137
  從滿足需要的角度來說,懲罰從來不起作用/149
  殺人:對憤怒的膚淺表達/151
  是什么導致了我們的感受?/154
  只需要掌握非暴力溝通法的策略原則/156
  關于憤怒的18句話/170
  
  第五章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
  如何與孩子進行非暴力溝通?
  跟孩子也能進行非暴力溝通/175
  作為家長我意識到的一點/176
  強迫和懲罰的局限性/177
  放任不管和強迫之外的第三種方法/179
  獎勵也有局限性/181
  改變你所習慣的溝通方式/182
  “家務戰(zhàn)爭”/184
  向孩子傳達無條件的愛與尊重/186
  讓孩子做好應對暴力溝通的準備/188
  “船長”游戲/190
  強制力的使用/192
  成為互助社區(qū)的一分子/194
  第六章實踐靈性
  對非暴力溝通靈性基礎的思考
  推薦閱讀/228
  關于非暴力溝通中心/229
  關于作者/231
  《非暴力溝通實踐篇》精彩書摘:
  強迫和懲罰的局限性
  我要永遠感謝我的孩子們,是他們教育了我,讓我看到意欲讓別人做你想要的事這一目的的局限性。首先,他們教給我的是,我無法讓他們做我想要的。我不能強迫他們做任何事。我不能強迫他們把玩具放回玩具箱,不能強迫他們鋪各自的床,不能強迫他們吃飯。這對作為家長的我來說是有些羞辱的一課——意識到自己的無能為力——因為我腦中有這么一個想法,認為讓孩子聽話是父母的工作。而這些小孩給我上的這一讓人羞愧的課是:我不能強迫他們做任何事。我所能做的,只是讓他們后悔剛才沒做我要求的事。每當我愚蠢到這么做時——也就是讓他們后悔剛才沒做我要求的事——他們教給我關于做家長和權力的第二課,多年來證明這是非常有價值的。這一課就是:每當我讓他們后悔沒做我要求的事時,他們都會讓我后悔自己剛才的做法,因為暴力只會滋生出更多的暴力。
  他們給我的教訓是,使用任何強迫手段都會激起他們的抵抗,而這會導致我們的關系敵對起來。我不想和任何人關系敵對,特別不想和我的孩子,和那些我最親近且對他們負有責任的人關系敵對。我最不想把懲罰作為對我的孩子的強迫手段之一。
  這種懲罰觀備受多數(shù)家長推崇。研究表明,80%的美國家長堅信應該體罰孩子,這與堅信應該保留對罪犯的死刑的人口比例差不多。因為有這么高比例的人認為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懲罰是正當且必要的,因此,多年來我有很多次機會和家長們探討這個問題。到現(xiàn)在,我很高興地看到:只要捫心自問以下兩個問題,就有助于人們認識到任何一種懲罰的局限性。
  問題一:我們想讓孩子怎么做?如果我們只問這個問題,那看起來肯定是懲罰有時管用,因為,通過懲罰的威脅或施以懲罰,有時的確可以讓孩子做我們想要他們做的事。
  
  然而,據(jù)我一直以來的經(jīng)驗,當我們加上第二個問題,父母就會看到懲罰從不管用。第二個問題是:當孩子按我們希望的方式行事時,我們希望他們?yōu)楹螘@么做?正是這個問題幫助我們明白,懲罰非但不起作用,反而會阻礙孩子因為我們希望的那些原因行事。
  因為懲罰的應用頻度如此之高,又被認為是正當?shù),家長就只能想到其反面就是放任,就是當孩子的行為方式與我們的價值觀不一致時,我們什么也不做。因此,家長只能這么想:“如果我不進行懲罰,那就等于放棄了我自己的價值觀,放任孩子為所欲為!闭缥覍⒃谙旅嬲劦降模朔湃尾还芑驊土P這樣的強制手段外,還有其他方式。
  對此,我想說,獎勵和懲罰一樣具有強迫性。在這兩種情況下,我們都是以權壓人,迫使別人按我們想要的方式行事,試圖以此來控制情況。從這點上來說,獎勵和懲罰出于同一思維模式。
  
  放任不管和強迫之外的第三種方法
  除了放任不管或采取強迫手段之外,還有一個方法,這需要我們意識到以下兩種目的之間細微但重要的不同:第一種目的是讓他人做我們想要的事,我不提倡這點;相反,第二種則是清楚地知道我們的目的,是要創(chuàng)造使每個人的需要都得到滿足的必不可少的優(yōu)質聯(lián)系。
  我的經(jīng)驗是,無論和孩子還是和成人溝通,當我們看到這兩種目的的區(qū)別時——當我們有意識地不試圖讓他人做我們想要的事,而是努力互相關心、彼此尊重,讓雙方都認識到他們的需要非常重要,他們的需要和對方的幸福是相互依賴的——此時,讓人驚訝的是,那些看起來沒法解決的爭端很容易就解決了。
  創(chuàng)造使每個人的需要都能得到滿足必不可少的優(yōu)質聯(lián)系,這種溝通與以強迫形式解決與孩子之間分歧的溝通非常不同。這要求不用道德語言評估孩子,比如對錯、好壞,而改用基于需要的語言。我們必須能夠告訴孩子,不管他們做的和我們的需要是一致還是沖突,我們都必須以這種不會使孩子感到內(nèi)疚或羞恥的方式來表達。因此,這就可能需要家長對孩子說“看到你打兄弟我很害怕,因為我需要保證家人的安全”,而不是“打兄弟是錯的”。或者,可能需要從說“你不打掃自己的房間,真是太懶了”轉換到“看到床沒鋪我很失望,因為我真的需要有人支持我保持房子整潔”。
  這種語言的轉變,把對孩子的行為以對錯好壞區(qū)分的語言切換成基于需要的語言,這對我們中的有些人來說并不容易,因為這些人一直被老師和家長教育要從道德評判的角度來思考。這還需要我們在孩子遇到困難時能夠陪伴他們,帶著同理心傾聽他們的想法,因為,當我們被訓練成家長時,想要介入,給出建議或試圖處理一切問題時,這就不容易了。
  給家長培訓時,我們關注那些可能引起孩子說“沒人喜歡我”這種話的情境。當孩子這么說時,我認為他們需要同理心的理解。我這里的意思是尊重他們、理解他們,讓他們覺得我們就在身邊,在真正傾聽他們的感受和需要。有時我們可以悄無聲息地做到這一點,比如,只是通過我們的眼神,就讓他們知道我們懂得他們的悲傷,理解他們需要改變與朋友的關系。有時我們可能需要大聲說出來,比如,“嗯,你好像真的很傷心,因為你和朋友們在一起時不開心”。
  但是,很多家長認為,自己作為家長,就得讓自己的孩子一直開開心心的,當孩子講述不開心的事時,他們會熱切地問:“那么,你有沒有看看自己做了什么可能讓你和朋友們疏遠的事呢?”或不同意孩子的觀點,說:“呃,這么說可不對。你以前有朋友,我敢肯定,你會交到更多朋友的。”或給建議:“也許,如果你換種和朋友說話的方式,他們會更喜歡你。”
  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所有的人,處于痛苦中時,需要的都是關注和理解。我們可能也想得到建議,但那是在我們得到理解之后。我自己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教給我這點,他們告訴我說:“爸爸,請保留所有建議,除非你收到一個由公證人簽署的書面請求。”
  
  獎勵也有局限性
  很多人認為使用獎勵比使用懲罰更人性化。但我認為這兩者都是將權力施加于人,而非暴力溝通是基于與人共享權力。在共享權力中,我們影響他人的方式并非是他們沒有做我們想要的事就懲罰,反之則獎勵。恰恰相反,這是一種基于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權力,讓人們敞開胸懷,傾聽彼此,相互學習,相互給予,這一切都是出于自愿為了他人的幸福而付出的渴望,而非出于對懲罰的恐懼或對獎勵的渴望。
  通過坦誠交流我們的感受和需要,而不加任何形式的批評,我們就獲得了這種權力——與人共享權力。我們做到這一點的方法是,以聽起來不是命令或威脅的方式提出我們想要他人怎么做。正如我剛才所說,這還需要真正傾聽他人試圖傳達的信息,并對之表現(xiàn)出準確的理解,而不是迅速插嘴、給出建議或試圖解決問題。
  對許多父母來說,我在這里談論的溝通方式太與眾不同,以至于他們說:“呃,可是這樣溝通看起來不自然啊!本驮谖姨岢鲞@些想法的時候,剛好讀到了甘地寫的一些東西,他說:“不要將習慣和自然混淆!备实卣f,在我們的文化中,很多時候我們所學的溝通方式和行事方式是相當不自然的,但是它們已經(jīng)成了習慣,因為我們業(yè)已由于各種原因被訓練這么做。對我受到的關于與孩子的溝通方式的訓練來說,這句話說得太對了。作為家長,我曾經(jīng)學到的溝通方式就是通過判斷對錯好壞,廣泛使用懲罰措施,而且,我很快對此習以為常。但我不會說,僅僅因為有些事已經(jīng)變成了習慣,就意味著它們是自然的。
  我認識到,讓人們用一種充滿理解與尊重的方式相互溝通,出于對彼此的喜悅而行事,而不是利用懲罰、獎勵、指責或內(nèi)疚等強迫手段,這才是更自然的。但是,這樣的轉變需要一定的覺悟和努力。
  





上一本:青春,就是用來追問的:一位大學老師的答問日志 下一本:打造最強大腦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非暴力溝通實踐篇:任何場合都能平和而高效地溝通的作者是馬歇爾·盧森堡,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