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不生氣、不害怕、不浮躁


作者:文征明     整理日期:2014-08-18 16:31:12

   不生氣,當(dāng)面對生命中不平之事時;不害怕,當(dāng)面對生活中艱難困苦時;不浮躁,當(dāng)面對工作中煩瑣雜碎時……然而,怎樣才能做到不生氣,不害怕,不浮躁?是控制脾氣,逃避恐懼,清心寡欲?抑或遠(yuǎn)離憤怒,減少欲望,淡泊名利?世人常嗔怒,皆因計較得太多。人生需要一顆靜等蓮開的安靜之心,一份閑看名利之爭的淡然之情,一份哪怕置身暮色蒼茫、亂云飛渡的環(huán)境之中,卻依然從容挺立的心!安簧鷼,不害怕,不浮躁”,通過文征明編著的《不生氣不害怕不浮躁》來讓讀者獲得一些心靈的雞湯與行動的指南,它們未必都是世間真理,但卻希望通過這一份《不生氣不害怕不浮躁》的閱讀,做到寬懷與淡定,以超脫的心態(tài)看人事,學(xué)會放下與舍得,不苛求完美,不追求無缺,豁達(dá)寬容自解憂。
  作者簡介:
     文征明,知名圖書策劃人,暢銷書作者,曾著有《再苦也要笑一笑》《做人的心計》等多本暢銷圖書,多部作品版權(quán)銷往港澳臺地區(qū),深受各地華人讀者喜愛。
  目錄:
  上篇  不生氣,潑墨揮灑淡定人生 第一章  勿讓情緒“隨風(fēng)倒”,重拾心靈的安適   “慈者”無敵,“怒者”無友    心平氣和才是修身王道 5   快樂是火,生氣是上篇不生氣,潑墨揮灑淡定人生第一章勿讓情緒“隨風(fēng)倒”,重拾心靈的安適“慈者”無敵,“怒者”無友心平氣和才是修身王道5快樂是火,生氣是煙人生的錯誤,多由生氣引起深呼一口氣,讓壞情緒“急剎車”第二章平衡心態(tài),存大氣才能成大器,世上本無完美事大氣之人能成大器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有容乃大,天地之闊在豁達(dá)心放寬,活出自我做一個“會吃虧”的人第三章萬事和為貴,為人處世勿張揚學(xué)會低頭,才能出頭得饒人處且饒人放下淺薄的優(yōu)越感低頭是稻穗,昂頭是稗子放低姿態(tài),才能得到尊重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第四章不計較得失,嗔怒烏云皆散去只有無能者才會轉(zhuǎn)嫁憤怒恬靜的心態(tài)才會開出蓮花淡泊修身,切勿理會流言蜚語勿爭執(zhí),換個角度俯視人生坦然面對人生得失無謂“小失”,方能“大得”一切如浮云,何必太執(zhí)著第五章心存善念,寬以待人方為智寬恕是最美的心靈之花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從容之心,自在之道狹隘偏執(zhí)是謬誤,凡事多想七分好誘惑當(dāng)前,保持平常心分享讓人生更快樂中篇不害怕,邂逅勇敢的自己第六章別害怕苦難,逆境使人成熟和清醒苦難是成功的墊腳石命運不相信眼淚苦難,沒什么大不了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厄運或許是轉(zhuǎn)折點第七章別害怕命運的“曲線”,做自己的救世主生活中沒有常勝將軍秉持一顆感恩的心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希望自我救贖,是命運的“尚方寶劍”跟強大的自己“談判”我的命運我掌控第八章別害怕責(zé)任,扛起屬于自己的重?fù)?dān)擔(dān)起責(zé)任,從懦弱走向堅強身體力行,以身作則敷衍了事難成大事不怕犯錯,就怕掩飾過錯將句號畫圓第九章別懼怕壓力,給心靈呼吸的空間不是生活累,是你不懂得減壓放慢追趕的腳步抖出硌腳的“沙子”哭掉你的壞情緒找對你的出氣筒喊出你心中的有郁悶第十章別害怕負(fù)面情緒,激發(fā)心中正能量消除偏激,才能體會生活的美好拋棄虛榮,讓心靈擺脫煎熬正視悲觀,讓心靈走出黑洞減少欲望,人生不再苦不堪言擺脫自卑,讓心靈增光添彩心存善念,播撒財富的種子釋放負(fù)面情緒,解下心理包袱下篇不浮躁,騰空心靈的行囊第十一章洞明浮躁,修身養(yǎng)性世無凈土,只因心不靜沉淀,生活便能由濁變清用希望抵御浮躁,收獲淡定復(fù)雜帶來浮躁,簡單才會悠然丟棄浮躁,淡定前行第十二章淡泊明志,寧靜致遠(yuǎn)第十二章淡泊明志,寧靜致遠(yuǎn)可以追名求利,但不可急功近利幸福離不開錢,但有錢不一定幸福淡泊名利才能寧靜悠然不貪心是戳穿一切圈套的秘密武器那山總比這山高,到了這山?jīng)]柴燒第十三章審視自身,拂去靈魂的塵埃別后悔,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別抑郁,生活中沒有過不去的山別嫉妒,除去心靈上的雜草放輕松,成功在下一個轉(zhuǎn)角處心即快樂之根,要學(xué)會放松自己的心第十四章腳踏實地,活在當(dāng)下知足常樂,平凡但不平庸認(rèn)清自己,才不會迷失自己與其抱怨,不如改變活在當(dāng)下,共享燦爛人生第十五章心安茅屋穩(wěn),性定菜根香看開、想開,人生不再有煩惱不要刻意偽裝,苦和樂都是生活常態(tài)是地獄還是天堂,由心態(tài)決定既然看不開,那就將其遺忘要想改變世界,必須先改變自己第十六章釋放真我,過濾世俗的雜質(zhì)做有個性的自己找到自我,才能找到幸福和快樂不演身不由己的人生生命無自信,一切無意義   低頭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嬗變,更是成熟者的境界。
     人生的路,不是僅靠一身蠻勁就能走得順利,而是要講究方法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我們不必惡言相向,可能只要稍微低一下頭,說幾句好聽的話,或許事情就會圓滿解決,我們的人生路會更精彩。懂得低頭,才能出頭。要想過太平的生活,就必須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只有懂得謙虛的意義,才會得到別人的教誨,才會處處受人喜愛。
     一天,一個滿懷失望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一座寺院,對住持說:“我一心一意想學(xué)丹青,但是我踏遍江南大地,至今無法找到一個能令我心滿意足的老師!弊〕中χ鴨枺骸澳阕吣详J北,見過的名師已不下百名,難道這么多的名師果真沒有一個是適合你的嗎?”年輕人深深嘆了口氣說:“很多名師都是徒有虛名罷了,外界盛傳他們的畫技怎樣高超,可真正一見,卻讓我倍感失望,他們中很多人的畫技還不如我呢!”住持聽了年輕人的話,淡淡一笑說:“既然施主的畫技不比那些名家遜色,就煩請施主為老僧留下一幅墨寶吧!蹦贻p人毫不推諉,爽快問道:“畫什么?”住持回答:“貧僧不愛金銀玉器,唯獨鐘愛品茗,尤其喜愛那些造型流暢的古茶具。施主可否為我畫一個茶杯、一把茶壺?”年輕人聽了住持的話,毫無難為之色,提筆便是龍飛鳳舞,只寥寥數(shù)筆,就勾勒出了一把風(fēng)格別致的茶壺和一個造型典雅的茶杯。那茶壺的壺嘴正徐徐吐出一脈茶水來,注入到那茶杯中去。
     住持望著年輕人說:“你畫得確實不錯,只是把茶壺和茶杯放錯位置了。應(yīng)該是茶杯在上,茶壺在下呀。”年輕人聽了,笑道:“住持怎可如此糊涂,如此不明事理,哪有茶壺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壺在下的?”住持聽了,又微微一笑說:“原來你懂得這個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總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壺還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澗谷因為低下,而能納百川人流。故事中的年輕人也是一樣,只有把自己的姿態(tài)放低,才能吸納其他丹青高手的智慧和經(jīng)驗,要放下架子,不恥相師,才能品味到那些丹青高手頭腦中的香茗!爸t虛使人進(jìn)步,驕傲使人落后”,我們的學(xué)識,我們的閱歷,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只是汪洋中的一滴水。而別人的身上,一定有值得學(xué)習(xí)的東西,我們只有把自己的杯子放低,才能吸納別人的智慧和經(jīng)驗。
     著名藝術(shù)家梅蘭芳先生在京劇藝術(shù)上有巨大的成就,并在促進(jìn)我國與國際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xiàn),還曾多次出國演出。雖然梅蘭芳在藝術(shù)方面具有杰出的成就,但是并沒有影響他在為人處世上的謙卑姿態(tài),不管他的藝術(shù)成就有多么輝煌,他依然待人謙和,并虛心請教。
     梅蘭芳在一家大戲院表演京劇《殺惜》時,場面火爆,場內(nèi)觀眾喝彩聲不絕于耳。在這不斷的叫好聲中,戲院的角落卻傳來一位老人平靜的喊聲:“不好!不好!”梅蘭芳尋聲望去,見是一位衣著樸素的老人。
     于是,戲一下場,梅蘭芳就用專車把這位老先生請到自己的住處,待如上賓。梅蘭芳恭恭敬敬地說:“說我孬者,吾師也。先生言我不好,必有高見,定請賜教,學(xué)生決心亡羊補牢!崩险咭娒诽m芳如此謙恭有理,便認(rèn)真指出:“惜姣上樓與下樓之步,按‘梨園’規(guī)定,應(yīng)是上七下八,博士為何八上八下?”梅蘭芳一聽,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疏漏,低頭便拜,稱謝不止。
     以后每每演出,梅蘭芳必請老人觀看指正。
     受人尊敬者,不僅在他所在領(lǐng)域有杰出成就,在品質(zhì)上,也有其貴重之處。梅先生面對老人的批評,不僅沒有生氣,還對老人奉若上賓虛心請教。梅先生的謙虛大度,不僅使自己的藝術(shù)造詣更進(jìn)一步,也使自己的德行操守勝人一籌,受人敬重。
     被稱為美國之父的富蘭克林,在其年少輕狂之時曾去拜訪一位長者。年輕氣盛的他,挺胸抬頭、昂首闊步,不料進(jìn)門時撞在門框上。前輩見此情形,笑笑說:“很疼嗎?可這將是你今天來訪的最大收獲。一個人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遍L者告誡富蘭克林“必須時刻記住低頭”,其實這句話對我們也很受用,我們一定要記住,不論自己的資力、能力如何,在茫茫人海里,我們只是一個小分子,無疑是渺小的,因此要學(xué)會低頭。
     生活中,有些人自認(rèn)為懷才不遇,可他們往往看不到別人的優(yōu)秀;有些人噴世嫉俗,他們往往也看不到世界的美好。
     ……page26~27





上一本:跨一步,就成功:勵志珍藏 下一本:尋找生命中真正的快樂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不生氣、不害怕、不浮躁的作者是文征明,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