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作者歷時三年精心創(chuàng)作的長篇回憶錄,共30余萬字,配有100余幅珍貴照片。作者以大量的親身經歷和詳實豐富的史料,不但展示了朱德元帥波瀾壯闊的一生和偉大的人格魅力,而且再現了一代偉人作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戰(zhàn)友情、夫妻情、同志情及親情。全書真實生動,語言質樸,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細節(jié)描寫俯拾皆是。 目錄: 一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 爺爺給我取名:和平2 中南海里的一個大家庭7 國外帶回的“小馬車”14 “學習好了才有出息”19 聽爺爺解讀黃洋界的炮聲24 淘氣淘上了毛主席房頂26 “耕讀傳家久”31 爺爺穿上元帥服34 爺爺走遍神州大地45 跟爺爺上廬山52 林彪放肆誹謗爺爺65 “依然得地自含芳”72 和群眾共度困難時期81 爺爺帶我們接觸社會84一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爺爺給我取名:和平2中南海里的一個大家庭7國外帶回的“小馬車”14“學習好了才有出息”19聽爺爺解讀黃洋界的炮聲24淘氣淘上了毛主席房頂26“耕讀傳家久”31爺爺穿上元帥服34爺爺走遍神州大地45跟爺爺上廬山52林彪放肆誹謗爺爺65“依然得地自含芳”72和群眾共度困難時期81爺爺帶我們接觸社會84電波飛進中南海90二聽爺爺奶奶講過去的事97琳瑯山,爺爺誕生的地方98“舉世共欽賢母范”104志士孤身走西東109父親的生母蕭菊芳113父親的養(yǎng)母陳玉珍124戰(zhàn)火中的情緣131總司令的兒子更要上前線138母親第一次見公婆142爺爺長征走了兩年150躍馬在太行山上155南泥灣和爺爺的名字連在一起162全黨慶爺爺六十大壽168三和爺爺奶奶同歷劫難177“文革”乍起,爺爺挨批178“這些娃娃懂什么?”183造翻派沖進了我們家187“凄風苦雨,眾叛親離”191父母親也遭綁架195奶奶在大卡車上挨批斗199“要能忍耐才對”203中南海不讓我進了206學蒸饅頭慰親人209受爺爺連累當不了兵214爺爺被“放逐”廣東從化219我家搬出中南海227四帶著爺爺奶奶的期望233“爺爺,我要當兵”234我們在北戴河的家239“我軍的傳統(tǒng)不能丟”246“將來的戰(zhàn)爭是科學家的戰(zhàn)爭”248“紅軍為什么能打勝仗?”253“要立志成為技術型、專家型軍人”259五感受爺爺奶奶的悲喜與憂慮265陳毅來到北戴河266林彪逃離北戴河272爺爺發(fā)問:為什么會出現林彪事件?276家里的客人又多了279再會《續(xù)西行漫記》作者285毛主席說:你是紅司令。292陰霾還沒有散去296爺爺在喪子悲痛中300“要靠你們自己去生活”305六陪伴爺爺的最后日子309寫下“革命到底”以銘志310支持鄧小平抓整頓317爺爺和毛澤東的最后唱和322爺爺和周恩來的最后告別325警惕黨內還有野心家332讀了《共產黨宣言》新譯本337爺爺臨終的囑咐340為敬愛的爺爺送行346完成爺爺的遺愿352七延續(xù)的血脈和親情359奶奶對爺爺的深切懷念360奶奶要我來管家367奶奶對又一輩人的關愛372揮淚在爺爺的銅像前379懿德長存天地間384蠟像館里重相逢391爺爺給我取名:和平——我兩歲那年的“五一”節(jié),跟著爺爺、奶奶上天安門參加紀念活動,遠遠地聽游行的人時不時地喊“世界和平萬歲”的口號,就不解地問:“他們老喊我萬歲干嗎呀?”這一下把爺爺、奶奶逗樂了。奶奶說:“小東西,誰喊你萬歲啦?人家喊的是世界和平萬歲!”爺爺說:“和平,是人類的美好希望嘛,這不單單是你的名字! 我是爺爺的第二個孫子。我和哥哥都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抗美援朝那個年代出生的。我哥哥生于1951年1月。那時,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剛剛三個月,接連取得三次戰(zhàn)役的勝利,把侵朝美軍打過“三八線”以南,并攻占了漢城。為了紀念抗美援朝的偉大斗爭,讓新生的男孩及早樹立保家衛(wèi)國的志向,爺爺給他第一個孫子起名叫“援朝”。我出生于1952年10月。時值中國人民志愿軍、朝鮮人民軍同以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在三八線上的開城進行停戰(zhàn)談判,和平有望。爺爺聽說添了第二個孫子,非常高興,他說:“朝鮮戰(zhàn)場正在進行和平談判,就叫和平吧!希望這孩子能成為社會主義和平建設的有用之才!逼鋵,我們朱家的族譜是按“發(fā)福萬海從仕克,友尚成文化朝邦,世代書香慶永熙,始蒙紀述耀金章”這28個字的七言韻文來排輩的,我的祖爺爺叫朱世林,爺爺原名朱代珍,我父親朱琦原名叫朱寶書。到了我們這一輩,應該是以“香”字起名的,爺爺卻給我起了“和平”這個名字。那時,我父母親在天津工作,家里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差。在我哥哥不到1歲的時候,爺爺奶奶就對我的父母說:“孩子送到北京來吧,由我們來管。你們還年輕,把精力用在工作和學習上吧!”我出生八個月后,也像哥哥一樣,被送到中南海爺爺奶奶的身邊。 剛進中南海時,我家住在含合堂,后來搬到永福堂,這兩處都是四合院式的平房。因為房子不多,我就和奶奶睡在一起。后來我們又搬進了中南海的西樓大院,我和哥哥也有了自己的房間,但一到節(jié)假日,奶奶還是讓我和她一起睡。有一次,我把奶奶的床給尿濕了,奶奶非但不氣不惱,還笑著對大家說:“瞧瞧,小龍王發(fā)怒了,又發(fā)大水了!”聽我母親說,爺爺奶奶對兩個孫子非常喜歡,百般愛撫和呵護,特別是奶奶,對伺候我們更是事事操心,無微不至。奶奶每天都要到位于東四的全國婦聯(lián)機關上班,下班一進家門,不管多累,總要先來看看我們,親自給我們洗澡、換衣服。特別是在夏季,往往是給我們洗完澡,她自己卻累出一身大汗。奶奶雖然沒生養(yǎng)過孩子,但她從延安時期就開始負責解放區(qū)兒童保育工作。那時候,我軍的許多高級將領從延安奔赴前線作戰(zhàn),為解決這些干部出征后子女的寄托,以及一些輾轉從各地送到延安來的烈士的子女的撫養(yǎng)問題,中央有關部門指定奶奶負責籌建延安第二保育院。奶奶一方面和當時任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的胡耀邦同志積極開展籌建工作,另一方面,主動地承擔起了撫養(yǎng)他們的任務。延安第二保育院撫養(yǎng)了一百多個孩子,這其中有劉伯承的兒子劉太行、伍云甫的兒子伍紹祖、李維漢的兒子李鐵映等人。新中國成立后,奶奶曾任全國婦聯(lián)婦幼部部長,后來任全國婦聯(lián)副主席,分管婦幼保健工作,她很注意學習研究婦幼保健業(yè)務方面的知識,這回在家里也派上了用場。她一遍又一遍地告訴我母親,應該怎樣分布喂奶時間,怎樣抱孩子,怎樣哄睡覺,怎樣才能使孩子健康發(fā)育等等,不厭其詳。我母親說:“像你奶奶那樣細心、操心和耐心地照料孩子,即便是生身父母也不一定能做得到。”50年代在北京香山,爺爺與我和哥哥援朝我母親還說,曾有一次,她和我父親怕把老人累壞了,就把我哥哥帶回了天津。但過了不久,爺爺奶奶又一再對我父母說:你們都在精力最旺盛的時期,如果免去照顧孩子的拖累,就可以在工作上有更大建樹。孩子由我們帶吧。拗不過老人,我母親只好又把我哥哥送到了北京。聽母親說,我從小就是一副憨厚的樣子,爺爺、奶奶有什么活動,總愛帶著我。我兩歲那年的“五一”節(jié),跟著爺爺、奶奶上天安門參加紀念活動,看游行。遠遠地聽游行的人時不時地喊“世界和平萬歲”的口號,就不解地問:“他們老喊我萬歲干嗎呀?”這一下把爺爺、奶奶逗樂了。奶奶說:“小東西,誰喊你萬歲啦?人家喊的是世界和平萬歲!”爺爺說:“和平,是人類的美好希望嘛,這不單單是你的名字!蔽叶乱院笠渤O,作為爺爺送給我的第一個禮物,這名字里面一定寄予著一個戎馬倥傯大半生的老人對和平的向往,對子孫美好的祝愿和期望吧!爺爺是一位極其寬厚、平和的人。平和、友善是爺爺的天性。然而,爺爺一輩子一直從事著與自己的天性似乎相違的事:為了拯救垂危的國家和民族,為了窮苦人的翻身解放,他不得不選擇了沐浴戰(zhàn)火的軍旅生涯……爺爺一生打過多少仗,誰也說不清。有一種說法是“大仗五百,小仗三千”,可能這也只是個大概或形象的說法。爺爺是中國共產黨人中開始軍事生涯的第一人。入黨前,爺爺就有了十多年軍事經歷。他參加過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云南起義、參加過粉碎袁世凱皇帝夢的護國戰(zhàn)爭,參加過維護共和制的護法戰(zhàn)爭,再加上他去德國考察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又在蘇聯(lián)學習過軍事等等這些經歷,使他成為后來中國紅軍挑大梁的人,被外國人稱為“紅軍之父”。爺爺的軍事經歷簡直就是一部中國近代戰(zhàn)爭史,他同清王朝軍隊打過仗,同北洋軍閥打過仗,同國民黨中央軍打過仗,也同國民黨地方軍閥打過仗,同不可一世的日本“皇軍”打了八年,最后又打垮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八百萬軍隊。他打過游擊戰(zhàn)、運動戰(zhàn),也打過陣地戰(zhàn)、攻堅戰(zhàn),領導過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也與毛主席共同指揮過震驚世界的三大戰(zhàn)役?傊,他從事軍事的時間之長,經歷過的戰(zhàn)爭次數之多,戰(zhàn)爭類型之多,一些大戰(zhàn)役的規(guī)模之大,戰(zhàn)績之豐,在古今中外的軍事家中,都是屈指可數的。爺爺打了一輩子的仗,但是他并不沉湎于戰(zhàn)爭,他真正熱愛的是和平! 中南海里的一個大家庭——我家和劉少奇家、楊尚昆家在西樓會議室一側隔出的小餐廳吃飯,因為我家的人口最多,有時一張桌子擠不下,就得坐兩張大桌子,上菜要用盆端,熱鬧的場面,堪為中南海西小灶的壯觀一景。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共七大當選的中央五大書記有四位住在中南海。毛澤東住在菊香書屋,周恩來住在西花廳,劉少奇住在卍字廊,爺爺家先住在含合堂,后住在永福堂,都是四合院式的平房。1952年,爺爺家從永福堂搬進了中南海的西樓大院。這個院是中南海內西南部的院中院,新中國成立后又新建了幾座樓,分別為甲、乙、丙、丁樓和西樓。甲樓是劉少奇家,乙樓是我們家,這兩處都是四層高的住宅樓,丙樓和丁樓是西樓院落里較大的兩棟,為中央辦公廳機關,丁樓東頭有一棟兩層帶大屋頂的老式小樓(西樓)。小樓的一層被一排屏風一隔為二,左邊為會議室,中央政治局常委常在這里開會,右邊做我們和劉少奇、楊尚昆幾家的餐廳。一到節(jié)假日晚上,將屏風一撤,這里就成了電影廳,或跳舞廳,中央領導人和機關工作人員的許多娛樂活動基本上就是在這里進行。在中南海大院里,還住過董必武、彭德懷、鄧小平、楊尚昆、李富春、陳毅、陸定一、胡喬木等一批高級干部,還有幾十位工作人員的家。在這些家庭里,爺爺家算是人口最多、最熱鬧的大家庭。爺爺一生中有兩個兒女,除了和蕭夫人生了我父親朱琦外,還有一個女兒叫朱敏。雖然爺爺在《朱德自述》和史沫特萊寫的《偉大的道路》一書中只字未曾提到姑姑生母的情況,但從姑姑回憶的書中可知,她的生母叫賀治華,曾與爺爺和孫炳文一起在德國、蘇聯(lián)留學。姑姑在回憶中曾說:“我常常怨恨母親,她為什么不要我?不撫養(yǎng)我?不給我母愛,長大后我才知道。母親棄我而去,甚至叛離了我爹爹……”這恐怕就是爺爺后來絕口不提姑姑生母的原因之一吧!在我的記憶中,20世紀50年代中期,我們家里曾經有很多小孩子,其中就有我姑姑朱敏的兩個孩子——劉建和劉康。小時候,他們在我們家生活了幾年,上小學后,就又都回到我姑姑的身邊去了。剩下的其他孩子都比我大,我管他們叫哥哥或姐姐。在家庭內部,他們都隨我稱兩位老人為爺爺、奶奶。當時,我就問奶奶,我怎么有那么多哥哥姐姐,他們是從哪里來的?奶奶總是笑而不答。等我稍微長大了一些后,從奶奶的介紹和有關的信件里,我才知道了其中的一些細節(jié):爺爺年輕的時候,全家人節(jié)衣縮食,甚至舉債供他念書、求學;他參加了革命后,又連累親族在白色恐怖中備受煎熬,遭受迫害。新中國成立后,爺爺沒有忘記家鄉(xiāng)親人支持他、支持革命的恩情。他想盡自己的能力對他們有所報答。思來想去,爺爺最后決定,還是讓家鄉(xiāng)族親送幾個孩子來北京讀書,好將他們培養(yǎng)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當時,正好在北京工作的一個侄子要回四川老家探親,就把他叫到中南海,同他談了自己的想法,讓他回去后與親族的各家商量商量,每家送一個孩子來。爺爺說:“到北京是來受教育,所以你要告訴家里人,不要挑歲數大的,要挑在學齡左右的。來了從小學學起,一直到大學,爭取能培養(yǎng)出幾個真正的人才!睕]想到這人回去后,卻將親族中的50多人送到了設在重慶的西南軍政委員會,然后要來北京……中共西南局把這一情況報告給在北京的爺爺后,爺爺非常生氣。他說:雖然是新中國成立了,但國家尚不富裕,老家“嘩啦”一下子來這么多人,那將給國家?guī)矶啻蟮呢摀!于是給西南局寫信: ……率五十二人之多,已到渝,再欲來京,是犯極大錯誤的行動。他回家時我只允許他帶三五個小孩,六歲到十三歲以下的為止。他竟將親族都帶來,浪費公款,又使他們脫離生計來過寄生生活,是十足的封建思想作祟,我請統(tǒng)戰(zhàn)部留下幾個小孩,以外全部送回儀隴家鄉(xiāng)自謀生業(yè)…… 50年代在北京,爺爺、奶奶與我和哥哥及身邊工作人員就這樣,過完春節(jié),爺爺的幾個兄弟姊妹的孫子、孫女們,通過四川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程子健的安排,先后被送到北京。他們分別是爺爺大哥朱代歷的后代朱香林、朱玉珍、朱和,爺爺二哥朱代鳳的后代朱自明、朱小蘭,爺爺三弟朱代均的后代朱春元,以及爺爺的大叔朱世和和小叔朱世祿的后代朱傳書、朱俊書等。奶奶說過,爺爺此舉,一來是為減輕家鄉(xiāng)的負擔,答謝他們對爺爺走上革命道路所作的貢獻,更重要的是要給這些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把他們培養(yǎng)成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他們的生活費和學費都是由爺爺奶奶從他們的工資收入中開支的。就在這群孩子來到北京的前后,我家搬進了中南海西樓新居。本來安靜的老人之家,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孩子中有男有女,小的五六歲,最大的才十多歲,聚在一起,磕磕碰碰,吵吵嚷嚷。奶奶后來回憶那個場景時說:“熱鬧得不知從哪里下手才是了!” 50年代在北京萬壽路,我與爺爺、奶奶把他們接來的那天,奶奶先是幫他們洗頭洗澡,還和工作人員到西單商場給每個孩子買了一套新衣服。我母親說:“從那以后,每年我都要陪奶奶采購幾次,買春秋季的,夏季的、冬季的衣服,還有鞋子、襪子。反正不論買什么,每個孫輩都得一人一套,我們一人抱一堆回來,分別給孩子們換上!睜敔斀洺@些孩子說:“接你們到北京是來讀書的,你們還沒有為國家和民族作什么貢獻,所以也不能享受不該享受的待遇!彼裕敃r爺爺除了讓年紀太小、需要大人照顧的兩個女孩子暫時先和我們住在一起外,其余的孩子就在西樓院外工作人員的住處找了兩間房子安排了下來,并要求他們盡快學會自理。在安頓好這些孩子的食宿穿戴之后,奶奶又按照爺爺的吩咐,為他們一一聯(lián)系好入讀的學;蛴變簣@。我的這些四川家鄉(xiāng)來的哥哥姐姐,在鄉(xiāng)村閑散慣了,突然進了都市的學堂,又拘束又不習慣;難改的鄉(xiāng)音,既影響他們聽課,也不便與同學交流。所以,總盼著下學回到那怎么折騰也出不了圈的中南海大園子,和自家的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縱情嬉鬧。不久,這種情況就被爺爺奶奶發(fā)現了。有一天,爺爺把這些孩子召集在一起說:“接你們來,是為了讓你們念書學習、做有用之才的,你們學習上這么畏難,生活上這么放縱,將來能有什么出息!”這之后,爺爺就把這些孩子交給院里的警衛(wèi)部隊加以管束調教,克服他們身上的散漫舊習。奶奶還專門為他們請來老師,利用周日給他們補課,讓他們鞏固課堂知識,練習普通話。經過了這么一番調教和補習,這些孩子都有了長進,但畢竟原來的基礎太差,多數人學習成績仍是平平。后來,陸陸續(xù)續(xù)地,有的進了工廠,有的去了部隊,有的去了生產建設兵團……最終,只有朱和、朱小蘭、朱春元三人完成了學業(yè),考上了大學。但爺爺對此事并不后悔,他說:“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都一樣,都是為人民服務,都是國家的棟梁!”爺爺奶奶搬到西樓大院后,因為甲樓、乙樓內部都沒有廚房,因此,我們家在西樓會議室一側臨時隔出的小餐廳吃飯,在此吃飯的還有劉少奇家、楊尚昆兩家。在1959年以前彭德懷家、鄧小平家也曾在這里吃飯。因為我家的人口最多,有時一張桌子擠不下,就得坐兩張大桌子,上菜要用盆端,熱鬧的場面,堪為中南海西小灶頗為壯觀的一景。許多生活在中南海的孩子們,見我們家吃飯時的這個場景,好生羨慕。許多年后,陳毅的女兒陳姍姍還回憶說:“有一次,我看電影去得稍微早了點,看見朱老總一家、劉少奇一家,兩家圍了兩大桌子吃飯。不知為什么,那其樂融融的氣氛,那含飴弄孫的親情,頓時打動了我。后來去西樓看電影,我就故意去得早一點,就想看看那感人的場面。” 1953年,全家在中南海(前排左起第一人為我)在西樓小餐廳吃飯的幾家的廚師,都各有自己的絕活,我家的廚師鄧林長于川菜,劉少奇同志家的郝師傅卻長于湘菜。如果誰家做了拿手的菜,就招呼其他人家一起來品嘗分享。楊尚昆也是四川人,和爺爺口味相近,但在我的印象中,他們家的廚師不是四川籍,也不怎么做川菜,特長是甜點和小吃。所以每當開飯時,楊尚昆常常笑呵呵地端著碗,跑到我家的餐桌上來,嘗嘗這個盤子的,品品那個盤子的,嘴里一邊嚼著一邊不住地說:“嗯,嗯,好吃,好吃,還是老總家的菜好吃!”因為楊尚昆總喜歡到我們家的餐桌上品嘗川菜,奶奶便和他開玩笑:“楊主任,你吃飯我可是要記賬的!”楊尚昆笑著說:“從井岡山起,我就老吃你們的飯,你要記賬,我可是付不起了!”說著,他又指了指自己的兒子楊小二說:“以后,就由他幫我付吧……”說得大家都大笑了起來……——爺爺考慮到自己不能比毛主席享受更高的待遇,就以已經擔任了共和國副主席職務為由,堅決不拿元帥的工資。爺爺奶奶生活拮據,一點閑錢也不肯給孩子們花。 爺爺的大家庭孫輩繞膝,多了天倫的歡樂,但在歡樂的背后,也要爺爺奶奶多操許多心。特別是這么多人口,也給爺爺奶奶經濟上帶來了不輕的負擔。在那個時候,任何一級的領導人,除了工資外,就沒有其他經濟來源了。爺爺的工資和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的工資一樣,都是國家最高級別的工資,每月400多元。和黨政干部相比,在1955年實行軍銜制后,軍隊干部的薪金要高一些。爺爺位列1955年授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功高德劭,完全可以拿元帥的工資。但爺爺考慮到自己不想享受比毛主席更高的待遇,就以已經擔任了共和國副主席職務為由,堅決不拿元帥的工資。這樣一來,爺爺和奶奶兩個人的工資加在一起,才相當于一個元帥的工資。這在那時聽起來可算是個很大的數目,可是除了用于兩位老人的開銷外,要再加上十多個孩子的吃、穿、上學的費用,還有房租、水電費,雇保姆,接濟家鄉(xiāng)生活有困難的親戚等,日子就變得緊巴巴的了。當年在中央最高領導層中,有三家生活比較困難,這就是:我們家、劉少奇家和陳云家,原因都是家庭成員多,需要接濟的親戚多。中央辦公廳了解這個情況后,曾設法給予補助,但我們幾家從來沒有去領過。爺爺奶奶生活拮據,一點閑錢也不肯給孩子們花。小時候,我總想得到許多好玩的玩具,但只有一次,我的愿望實現了。那是我四歲的時候,1955年12月10日至1956年4月2日,爺爺出訪了蘇、波、捷、德、匈、羅、蒙等七個兄弟國家,這是爺爺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出訪。隨行的有聶榮臻、劉瀾濤同志。正是在這次出訪中,爺爺作為中共代表團團長,參加了著名的蘇共“二十大”。聽說爺爺要出國了,我們這些孩子高興極了。雖然那時我還很小,不懂出國訪問的意義,但我卻知道哭著喊著要爺爺給我?guī)婢摺B犇棠讨v,當時可把爺爺給難住了,像爺爺這么高職務的代表團團長,在國外是不可能出去逛商場的。但慈愛的爺爺還是答應了我的要求。在出國期間的百忙之中,爺爺還是沒有忘了我的要求,他同隨他出訪的衛(wèi)士長郭仁商量說:“這次出來,組織上發(fā)給了一些津貼。我想,一是給孩子們買一些學習用品,他們再過幾年就要上學了。二是買一些實用的家庭用品。三是給孩子們買一些玩具,出國前,和平是提過要求的。具體的就由你抽空和使館的同志們一起辦理!惫适迨灏粗鵂敔數姆愿,每到一地,便抽出時間和當地使館的同志一起去商店采購,雖然錢不太多,但爺爺買回的東西可也不算少。最讓我高興的是,爺爺給我?guī)Щ亓艘惠v“小馬車”。所謂的“小馬車”,其實就是一輛三輪兒童車,在車頭上安裝了一個白色的馬頭。那小馬的四條腿雖然不能觸地,一騎起來卻能隨著車輪的轉動“奔騰”起來,就像是真馬拉車一樣。這玩具現在看起來可能是不算起眼,但在那個年代的中國,可稱得上是個“稀世之物”了。爺爺一把“小馬車”送給我,我就迫不及待地騎著車子在中南海的院子里飛奔起來……一見到這個稀爺從國外給我?guī)Щ貋淼摹靶●R罕的玩意兒,其他家的孩子們真是羨慕得不得了,紛紛和我爭著騎。每天陪爺爺散步,我都騎著它,就像是爺爺的“騎兵警衛(wèi)”一樣。當時的這個場面,便成了中南海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爺爺送給我的這個玩具,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以至于現在想起來,還有一股暖流在心中奔涌著……此次國外歸來,細心的爺爺還給我們買回了書包、鉛筆、尺子、圓規(guī)等許多學習用品,這些東西都在我以后的學習中派上了用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爺爺還專門從捷克買回了一架手搖式縫紉機。正是這架縫紉機,在我家以后的生活中可謂是立了“大功”:我們全家以及工作人員的衣服縫縫補補的事,全都靠它了。在使用的過程中,爺爺特別強調要求我們“自己動手”。所以,我們全家包括在我們家工作過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學會了使用縫紉機這手絕活。這臺縫紉機陪伴我們度過了五六十年代那段商品短缺的歲月……在我童年的記憶里,除了這一次爺爺從國外給我?guī)Щ亓恕靶●R車”算是奢侈的物件外,爺爺奶奶更多的是要求我們節(jié)儉,對我們花錢的事控制得特別嚴。我和哥哥上小學的時候,對繪畫產生了興趣,就和劉少奇的兒子劉源一起,跟著畫家黃胄學畫國畫。哥哥學的是工筆畫,我學的是寫意畫。有一次,奶奶鼓勵我們說:“如果你們的畫能參加展覽,就說明你們真的用功了,我給你們每人買一件玩具!蹦苡型婢咄,那多好啊!為了這,我們哥倆學畫就特別賣力。經過了一年的學習,我們哥倆畫的作品,都參加了展覽,還得了獎。當我們把喜訊告訴奶奶時,奶奶雖然為我們取得的成績感到高興,但同時為她對我們的承諾犯難了。她對我們有承諾,不兌現不合適,可如果只給兩個親孫子買玩具,還有那么多孩子怎么辦?他們會不會覺得奶奶偏心呢?好一點的玩具起碼得十好幾元,要搞平衡的話,每人一件的開銷就不是一個小數目了!這個先例不好開呀!最后,奶奶只好對我和哥哥說:“你們繪畫取得了突出的進步,值得表揚。奶奶最初說買玩具,主要是從激勵你們出發(fā)的,玩具就先不要買了吧。”當時我們哪能體諒奶奶的苦衷啊,磨著她非要買玩具,還說,大人說話是要算數的!奶奶沒辦法,就給我們一人買了一個封皮燙金的筆記本,就算作是對我們的獎勵。 50年代北京香山,我與爺爺、奶奶我們雖然覺得這筆記本也挺精致的,但怎么說也比不上玩具呀,還是一個勁兒地跟奶奶磨。爺爺說:“這樣吧,我給你們每個人在本子上題個字,就算是給你們的禮物吧!”說著,爺爺戴上老花鏡,拿起毛筆,分別在我倆的本子上,題下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八個字,然后說:“你們也不小了,不要只想著玩具,應該好好學習才對!”既然是爺爺出來說話了,我倆這才只好作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