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大漢天子:漢武帝


作者:子衿     整理日期:2015-04-25 14:59:33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有兩位開天辟地的帝王,一個是秦始皇,一個是漢武帝。秦始皇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tǒng)一帝國,而漢武帝則開創(chuàng)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統(tǒng)治的思想先河,他卓越的功績在于承前啟后,以獨具開創(chuàng)性的特點完成了秦始皇所創(chuàng)造的帝國時代。他是統(tǒng)治者,但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是丈夫,是父親,是兒子……他和所有人一樣都在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書寫著自己的故事,只不過他的故事更加精彩,更加氣吞山河罷了。
  作者簡介:
     喬子青,筆名子衿,草根歷史愛好者,有宏大的世界觀、歷史觀,熟悉世界歷史與中國歷史的發(fā)展變化,希望能以文字講述歷史,以故事描繪世界,與更多朋友分享沉淀在恒久時光下的璀璨歷史寶藏。
  目錄:
  
  第一章?搖意外的皇位
  漢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年),他的第十個兒子出生了,那也是景帝正式登上皇位的那一年。這是件雙喜臨門的事兒,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位呱呱墜地的十皇子將會比其他兄弟獲得更特別的地位。后宮佳麗三千人,區(qū)區(qū)一位美人生下的皇族第十個兒子,距離大漢王朝的權力中心可謂遙不可及。但就是這位毫不起眼的十皇子,在“立嫡立長”的封建帝制中,突破了重重關卡,最終成為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帝王——漢武大帝。
  夢日入懷
  五個女人的博弈
  角逐東宮之位
  受命運垂青的十皇子
  平安順遂的“太子路”
  第二章?搖少年天子
  劉徹是幸運的,從普通的皇十子,到尊貴的皇太子,再到登上皇位坐擁天下,他幾乎沒有遇到過任何阻礙。王娡步步為營,為他排除萬難,鋪就了邁向儲君之位的道路。景帝苦
  目錄:
  第一章?搖意外的皇位
  漢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年),他的第十個兒子出生了,那也是景帝正式登上皇位的那一年。這是件雙喜臨門的事兒,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位呱呱墜地的十皇子將會比其他兄弟獲得更特別的地位。后宮佳麗三千人,區(qū)區(qū)一位美人生下的皇族第十個兒子,距離大漢王朝的權力中心可謂遙不可及。但就是這位毫不起眼的十皇子,在“立嫡立長”的封建帝制中,突破了重重關卡,最終成為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帝王——漢武大帝。
  夢日入懷
  五個女人的博弈
  角逐東宮之位
  受命運垂青的十皇子
  平安順遂的“太子路”
  第二章?搖少年天子
  劉徹是幸運的,從普通的皇十子,到尊貴的皇太子,再到登上皇位坐擁天下,他幾乎沒有遇到過任何阻礙。王娡步步為營,為他排除萬難,鋪就了邁向儲君之位的道路。景帝苦心安排,為他清除障礙,助他平安度過九年的太子生涯?梢哉f,劉徹登基為帝之前的人生,幾乎完全掌控于父母手中,那么,登基為帝之后,他會拿出怎樣的本事來定這千古廟堂呢?
  董生對策
  轟轟烈烈的新政
  竇太后的“三板斧”
  金屋不再藏嬌
  第三章外戚之爭
  竇太后只手遮天,輕易碾碎了劉徹謀劃已久的改革。經(jīng)此重創(chuàng)之后,原本豪氣沖天的少年天子一蹶不振,自此不問政事。劉徹在隱忍,他如同一個獵人般將自己蟄伏起來,等待著發(fā)起攻擊的最佳時機。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大漢王朝最有權勢的女人竇太后去世了,漢武帝劉徹一直等待的時機終于到來,曾經(jīng)牢牢握在竇太后手中的權力,開始一點一點轉移到王太后和劉徹手中。而隨著竇太后的去世,竇氏一族在朝廷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在新一輪的權力分配下,沒落的竇氏與崛起的王氏之間又會有怎樣驚心動魄的糾葛?
  “竇氏”的沒落
  朝堂“新班子”
  兩代外戚的較量
  危機四伏的婚宴
  竇嬰之死
  第四章令人頭痛的諸侯
  漢武帝一生的主要奮斗目標,除了抗擊匈奴之外,就是與本朝的外戚、諸侯等作斗爭,加強中央集權。隨著竇氏和田氏之間的爭斗落幕,諸侯問題逐漸凸顯出來。自西漢初年劉邦大封諸侯王之后,便為后世子孫留下了難以根除的禍患。景帝時期的吳楚七國之亂依然歷歷在目,削藩問題已是刻不容緩,面對困難重重的諸侯問題,年輕的皇帝劉徹又將何去何從?
  陰謀重重的“推恩”
  主父偃以身弒兩王
  淮南王大案
  后院起火
  第五章龐大的帝國
  龐大的帝國就像是一部精密的機器,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有各自的功用,只有當每個部分都正常工作,發(fā)揮自己的效用,這部機器才可能正常運轉起來。作為這部龐大機器的管理者,漢武帝必須兼顧機器的每一個組成零件,及時對出現(xiàn)問題的零件進行修補或替換。而這些林林總總的零件,概括地說就是:吏治、軍政、經(jīng)濟、人才。保證這四個基礎“零件”按照預定軌道正確運行,就是漢武帝作為帝國管理者的最大職責。
  名滿天下的酷吏
  張湯“以死殺人”
  軍制改革
  桑弘羊打響金算盤
  朝堂上的另類奇才
  第六章皇權與天道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可以說是漢武帝人生中做的最重要的決定之一。這一決定影響的不僅僅是西漢王朝的未來,同時也是千秋萬代的大事。這一決定讓儒學正式成為了中國歷代官方的統(tǒng)治思想,為中華帝國注入了恒定的國家意識以及核心價值,致使帝國的組織形式,在儒家思想的維護下,穩(wěn)定地延續(xù)了兩千多年。武帝的統(tǒng)治需要“儒術”,但武帝卻從來不是一個“儒者”,他將皇權置于天道之下,將“法治”披上“德治”的外衣,以儒飾法,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統(tǒng)治思想的基礎格局。
  “儒式”強權
  丞相的命運
  皇權下的新儒生
  儒術獨尊與仕途壟斷
  第七章耀眼的雙子星
  衛(wèi)青與霍去病是閃耀在西漢天空最引人矚目的雙子星,他們既是舅甥,又同為漢武帝的將軍,同樣在征討匈奴的戰(zhàn)役中建立了光耀一生的豐功偉績。他們同為私生子,卻有著全然不同的成長經(jīng)歷,而這全然不同的成長經(jīng)歷則造就了他們二人全然不同的個性。衛(wèi)青謙恭隨和,霍去病豪氣沖天;衛(wèi)青沉穩(wěn)如山,霍去病性烈如火,他們以截然不同的風格與魅力在大漢帝國留下絢爛的一筆。
  失算的馬邑之謀
  衛(wèi)氏榮光
  大將軍的為官之道
  少年戰(zhàn)神
  “飛將軍”的末路
  第八章經(jīng)營西域
  在漢朝之前,人們對西域的了解很少。甚至連朝廷都不知道除了匈奴之外,西域到底是怎樣一番形勢。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都是為了在西域國家中尋求盟友,聯(lián)合起來抗擊匈奴。張騫的西域之行雖然沒有完全達成目標,但收獲還是有的,他為漢朝帶來了經(jīng)營西域的鑰匙,同時他開辟的絲綢之路也大大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可謂功在千秋。
  張騫的報告
  第二次西域之行
  征樓蘭,討姑師,和烏孫
  寶馬之戰(zhàn)
  文化輸出
  第九章難以彌補的遺憾
  漢武帝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帶領漢朝走向了強盛。但是從武帝以后,漢朝開始逐漸衰微下去,漢武帝選擇的繼承人并不是一個合適的人選。衛(wèi)子夫為漢武帝生下的第一個兒子劉據(jù)是個合格的繼承人,但是漢武帝與劉據(jù)之間卻有種重重的矛盾。究竟為什么,能夠讓漢武帝對劉據(jù)的感情從喜歡到不喜歡,又到最后欲除之而后快呢?事實上,在漢武帝的心里,太子劉據(jù)之死是一個永遠也難以彌補的遺憾。
  江充得寵
  太子失寵
  巫蠱之禍
  第十章晚年的功與過
  漢武帝窮兵黷武,將漢朝拖入了戰(zhàn)爭的深淵。但是同時也為漢朝開疆辟土,勾勒出了中國現(xiàn)在的版圖。有人說漢武帝文治武功,千古第一,也有人說漢武帝有亡秦之過,無亡秦之失。這截然相反的評價實際上都有自己的依據(jù),讓我們來從不同的角度看看漢武帝晚年的功與過。
  臨終托孤
  文治武功
  第一章 意外的皇位
  漢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年),他的第十個兒子出生了,那也是景帝正式登上皇位的那一年。這是件雙喜臨門的事兒,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位呱呱墜地的十皇子將會比其他兄弟獲得更特別的地位。后宮佳麗三千人,區(qū)區(qū)一位美人生下的皇族第十個兒子,距離大漢王朝的權力中心可謂遙不可及。但就是這位毫不起眼的十皇子,在“立嫡立長”的封建帝制中,突破了重重關卡,最終成為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帝王——漢武大帝。
  夢日入懷
  在一個極其尋常的早晨,太子宮中一位嬌美的婦人撫摸著微微隆起的小腹,望著窗外冉冉升起的太陽出神,不知在思量著什么;蛟S是為這日出的壯麗所震撼,也或許是為這大漢王朝太子宮的恢弘所沉醉。
  就在美婦人若有所思之際,東宮之主、大漢朝的太子劉啟出現(xiàn)了,將美婦人攬在懷中,疼惜地握著她柔嫩白皙的手?吹絼,美婦人嬌媚地一笑,在他耳邊輕聲說道:“昨兒個夜里,我做了一個怪夢!
  夢對于古人來說,是具有非常玄妙意義的。早在商朝的時候,甲骨文就有關于占夢的記述,當時商王只要做夢,就會專門找人進行占卜。到周代的時候,甚至還設立了專門解讀夢的吉兇的官員。此外,關于夢的解析,也已經(jīng)逐漸形成了一套說法。比如《周禮·春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占夢,掌其歲時,觀天地之會,辨陰陽之氣,以日月星辰占六夢之吉兇。一日正夢,二日噩夢,三日恩夢,四日寤夢,五日喜夢,六日懼夢!币馑季褪钦f,要分析解說一個夢,要聯(lián)系當時的種種情況,比如年月日期、天地陰陽以及日月星辰等?梢,“夢”對于古人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一種對未來或者對某些未知事物的一種解讀。
  那么,這位美婦人究竟做了什么夢,劉啟當然也非常關注這個問題。見已經(jīng)成功引起了太子的注意,美婦人不徐不緩地接著說道:“我夢見這天上的太陽突然掉了下來,滾到了我的懷里!
  劉啟一聽,大喜過望:“這可是貴不可言的征兆啊!”
  我們的先祖和世界上大多數(shù)民族一樣,都崇拜太陽,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會用太陽來作為帝王的象征。可想而知,當劉啟聽到自己的寵妾做了這樣一個夢的時候,心中該有多么歡喜,這意味著他的兒子將會擁有尊崇而顯貴的地位,而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表明,他必然會登上權力的巔峰。此時劉啟是太子,比太子更高的位置,當然就是皇帝。
  而就在這個夢境之后不久,或許就是在同一年,劉啟的父親漢文帝駕崩,劉啟順利登上皇位,成為了大漢王朝又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漢景帝。也就在這同一年,景帝的寵妾、那位“夢日入懷”的美婦人為景帝生下了一個兒子,也就是皇家的第十個小皇子,景帝為他取名為彘兒。不難想象,伴隨著“夢日入”懷的吉兆,為父親帶來的好運,以及擁有深受寵愛的母親,這位論資排輩并不顯要的十皇子,必然深得景帝寵愛。
  那么,關于這個“夢日入懷”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呢?在《史記》和《漢書》的《外戚傳》中,都記載了這個故事,但這位太子寵妾究竟是不是真的做了這樣的夢,誰也不能確定,畢竟沒有任何人能進入她的夢中一探究竟。但從這個夢中,我們卻能清楚地窺探到一個女人的野心。如果說這個夢是她捏造的,那么很顯然,早在兒子出生之前,這個女人就已經(jīng)開始為他造勢,為他鋪墊日后一步步走向權力中心的道路了;即便這個夢是真的,那么也只能說明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她對自己未出生的兒子顯然抱有更大的期許。
  漢景帝可以說是個“高產(chǎn)皇帝”,一共有十四個兒子,這十四位皇子分別由六位嬪妃所生。其中,唐姬生了一個;賈夫人生了兩個;栗姬生了三個;程姬也生了三個;王美人生了一個;王美人的妹妹王兒姁生了四個。這王美人王娡,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那位“夢日入懷”的美婦人,皇十子彘兒的親生母親。
  王娡是個有野心,同時也是非常厲害的女人。要講王娡,就必須要提一提她的母親臧兒。當年,楚霸王項羽封十八路諸侯王,其中一路燕王名叫臧荼,這臧兒就是臧荼的親孫女。項羽失勢后,臧荼曾投降劉邦,但后來又生二心,起兵造翻,最終敗于劉邦手下,臧氏家族從此在世上消失。臧兒僥幸逃過一劫,嫁給了一個名叫王仲的人,還生下一男二女,男孩名為王信,兩個女兒則正是王娡和王兒姁。后來沒過多久,臧兒的丈夫王仲因病去世,臧兒立即改嫁去了長陵田家,一氣兒給田家添了兩個男丁,取名田蚡和田勝。從臧兒的經(jīng)歷以及她的抉擇不難看出,這是一個非常現(xiàn)實且理性的女人,她非常清楚,自己一個女人想要在世上立足是非常困難的,她需要丈夫作為自己的“靠山”,因此在第一個“靠山”去世之后,她毫不猶豫地以最快的速度為自己尋找到了另一個更好的歸宿。在這樣一個母親的影響下,王娡會成為怎樣的人并不難想象。
  臧兒不僅僅懂得為自己考慮,更懂得為女兒打算。王娡才剛到適婚年齡,臧兒就趕緊給她找了一個金龜婿金王孫。這個金王孫雖然不是什么朝廷權貴,但家里估計也算得上小富小貴,完全可以讓王娡安安逸逸地過一輩子。但顯然,臧兒并不滿足于此,或許在她的心中,依舊埋著一個“光復臧氏家族”的夢想。
  一天,臧兒遇著了一個算命先生,這算命先生告訴臧兒說:“你的兩個女兒,那都是大富大貴的命!”古人都特別迷信,但即便如此,恐怕也沒幾個人會因為一個占卜就做出顛覆一生的決定,但臧兒偏偏卻是這樣的一個“冒險家”。她認為,算命先生口中的“大富大貴”,并不是區(qū)區(qū)一個金王孫能夠承擔的,于是她做出了一個果斷而大膽的決定:讓女兒王娡和金王孫離婚。
  那么離婚之后呢?究竟哪里才入得了臧兒的眼,符合她所期許的“大富大貴”?很快,臧兒把目光瞄向了皇家,或許唯有皇家的威儀才配得起她一生中最重要的籌碼——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于是,在臧兒的推動下,王娡和王兒姁先后被送入了太子宮。
  在漢朝時期,婦女離婚、寡婦再嫁是非常正常的,當時社會上并沒有女性從一而終的貞操觀念。但即便如此,依然很難想象,皇室怎么可能讓一個有婚史的婦人進入太子后宮?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給太子選妃和給皇帝選皇后性質(zhì)差不多,絕對不可能馬虎。《后漢書·后妃序》里有一段關于選妃的記載:“漢法,常因八月算人,遣中大夫與掖庭丞及相工,于洛陽鄉(xiāng)中閱示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麗,合相法者載還后宮,擇視可否,乃用登御!币馑季褪钦f,按照漢朝律法,一般在秋季開始選妃,選妃的時候,除了有專門的官員之外,還要有個相面的,他們會在各處挑選沒出閣的姑娘,一般是十三歲以上,二十歲以下的,長得漂亮面相好的才有機會入宮,接受下一步的篩選,過了篩選,才能最終成為皇帝的妃子。
  我們可以大膽推想,當年臧兒送王娡入太子宮,很可能隱瞞了王娡的婚姻史,這不亞于一場以命相搏的豪賭。如果說臧兒的野心已經(jīng)超過了理智,那么王娡的野心顯然并不比母親小。在王娡和金王孫離婚的時候,她已經(jīng)和金王孫生了一個女兒,但在母親的鼓動之下,王娡竟能狠下心拋夫棄女,去追逐那充滿不確定性的大富大貴,可見這個女人心中的欲望之強烈。
  所幸這場豪賭可以說非常成功。
  王娡在入宮之后,很快就得到了太子劉啟的寵愛,先后生下三個公主,之后又生下了那個深得劉啟寵愛的十皇子。王娡的妹妹王兒姁就更不得了了,一氣兒給劉啟生了四個皇子。雖然歷史上沒有詳盡記載,但可以想象,王娡和王兒姁必定都是非常漂亮的,在美女如云的后宮,如果不是相貌特別出眾,恐怕很難一鼓作氣給太子添這么多孩子。而臧兒之所以敢投入這場“賭局”,也是因為手中的籌碼分量足夠,而她的籌碼顯然就是女兒的美貌。
  再說回我們的主角,皇十子彘兒。不管他的母親有多得寵,他也不過只是個普通嬪妃的兒子,地位比不過嫡子;不管他自己有多得父親的歡心,他也不過排行第十,前頭還有九個哥哥。我們知道,中國的封建帝王繼承制度主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立嫡;二是立長。嫡子指的就是正妻的兒子,也就是皇后生的兒子;長子當然就是皇帝的第一個兒子。顯然,彘兒兩個優(yōu)勢都不占,那么他究竟有沒有可能應驗“夢日入懷”的尊貴呢?這恐怕還要看看大漢宮闈的風云變幻。
  五個女人的博弈
  擁有十四個兒子的景帝顯然已經(jīng)用事實證明了他的生育能力,但奇怪的是,他卻沒有嫡子,也就是說他的皇后沒有生育。皇后沒有生育不外乎兩種可能:一是不得寵;二是不能生。而這兩個原因中,恐怕前者更有可能。
  景帝的第一個皇后姓薄,在他還是太子的時候,祖母薄太后就為他指定了這位太子妃,也就是將來的皇后。
  薄太后曾經(jīng)是楚霸王旗下諸侯魏王魏豹的一個嬪妃,在魏豹兵敗之后成為了劉邦軍中的一個女工。一次,劉邦偶然見到了薄姬,覺得她長得很漂亮,于是就把她收入后宮。但很快,劉邦就把這個女人給忘記了,那時,他的身邊環(huán)肥燕瘦,哪還想得起偶然遇見的薄姬。
  劉邦和薄姬的夫妻情分實際上只有短暫的一夜,但就是那一夜,讓薄姬懷上了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恒,也就是后來的漢文帝。
  在劉邦所有的嬪妃中,薄姬是最受冷落的,但這一點在劉邦死后,卻成為了薄姬和劉恒的“救命符”。呂后掌權之后,對劉邦的嬪妃和皇子都進行了“大清洗”,唯獨放過了無足輕重的薄姬和劉恒,將他們“放逐”到了代地。
  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齊王劉襄和弟弟劉章共同起兵,從呂家手中奪回政權,而在擁立皇位繼承人的時候,諸大臣卻共同推舉了在這場政變中幾乎沒有什么功勞的劉恒為帝。諸大臣之所以有這一決定,一是看中劉恒“無能”,只有無能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聽話的“傀儡皇帝”,像劉襄和劉章這樣的少年英杰,一旦登上帝位,必然非常難以控制;另一點則是看中薄姬“無勢”,呂后臨朝的教訓還歷歷在目,薄姬謙恭柔順,薄家人也奉公守法,這一點讓人非常放心。
  當然,漢文帝一即位,馬上就露出了真面目,把一幫子試圖“駕馭”他的朝臣治理得服服帖帖,可見他“藏于九地之下”和“動于九天上”的功夫也算是修煉得爐火純青了。
  薄姬是非常幸運的,一直以來,她都是宮闈之爭中最與世無爭,同時也是最無足輕重的人,可最后,偏偏卻是她成為了最大的人生贏家。隨著境遇的改變,人的心態(tài)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薄太后也不例外。當她的兒子成為大漢朝最有權勢的人之后,她也不再是當年那個畏畏縮縮,普普通通的嬪妃了,她開始想方設法地為娘家人謀福利,而她為娘家人謀福利的方式就是,將本家的孫女嫁給自己的孫子劉啟做太子妃。劉啟顯然并不喜歡祖母為自己指定的媳婦,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并不敢違抗薄太后。
  景帝登基之后,薄太子妃自然成為了薄皇后,但薄皇后無子又無寵的局面卻使得大漢宮闈埋下了動蕩的種子。“無子”,使得景帝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直接跳過了嫡子;“無寵”,必然導致薄皇后后位不穩(wěn),而一旦后位空缺,這后宮之中任何一個女人都是有機會替補上的。
  沒有嫡子,長子就成為了最具備競爭力的“合法繼承人”。景帝的長子叫劉榮,為栗姬所生。栗姬算是后妃之中陪伴景帝時間比較長的人,一共為景帝生下了三個兒子。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的時候,皇長子劉榮正式被冊封為太子,與此同時,深得景帝喜愛的皇十子彘兒也被冊封為膠東王,東宮歸屬似乎已經(jīng)塵埃落定。但令人意外的是,在冊封太子的同時,作為太子生身母親的栗姬卻沒有被立為皇后,這是非常令人遐想的;屎笠琅f是薄皇后,栗姬的兒子則成為了太子,皇后位與太子位的兩下分離似乎表明,這一切依然存在著重大變數(shù)。
  但可惜的是,栗姬并沒有注意到這個危險信號,反而因此在心里埋怨上了景帝?梢哉f,正因為栗姬的幼稚和短視,才造成了皇長子劉榮最終的悲劇。
  在劉榮被立為太子之后,另一個在大漢宮闈之中有著重要地位的女人開始行動了,她就是景帝的親姐姐,長公主劉嫖。劉嫖迫不及待地向栗姬拋出了橄欖枝,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劉榮。
  在漢朝,皇帝的女兒稱為“公主”,皇帝的姐妹則稱為“長公主”,皇帝的姑媽則稱為“大長公主”。劉嫖是竇太后的第一個女兒,又稱館陶公主,深得竇太后寵愛。劉嫖和景帝的關系是非常好的,一直以來,她都扮演著景帝的“婚姻介紹人”,想盡辦法地為他尋覓美人。在這方面,劉嫖的眼光十分精準,她所推薦的美人幾乎都受到了景帝的寵愛。親緣關系再加上這一層隱秘的交流,使得長公主劉嫖在景帝身邊占據(jù)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對于和栗姬攀親這件事,長公主本來是十拿九穩(wěn)的,但她沒想到,自己才提出這一建議,就立馬被栗姬拒絕了,并且拒絕得十分干脆冷漠。這下子長公主臉面上掛不住了,氣憤得不得了。而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候,王娡王美人突然出現(xiàn)了,主動貼上了長公主,對她各種示好。王娡確實非常會把握時機,她在長公主自尊心最受挫的時候出現(xiàn),很快就走近了處于“脆弱期”的長公主身邊,開始和她“姐妹情深”了。
  王娡也是有個兒子的,雖然排行老十,但卻深得景帝喜歡,加之王娡也一直十分受寵,這些優(yōu)勢使得皇十子彘兒在皇子中的身價驟然上升。失去了攀結新立太子劉榮的機會后,長公主立馬就將目光轉移到了這個同樣頗具戰(zhàn)斗力的“新姐妹”的兒子彘兒身上,并向王美人提出了結親的想法,王娡當然大喜,立即應允,和長公主劉嫖結成了堅定的同盟。
  這長公主劉嫖的女兒非常出名,就是“金屋藏嬌”里說的那個陳阿嬌。據(jù)說有一次,長公主抱著彘兒玩,逗弄他說:“你想娶老婆嗎?”之后又將身邊漂亮的宮女們都點出來,問他喜不喜歡,但彘兒卻一直搖頭,誰都看不上。就在這個時候,長公主的女兒阿嬌蹦蹦跳跳地出來了,彘兒突然開口說道:“要是能娶阿嬌做媳婦,必作金屋貯之。”
  這個故事流傳久遠,其真實性卻令人質(zhì)疑,《史記》和《漢書》中都沒有相關記載。這一典故最初出自于《漢武故事》,此書作者署名是班固,但歷史上卻無據(jù)可查,很可能是后人托班固之名而寫成的野史。但無論如何,這個流傳已久,獨具浪漫色彩的故事為陳阿嬌日后的悲劇涂抹上了一層頗具諷刺意味的色彩。
  總之,王美人和長公主的結盟使得大漢宮闈之中的權力分配出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轉變。在結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之后,長公主立即發(fā)揮出了她驚人的效用和影響力,她開始利用在景帝面前說話的機會,極盡所能地詆毀栗姬,其目的自然是為了將太子劉榮拉下東宮之位。
  事實上,如果只依靠長公主的詆毀,栗姬和劉榮的地位并不一定會受到威脅,最終讓栗姬和劉榮走向滅亡的,還是栗姬本人所犯下的無可挽回的錯誤。
  大約在景帝前元七年前后,景帝生了一場大病,這場病非常嚴重,景帝甚至一度認為自己大限將至。一天,他把栗姬叫到了床前,對她說道:“朕死了以后,孩子們就只能托付給你來照顧了!”
  景帝對栗姬說這句話什么意思?顯然是已經(jīng)在考慮冊封她做皇后,把后宮的大權交給她了,這個時期,正是薄皇后被廢除后位前后,只要栗姬通過考驗,皇后之位唾手可得?梢,即便長公主一直在背后說栗姬的壞話,景帝也依然沒有生出過廢黜太子的想法,他對栗姬母子還是非常有感情的。這個時候,只要栗姬表現(xiàn)得柔順一些,遵從景帝的囑托,那么可能歷史就將改寫了。但據(jù)史書記載,栗姬的反應卻是“怒,不肯應,言不遜!卑l(fā)怒,不答應景帝的囑托,甚至還出言不遜,可能說出了非常難聽的話來駁景帝的面子。
  通過這一事件,景帝看到了栗姬的“善妒”與“狹隘”,當年呂太后在高祖皇帝撒手歸天之后,迫害皇子皇孫的事情還歷歷在目,有了那個血淋淋的教訓,景帝不得不提高警惕,即便是為后世子孫考慮,栗姬也完全失去了登上后位的資格。
  不久之后,病入膏肓的景帝居然痊愈了,病愈之后的景帝并沒有忘記此前栗姬幼稚而愚蠢的行為,很快,一個收拾栗姬的機會送到了景帝面前。
  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的一天,大行突然上書,奏請景帝冊封栗姬為皇后。大行是漢朝專門負責禮儀的官員名稱,按理來說,對立后的事情發(fā)表一些看法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就是這紙奏章,讓景帝怒氣沖天,拍案而起,直接廢掉了劉榮的太子之位,還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栗姬在朝廷里頭的娘家人全部給處死了,大行自然也莫名搭上了自己的腦袋。
  景帝對于此事如此震怒自然有他的原因。在景帝看來,一個外朝的大臣突然對立后之事指手畫腳,顯然是因為背后受到別人的指使,指使的人是誰呢?第一個想到的當然就是直接受益人栗姬。此前在病中的時候,栗姬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觸怒了景帝,而現(xiàn)在,自己才剛病愈,栗姬又急不可耐地勾結外臣來替她說話,怎么能不讓人憤怒呢?景帝這一怒,是新仇舊恨一起算。舊恨當然是一定的,但說到“新仇”,栗姬確實冤枉。
  從栗姬的種種行為我們可以看到,栗姬這個人非常幼稚且愚蠢,同時還自視甚高。一方面,她始終沒有認清一個事實——景帝不僅是她的丈夫,更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另一方面,她沒有認清兒子劉榮的處境——太子之位并非固若金湯,皇權斗爭的殘酷善變隨時可能讓他從云端直墜深淵。她將自己的喜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甚至因為心中對丈夫有怨就出言不遜。這樣的一個人,怎么可能勾結外臣上書“逼迫”景帝立自己為后呢?
  事實上,此次事件的幕后主使不是別人,正是皇十子的生母王娡。聰明的王娡早已號準了景帝的脈,知道景帝心中對栗姬大為不滿,故意策動大行上書,激怒景帝,將一個處置栗姬的機會送到了景帝面前。
  同年冬天,太子劉榮正式被貶為臨江王,他甚至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么,就被父親冷酷地趕出了長安,來到陌生的南郡江陵。之后不久,栗姬也因憂憤攻心撒手人寰。
  薄太后為光耀母族,栗姬求丈夫獨寵,長公主意圖為女兒謀取后位,王美人則力求讓兒子登上帝位……漢室宮闈之中,每個女人都懷揣著自己的野心,相互展開博弈,在無形中推動著漢王朝的風起云涌。但到目前為止,卻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女人沒有登場,那就是景帝的親生母親,大漢王朝最有權勢的女人——竇太后。
  竇太后閨名竇漪房,趙國清河人,起初是呂后身邊的一名宮女。有一天,呂后突然下令,要將自己身邊的一批宮女分別賜給各個劉姓諸侯王,竇漪房當時也在被賞賜的行列。得知這一消息之后,竇漪房便開始盤算,只要自己能被分配到趙國,那就可以和家人團聚了。于是,竇漪房四處托人找關系,賄賂負責分配的宦官,讓他把自己分給趙王如意。結果沒想到,那主事宦官收錢倒是挺爽快,收完錢就把事兒給忘了,最后把她分去了遙遠的代國。一路上,竇漪房哭得死去活來,卻沒想到,正是這輛破滅了她回家希望的車,帶著她尋到了一生的好運。
  到代國的宮女一共有五名,在五個人中,代王劉恒卻一眼就看中了竇漪房,幸運的是,在得到劉恒寵幸之后,竇漪房接連生下了一女二子,立刻穩(wěn)固了自己在代宮中的地位。受寵得子,這是竇漪房在代國的第一重好運,但她的運氣還不止這些。在劉恒寵幸竇漪房之時,他已經(jīng)有了一位王后,這位王后還為劉恒生下了四個兒子,也有史書記載說是三個兒子。如果這位王后長命百歲,那么恐怕竇漪房這一生也只會是個普通的嬪妃,但可惜,王后薄命,沒多久就死了,更為奇怪的是,在漢文帝稱帝之后,這位王后所生的幾個兒子竟然也相繼病死。這樣一來,深受文帝寵愛的竇漪房就有了成為皇后的契機,而她所生的兒子,也順理成章,有了繼承大統(tǒng)的機會?梢,竇漪房是非常幸運的,她幾乎沒有為自己謀奪什么,命運就將她帶到了權力的高峰,讓她成為了大漢朝最有權勢的女人。
  我們知道,在中國封建帝王史上,太后的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況且,漢室王朝還崇尚以孝道來治理天下,這就使得太后的地位更加卓越超群了。在朝堂上,皇帝為尊,但退了朝,皇帝依然是太后的兒子,兒子還得聽從太后。而這選繼承人,在朝堂上來說是國事,但退了朝,就變成家事了,既然是家事,作為一家之長的老太后,當然是很有發(fā)言權的。因此,不管后宮里頭的女人斗得再怎么熱鬧,實際上最有效用的一票,依然還是掌握在竇太后的手中。那么,竇太后心目中最中意的儲君人選究竟是誰呢?當然不會是前太子劉榮,在王美人、長公主以及栗姬之間的明爭暗斗中,竇太后始終沒有表示過對劉榮或者栗姬的支持。那么,她又會不會中意王美人的兒子,皇十子彘兒呢?角逐東宮之位
  在景帝一朝,后宮之中最有權勢的女人顯然正是他的生母竇太后,但在王美人、長公主和栗姬為角逐儲君之位使出渾身解數(shù)的時候,這個站在權力巔峰的女人卻并沒有加入戰(zhàn)局,這是非常有趣的,竇太后是個極其多事的女當家,這一點在之后很多史實中都有所反映,因此,對于選擇未來儲君這么重大的事情,她不可能完全撒手不管,那么,她所中意的繼承人,到底是哪一位皇子呢?
  事實上,都不是。
  竇太后和其他女人一樣,同樣有著自己的野心和籌謀,她的心目中同樣也有自己支持的人選,只不過這個人選非常特別,他不是景帝十四個兒子中的任何一人,而是景帝的弟弟,她的小兒子——梁王劉武。
  此前說過,竇太后一共生了三個孩子,長女劉嫖、次子劉啟以及幼子劉武,對于最小的孩子,母親總是會有所偏愛,這是人之常情,竇太后也不例外,這一點單從劉武的封地就能看出來。劉武被封為梁王,其封地梁國大約就在山東的西南,一直向南到河南的東部,然后再涵蓋河南南部,一直跨越了山東及河南兩省。這地方非常富庶,絕對是當時的一塊大肥肉。再看梁王王后的墓地,大約就位于今天的河南永城,那規(guī)模真是令人嘆為觀止,這些實際上都反映了竇太后當時對梁王的關照和偏愛。
  按道理說,這竇太后并不是個不通情理的無知婦孺,哪怕她再怎么偏愛自己的小兒子,也不能生出這種希望小兒子來繼承大兒子皇位的荒唐思想才對,可她怎么就偏偏有了這種不靠譜的想法了呢?這實際上和景帝是脫不了干系的。
  在皇長子劉榮還沒有被冊封為太子的時候,竇太后曾經(jīng)在皇宮里開過一場小家宴,把家里親近的那些親戚都叫來了,其中包括景帝、梁王劉武,還有竇太后的親侄子竇嬰。當時在家宴上,大家喝得都很開心,景帝突然就說了一句:“千秋之后,傳位梁王!
  這話一出口,竇太后樂不可支,景帝這句話真是說到了她心窩子里頭去了。但竇嬰趕緊跳了出來,一本正經(jīng)地反對景帝說:“這父子相傳是漢朝祖宗傳下來的規(guī)矩,皇上你怎么能擅作主張生出這么大逆不道的想法呢?”
  就因為這一句話,太后記恨上竇嬰了,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記錄了這一家宴的情況,當時就寫下了三個字:“太后憎!币驗橐痪湓,太后開始憎惡她的親侄子,甚至還把竇嬰自由進出皇宮的權利給取消了?梢,竇太后的心里是多么希望梁王劉武能夠繼承大統(tǒng)。
  再說回景帝,景帝為什么會說出這樣的話,讓竇太后生出了這種不切實際的希望呢?他到底是酒后失言還是真心實意這么想的?事實上,在家宴之后的第二年,景帝就正式將皇長子劉榮冊封為皇太子了,可見,傳位梁王,絕對不是景帝的真實心聲,那么當時他又為什么要說出這樣的話呢?很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自然就是要討好竇太后。在漢朝,太后與皇帝之間是存在一定的掣肘關系的,在孝道的“壓迫”之下,景帝很可能是為了討竇太后歡心才有此一說,可見,竇太后對梁王劉武的疼愛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了。原因二,則很可能是為了安撫梁王。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安撫梁王呢,我們之后再說。……





上一本:陽明天下:王陽明傳 下一本:命運的重量一個藝術家大半個世紀的人生自傳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大漢天子:漢武帝的作者是子衿,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