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歷代帝王中最長的,卻被史學(xué)家評為明朝滅亡之根源。他登極之初,全力支持張居正推行新政。張居正去世后,卻對其抄家清算。他怠于臨朝,勇于斂財,被大臣稱為“酒色財氣”俱全。三百年后,他的皇陵定陵被發(fā)掘,珍奇異寶震驚世界!他就是萬歷皇帝。明史大家樊樹志教授為您講述萬歷皇帝傳奇而爭議的一生。 作者簡介: 樊樹志,1937年出生于浙江湖州,1962年畢業(yè)于復(fù)旦大學(xué)歷史學(xué)系,留校任教,F(xiàn)為復(fù)旦大學(xué)歷史學(xué)系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專攻明清史、中國土地關(guān)系史、江南地區(qū)史。代表著作有:《中國封建土地關(guān)系發(fā)展史》(1988年)、《明清江南市鎮(zhèn)探微》(1990年)、《萬歷傳》(1994年 目錄: 序言 第一章十歲登極的小皇帝 一、預(yù)定儲位——六歲的皇太子 二、幼主登極 三、扳倒高拱:顧命大臣內(nèi)訌 四、王大臣案——內(nèi)訌的延續(xù) 五、勵精圖治的皇帝 六、皇帝的功課:日講與經(jīng)筵 第二章鼎力支持新政 一、“元輔張先生 二、“中外大柄悉以委之”——新政展開 三、擊退逆流 四、張居正“奪情”風(fēng)波 五、新政的深化 第三章神宗大婚序言 第一章十歲登極的小皇帝 一、預(yù)定儲位——六歲的皇太子 二、幼主登極 三、扳倒高拱:顧命大臣內(nèi)訌 四、王大臣案——內(nèi)訌的延續(xù) 五、勵精圖治的皇帝 六、皇帝的功課:日講與經(jīng)筵 第二章鼎力支持新政 一、“元輔張先生 二、“中外大柄悉以委之”——新政展開 三、擊退逆流 四、張居正“奪情”風(fēng)波 五、新政的深化 第三章神宗大婚 一、神宗大婚 二、“以朕為念,方是大孝”——張居正歸葬 三、皇帝成年的標志:耕籍禮與謁陵禮 第四章親操政柄 一、中極殿大學(xué)士張居正病逝 二、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馮保的倒臺 三、親操政柄 四、清算張居正——“居正功在社稷,過在身家” 五、并非庸主 六、萬歷三大征 第五章宮闈生活 一、寵幸鄭貴妃 二、“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財、氣” 三、不愿冊立皇太子 四、“三王并封”的鬧劇 第六章命運多舛的皇太子常洛 一、經(jīng)歷十五年磨難的“儲位” 二、妖書案——岌岌可危的皇太子地位 三、梃擊案的前前后后 第七章怠于臨朝勇于斂財 一、從“事事由朕獨斷”到怠于臨朝 二、熱衷斂財——礦稅太監(jiān)橫行 三、遼東戰(zhàn)事吃緊 四、最后的歲月 第八章地下宮殿一定陵 一、壽宮的營建 二、地下宮殿——定陵 三、定陵的發(fā)掘與破壞“明之亡實亡于神宗。”——《明史·神宗本紀》“明之亡,不亡于崇禎而亡于萬歷!薄w翼《廿二史札記》“明之衰,衰于正、嘉以后,至于萬歷朝則加甚焉。明亡之征兆,至萬歷而定!薄仙睹魇分v義》“1587年,第二章鼎力支持新政 一、“元輔張先生” 朱翊鈞對張居正敬重備至,待之以師臣之禮,口口聲聲稱“先生”或“張先生”,在下御札時,從不直呼其名,只稱先生或元輔。以后傳旨批奏時,也多不提其名,只寫“諭元輔”。上有倡導(dǎo),下必效焉。群臣阿諛附和,在奏章疏本中,也多不敢直呼其名,只稱元輔而已。張居正死后,余威尚存,言官奏事,欲仍稱元輔,則礙于新執(zhí)政,便稱先太師之類①。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岳,荊州江陵人,人稱張江陵。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被選為庶吉士。張居正詩集 當時的進士多沉迷于談詩寫古文,而張居正獨彝然不屑,潛求國家典故與政務(wù)之要②。在翰林院工作時,為嚴嵩起草過一些歌功頌德的文章,和嚴嵩的關(guān)系處得還不錯。內(nèi)閣諸大老,如徐階等,都很器重他,競相推許。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作為翰林院編修的他,上了《論時政疏》,首次展現(xiàn)了他企求改革的思想。疏中指出當時政治弊端五條,即宗室驕恣、庶官(音guān,意病)曠、吏治因循、邊備不修、財用大匱。他在疏中向世宗陳述了上疏的緣起:“臣聞明主不惡危切之言以立名,志士不避犯顏之誅以直諫,是以事無遺策,功流萬世!雹 世宗是最不喜歡臣下向他諫諍的,聽不得半點批評意見。小小的翰林院編修的上疏,當然不在他的眼里,一如石沉大海,毫無回音。但也沒有因上疏而帶來政治麻煩,和此后的楊繼盛、海瑞以上疏致禍相比,要幸運多了。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刑部員外郎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保定容城人)上疏,彈劾內(nèi)閣元輔嚴嵩十大罪。但當時世宗寵信嚴嵩,他自己則清虛學(xué)道,不御萬機,嚴嵩得以擅權(quán)亂政。楊繼盛的上疏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自知觸怒世宗與嚴嵩必死無疑,還是冒死諫諍,無非是造成一種輿論。世宗當然不能容忍,將楊繼盛下獄處死。楊繼盛身上有著傳統(tǒng)士大夫那種引以自傲的名節(jié)正氣,臨刑前還賦詩一首:“浩氣還太虛,丹心照萬古。生前未了事,留與后人補④。”至死仍對處死他的皇上赤膽忠心,毫無怨言,而世宗卻視他為草芥。這也是楊繼盛的悲劇。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戶部主事海瑞(字汝賢,一字應(yīng)麟,號剛峰,廣東瓊山人)仿效賈誼向漢文帝痛哭流涕上《治安策》的先例,向世宗上《治安疏》,引起朝野轟動,一天之間直聲震天下。他以極其激烈的言詞,向世宗提出警告,要他“翻然悔悟,日視正朝,與宰輔、九卿、侍從、言官講求天下利害,洗數(shù)君道之誤”。他率直地毫不掩飾地指出“君道之誤”,“大端在修醮”,即清虛學(xué)道,以致于“二十余年不視朝,綱紀弛矣;數(shù)行推廣事例,名爵濫矣”;“天下吏貪將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時,盜賊滋熾”。他在奏疏中甚至寫下了這樣鋒芒畢露的詞句:今賦役增常,萬方則效,陛下破產(chǎn)禮佛日甚,室如懸磬,十余年來極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號,而億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凈而無財用也。” 真是嘻笑怒罵,無所顧忌。海瑞之所以敢于這樣直言不諱地批評皇帝,因為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上疏前,他買了棺材,訣別了妻子,把后事托付給同鄉(xiāng)庶吉士王弘誨。他十分感慨于“今之醫(yī)國者只一味甘草,處世者只兩字鄉(xiāng)愿,古治之盛,何由而見”?他痛恨滑頭官僚為保烏紗帽的鄉(xiāng)愿哲學(xué),反對以甘草醫(yī)國,他要用重劑猛藥,所以他上疏不怕生怨取禍。 世宗看了這個奏疏,大發(fā)雷霆,氣得擲到地上,過了一會,又拿來再三閱讀,為之感動嘆息:“此人可方比干!边^后,又密諭內(nèi)閣首輔徐階:“今人心之恨不新其政,此物可見也,他說的都是!庇纱丝梢,上疏的意圖還是明白的,但世宗為了自己的面子、威望,雖未把他處死,仍將他打入牢中監(jiān)禁。后來,世宗駕崩。海瑞在獄中聽得噩耗,悲痛欲絕,竟五體投地,嘔吐得狼藉一片,繼而昏厥過去。甦醒后,終夜痛哭不停,次日披麻戴孝,呼天搶地,如喪考妣⑤。 楊繼盛與海瑞有很多相似之處,都因上疏遭禍。反觀張居正的上疏,或許由于措詞巧妙,或許世宗以為是老生常談而不屑一顧,亦未可知,總之是杳無聲息,也未加懲處。平心而論,張居正奏疏中所列舉的五大政治弊端,確是當時的大事,如能針對性地作些改革,那么政局必定大有改觀。但是,世宗昏庸,嚴嵩擅權(quán),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張居正在寫給友人的書信中,不無感慨地說:“長安棋局屢變,江南羽檄旁午,京師一里之外,大盜十百為群,貪風(fēng)不止,民怨日深,倘有奸人乘一時之釁,則不可勝諱矣!币虼,他以為當此危難時期,“非得磊落奇?zhèn)ブ,大破常格,掃除廓清,不足以弭天下之大患”⑥。毫無疑問,張居正是以磊落奇?zhèn)ブ孔栽偟模坏┑弥,便要大破常格,掃除廓清,有一番大動作。他在等待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