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小書以輕松的故事為我們開啟了管窺心理咨詢和治療發(fā)展歷史上大師們?nèi)诵缘囊坏篱T縫,無論這些人性是光彩熠熠的,還是如常人般也是有陰影的,它們都是鮮活的、生動的,讓人可以深思和反省的。 弗洛伊德是個怎樣的父親,他還有過一個小女兒蘇菲?《愛的藝術》影響了無數(shù)西方人的愛情觀,它的作者弗洛姆又經(jīng)歷過怎樣的愛情呢?薩提亞家庭治療是如何產(chǎn)生的?心理咨詢大師里有誰是久病成醫(yī)?為何說佛陀是東方古代杰出的心理治療師?此書為你講述35位治療大師的人生片段,帶你理解心理療法背后的人性。 本書的后記“心理治療和咨詢的歷史發(fā)展”清晰地梳理了百年來心理咨詢與治療的歷史和流派脈絡,亦是專業(yè)工作者的必修課。 作者簡介: 徐鈞 全球聚焦心理療法學會(TFI)訓練師、協(xié)調(diào)員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健康輔導中心督導及講師 蘇州戒幢佛學研究所研究員 南嘉心理咨詢師部落機構(gòu)創(chuàng)辦人 上海林紫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心理咨詢師 教學和研究領域 自體心理學、聚焦取向療法、正念取向療法、佛學與心理治療對話 徐鈞 全球聚焦心理療法學會(TFI)訓練師、協(xié)調(diào)員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健康輔導中心督導及講師 蘇州戒幢佛學研究所研究員 南嘉心理咨詢師部落機構(gòu)創(chuàng)辦人 上海林紫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心理咨詢師 教學和研究領域 自體心理學、聚焦取向療法、正念取向療法、佛學與心理治療對話 目錄: 推薦序一:意外推薦序二:認識“翠花”真面目推薦序三:人性的門縫自序前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工作的動力是什么弗洛伊德與女兒推薦序一:意外推薦序二:認識“翠花”真面目推薦序三:人性的門縫自序前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工作的動力是什么弗洛伊德與女兒蘇菲弗洛伊德之死蘭克(TheodoreReik,1888—1969)內(nèi)在的聲音相合的人并不一定都要在一起榮格(CarlGustavJung,1875—1961)波林根與中國村莊的故事太陽父親榮格與愛因斯坦的互學之苦乘火車的治療防御性的自我分析報告費倫齊(SándorFerenczi,1873—1933)費倫齊治療一匹馬拒絕精神分析克萊因(MelanieKlein,1882—1960)在命運中的努力霍妮(KarenHorney,1885—1952)仨女孩大戰(zhàn)倆母親大師弗洛姆(ErichFromm,1900—1980)弗洛姆的愛情安娜·弗洛伊德(AnnaFreud,1895—1982)安娜和父親的外套安娜的個性特質(zhì)森田正馬(MoritaMasatake,1874—1938)“豁出去了”神經(jīng)癥的自我療愈正馬與其妻費爾貝恩(WilliamRonaldDoddsFairbairn,1889—1964)會關懷人的費爾貝恩小便困難想要自殺赫伯特·羅森費爾德(HerbertAlexanderRosenfeld,1910—1986)拋棄病人的痛苦溫尼科特(DonaldWoodsWinnicott,1896—1971)所有治療的開端—傾聽愿我死時是生機勃勃的甘崔普(HarryGuntrip,1901—1974)火車上的牧師一次無聲的治療比昂(WilfredBion,1897—1979)容器理論拒絕維多利亞十字勛章夢一樣飄然而至的記憶科胡特(HeinzKohut,1913—1981)科胡特的追求—“nucleaelf”放下自我人性能如是巴史克(MichaelFranzBasch,1930—1996)細膩的共情從未解決問題的治療師卡爾夫(DoraKalff,1904—1990)每一粒沙子都找到了它們的位置兩位心理學家的倒霉事河合隼雄(HayaoKawai,1928—2007)找回根基馬丁·布伯(MartinBuber,1878—1965)我與你羅杰斯(CarlRoge,1902—1987)人性需何者來訪者教會羅杰斯咨詢大師的有限性簡德林(EugeneT.Gendlin,1926—)考驗了一把羅杰斯簡德林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師羅洛·梅(RolloMay,1909—1994)與死神相遇的梅離婚后寫下愛的經(jīng)典之作萊因(RonaldDavidLaing,1927—1989)令人震撼的真實案例演示歐文·亞隆(IrvinD.Yalom,1931—)遭遇真實的自己保持初學之心弗蘭克爾(ViktorE.Frankl,1905—1997)弗蘭克爾和悖論治療美學意義的精神世界莫雷諾(JacobLevyMoreno,1889—1974)莫雷諾創(chuàng)立心理劇小28歲的妻子—哲卡薩提亞(VirginiaSatir,1916—1988)薩提亞治療的誕生家庭治療大師哭了弗雷德里克·皮爾斯(FrederickSalomonPerIs,1893—1970)壞孩子皮爾斯被弗洛伊德傷害了艾瑞克森(MiltonHylandErickson,1901—1980)策略的智慧吉米的故事艾利斯(AlbenEllis,1913—2007)朗克斯公園的男孩狗屎主義貝克(AaronT.Beck,1921—)有個抑郁的媽媽貝克告別精神分析夏皮羅(FrancineShapiro,1948—)發(fā)現(xiàn)“蘋果”的秘密海斯(StephenC.Hayes,1948—)久病成醫(yī)平衡的生活佛陀(Buddha,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4年)東方古代杰出的臨床心理學家復活生命的芥子復活生命的芥子的故事之前慈悲:治療的共情舍利弗的智慧中道菩薩的恐懼卡巴金(JonKabat-Zinn,1944—)火星人占領地球卡巴金的博士論文答辯后記:心理治療和咨詢的歷史發(fā)展 一般意義上的意外,即出乎意料、碰巧,都發(fā)生在這些偉大的心理學家身上,比如蘭克為職業(yè)選擇困擾時,在街頭巧遇弗洛伊德;又比如森田正馬在投入學習之后,意外地腳氣與神經(jīng)衰弱沒有惡化;再比如卡巴金的博士論文答辯會上,分子生物學的教授們繞有興致地討論論文開頭的一句格言…… 本書的諸多傳說是真值得去細細品味的。同理,心理咨詢的來訪者,他們個人史中的故事、經(jīng)歷的片斷,具有寓言的性質(zhì),也需要反復解讀。文藝理論家認為文學是生活陌生化或戲劇化的結(jié)果,其實,生活本身即是意外的戲劇,如果浸泡在來訪者的故事之中,去充分感覺、描述,總會有超乎想象的發(fā)現(xiàn),心理治療師與來訪者由此得以體認自身的獨特性與豐富性。 ——吳和鳴我與你 “人無它不可生存,但僅靠它則生存者不復為人! 這句格言來自著名存在主義關系哲學大師馬丁·布伯,它涵蓋了生活的兩個層面,呈現(xiàn)著人性的真實。 “人無它不可生存”中的“它”,代表著我們?yōu)榱舜嬖诘纳疃坏貌蝗ミM入的物化世界,這包括人際交往的技巧和距離尺度、工作技能、社會常識、生存知識、合理的認知、道德禮儀的適應等。這些物化世界中的不適應也導致一些心理困擾的產(chǎn)生。 “但僅靠它則生存者不復為人”,則代表作為存在于世的人,不能僅僅為適應以上這些而生活,而忘記自己內(nèi)心的親密感、意義、超越等的真正需要,不然一個人活著豈非太累,或者豈非行尸走肉? 馬丁·布伯雖然不是心理治療大師,但他深蘊人性之精髓,年輕時曾經(jīng)師從當時著名的精神科專家,也因此對于心理治療有著深刻的領會。他的思想靈感又成為許多現(xiàn)代心理治療大師的源泉,包括心理劇創(chuàng)始人莫雷諾、以人為中心療法創(chuàng)始人羅杰斯、完形療法創(chuàng)始人皮爾斯等,他們的療法本質(zhì)上都是在實踐馬丁·布伯的哲學。 他中年時期在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教授猶太教哲學,晚年移居到以色列生活。在《我與你》的作品中,他直接談及心理治療,表明他如果是一個心理咨詢師,或許他將是一個真正的大師。 “真正的心理分析醫(yī)生與其病人的關系,它同樣充分表明了相互性的標準局限性。 如果他只是滿足于‘分析’病人,即從其心理世界中挖掘出無意識的要素,并把通過這種程序加以轉(zhuǎn)變了的心理能量投放到有意識的人生工作中去,那么,也許他的治療會取得一定的成功,在最好的情況下,他能幫助心理紊亂無序的人在某種程度上調(diào)整自己、整合自己。 但是他卻無法完成自己真正的任務—讓萎縮的人格中心獲得再生。 唯有這樣的醫(yī)生方能勝任此任務:他以深邃的眼光洞見到病患心靈中潛伏的統(tǒng)一性,但若欲如此,醫(yī)生必要與病人建立人格與人格間的伙伴關系,切不能把他當做觀察、研究的對象。為了把這一統(tǒng)一性解放出來,為了讓病人建立與世界的新和諧并實現(xiàn)其統(tǒng)一性,他的一生必須像教師一樣,不僅僅拘泥于兩極關系中的自己一方面,且同時要憑借‘現(xiàn)時性’的力量站到另一極去,設身處地地體會治療效果。同樣,倘若病人竟然進行‘總結(jié)’,站在醫(yī)生的一極來體驗效果,則這樣的特定的‘治療’關系便不復存在。 在人際關系中,既親若兄弟,又落落寡合,唯此種人才可治療他人,教育他人。 如果在一種關系里,其中的一方要對另一方有目的、有計劃地施加影響,則這種關系里的‘我—你’態(tài)度所依據(jù)的乃是一種不完整的存在,一種注定了不可能至于完善的相互性!蓖扑]書目 1.[德]馬丁·布伯著《我與你》,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2年版。 2.[美]波士頓變化過程小組著:《心理治療的革命:心理治療中的轉(zhuǎn)變—一種整合的模型》,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