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文章驚海內(nèi),一輪圓月耀天心。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他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音樂等引入國內(nèi),且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藝而聞名于世。他還是中國話劇運動的先驅、中國話劇的奠基人。他在中國美術史、音樂史和話劇史上都開辟了一個新紀元,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培養(yǎng)了不少藝術人才,許多著名音樂家、美術家皆得其親傳,如著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zhì)平,皆出自其門。這樣一位藝術修為全面的藝術家,在歷盡繁華之后,毅然皈依佛門,從此不問凡塵,立志埋名,不務名逐利,甘于澹泊,枯守孤寂,過起了參禪悟道的僧侶生活。他在24年的孤燈黃卷和古剎鐘聲中,悉心研究佛經(jīng),使失傳多年的佛教南山律宗再度興起,因而被佛門弟子奉之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絢麗至極歸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不管選擇什么道路,都可以在此領域登峰造極,這足以令人嘆為觀止、無盡追慕。他充滿離奇變故的一生行狀,便是一部讓人讀不透的書。誠如他的好友,現(xiàn)代著名文學家、語文學家夏丏尊在《弘一大師永懷錄》的序言中所概括的那樣:“宗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家,為若戒律精嚴之頭陀,而卒以傾心西極,吉祥善逝。其行跡如真而幻,不可捉摸,殆所謂游戲人間。為一大事因緣而出世者耶?”這亦是當時知識界對李叔同——弘一大師的看法。 作者簡介: 李世化,陜西榆林人畢業(yè)于陜西科技大學 資深文化出版創(chuàng)意人,曾在國企及多家文化公司擔任管理工作,策劃、撰寫多部圖書,代表作有《管理越簡單越好》、《管理學和你想的不一樣》、《經(jīng)濟學和你想的不一樣》等。 目錄: 第一章吟到夕陽山外山,古今誰免余情繞 第一節(jié)親情最重,孝道為先/ 第二節(jié)其淡如水的友情最淳厚/ 第三節(jié)最誠摯的朋友總有真的感情/ 第四節(jié)愛情,一朵永不凋謝的花朵/ 第五節(jié)誰說英雄不可戀家/ 第六節(jié)于詩情畫意中領悟生活真諦/ 第七節(jié)多情之極是無情/ 第二章度量如海涵春肓,氣概如喬岳泰山 第一節(jié)放開心胸,得饒人處且饒人/ 第二節(jié)以寬處事,以厚處人/ 第三節(jié)爾等只要學吃虧/ 第四節(jié)終身讓路,不失尺寸/第一章吟到夕陽山外山,古今誰免余情繞 第一節(jié)親情最重,孝道為先/ 第二節(jié)其淡如水的友情最淳厚/ 第三節(jié)最誠摯的朋友總有真的感情/ 第四節(jié)愛情,一朵永不凋謝的花朵/ 第五節(jié)誰說英雄不可戀家/ 第六節(jié)于詩情畫意中領悟生活真諦/ 第七節(jié)多情之極是無情/ 第二章度量如海涵春肓,氣概如喬岳泰山 第一節(jié)放開心胸,得饒人處且饒人/ 第二節(jié)以寬處事,以厚處人/ 第三節(jié)爾等只要學吃虧/ 第四節(jié)終身讓路,不失尺寸/ 第五節(jié)以寬宏坦蕩之心應對他人之險惡/ 第六節(jié)不爭不辯方顯丈夫心胸/ 第三章寧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第一節(jié)明明白白看自己/ 第二節(jié)做一只立在雞群中的仙鶴/ 第三節(jié)以“出格”的思想書寫蓋世文章/ 第四節(jié)“異類”也有自己的一片天/ 第五節(jié)大丈夫要以不變應萬變/ 第四章吾人心志宜堅強,歷盡艱辛不磨滅 第一節(jié)心定志堅,天日可貫/ 第二節(jié)不依不靠,自己的路何須他人代步/ 第三節(jié)做人做事,善始善終/ 第四節(jié)失敗未必不是好事/ 第五節(jié)愈挫愈勇,愈磨愈堅/ 第五章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第一節(jié)職業(yè)道德重于做事能力/ 第二節(jié)勤字為本,則萬事可成/ 第三節(jié)不急不躁,認真對待每一件事/ 第四節(jié)學習無止境,藝多不壓身/ 第五節(jié)莫讓時間隨流水/ 第六節(jié)專注成就大業(yè)/ 第六章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第一節(jié)嚴于律己如秋風/ 第二節(jié)時時自重,處處自畏/ 第三節(jié)控制自己的情緒,修煉“定火功夫”/ 第四節(jié)修養(yǎng)盡在獨處時/ 第五節(jié)克己之道在于“忍”/ 第六節(jié)靜坐莫忘反思自省/ 第七章眼界大千皆淚海,為誰惆悵為誰顰 第一節(jié)祖國在我心中/ 第二節(jié)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應該善而待之/ 第三節(jié)慈悲濟世離不開一顆善良的愛心/ 第四節(jié)慈悲之心怎可圖利/ 第五節(jié)悲憫之心濟滄生/ 第六節(jié)悲欣交集看生死/ 第八章一事無成人漸老,一錢不值何消說 第一節(jié)知足之人心最安/ 第二節(jié)給生命一片寧靜的天空/ 第三節(jié)小心“矜”字毀你一世英名/ 第四節(jié)謙虛處世是為隆重之德/ 第五節(jié)刻意求名反而壞名/ 第六節(jié)富貴如霜,不必看得太重/ 第七節(jié)賞花看到半開,凡事見好就收/ 第八節(jié)儉樸的生活也自有其樂/ 附錄:李叔同年表簡略/ 李叔同是我們時代里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他曾經(jīng)屬于我們的時代,卻終于拋棄了這個時代,跳到紅塵之外去了。 ——林語堂 宗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家,為若戒律精嚴之頭陀,而卒以傾心西極,吉祥善逝。其行跡如真而幻,不可捉摸,殆所謂游戲人間。為一大事因緣而出世者耶? ——夏丏尊 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墻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張愛玲 以律學名家,戒行精嚴,緇素皈仰,溥海同飲者,當推弘一大師為第一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趙樸初 佛終生說法,都是為救濟眾生,他正是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yè)的。李叔同是我們時代里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他曾經(jīng)屬于我們的時代,卻終于拋棄了這個時代,跳到紅塵之外去了。 ——林語堂 宗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家,為若戒律精嚴之頭陀,而卒以傾心西極,吉祥善逝。其行跡如真而幻,不可捉摸,殆所謂游戲人間。為一大事因緣而出世者耶? ——夏丏尊 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墻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張愛玲 以律學名家,戒行精嚴,緇素皈仰,溥海同飲者,當推弘一大師為第一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趙樸初 佛終生說法,都是為救濟眾生,他正是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yè)的。 --朱光潛 李先生的放棄教育與藝術而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遷于喬木,不是可惜的,正是可慶的。 --豐子愷 是深深地嘗了世間味,探了藝術之宮的,卻回過來過那種常以為枯寂的持律念佛的生活。 ——葉圣陶 第一章 吟到夕陽山外山,古今誰免余情繞第一節(jié)親情最重,孝道為先 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李叔同《夢》 萬念孝為先。世上至親至近者當非父母莫屬,父母的生養(yǎng)之恩是一個人一輩子都報答不完的至恩。一個人對待父母的態(tài)度直接反映出他的道德水準。古語說: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通俗地講,就是不孝之人最可恥。正是這個孝道,讓我們的文明在親情的溫馨中延續(xù)了幾千年。 李叔同的人格魅力是人所共仰的,“孝”就是其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從他所作的一首歌——《夢》中就可略見端倪。 哀游子煢煢其無依兮,在天之涯。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夢偃臥搖籃以啼笑兮,似嬰兒時。母食我甘酪與粉餌兮,父衣我以彩衣。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淚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哀游子愴愴而自憐兮,吊形影悲。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夢揮淚出門辭父母兮,嘆生別離。父語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語我以早歸。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淚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李叔同直接抒寫懷念父親的歌曲不多,《夢》是他自抒思親之心曲的一首,而且歌詞很有感染力。這種感染力在于李叔同寫出了父母兒女之愛的普遍性。李叔同5歲那年,父親李世珍就因病撒手人寰。此后便與母親相依為命。19歲那年,他奉母攜妻到上海定居,住城南草堂。李叔同與母親的感情很好,他自己對著名漫畫大師,也是他的學生豐子愷說過,在他的一生中,唯獨跟母親一起生活的那幾年最幸福,此后便一直憂愁,直到出家(李叔同把出家看成是新生)。 李叔同對母親的盡孝是十分虔誠而自覺的,他在《我在西湖出家的經(jīng)過》一文中說:“在二月初那天,是我母親的忌日,于是我先兩天就到虎跑去,在那邊誦了三天的《地藏經(jīng)》,為我的母親回向!崩钍逋酝涣俗约旱哪赣H,三天誦經(jīng),為之回向,那么可想而知,《夢》中所唱到的“哀游子愴愴而自憐兮……嘆生別離……感親之恩其永垂”等,當然就是他自己的切身感受,而長夜漫漫獨寐之中的“夢”也必定是他常做的了。 “母食我甘酪與粉餌兮,父衣我以彩衣”;“父語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語我以早歸”。李叔同沒有寫母親對自己的特殊之愛,亦即所謂“個別性”,相信這種“個別性”的事例一定有,或許還很動人,但作為創(chuàng)作歌曲,尤其是學堂樂歌這樣易被廣大青少年接受的歌曲,李叔同只能抓住普遍性內(nèi)容,以便人人都從歌中感受親情之愛,并生出慈鳥反哺之心,用心學習,以為父母爭氣。 盡管李叔同最后踏上了佛門凈土,但他早期的文化修養(yǎng)很大程度上受了儒家思想的影響。 儒家認為,“孝”是倫理道德的起點。一個重孝道的人,必然是有愛心的、講文明的人。重孝道的家庭,親情濃郁、關系牢固;反之,必然是親情淡薄、家庭結構脆弱容易解體。而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可見,不重孝道將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與和諧。正像李光耀指出的:“孝道不受重視,生存的體系就會變得薄弱,而文明的生活方式也會因此而變得粗野。我們不能因為老人無用而把他們遺棄。如果為子女的這樣對待他們的父母,就等于鼓勵他們的子女將來也同樣對待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