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升從當初投身冷清的傳統(tǒng)品種,到十幾年后依然堅守寂寞清苦,對他個人而言知識一種難得的選擇,對廣大戲迷而言,則是幸運的降臨。我個人認為,燕升是上天為我們準備好的主持人。他的性格里有英雄般的骨氣,又有赤子般的真情。他不掐上,不阿貴,敢于堅持真理,嫉惡如仇,是一條痛快淋漓的漢子。他對親人,對朋友,對鄉(xiāng)親,對弱小者,是那樣的呵護、忠誠、謙恭、慷慨,這些,都可以在他這本寫得很克制的書里得到印證。 作者簡介: 白燕升,20世紀60年代末出生于河北。1991年畢業(yè)于河北大學中文系。先后在保定電視臺、河北電視臺工作。1993年通過層層選拔,正式調入中央電視臺。曾榮獲2001年度主持人“金話筒”獎,F(xiàn)為CCTV-11戲曲頻道主持人、制片人,擔任2007年“CCTV春節(jié)戲曲晚會”總 目錄: 序莫言 自序 緣起 鄉(xiāng)音鄉(xiāng)情 故鄉(xiāng)是什么 七歲紅 唱戲沒出息 為了父親 我的大學 摘下黑紗 聲音里的沉醉 懷念老師 緣分天空 舊夢重溫 蝴蝶飛不過滄海序莫言 自序 緣起 鄉(xiāng)音鄉(xiāng)情 故鄉(xiāng)是什么 七歲紅 唱戲沒出息 為了父親 我的大學 摘下黑紗 聲音里的沉醉 懷念老師 緣分天空 舊夢重溫 蝴蝶飛不過滄海 走近電視 想念小操魯村 第一次直播 我想主持《正大綜藝》 北漂時光 CCTV的多余人 想回河北臺 沒躲開戲曲 風雨兼程 感謝無情 感謝謝導 把我揉碎了成你 一碗米價值多大 頭在云里腳在地上 刮風下雨要關窗 “白玉蘭”的堅守 聽周杰倫的歌想到的 我唱我歌 歌為悅己者唱 一生的太陽雨 你在他鄉(xiāng)還好嗎 歌聲背后是愛 我的歌友會 家讓愛有了著落 連累你了 病房里的化妝 背她下樓曬太陽 兩個生命的奇跡 牽手 女兒的足跡 戲里戲外 誰與風騷 淚光里的愛 奧運與戲 后記 逝水故鄉(xiāng)是什么 人對家鄉(xiāng)的情感很復雜,我也是。實話說,并不都是愛。 我是一個農村孩子,出生于號稱“苦海鹽邊”的渤海灣畔的一個內陸村莊。對那塊土地,我無論如何都談不上好感。它讓我的先輩們苦苦掙扎,流盡了血汗,耗費著生命。我的父母和哥哥姐姐們,面朝黃土背朝天,比牛馬付出的都多,卻依然過著吃糠咽菜的生活。 夏天在酷熱中煎熬著,冬天在寒冷中蜷縮著。因為窮,從小看慣了村民們的爭吵打架;因為鬧分家,見識了哥們兒兄弟的分道揚鑣形同陌路;因為輪流伺候老人的交接日期有了分歧,妯娌之間拳腳相加…… 我二哥就是因為生病,家里窮耽誤了醫(yī)治,五歲的時候死去了,那時我三歲。大人們都說,小哥哥又懂事又聽話,比我長得也好看。 耳聞目睹了種種不美好,我真難以想象:家鄉(xiāng)會給一個人的童年留下多少幸福眷戀? 我生于斯長于斯,但這里從未讓我有過扎根于斯的歸屬感。 那會兒經常幻想:早點兒逃離這塊土地,一旦離開就再也不回來。很長時間,我一直采取著抵制故鄉(xiāng)的態(tài)度。 但是,在1988年的寒假,我從大學放假回到家,之前媽媽已經去世,當我邁進大門口隔著窗戶玻璃看見了等待我回家的父親和姐姐們,“爸爸”兩個字還沒喊出口,一股滾燙的熱流哽噎了我的喉嚨,滿腔的熱淚奪眶而出。 那個時候,我就隱約地感覺到了故鄉(xiāng)對一個人的牽引。對于生你養(yǎng)你、埋葬著你祖先靈骨的這片土地,你可以愛它,也可以恨它,但你卻無法擺脫它。于是,“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逢人漸覺鄉(xiāng)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飛黃騰達了要回家,“富貴不還故鄉(xiāng),猶如衣錦夜行”;身處困境時也要回家,“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鄉(xiāng)”…… 你和故鄉(xiāng)是有著“地緣”和“血緣”的,故鄉(xiāng)不僅指你的父母之邦,還是你童年或青少年成長的見證地。無論你走到哪,別人問起你的故鄉(xiāng),你都得回答是這片生你養(yǎng)你的地方。這里有母親生你時流出的血,這里埋葬著你的祖先,這里有你的天真和蒙昧,更有你的叛逆和夢想。 海明威有句名言:不幸的童年是作家的搖籃。 童年的艱苦生活是我的財富,至少對我產生了火箭升空般的推動力,促使我好好學習考取大學。 老人們總愛憶苦思甜,希望年輕人能回到從前那樣吃點苦。我不認同,所以也不愿聽這些。不幸福的童年很容易讓心靈扭曲,導致莫名其妙的夢境和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畸形對抗。 我雖然沒經歷過大苦大難,但趨利避苦是人的本能,人之常情,我還是幻想來生能有個溫暖殷實的童年。好在如今我有這個能力,可以盡情地讓女兒無憂無慮地享受燦爛。 我渴望燦爛的童年。記得我七歲那年,上小學一年級,個頭兒很高了;但到了夏天,我經常不穿衣服,一絲不掛地光著屁股。因為只有一條大短褲和一件跨欄兒背心。我從小愛干凈,衣服臟了就脫下來,自己蹲在池塘邊洗干凈,曬干了再穿上。 有一點值得慶幸,我在家最小,上面有哥有姐,這樣一來我可以偷懶不用去下地干活。但農忙的時候,媽媽做好了飯,我負責給父親他們送去。因為家里窮,媽媽把不多的細糧留給干活的人們吃,自己吃粗糧,每次往地里送飯,媽媽都把家里最好吃的帶給他們。我記得有玉米面窩頭、紅高梁面兒的餅子、炒蝦醬,偶爾也有一頓烙餅和大蔥炒雞蛋,騎著自行車往地里趕,就像電影里的紅軍小戰(zhàn)士去執(zhí)行光榮任務,可神氣啦! 到了田間地頭,找個樹蔭兒坐下,等著父親他們收工吃飯。看他們向我走過來時,我只好作汗流浹背滿臉愁苦狀,喚起大人們的同情,以免哥哥姐姐們訓斥我眼里沒活兒。 我確實不愿干農活,沒做過自然也不會做,放學回到家,就愛看書。但我看的不都是課本,有些是小人書,有些是唐詩宋詞,有些是小說。鄰居一大嬸看見了,跟我家人說:你家“少爺”不干活兒,凈看些閑書,沒出息。 爸爸知道這事兒后,很生氣,要打我,母親攔住了。 那時候,家鄉(xiāng)流行一句話“天下爹娘愛勤的”。像我這種好吃懶做的“少爺”是不討人喜歡的,但媽媽總護著我,讓我的童年沒有缺失溫暖。 回想起童年往事,很慚愧,很好笑,也很親切。曾經的不美好似乎也有了溫暖的顏色。 我常想,故鄉(xiāng)是什么呢?離開故鄉(xiāng)的人才會明白它的含義:故鄉(xiāng)就是你離得越遠走得越久越牽掛的那個地方。 七歲紅 童年留在我記憶里的也不都是貧窮落后的黯淡無光;相反,我的童年或許比周圍的孩子們多了一份執(zhí)著癡迷的樂趣,那就是對家鄉(xiāng)戲河北梆子的喜愛。 上世紀80年代,在京津冀,河北梆子很盛行。一有空兒,我便打開收音機聆聽韓俊卿、金寶環(huán)、銀達子、王玉磬、張淑敏等名家天籟般的演唱。 嚴格說,父親是我學戲的啟蒙老師。從我記事起,就知道父親能教戲、會唱戲,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師傅。 在家里,父親經常不由自主地哼唱,那高亢激昂的河北梆子深深感染著我。到了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村里總要唱大戲,父親既是師傅又是主演,還經常被請到別的鄉(xiāng)村班社教戲唱戲。再加上村里的紅白喜事,人家總少不了請父親參謀張羅;于是,在我眼里,父親是個能人。 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我很快就掌握了河北梆子的發(fā)音吐字,并且,能有板有眼地唱上幾段。 七歲那年冬天,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我放學后沒有回家,直奔俱樂部而去。在我兒時的記憶里,每年冬天村里都要排戲,為了春節(jié)的演出。此時,俱樂部門外雪花飄飄寒氣逼人,里面卻是絲竹管弦暖意融融。我只能站在窗外,從窗戶的縫隙窺探。因為父母幾次警告,不讓我喜歡這玩藝兒。也許就是一種逆反心理作怪,我真的喜歡上了河北梆子?窟@種“偷窺”,我學會了《南天門》,也學會了《轅門斬子》《秦香蓮》《蝴蝶杯》等等。 有一天,趁父親不在,我溜了進去;蛟S是被父親阻止壓抑了太久,不知哪來的勇氣,竟給其他教戲的師傅們唱了一段現(xiàn)代戲《渡口》:“手握船篙心思想,這個人有點不正常。”一句唱罷,四座驚嘆!那以后的四五年,我學戲唱戲,父親再也沒說什么。他被俱樂部全體師徒說服了,大伙異口同聲:小升這孩子太有天分了…… 記憶中,我最初演的都是配角,什么《秦香蓮》里的冬哥、舂妹,《二堂合子》里的沉香、秋兒之類的小角色。很快,就主演了《南天門》,這個戲不長,但唱做并重。我的搭檔叫胡運德,他的戲也很棒。 我們倆經常唱開場,如果后面的戲里有兒童,我們再趕妝。漸漸地,我成了遠近聞名的“童星”,方圓幾十里小有名氣。逢年過節(jié)的,不光在本村本鄉(xiāng)唱,還經常被邀請到十幾公里外的鄉(xiāng)村去演出。那可能是我最早的“走穴演出”了! 小小年紀,不光有人請,管吃住行,還能為家里掙“工分兒”,年底統(tǒng)一換算成錢。我開心得不行。印象中,父母好像并不在意這些,他們還是希望我能好好學習,考大學。 就這樣,又過了幾年,我學會了好幾出大戲,在十里八村的名氣直逼父親。有一天,縣劇團的某副團長下鄉(xiāng)挑選劇團少年班演員,來到我們俱樂部,看了我的演出,跟我父親說,要帶我走。 這件事,是我后來才聽說的;當時父親就回絕了人家,說什么也不讓我唱戲。 我因此開始記恨父親了。 唱戲沒出息 父親愛戲,但他不希望我唱戲。父親一次次跟我說,唱戲很苦沒什么大出息,好好讀書考上大學才是正道。我問他當年為什么學戲,父親告訴我:因為家里窮,為了混口飯吃。 但父親不知道,在他的影響下,已經愛上家鄉(xiāng)戲的我,對他苦口婆心的勸阻很難聽進去了。 父親最終還是堅持了最初的決定,回絕了縣劇團,切斷了我專業(yè)唱戲的路。母親也是這樣想,并一再叮囑我好好學習考大學,唱戲沒什么出息! 當時我太小,胳膊扭不過大腿;盡管很痛苦,也只好遵從父母之命。 說來奇怪,我打小不戀床,天亮就起,走到村后的棗樹林里喊嗓子。一來二去,引得東村拾荒的老大爺悄悄地跟人打聽,詢問我是否有精神病。 早起喊嗓的習慣一直堅持到大學畢業(yè)。十幾年來,風雨無阻不曾間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