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HTC的女掌門,集智慧和冒險精神于一身的王雪紅正全力奔跑在她事先規(guī)劃好的財富路上。那么在奔跑過程中她遇到哪些挫折?又是如何劈波斬浪地面對困難?本書深入描述了王雪紅打造企業(yè)的全過程,讓讀者更清楚地看到王雪紅的危機處置、戰(zhàn)略規(guī)劃、闖關(guān)突圍,同時也能被王雪紅的傳奇人生所折服。 作者簡介: 原名:周太筆名:布衣中國互優(yōu)網(wǎng)主編、著名草根圖書策劃人:策劃出版的作品有:《仰望幸福》《誰的眼淚在飛》《獨孤神俠傳》《散入指間的時光》《阿依阿月》《暗火搖曳》《海棠之戀》《逆風》、《致命絕境》《非常童年》《成人游戲》《歌中雅歌》《無痕記憶》、《海的誓言》、《蘭香好個馨》《4號門診樓》《冰蓮花》《沉淀》《愛的童話》《往城里去》《失足》《愛情像整蠱》《青蔥歲月》《這是誰的90》《心翔藍天》《房地產(chǎn)破冰術(shù)》《彩虹重現(xiàn)》《會議越簡單越好》等,近期中國互優(yōu)網(wǎng)聯(lián)手書崖方舟方化有限公司、人民日報出版社又策劃《21世紀:東方文化全面復興的新紀元——季羨林對話集》《覺悟了的群體才能推動社會——任繼愈對話集》《劉再復---魯迅傳》,并力爭打造更多暢銷類精品圖書。 目錄: 第一章傳奇的家族史 “臺塑”掌門離世/003 賣米賣出大智慧/008 瘦鵝的啟示/012 家族風云/018 第二章留給后代們的“財富” 事事要求“止于至善”/027 務本精神/031 連點成面,從細節(jié)抓起/034 成功沒有捷徑/037 學歷不等于實力/041 “切身感”/047 “物美價廉”是永遠的王道/050 客戶就是市場/056 第三章“非主流”名門少女第一章傳奇的家族史 “臺塑”掌門離世/003 賣米賣出大智慧/008 瘦鵝的啟示/012 家族風云/018第二章留給后代們的“財富” 事事要求“止于至善”/027 務本精神/031 連點成面,從細節(jié)抓起/034 成功沒有捷徑/037 學歷不等于實力/041 “切身感”/047 “物美價廉”是永遠的王道/050 客戶就是市場/056第三章“非主流”名門少女 請不要叫我“富二代”/063 最像爸爸的女兒/067 “鐵血教育”的磨煉/070 認真是生存的態(tài)度/076 我不適合學音樂/080第四章“初生牛犢”戰(zhàn)斗記 拒絕“被控制”/091 為二姐“打工”/097 第一筆大單,是福?是禍?/100 獨身跨國追債/103 事業(yè)家庭兩難全/107第五章虎父無犬女 回到美國——奮斗開始。115 背水一戰(zhàn)!抵押房款創(chuàng)業(yè)/118 收購VLA,威盛誕生/120 IT帝國的“神雕俠侶”/122 追根究底/125第六章IT界的“拼命三娘” 迎戰(zhàn)英特爾/133 中國人,“中國芯”/139 “殺”入中關(guān)村/145 威盛的“花樣年華”/148 非典型“婦唱夫隨”/155 先人一步——向“綠色IT”前進/158 節(jié)能環(huán)保,不僅為了賺錢。162 女人掌控的IT帝國/165第七章平民英雄——HTC 代工廠的蛻變/175 品牌敏感度是女人的本能/178 女人與蘋果的戰(zhàn)爭/183 小手機,大輝煌/190第八章“拼命三娘”成功術(shù) 要做就做最好/197 用人不疑,是我的原則/202 找對人,靠眼光/209 給員工最大的空間/212 最沒架子的女老板/216 榜樣的力量/223 “設計是最重要的”/228 客戶就是上帝/232第九章解讀王雪紅 大愛的靈魂/239 一顆慈悲心/247 勤儉,是父親留給我的最大遺產(chǎn)/253 堅韌,是白手起家的動力/257 第十章王雪紅另類風云錄 收購TVB/267 我從來不看市值/269 生活態(tài)度從one開始/273 附錄/278 附錄1:王雪紅人物檔案 附錄2:王雪紅經(jīng)典語錄第一章傳奇的家族史 學習瘦鵝面對困境時的堅毅態(tài)度,等待機會到來。 任何人在走霉運時,要學習瘦鵝一樣忍饑耐餓,鍛煉自己的忍耐力,培養(yǎng)毅力,等待機會到來。只要餓不死,一旦機會到來,就會像瘦鵝一樣,迅速地強壯肥大起來。 “臺塑”掌門離世 2008年10月15日,臺灣TVBS報道一則消息,在臺灣被稱作“經(jīng)營之神”的王永慶先生在美國新澤西病逝,享壽92歲。王永慶先生因擔憂美國金融風暴對臺灣產(chǎn)生的沖擊,偕同夫人與子女前往美國視察公司生產(chǎn)線,在美東時間10月15日早上于新澤西因身體不適入院,后因心肌梗塞導致心肺衰竭在9點38分過世。 92歲,單單對于一個平凡人來講,早已經(jīng)是生命之神付予這個世界的榜樣。生于戰(zhàn)亂,活在復興,老死于安樂,應該是每個人都羨慕的生活狀態(tài)?上跤缿c客死他鄉(xiāng),又是在工作視察期間出現(xiàn)的身體不適。對于耄耋之年的垂垂老者,不愿在家里安享天年,必定有重要的原因。 之后的消息,便如港片的豪門恩怨所示,遺產(chǎn)相爭,官司盡起,似乎一切問題的源頭都是金錢,想來王永慶也應該知道,自己的一生過后,將會是一場怎樣的家族糾纏史。 可能很少人會想起王永慶給自己的八個子女留下的一封遺書,現(xiàn)將全文錄下: 子女們: 財富雖然是每個人都喜歡的事物,但它并非與生俱來,同時也不是任何人可以隨身帶走。人經(jīng)由各自努力程度之不同,在其一生當中固然可能累積或多或少之財富,然而當生命終結(jié),辭別人世之時,這些財富將再全數(shù)歸還社會,無人可以例外。 因此如果我們透視財富的本質(zhì),它終究只是上天托付作妥善管理和支配之用,沒有人可以真正擁有。面對財富問題,我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能正確予以認知,并且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營造充實的人生。 我本出身于貧困家庭,歷經(jīng)努力耕耘,能夠有所成就。在一生奮斗過程中,我日益堅定地相信,人生最大的意義和價值乃是藉由一己力量的發(fā)揮,能夠?qū)τ谏鐣鞒鰧嵸|(zhì)貢獻,為人群創(chuàng)造更為美好的發(fā)展前景,同時唯有建立這樣的觀念和人生目標,才能在漫長一生當中持續(xù)不斷自我期許勉勵,永不懈怠,并且憑以締造若干貢獻與成就,而不虛此生。 基于這樣的深刻體會,因此我希望所有子女也都能夠充分理解生命的真義所在,并且出自內(nèi)心的認同和支持,將我個人財富留給社會大眾,使之繼續(xù)發(fā)揮促進社會進步,增進人群福祉之功能,并使一生創(chuàng)辦之企業(yè)能達到永續(xù)之經(jīng)營,長遠造福員工與社會。 與此同時,我也殷切期盼所有子女,在創(chuàng)業(yè)與日常生活中,不忘以服務奉獻社會、造福人群為宗旨,而非只以私利作為追求目標,如此才能建立廣闊和宏偉的見識及胸襟,充分發(fā)揮智能力量,而不負于生命之意義。在充滿著誘惑的現(xiàn)金面前,這封看上去措辭樸實的遺書中實在沒有太多的利益分配指示。對于焦急等待分割財產(chǎn)的家族成員來講,里面的話過于空洞不切實際。何謂“透徹財富的本質(zhì)”?何謂“不虛此生”?又何謂“充分理解生命的真義”?過于哲理的話語放在億萬家產(chǎn)的誘惑面前,輕如鴻毛,不計入任何份量。 不如算了,再多地關(guān)注于王氏家族的財產(chǎn)糾紛,讀者們也撈不到一分黃金白銀的真實好處。不如我們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放到那些王氏家族們不曾關(guān)注的精神財富中來,回顧這位臺灣經(jīng)濟傳奇人物的一生。 沿著臺北縣新店溪蜿蜒而上,經(jīng)半個小時的路程就到王永慶的家鄉(xiāng)——新店直潭。在直潭小學附近,有一座別致的建筑,名叫“感恩堂”,它就是王永慶后來興建的王家族厝。這里供奉著王永慶家族的祖先,墻上排列著已離開人世的每一位祖先的遺照。每到清明節(jié),王家的后代都要來此祭奠祖靈。 王永慶家族的祖輩是清道光年間從福建泉州府安溪縣金田鄉(xiāng)移居今臺北縣新店直潭的。 王家在臺灣第一代祖先是王永慶的曾祖父王天來。王天來是在因災荒隨寡母許雪娘由福建家鄉(xiāng)渡海逃難到臺灣的。王天來娶林謹為妻,共生育有六個兒子,依次為王清純、王秀木、王瑞吉、王添泉、王福山、王清江。四兒子王添泉就是王永慶的祖父。 王家來臺后,重操舊業(yè),仍以種茶為生。茶葉在當時是一種重要的貿(mào)易商品,較種田劃算得多,加上王家六位男兒,勞力強壯,生活也很快有了改善,逐漸成為直潭的小康人家。 王家像所有的中國家庭一樣,希望兒輩能上學讀書,有朝一日,升官發(fā)財,光耀祖宗。在王家的六個兒子中,四子王添泉算是一個聰明好學的孩子,更加受到父親王天來的疼愛。 王添泉成為新店直潭一位受人尊敬的秀才。后來他開了一家私塾,以教書為業(yè)。王添泉長大成人后,父母給他娶了一位名叫蔡富的妻子。她是當?shù)匾粋殷實人家的小姐,長得嬌小纖弱,眉清目秀。可惜她也逃脫不了紅顏命薄的命運,在她風華正茂的23歲時,因患不治之癥而香消玉碎,離開人世。更為遺憾的是,她未能為王家留有后代,丈夫王添泉又成孤身一人。 不久,王天來與林謹這對歷經(jīng)人生諸多苦難的夫婦又給兒子娶了一位蘇家的閨女,名叫蘇好,她就是王永慶的祖母。蘇好一下子給王添泉生了三男一女。長子王東平,次子王長庚,三子王水源,女兒王辛。王長庚就是王永慶的父親。 王永慶的伯父王東平于1917年逝世,遺孀林蘆改嫁。次子王長庚,不愿再拖累這個家,也不愿再忍受病魔的折磨,曾試圖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然而,閻王爺沒收留他,他沒死成,母親王詹樣將他從自殺的邊緣救了下來。 誰知,奇跡竟在王長庚身上出現(xiàn)了。也許是精神的力量,也許是死神不讓他過早的去見閻王爺,他的身體漸漸好了起來,不久便恢復正常,王家重新出現(xiàn)了歡樂,但日子已大不如前,生活更為艱辛。 王永慶有八個兄弟姐妹,除了幺妹之外,其他妹妹全部都被送養(yǎng)。而王永慶努力工作籌錢,就是為了贖回妹妹,讓她們能以王家人的身份出嫁,甚至還賣鐵柜換錢,就是要給妹妹當嫁妝。王永慶15歲在新店國立小學畢業(yè)后,先到茶園當了雜工,后來又到嘉義一間米店當學徒。 16歲時,也就是當了米店學徒后的第二年,王永慶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用父親所借的200日元(注:當時約為普通人數(shù)十倍薪資)自己開辦了一家米店。之后生意越做越大,曾經(jīng)營過碾米廠、磚瓦廠、木材行等,其中以木材的生意獲利最豐,甚至曾讓王永慶不惜冒險盜伐珍貴林木銷往日本,弟弟王永在也曾因參與而入行。 1954年7月,在美國援助與國民政府計劃經(jīng)濟的背景下,王永慶獲得了79.8萬美元的貨款,并配合政府規(guī)劃投資生產(chǎn)PVC塑膠粉,于同年籌設福懋塑膠公司。王永慶終其一生強調(diào)“追根究底、實事求是”態(tài)度經(jīng)營企業(yè)。1957年4月,“福懋”開始生產(chǎn)PVC,由每日僅4噸的PVC廠起家,并將公司改名為“臺灣塑膠公司”,開始一路向上游發(fā)展,并完成垂直整合的石化供應鏈,事業(yè)版圖也從石化擴及電子、醫(yī)療等范疇。臺塑集團被譽為臺灣經(jīng)濟奇跡的象征,王永慶也被各界譽為“臺灣的經(jīng)營之神”。 賣米賣出大智慧 平凡人的經(jīng)歷都是平凡的相似,不平凡的人卻往往從看似平凡的經(jīng)歷中追求到一生值得借鑒的養(yǎng)份,當然,王永慶正是后者。 王永慶小時候,家里貧困,人多,15歲小學畢業(yè)就輟學,被父親送到永嘉縣的一個小鎮(zhèn)上去做米店的學徒。做學徒幾乎沒什么工錢,每天做很辛苦的活,但他并不怕苦。 當時這家米店生意平平,同行業(yè)的米店也很多,老板經(jīng)常嘆息:生意越來越難做。幾百年來人們習慣了普通的買賣方式,米店老板都認為賣米的模式大同小異,沒有其他方法了,大家都生意難做。王永慶聽了也擔心,自己才來沒多久,如果生意不好米店關(guān)門可能自己會沒工作做,所以他開始觀察其他米店的情況。他發(fā)現(xiàn)所有的米店和他老板開的米店基本沒什么區(qū)別,同質(zhì)化競爭激烈,賣一樣的大米,生意也一般。然后王永慶開始對經(jīng)常來店里買米的幾位客戶詢問,他聽了客戶的想法后向老板提出:每天向鎮(zhèn)上年紀大的顧客送米到家,再收錢。他這樣一來,鎮(zhèn)上家里年紀大的人都來到王永慶老板的米店里要求送米到家。老板發(fā)現(xiàn)這個方法使米生意一下子好了起來。覺得王永慶人很聰明,救活了他的米店。 但好景不長,其他米店的生意清淡了許多,這些米店的老板們一打聽原來是這么一回事,紛紛仿效王永慶的做法,沒過多久,鎮(zhèn)上的米老板都采用了送米上門的銷售方法,王永慶老板的米生意又不太好了。 一天老板找王永慶談,生意不好了能否再想些辦法?王永慶說他會有辦法的。過了幾天王永慶開始詢問鎮(zhèn)上的客戶,為什么每次買米總是很少?而且經(jīng)常到不同的店里去買?蛻舾嬖V他,大家都是這樣的,習慣了,到不同的店里可以比較一下。這是幾百年來的消費習慣,王永慶記下了。于是他向現(xiàn)有的店里的老顧客一個個了解,每次去送米時問他們家有幾口人,家里是否今年辦些喜事等。 他每天白天送米,晚上回來開始做功課,在小本子上記錄下今天送過米的幾個顧客的家里情況。 有一天他背了一袋米,“咚咚”地敲一家顧客的門,主人出來滿臉疑惑地問:“永慶,我們家今天沒有讓你送米,怎么你送來了?”王永慶回答:“東家,你家的米缸里已快沒米了,今天我特地給你們送一袋過來!边@位東家,打開自家的米缸一看,果然快沒米了,對王永慶當場就表示贊賞,并表示,以后我家的米就指定讓你送了,以后他也不再到鎮(zhèn)上其他米店去買了。 又有一天,王永慶看到一位以前的老顧客從他的米店前路過,他馬上叫住他,說:“李某某,你家的米缸里已沒米了,你今天是否買些回去?”那人一聽覺得奇怪了,你怎么知道我家沒米了,就是不信,他說我回家看如果沒有的話我就到你店來買。他回家打開米缸一看果然所剩無幾,他真的來到王永慶老板的米店來買米了,并請教了王永慶:“你難道是我家米缸里的老鼠,我家的米有多少你也知道?”原來,王永慶每次去送米時都從左口袋掏出小筆記本對客戶做了詳細的記錄,家里的人口數(shù)量,每天吃多少,這樣他就完全掌握了客戶的需求信息,服務很有針對性。并且每次出門送米時右口袋放著一把卷尺,測量一下客戶家的米缸的深度和直徑,也掌握了最多能存放的米的數(shù)量。另外還了解客戶每有幾次大的事要辦,在辦大事的月可以多儲備些,在過節(jié)前多儲備些等。這樣一來,王永慶老板的米生意非常紅火,使鎮(zhèn)上的其他米店生意慘淡,有些米店老板甚至自己怎么倒閉的也不知道,只感覺客戶越來越少。 這樣做王永慶覺得還不夠,因為這些方法同行業(yè)還會模仿,為了讓購買過他米店的米的客戶再次購買,并一直留住,他又想出了方法。一般的米店伙計都只將米送到客戶的門口就放下收錢走人了,讓客戶自己搬到家里面。而王永慶發(fā)現(xiàn)有家里是老弱病殘的,放在門口讓他們搬到家里面很有困難,于是他每次到了客戶家敲開門后說“東家,米送到了,請問您家的米缸在哪兒我給您倒進去”。就這一小步路的服務,又使米店增加了客戶。 他了解到,一般的家里每個月到月底米缸里總會有剩米,這樣新的米放在上面時間長了下面的米容易生米蟲。于是每次王永慶送米到客戶家里時,先在地上鋪一塊白布,打開米缸的蓋子,將米缸里的剩米倒在白布上面,然后拿出一塊布將米缸刷干凈,再將新米倒入米缸,將剩米放在上面,最后,蓋上蓋子。這個方法解決了客戶長期以來的問題,客戶既能吃到新米,又不用擔心剩米生蟲子。 這樣起早摸黑在米店做了一年老板賺了不少錢,為老板贏得了許多客戶?伤皇菍W徒只能解決有口飯吃,王永慶想自己也能開個米店。第二年,他回家向家里要了錢,他父親向親戚借了200元,他為了不和原來的老板競爭,在另外的鎮(zhèn)上開起了米店。當時是日治時期,他看到周邊的日本米店服務非常周到,于是他又想出辦法。以前的米店賣的米都有米糠、沙石等,他將這些雜物揀去再賣給客戶,又在服務上更上一層,一下子打開了更大的市場。為了提升服務,吸引更多的客戶,王永慶不斷提升更周到的服務,沒過多久,鎮(zhèn)上的其他米店紛紛倒閉。他又在其他幾個鎮(zhèn)上開了幾家米店,后來只要王永慶到哪兒開米店,原有米店老板都聞風喪膽,成批的倒閉。他占領了很大的市場,創(chuàng)造了賣米的奇跡,一直被后人傳為服務經(jīng)營的佳話。 幾年下來,米店生意越來越火,王永慶籌辦了一家碾米廠,同時完成了個人資本的原始積累。從那個時候起,王永慶的命運發(fā)生了變化。他悟出了經(jīng)營之道,從此,也步入了經(jīng)商之路,他最終成了臺灣首富,華人經(jīng)營之神。 瘦鵝的啟示 鵝是臺灣最常見的家禽之一,王永慶因為養(yǎng)鵝的經(jīng)驗發(fā)展出一套獨特的“瘦鵝理論”,這套理論也是他給年輕人的經(jīng)營寶典。 1941年前后,臺灣農(nóng)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飼養(yǎng)雞、鴨、鵝等家禽,并用吃剩的食物和雜糧來喂養(yǎng)。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緣故(當時臺灣為日本的殖民地),物資極端匱乏,鄉(xiāng)村也嚴重缺糧,人都吃不飽了,當然也沒有剩余食物和雜糧可飼養(yǎng)家畜,只好讓它們在野外覓食,吃野菜和野草。 一般說來,農(nóng)村飼養(yǎng)的鵝,在正常喂食之下,大約四個月就有五六斤重;可是,當時一般人家飼養(yǎng)的鵝,由于只吃野菜和野草,四個月下來,瘦得皮包骨頭,每只都只有二斤重。 看到這些瘦弱不堪、價值偏低的鵝群,王永慶心中盤算著:“兩斤的鵝可說毫無用處,假如我能動腦設法找到鵝飼料的話,養(yǎng)鵝的難題必定迎刃而解! 根據(jù)他的觀察與分析,當時農(nóng)村采收高麗菜之后,都把菜根和外面一兩層的粗葉丟棄在菜園里,而這些被丟的菜根和粗葉正是鵝的飼料,可是一般人并沒有察覺到。 于是,王永慶雇人到四處的菜園撿回菜根和粗葉,再向“共精共販”的統(tǒng)一碾米廠買回廉價的碎米和稻殼。把菜根和粗葉切碎,混合碎米與稻殼,就制成絕佳的鵝飼料。 接著,王永慶到處向農(nóng)家收購瘦鵝,農(nóng)家見到養(yǎng)不肥大的瘦鵝竟有人收購,正是求之不得。王永慶把四處收購來的瘦鵝集中起來,并用自制的飼料喂食。瘦鵝飽受饑餓的折磨,看到食物就拼命吞食,一直到喉嚨塞滿了飼料才暫時停下來;幾個小時之后,等胃里的食物消化完畢,立刻又狼吞虎咽一番。 每天如此周而復始,原本只有兩斤重的瘦鵝,經(jīng)過王永慶兩個月的飼養(yǎng)之后,重量高達七八斤,非常肥大。究其緣故,因為瘦鵝具有強韌的生命力,不但胃口奇佳,而且消化力特強,所以只要有食物吃,立刻就肥大起來。 這一段飼養(yǎng)瘦鵝的寶貴經(jīng)驗,讓王永慶深深體悟到,在日本人統(tǒng)治下居住于臺灣的中國人,也要像瘦鵝一樣具有強韌的生命力,才能夠長期忍受折磨,度過重重難關(guān)生存下來。 1975年1月9日,王永慶在接受美國圣若望大學贈授榮譽博士學位的典禮上,說了一段發(fā)人深省的話。 他說:“我幼時無力進學,長大時必須做工謀生,也沒有機會接受正式教育,像我這樣一個身無專長的人,永遠感覺只有刻苦耐勞才能補其不足。 “而且,出身在一個近乎赤貧的環(huán)境中,如果不能刻苦耐勞,簡直就無法生存下去。直到今天,我還常常想到由于生活中受過的煎熬,才產(chǎn)生了我克服困難的精神和勇氣,幼年生活困苦,也許是上帝對我的賜福! 從這一段話里,我們可以知道,刻苦耐勞不但是王永慶的座右銘,也是促使他成功的主要動力。事實上,世界上每個人的聰明才智都相差無幾,可是為何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呢?關(guān)鍵之一就在能否刻苦耐勞而已;天底下絕對沒有舒舒服服就會有成就的事,凡事都有前因后果,下苦功夫才會有好結(jié)果。 人人都在追求舒適與快樂,可是都忽略了追求舒適與快樂一定要付出代價。例如,如果一整個星期都很努力工作,遇到星期天休息,一定覺得很舒服;相反的,如果整個星期本來就無所事事,星期天再休息,恐怕不但不覺得舒服,反而覺得很無聊。再例如吃東西,偶爾吃一頓大餐,會覺得是一種享受;如果天天吃大餐,非但不是享受,反而是受罪。 王永慶強調(diào)說:“追求舒適與快樂的代價,就是刻苦耐勞! 他又指出,時下的年輕人大都希望做有意義而又容易的工作。其實,容易做的工作是不會有多大意義的。所以,年輕人不要怕困難,只要下決心去做,任何傷腦筋的事終必克服,任何乏味的工作也會苦盡甘來。 王永慶舉例說明吃苦的好處。譬如外行人去參觀別人的工廠,不是得其皮毛就是一無所得。但若是自己辛辛苦苦去鉆研一件新產(chǎn)品,僅欠缺一點訣竅,在窮究之余參觀別人的工廠,一眼就看到,心領神會,完全吸收,這樣才會有所得。就像求道的人,要嘗盡苦頭,求得那份慧心,才能夠悟道。 再譬如去聽專家演講,任何問題若不先經(jīng)過自己努力去研究分析,就很難有深刻的了解,在自己沒有深刻的了解之前,也很難從別人的演講當中去掌握講詞的精華所在,進而消化吸收,變成自己有用的知識。 王永慶說:“天下的事情,沒有輕輕松松、舒舒服服讓你能獲得的,凡事一定要經(jīng)過苦心地追求、經(jīng)營,才能真正明了其中的奧妙而有所收獲。” 王永慶不是教徒,卻說了一段頗富宗教哲理的話。他說:“神創(chuàng)造人,畢竟是很公平的,道理只有一個,那就是人必須先苦而后才有甘。天下事都是要經(jīng)過相當辛苦才可以得到的,這個道理很淺,卻很難實踐,這是一般人的毛病。” 目前許多剛從學校畢業(yè)的年輕人,胸懷大志,自信滿滿,也勤奮努力,可是由于急功近利,結(jié)果大都失敗了。大家都知道,羅馬城不是一天造成的,所以年輕人不論就業(yè)或創(chuàng)業(yè),千萬不可操之過急,成功絕非朝夕之功,一定要有先苦后甜的體驗,學習瘦鵝忍饑耐餓、刻苦耐勞的精神,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來,才會有成就。 王永慶說:“我常常喜歡以‘瘦鵝理論’來形容臺灣今天種種成就的由來。光復初期,臺灣老百姓生活處境極為艱苦,為了求得生存,所以充分發(fā)揮了中國人刻苦耐勞的傳統(tǒng)美德,終于能夠突破重重困境,謀得成就。” 學習瘦鵝面對困境時的堅毅態(tài)度,等待機會到來。 任何人在走霉運時,要學習瘦鵝一樣忍饑耐餓,鍛煉自己的忍耐力,培養(yǎng)毅力,等待機會到來。只要餓不死,一旦機會到來,就會像瘦鵝一樣,迅速地強壯肥大起來。 王永慶指出,中華民族具有傳統(tǒng)勤勞美德,以及非常強韌的耐力,長久以來如同饑餓的瘦鵝一般,忍受著極端艱苦的日子,可是一旦有了食物,就可以很快恢復體魄力量。 他說:“中國人就像瘦鵝,餓不死,也不會生病,一有機會,馬上起來,快得不得了! 他又說:“人在困苦當中,往往會養(yǎng)成一種堅毅力,只要遇到適當?shù)臋C會,有了環(huán)境的條件可以配合,成長就會很快,甚至超越一般人。” 王永慶更以“瘦鵝理論”來說明,為何中國大陸在短短數(shù)年之內(nèi)各方面都有驚人的發(fā)展。他表示,鵝只過去由于極端缺乏食物,所以瘦弱不堪,但是因為具有強韌的生命力,所以一旦有了足夠食物,很快就能夠健壯成長。過去大陸處在封閉的社會環(huán)境,思想守舊,人的潛力完全無法發(fā)揮,所以人民的生活貧窮困頓,也感到十分無奈。一旦環(huán)境改變,走向自由市場,等于是開展了活動的空間,一般人民的生活也很快獲得改善。 他這種瘦鵝面對逆境時展現(xiàn)的積極態(tài)度,與日本經(jīng)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把壞運看成是好運的積極人生觀,非常神似。 松下幸之助從小因腸胃不好,經(jīng)常把排泄物拉在褲子里,弄得狼狽不堪;11歲因家境清苦,只好念到小學四年級就輟學去當學徒;13歲喪父,20歲喪母;17歲,搭乘汽船跌落海中,差一點兒淹死;20歲,染上當時被認為是絕癥的肺結(jié)核;26歲,騎自行車與汽車相撞,自行車被撞得稀爛。 對于上述種種的打擊與噩運,松下幸之助全部當成好運。 他認為,因腸胃不好,為免于狼狽不堪,只得小心飲食,并更注意自己的健康;11歲就輟學去當學徒,這樣才能比別人更早學到做生意的本事;年幼喪父母,未來的前途唯有靠自己的雙手去奮斗;海水淹不死,病魔纏不死,汽車撞不死,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王永慶在面對逆境時,當成是瘦鵝磨練自己的良機;松下幸之助把人生中所遭遇的壞運全部當成是好運。兩人的看法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家族風云 在臺北市錦州街,有一座漂亮的6層花園大樓,占地1000多平方米,庭院寬闊,綠蔭環(huán)抱,警衛(wèi)森嚴。這個深宅大院正是王永慶的寓所之一。 王永慶先后娶有3位太太,分別是郭月蘭、楊嬌與李寶珠。大太太郭月蘭、二太太楊嬌與其子女常住這里。郭月蘭早已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長年誦經(jīng)禮佛,與世無爭。楊嬌數(shù)年前已遷居美國,與小兒子生活在一起。王永慶與三太太李寶珠則住在臺塑大樓的13樓。 大房郭氏是一位童養(yǎng)媳,未能為王家生兒育女,王永慶便娶了楊嬌作二太太。楊氏為王家生下了兩男三女,成為王家的一位功臣。長子王文洋,娶陳靜文為妻(原名陳靜枝,結(jié)婚后,她改名叫陳靜文,后來又在算命先生的指點下改名為陳怡靜);次子王文祥,娶范文華為妻;長女王貴云,嫁給陳徹;次女王雪齡,嫁給簡明仁;三女王雪紅,嫁給區(qū)永禧,離婚后改嫁給陳文綺。 長子王文洋學識豐富,精明能干。13歲時,王文洋就與王貴云、王雪齡兩位姐姐一同遠赴英國倫敦,開始了漫長的異國他鄉(xiāng)求學生涯。高中畢業(yè)后,年僅17歲的王文洋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英國倫敦帝國大學,就讀物理系;20歲時,大學畢業(yè)后,他還以優(yōu)異成績獲得了英國國防部獎學金,繼續(xù)攻讀研究生,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就取得光學物理碩士學位。他并沒以此為滿足,又轉(zhuǎn)向攻讀企業(yè)管理與化學工程兩門學位。很快他于24歲那年同時獲得企管碩士與化工博士兩個學位。 王文洋在英國留學多年,在那里他結(jié)識了大他4歲、同是臺灣老鄉(xiāng)的陳靜文。陳靜文祖籍福建廈門,出生在臺南六甲。1947年臺灣發(fā)生了反對國民黨專制、腐敗的“二·二八事件”,后遭國民黨的嚴厲鎮(zhèn)壓。陳靜文的父親意外死于這場不幸的災難之中。傷心的母親帶著她回到故里廈門,繼而改嫁。后因在文化大革命受到牽連而輾轉(zhuǎn)香港,陳靜文在那里完成了她的高中學業(yè),后隨全家移民英國,她因而得以與王文洋在同一大學相識。 1980年5月,王文洋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xiāng)——臺灣。為了培養(yǎng)兒子基層工作的經(jīng)驗,讓他融入臺塑文化,以便將來更好地接班,王永慶并沒有像其他許多大企業(yè)家那樣,給王文洋委以重任,而是讓他從南亞塑膠公司基層的課長做起,并接受最基本的車間訓練,這既是臺塑員工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王永慶認為熟悉業(yè)務的最佳手段。 王文洋在南亞公司一干就是十多年,并一步一步走向公司管理高層,從林口廠廠長到1984年升任公司第四事業(yè)部經(jīng)理。王文洋在這個經(jīng)理崗位上再經(jīng)過10個春秋的磨練,逐漸成為一位管理專才,1994年再次高升為南亞公司協(xié)理,即從部門經(jīng)理升為公司總經(jīng)理助理,負責統(tǒng)籌管理公司各事業(yè)部。 1995年,為臺塑工作奉獻了近20年的王文洋突然被父親解雇,一夜間自己辛辛苦苦耕耘了20年的基業(yè)付諸東流。對于王文洋的離開外界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王文洋有了婚外戀,這讓他父親大動肝火,一氣之下把他逐出家門;另一說法認為這是王氏家族內(nèi)部繼承權(quán)之爭的結(jié)果。其實,在這之前,王文洋已經(jīng)預感到自己離開臺塑在所難免。 45歲才開始創(chuàng)業(yè)。王文洋既沒有拿青春賭明天的資本,也已不再是孤身一人,可以來去自如,他背負著對自己家庭的責任。而如今的他所開辦的宏仁已經(jīng)走到一個新的起點。為了贏得充足的資金流以擴大產(chǎn)能,宏仁集團目前正在積極籌劃幾家子公司的上市。 雖然離開臺塑曾讓王文洋痛心不已,但是離開是非之地,在宏仁這個完全屬于自己的自由空間里,王文洋可以盡情地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才情。苦是苦,但畢竟值得。 次子王文祥,長期在美國工作,目前任臺塑美國JM塑膠公司總經(jīng)理。而關(guān)于他的成長與生活情況,外界知之甚少。 大女兒王貴云留學英國,獲倫敦大學化工碩士學位,目前是南亞門窗事業(yè)部經(jīng)理。她的夫婿陳徹是南亞公司研發(fā)中心經(jīng)理。 陳徹出生在上海。父親本名陳浩琛,從事化工原料貿(mào)易,家境不錯。在1949年下半年,全家隨國民黨撤退到了臺灣,在宜蘭市定居下來。陳浩琛便棄商從文,搞起研究,專攻臺灣原住民語言,寫了不少書籍,故有筆名陳浩洋。陳徹在這樣一個書香小康家中長大,從小就有杰出的表現(xiàn),他曾以第一名的學績畢業(yè)于臺灣大學化工系。后留學美國,獲佛羅里達大學化工博士學位。他還是一位物理學家,他的論文經(jīng)常出現(xiàn)于美國知名的物理專業(yè)雜志。他也是一位電腦專家,是臺塑集團電腦程序設計的高手。陳徹如今是臺塑集團的一個靈魂單位——南亞公司研究發(fā)展中心經(jīng)理。研發(fā)中心的前身是臺塑集團的一個檢驗中心,專門負責檢驗各種原料的成份。1993年8月改為研發(fā)中心,成為南亞公司與事業(yè)部平行的一級單位,主管地位也隨之升級為經(jīng)理級。 王雪齡,王永慶的二女兒,1949年出生,為王永慶第二任妻子楊嬌的大女兒。她的丈夫是大眾電腦公司董事長簡明仁。王雪齡剛滿15歲時,即初中畢業(yè)的那一年,王永慶就將女兒她送到英國去念高中,高中畢業(yè)后王雪齡就進入倫敦大學攻讀數(shù)學。大學畢業(yè)后,王雪齡又被送到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攻讀應用數(shù)學與統(tǒng)計學碩士。就這樣,她很少與父母見面。王雪齡在國外整整呆了15年,在這15年里,只有一年的暑假是在父母身邊度過的。 在美國讀書期間,王雪齡認識了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簡明仁先生。簡明仁是臺灣臺南市人,不過簡明仁出生時他的家庭很貧困,加之他3歲時父親就離開了人世,這使得本來就經(jīng)濟困難的簡家更是雪上加霜。簡明仁有兄弟5個,他是最小的一個,5個子女就全靠母親一個人撫養(yǎng)。簡明仁獲取博士學位后進入美國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工作,那時王雪齡則在洛克威爾公司任工程師。1974年,王雪齡和簡明仁結(jié)婚;楹,他們夫婦二人商量決定回臺灣經(jīng)商。但二人都沒有經(jīng)商的經(jīng)驗,為此,他們夫妻在回臺之前先到美國一家貿(mào)易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取得了一些貿(mào)易方面的實際知識后,才回到臺灣。 1980年,王雪齡夫婦用自己僅有的2.5萬美元的積蓄在臺灣成立了一家大眾電腦公司,初期業(yè)務主要是代理美國PRIME電腦公司經(jīng)銷與維修超級迷你電腦,由于經(jīng)營有方,迅速積累了一筆資金,于是從1985年,開始擴大大眾電腦公司的業(yè)務,從事電腦的生產(chǎn)和制造。王雪齡夫婦瞄準臺灣電腦市場,生產(chǎn)一種成本低、質(zhì)量優(yōu)的電腦,迅速占據(jù)了臺灣電腦市場的一席之地。 楊嬌的第三個女兒王雪紅,即我們本書的主角,是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經(jīng)濟碩士,與陳文琦共創(chuàng)威盛電子,后來結(jié)為夫妻;又與卓火土、周永明共創(chuàng)宏達電子。身兼威盛電子、宏達電子董事長。 三太太李寶珠,1909年出生,河北省吳橋縣人。幼年曾習大鼓,后在津從張百齡學評戲。上個世紀20年代中期在敬順戲社任主要演員。1929年該班曾赴北京演出,是入京演出最早的評戲班社之一。李的代表劇目有《二縣令》、《絲絨記》、《盜金磚》、《李香蓮賣畫》等。上個世紀30年代中期勝利公司為其錄制了不少唱片。由于出身背景,王永慶當年娶進“三娘”,曾經(jīng)遭受不少閑言閑語,而他的母親當時也不同意他迎娶三娘。當年,李寶珠在臺北市博愛路的“黑美人大酒店”當酒女,藝名叫做櫻花小姐。 櫻花小姐李寶珠,性格開朗大方,善解人意。與王永慶前兩位太太完全不同,給王永慶留下美好的印像。王永慶的大太太,長年念經(jīng)拜佛;二太太只知撫兒育女,對丈夫的生意交際,起不到輔佐的作用,留守在家。這個櫻花小姐,身在酒肆之時,卻能給王永慶以女性溫存。尤其使王永慶感動的,有一次王永慶生意遭受了挫折,櫻花小姐賣掉自己的金銀首飾,多方籌措資金,幫助王永慶渡過難關(guān)。王永慶在臺塑13樓打造的私人招待所,高雅簡潔,其實就是三娘李寶珠一手張羅的。對菜色很有要求的她,花很多時間和廚師苦思菜單,名氣響亮的“臺塑牛小排”鹵得入味的牛肉搭配蒜頭,其實就是她的手藝,在這里王永慶談成不少生意,但讓李寶珠費盡心思的,還包括王永慶的身體狀況。李寶珠曾說:“身體還是要自己保重,你不保重的話,馬上就壞掉了。” 早期陪著王永慶跑步,運動會上的5000米她從來不缺席,看到王永慶不太舒服,馬上拿出營養(yǎng)品,生活重心就只有他一個人,即使王永慶從來沒有對外界松口談論感情世界,但一舉一動都表現(xiàn)出夫妻情深。 王瑞紀,李寶珠與其前夫所生。夫婿汪隆已病逝。 王瑞華,臺塑行政中心副總裁,畢業(yè)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夫婿楊定一。楊定一的父親楊正民是位物理電子工程專家,曾在巴西利亞大學任教,還是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洛克菲勒大學的客座教授。楊定一為楊家長子,一家四位兄弟姊妹均是博士,連兩位女婿也是博士,成為美國華裔中鮮有的博士之家。他進入美國洛菲勒大學深造,不僅是那里最年輕的雙博士學位持有人,也是第一個半年修完博士學位的創(chuàng)記錄者。畢業(yè)后,他在洛克菲勒大學從事過基礎醫(yī)學研究,也擔任過康乃爾大學的教授,在紐約任過職。然而他并不是一個只知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書呆子,他愛好廣泛,特別是體育方面更為突出,據(jù)說他還是一個跆拳道高手。與王瑞華結(jié)婚后,進入臺塑集團,并熱衷于到大陸投資。 除較有名氣的二女兒王瑞華之外,李寶珠又為王永慶生了三個女兒,一位是臺塑的副總經(jīng)理王瑞瑜,一位是長庚醫(yī)院決策執(zhí)委會副主委,王瑞慧,最小的女兒是王瑞容,長庚醫(yī)院特別助理夫婿方國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