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李清照傳:淡掃蛾眉吐錦繡


作者:劉敬堂     整理日期:2014-03-21 13:06:19

《李清照傳(淡掃蛾眉吐錦繡)》以小說的形式,講述一代詞宗李清照的人生,她是齊魯大地孕育出的最杰出的女兒。她不僅在中國古代眾多的女作家中,處于最突出的文學地位,即使在基本上由男性作家構(gòu)成的顯性文學史上,也是一個地位穩(wěn)定、不可忽視的亮點。
  《李清照傳(淡掃蛾眉吐錦繡)》是廣大讀者深入了解和研究才女李清照的一部最佳讀本。將帶你走入這位著名女詞人輝煌的一生。本書由劉敬堂著。
  作者簡介:
  劉敬堂,筆名嶗子,青島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在《人民日報》《青島日報》《解放軍文藝》《湖北日報》等報刊上發(fā)表詩歌、小說、散文600余萬字。其中,短篇小說《迷路》獲全國短篇文學一等獎;散文《春滿鄂城》曾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出版短篇小說集《海之心》;散文集《海之戀》。合著長篇小說:《千古智相:晏嬰》《戰(zhàn)國殺》《風塵奇女柳如是》《漂泊詩人李商隱》《霓裳無罪》《吳都遺恨》《絕代詞后》。中篇小說集《野人之謎》。
  目錄:
  第一章兩首新詞轟動京都開封城
第二章秋千架上誰家女兒天上來
第三章麗質(zhì)天生第一美媛妒意重
第四章荒宮道姑原是昨日孟皇后
第五章上元觀燈御街朦朧尋倩影
第六章誤進月門伊人無語羞回眸
第七章夢境虛幻四字謎語藏心事
第八章離經(jīng)叛道閨中待嫁說納彩
第九章夢幻成真終成眷屬結(jié)連理
第十章古董街上救下一只白眼狼
第十一章寧可剁手石匠不刻黨人碑
第十二章風云突變悲歡離合總難料
第十三章屏居青州金石詩詞兩相宜
第十四章拔下金簪換來一幅《牧馬圖》
第十五章萬歲山上長尾野雞封夫人第一章兩首新詞轟動京都開封城
  第二章秋千架上誰家女兒天上來
  第三章麗質(zhì)天生第一美媛妒意重
  第四章荒宮道姑原是昨日孟皇后
  第五章上元觀燈御街朦朧尋倩影
  第六章誤進月門伊人無語羞回眸
  第七章夢境虛幻四字謎語藏心事
  第八章離經(jīng)叛道閨中待嫁說納彩
  第九章夢幻成真終成眷屬結(jié)連理
  第十章古董街上救下一只白眼狼
  第十一章寧可剁手石匠不刻黨人碑
  第十二章風云突變悲歡離合總難料
  第十三章屏居青州金石詩詞兩相宜
  第十四章拔下金簪換來一幅《牧馬圖》
  第十五章萬歲山上長尾野雞封夫人
  第十六章京城易主千里迢迢奔江南
  第十七章剪刀為筆血濺殘雪畫牡丹
  第十八章比翼失伴惡徒趁機設陷阱
  第十九章恩將仇報毒蛇巧舌施陰計
  第二十章青山不老西子遍唱漱玉詞趙明誠回到家后,便靜靜地坐在書房里,將薛濤箋放在案頭,一邊輕聲吟哦著,一邊等待父親趙挺之散朝回來。因為趙挺之位居相職,又是王安石變法的中堅人物,他平素喜愛詩詞,又酷愛書法,家中經(jīng)常是高朋滿座。他想向父親或長輩們求教,讓他們評一評這兩首新詞,也順便打聽這兩首新詞究竟是什么人寫的。誰知一直等到了戌時,才見趙挺之乘坐的轎子進了前院。
  趙挺之剛到家,就聽門房來報:“襄陽漫士求見!”
  原來是書畫家米芾博士來了。
  趙挺之連忙將他迎進客廳,笑著說道:“先生來得正好,在下有一事想向先生求教。”
  米芾問道:“請大人直言!
  趙挺之說,他在朝房候朝時,監(jiān)察御史舒亶遞給他一張八分箋,上面抄錄了兩首詞,讓他看看。
  舒亶雖是著名的詩人,但令他聲名大噪的,不是詩詞上的造詣,而是他和御史李定制造的“烏臺詩案”。
  王安石主政時實行變法,由于有些地方變法過激,引發(fā)了一些大臣的不滿。蘇軾向神宗皇帝上了七千四百多字的奏章,闡明了他反對變法的理由,引起了王安石的不滿。王安石便下令御史謝景溫搜集蘇軾的材料,以便彈劾蘇軾,結(jié)果查無證據(jù),只得將蘇軾外放。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移知湖州。到任后照例要上表謝恩,便寫了一份《湖州謝上表》。此時,王安石雖已罷官,退居金陵,但仍掌握著變法形勢。他仔細閱讀了這篇謝上表之后,覺得表中“追陪新進”等文字有問題,便讓御史中丞舒亶和李定等人查核蘇軾的言行。
  李定原是王安石的門客。他為了官不離任,隱瞞母喪不報,亦不守孝。蘇軾曾寫過《檄進李定詞頭狀》,斥責他傷風敗俗,為害不淺。因此李定對蘇軾恨之入骨,他利用這次辦案報復蘇軾,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元豐二年(1079年)7月,蘇軾正在衙門辦公,御史臺派太常博士皇甫遵率領兩名差人來到湖州,逮捕蘇軾,并于當日押赴東京。臨行時,皇甫遵只許蘇軾帶一個兒子隨行。抵達東京后,蘇軾被關(guān)押在烏臺受審。因李定欲將蘇軾辦成死罪,所以隔上幾天便追審一次,一次比一次嚴厲,甚至不斷動用酷刑折磨蘇軾,逼迫蘇軾就范,并讓他承認他寫的《山林絕句》等詩都是罪詩。
  蘇軾在錢塘觀潮時,曾寫過一首《八月十五觀潮》:
  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輕生不自憐。
  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
  李定認為此詩是譏諷朝遷下旨禁止弄潮,是反對興水利。他還從蘇軾的其他詩詞文章中摘出了六十余處定為誹謗和攻擊朝政的罪證。
  除此之外,李定向神宗面奏時,開列了蘇軾該殺的兩大理由:一是蘇軾反對朝廷推行新法,又對執(zhí)政重臣不滿,雖然神宗寬容了他,他卻仍不悔改;二是他的作品廣為流傳,貽害朝野。故請求將蘇軾定為死罪。
  一向支持蘇軾的仁宗皇后,殯天前曾對神宗說過:“蘇氏兄弟中選進士,先皇非常高興,說他為子孫找到了兩位相才,F(xiàn)在聽說蘇軾因詩獲罪,這是小人的陷害,你可不能冤枉無辜啊!否則,上蒼亦會動怒,先皇在地下也會不安!
  為太后舉行殯禮,依法要大赦天下。蘇軾的“烏臺詩案”也因之減罪處理了。他于7月28日被捕,8月18日關(guān)進烏臺監(jiān)獄,到了除夕之夜才出了監(jiān)獄,被貶到湖北黃州。
  受烏臺詩案牽連的駙馬都尉王詵削除一切官爵;王鞏謫監(jiān)賓州酒稅;蘇轍謫筠州酒監(jiān);張方平、司馬光、范鎮(zhèn)等二十二位重臣,因同情蘇軾,每人被罰紅銅二十斤!
  趙挺之接過一看,見上面有兩首詞,一首是《如夢令》,另一首是《雙調(diào)憶王孫》。他覺得這兩首詞意景象開闊,情辭酣暢,筆調(diào)不俗,便問是何人所作。
  舒亶搖了搖頭,說是他的女門生何蕊抄錄來的,她也不知是何人所作。候朝的文武百官們都紛紛抄錄起來,他也抄錄了一份,帶回家來,剛好米芾來訪,所以便向他請教。
  米芾聽了,哈哈大笑起來,說道:“在下也正是為此事而來的!”說著,從衣袖里取出一張八分箋,遞給了趙挺之,說是他在流光殿為一位王妃作畫時,聽見后宮都在吟唱這兩首小令,便抄錄下來了。
  趙挺之一看,上面抄錄的也是這兩首新詞!
  坐在一旁的趙明誠聽了,心想,這兩首新詞傳得怎么這么快呀?上午還在太學里流傳,下午竟在朝房和后宮里傳開了!這到底是何人的作品呢?
  趙挺之指著八分箋說:“此詞的格調(diào),直逼蘇軾,卻又不似蘇軾之風。”P7-9





上一本:決不后退:泰德·特納傳 下一本:清華園日記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李清照傳:淡掃蛾眉吐錦繡的作者是劉敬堂,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