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玲著的《亂離情愫(蕭紅的恩怨交往)》介紹:蕭紅的優(yōu)秀作品并不貼合時代大主題,她的大部分作品并不書寫時代的大主題,而是書寫著普通人平凡生活的悲哀,以及對自己熟悉的故鄉(xiāng)風物的回憶和描寫。她筆下因包辦婚姻而生命萎縮的翠姨,將愛情埋藏在內心眼睜睜地看著愛人離開的馮二成子,頑強的王婆,對愛情由憧憬而失望、看到了現(xiàn)實生活殘酷性的金枝,被愚昧、封建、守舊的婆婆壓抑少女生命意志最終喪命的小團圓媳婦。蕭紅筆下這些鮮活的人物,他們都是普通的蕓蕓眾生。蕭紅并沒有從階級性觀念地去書寫這些人的悲劇,她通過書寫他們日常的生活悲劇,描畫一幅幅生存景象,表現(xiàn)人生的悲劇性。但蕭紅描寫的日常生活絕非僅限于柴米油鹽,她將柴米油鹽背后的風俗文化盡攝其中,表現(xiàn)出特定時代氛圍人生的悲劇性。 這種對人物所具有的同情與理解是蕭紅寫作具有豐富生命質感的原因,因此,蕭紅的不幸、童年的悲哀、少年經歷的不幸、感情的曲折、豐富的生命感受無疑成就了蕭紅細膩的書寫。 劉東玲著的《亂離情愫(蕭紅的恩怨交往)》介紹:蕭紅的敏感的個人感受給予了我們天才的創(chuàng)作,她的寫作才華被魯迅發(fā)現(xiàn)并給予她充分的機會,她的光華在那個時代得到了綻放,她的創(chuàng)作才能得到了她的朋友們的尊重與贊美,在她感傷寂寞的心靈的一角,友情給予了她溫暖的呵護。東北時期,落難的蕭紅有羅烽、白朗、舒群等東北作家們的相互支持與幫助,蕭紅度過了危機,并開始走上文學之路;流亡到上海,有作為精神導師的魯迅對她孩子般的憐愛與愛護,魯迅、許廣平一家給予“二蕭”生活上的關心與精神上的支持,使他們在陌生的異域很快消去了無助與寂寞的情緒,也成就了他們密切的友誼。在她陷入感情危機的時刻,有中學時期的好友高原建議她去日本做暫時的調整;在文壇,同行作家胡風、聶紺弩、靳以、丁玲等對她的欣賞與同情。她在最后的病痛時期,有史沫特萊、柳亞子等文壇名流對她伸出的援助之手和精神的安慰。對于蕭紅來說,這些友誼是豐足的,給予過她溫暖的時刻。而作為作家,她的敏感的詩心和杰出的才華被同時代的讀者們發(fā)現(xiàn)并感知著,也為我們這些后來的無數的讀者們感知和記憶著,感受著她敏感的心靈曾經的傷痛,更欣賞著她敏感的發(fā)現(xiàn)帶給讀者的獨特而又有著豐富人性悲憫的作品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