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山之光 ————大禹的民本觀 四月天,沈園的桃花早已落盡,從大禹陵下來,避開塔山那邊的熱鬧去處,在紹興一條僻靜老街,尋一間臨河的酒肆,就著茴香豆喝兩碗黃酒,放松一下筋骨。時已近午,夜雨淋透的石板路尚未風干,我奢望在古巷的深處,傳來一聲叫賣杏花的吆喝,這已是很久以前的絕響了。 大禹陵在市區(qū)東南隅,聳立于石帆山頂?shù)挠硗跚嚆~像,出城即見。大禹束發(fā)而立,右手張開,左手執(zhí)耒,作疏河現(xiàn)場指揮狀,這大約是他的標準像,與其司空的身份相對應,一眼就可以讓人覺出,這是個為天下蒼生奔忙的人。而禹廟中的塑像卻是另一番光景,袞袍冕旒,手執(zhí)圭玉,已有王者之氣。如果玩點穿越,在其生活的年代,大禹真實寫照應是《史記》里所述的“左準繩,右規(guī)矩”,這是他兩件隨身之物,用以實地測量,十足的一線水利工程師裝束。 我腳下的這座城市,2500余年原址未動,在中國寥寥無幾。如果從無余替大禹守墳致祭而開創(chuàng)越國算起,4000多歲的紹興,早已“白發(fā)三千丈”了,與大禹躺在那里的時間差不多。大禹在會稽山麓輕輕一躺,眼前興起了一座古城,遠處崛起了一個帝國。每天早晨,太陽的第一縷陽光,總是從禹像所在那片山麓輕輕越過,撫摸著這座古老的城市,溫暖著山下的子民。 作為一個男子,大禹胸懷六合,四海為家;作為一個王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何需葉落歸根?對于大禹來說,這個地方太重要了,生命中好幾件大事都在這里完成。以現(xiàn)有史料及傳說推斷,可以確定大禹一生之中,至少兩次來到紹興。 第一次因為治水,做了兩件事。一是疏浚了溪,實際上是指今天嵊州的剡溪,又稱禹鑿,位于曹娥江的上游,現(xiàn)仍有禹溪村、余糧山等遺跡。據(jù)傳大禹治水足跡起自黃河壺口,終于會稽了溪。王十朋《余糧山》詩云: 禹跡始壺口,禹功終了溪。 余糧散幽谷,歸去錫元圭。 正因為治水成于了溪,才有之后的會稽計功。二是娶了漂亮的涂山氏為妻,涂山氏是個賢內(nèi)助,常給治水現(xiàn)場的丈夫遞水送飯。這樁姻緣由九尾狐撮合,它看見大禹常年孤身在外,便將涂山部落的美女介紹給他。九尾狐大約可稱中國媒婆始祖了。涂山氏嫁給大禹后,成全了一位帝王,養(yǎng)育了一位帝王,堪稱旺夫益子的原始典范。大禹在會稽一帶盤桓數(shù)年,留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美談;涂山氏也因為思念丈夫,唱出了中國最早的一首情歌————《候人兮猗》,盡管只有四個字,卻是南音之始,也印證了藝術(shù)來源于勞動。大概遙遠的傳說時代,可以給人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所以發(fā)酵出更為浪漫凄美的人間佳話。嫦娥與后羿、舜帝與二妃、大禹與女嬌等中國最古老的愛情故事,都是那個年代奉獻的經(jīng)典之作。 第二次因為東巡,按《夏本紀》所述推斷,兩者至少時隔三十年之久,同樣做了兩件事————會諸侯、禪會稽。召見諸侯,爵德封功,筑壇禪山,祭祀土地,還因與會遲到斬殺了防風氏,以做效尤。顯然,此刻大禹已是君臨萬邦的至尊,擔當著巡視天下和稽核百官的職責。后來的事實表明,這是大禹一生之中屈指可數(shù)的失誤,防風氏為活動在德清一帶的部落首領(lǐng),姍姍來遲的原委,也是因為途中救援遭遇洪水的災民。大禹為此曾深深自責,并給防風氏平了反。 做完這些,他就病倒了,再也未能回去,東海之濱的會稽山麓成了這次東巡的終點,也成了大禹人生的終點。這里是他的福地,治水之外,還在此娶妻、計功、封禪等,淵源之深,非他處可比。所以他要魂留此間,墓廬朝往故鄉(xiāng),以念養(yǎng)育之恩,這便是禹陵西向而建之故。大禹的墓葬十分簡單,既無軒轅廟的無邊松柏,更無唐乾陵的龍盤鳳翥,甚至與不遠處允常的印山木客大冢比起來,也寒磣多了,陪伴他的只有“葦槨桐棺”,所以古書上一直以“禹穴”呼之,現(xiàn)存的陵寢建筑多為清后所修。 是的,一生足跡踏遍九州的山山水水,他太累了,該找個地方息息了,就像虞舜駕崩于南巡途中的蒼梧之野,長眠于九嶷山下。而舜禹之后的那些帝王,大多只知道奪取天下,享用天下,不是死于溫柔鄉(xiāng)中,就是倒在丹藥罐前,遙遠的三王時代,反而成了無法逾越的道德高地。人類文明史的演進總是如此詭異,令人備感尷尬。 二 大禹選擇躺身的會稽山脈,是錢塘江的兩大支流————浦陽江和曹娥江的分水嶺。這個地方選得太巧妙了,極具象征意義,非常適合這樣一個站在中國歷史分水嶺上的人物。他的生前身后,這個世界的變革天翻地覆。 P1-3 不敢沉淪 誠惶誠恐! 在《思想的土地》將要付印之際,我再次有了動筆之初的這種感覺,也更能理解當年張景岳先生在《類經(jīng)》鋟梓之時的那份忐忑心情。 誠如黃亞洲主席所言,紹興太大,紹興太深,紹興太厚,讓人望而卻步。這本書緣起于壽勤澤老師在我完成《鄉(xiāng)關(guān)三千年》之后的一個提議————你可不可以為紹興寫一本書?可我竟無從下筆,長達三年之久。直到去年5月,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之后,才恍然大悟,選擇以思想的角度,去掀開紹興華麗的面紗。 未曾料到,揭開面紗之后,卻更感惶恐,太大、太深、太厚的紹興,的確很難讓人找準著力的支點。哪些人可為紹興文化的代表?從哪個角度去發(fā)掘其思想脈絡?用哪些資料去支撐論述?我必須有所取舍,有所駕馭,有所發(fā)揮。如何敏銳洞察和精準把握,從有著數(shù)千年人文史、曾經(jīng)統(tǒng)轄數(shù)省的紹興(會稽郡)找出具有足夠代表性的“樣本”,難度真的很大。所幸大數(shù)據(jù)分析正是我的職業(yè),我把目光投向了名人名士————那些在千百萬會稽人中脫穎而出經(jīng)受了歲月洗滌的優(yōu)秀人物,他們足以觀照一方人文,不然如何稱得上名士之鄉(xiāng)呢? 假如因噎廢食,就會在饑餓的折磨中逝去;假如踟躕不前,就會在歲月的流淌中沉淪。然而,書中一個個名士先賢的身影,不時浮現(xiàn)出來,向我吶喊,催我前行,讓我不能沉淪,不敢沉淪。我出發(fā)了,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我的內(nèi)心滿含敬畏。不要說讀懂整個紹興,哪怕讀懂其中的一人,也很難很難,比如王充,比如王陽明,比如黃宗羲,比如魯迅……我以淺求深,以陋涉博,閱讀這片依然生長著鄉(xiāng)愁的土地,梳理這片依然名人輩出的土地。 我想要避開純粹思想著作的深澀與枯燥,我想要一點散文的空靈與自由,我試圖在人物的敘議中,展示其思想,使更多的人通過本書讀懂紹興,讀懂紹興的人,讀懂紹興的根。我只有把頭埋進書堆中————國史、方志、族譜,甚至還有逸聞軼事、坊間傳聞,青燈黃卷,筆耕三余,夏去秋來,冬逝春回,才有這三十萬言的初稿;繼之殺青磨合,考訂校核,幾乎五易其稿,又歷時半年。其間耗費的心力,片言難盡,唯自知耳!他人所見者,我工作依舊,交游如常;所未見者,我朝六晚十一,是基本節(jié)奏,除了敬畏,我只剩下一顆堅持的恒心。 盡管如此,我還是誠惶誠恐! 畢竟,我筆下撬動的是紹興的歷史,是紹興的名士,所有的淺陋之失、無意之失,都將會呈獻在讀者眼前。如果說不出現(xiàn)明顯的紕漏,是我的底線;那么文字能夠打動幾個讀者,則是我的奢望,因為我是學漢語言文學的。我知道,數(shù)十人,數(shù)十萬言,舛誤難免,或許會“長見笑于大方之家”,也只能抱以缺憾,因為我盡力了。 這冊書得以順利出版,除了自己的艱辛付出,仍離不開領(lǐng)導、專家、前輩、親友的扶持,幾句感謝的話,盡管有些俗套,但我還是要真誠地說出來。 感謝浙江省文史館館長、浙商發(fā)展研究院院長、哲學博士、浙江大學講座教授王永昌先生,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為本書作序。王館長原任紹興市委書記、浙江省政協(xié)副主席、浙江省人大副主任,是著名的學者型官員,知紹興,懂紹興,愛紹興。我第一次讀到他的著作————《歷史的博弈》,是在2006年,當時他還在紹興任職;離開紹興多年中,他更在公務活動之外,以“甘于坐冷板凳的堅持”,筆耕不輟,先后寫出了《走在山坡上的中國》《金融資本文明論》《實踐觀念論》《實踐活動論》《走進浙江》《飛翔吧,浙商》等十多本著作,凝結(jié)著他對哲學和經(jīng)濟的深入思考,一年一本書的效率,不亞于任何一個專業(yè)作家,讓人肅然起敬————這是何等勤奮的一個“會稽太守”!今年2月以來,老書記又以“竺泉悟月”微信公眾號為平臺,幾乎是一周一期的速度,推送自己的詩作,熔詩歌、書法、朗誦于一爐,給人以浪漫唯美享受的同時,喚起對遠方的向往。 感謝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影視委員會副主任、《詩刊》編委黃亞洲先生,愣是在忙碌的創(chuàng)作活動和密集的學術(shù)交流之余,不嫌鄙陋,親自披閱不才拙作,并命筆賜序。作為第六屆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第六屆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魯迅文學獎得主,黃主席是詩壇巨擘,也是在全國影視界有著重大影響力的劇作家,卻如此謙沖自牧,和藹可親,讓人感動。說真的,我本不敢奢求黃主席援筆為序,以為即便寫了也是應付,沒想到他竟如此認真,如此“抬愛”。“乞言”半月之后,我就收到了他的《期待更多更深刻的紹興————序許偉君散文集<思想的土地>》,實出意料之外。黃主席兼擅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創(chuàng)作,著述等身。詩歌集有《父親,父親》《磕磕絆絆經(jīng)緯線》《密密的小樹林》《如期而至》等;散文有《外婆家的曙光》《不是囈語》《空中聲音》等;小說及小說集有《雷鋒》《交叉口》等,《日出東方》獲“國家圖書獎”和“國家五個一工程獎”;電視劇有《老房子新房子》《日出東方》《野姑娘茉莉花》《張治中》《淞滬風云》等,三年前熱播的《歷史轉(zhuǎn)折中的鄧小平》也由他參與編劇。黃主席與紹興也頗有淵源,詩集《行吟長征路》曾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他詩歌里的文字,透出的那勁那勢,總是如此與眾不同,充盈著一種張力,洋溢著一股生氣,讓人欲罷不能,就連本書的序言,也滲出一種詩歌的味道。詩人的洞見總是如此犀利,卓爾不群。我于紹興,苦思數(shù)年而未果,黃主席卻能在短時間內(nèi)輕松道破————“紹興太大,紹興太深,紹興太厚”,寥寥數(shù)語,就給出一個既大又深且厚的“立體”紹興。他的激情似乎永不枯竭,“黃亞洲工作室”微信平臺“每日黃詩”欄目更是天天向讀者傳遞黃主席“無私”舉薦的好詩,還親自掛帥,隔三差五奉獻力作,數(shù)日前就以一首《紹興的夜生活》,為我們送上了一個滿街魯迅印記、飄散著黃酒香味、搖曳著西施舞步的夜紹興。 也不能忘記原省政府參事室主任、省政協(xié)常委、社法委主任方泉堯先生,為本書的順利出版,奔走忙碌,玉成其美,做了不少事情,并對書中內(nèi)容提出修改建議;當然還有知我惜我的余建松老師,多次給我鼓勵和勇氣的浙江古籍出版社社長壽勤澤老師,多次替我新書書稿進行初校的市史志辦金星先生等等,此處點到為止,不一而足,衷心地道一聲:“謝謝!” 多年來,浙江古籍出版社在組織實施省政府主導的“浙江文叢”出版工程中,對浙江歷史人物的遺著佚文進行了系統(tǒng)的挖掘整理,其中《王陽明全集》《虞世南詩文集》《劉宗周全集》《陳洪綬集》《黃宗羲全集》《秋瑾詩文集》《景岳全書》《張岱全集》《陸游全集》等,均為本書所涉的紹興先賢作品匯編,為世人深人認識浙江歷史和傳承地域優(yōu)秀文化作出了重大貢獻,我撰寫《思想的土地》的初衷正好與之不謀而合。這是我的幸運,也是我選擇浙江古籍出版社的原因,而且編輯團隊對會稽文化的熟稔,也使本書的質(zhì)量有了更好的保障,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帶著垂愛期待,帶著親情友情,《思想的土地》就要與讀者見面了,我希望這不是一個結(jié)束,而是一個開始,我仍視之為壓力與動力,視之為過往歲月的證明。如果還能行走,無論遠近,我都沒有理由停止前進的步伐,否則就會上慚師長之顧,中負親友之知。 我不敢沉淪! 我必須在路上! 我依然誠惶誠恐! 魯迅文學獎得主黃亞洲主席是著名詩人,他的詩歌有著大量的擁躉,為了再次表達謝忱和敬意,我不避陋劣,操斧于班門之前,自題小詩一首————《如果》,權(quán)作后記的尾聲: 如果歲月是風 我也要在風中撒落幾粒蒲公英的種子 即使漂泊 也能植根大地 哪怕孤獨 仍可笑傲春日 如果歲月是歌 我也要在歌中發(fā)出幾聲叫天子的吟唱 就算呢喃 也稱小我華章 倘若悠揚 便是生命逸響 。ㄗⅲ浩压、叫天子為曾出現(xiàn)在魯迅故鄉(xiāng)百草園中的兩種生物) 丁酉中秋桂花香中許偉君書于西施故里浣沙溪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