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彥涵--苦難風流


作者:孫志遠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5:14


  一 會考
  講述彥涵,應從一九三五年夏天的會考開始。正是那次會考,將他最初的人生理想,化為了泡影,并改變了他此后的命運。
  彥涵就讀的學校,名為江蘇省立東海師范學校,分附中和師范,各讀三年。一九三五年夏天,彥涵已經(jīng)讀完了三年附中,就要升入師范了。附中三年,費用自理,到了師范,不僅免交學費,還管吃管住。
  這對家境貧寒的彥涵來說,意義實在重大。它意味著,多年的苦日子終于熬到了頭,從今往后,他再不用為學費發(fā)愁了,父親也不用到處借債,又到處躲債了。以后的事情,已經(jīng)看得清清楚楚:再過三年,師范畢業(yè),他就可以當個小學老師了。
  這是他當時最高的理想。
  從附中升師范,有個畢業(yè)考試,合格了才行。彥涵的學習成績,在班里向來數(shù)一數(shù)二,他有絕對把握考試合格,而且一定名列前茅。
  所以,一九三五年夏天,彥涵是以輕松的心情,并懷著美好的憧憬,來迎接考試的。
  他完全沒有想到,考試前夕,事情卻突然發(fā)生變化。
  離考試僅剩三天的時候,學校突然貼出布告,說,接省教育廳通知,今年的附中畢業(yè)考試,一律按江蘇省教育廳的統(tǒng)一試題進行。
  學校立刻一片嘩然。
  師范學校與普通中學相比,教材有很大不同,因此,多年以來,附中畢業(yè)考試,一直由學校出題,從未搞過全省會考。根據(jù)往年經(jīng)驗,學校的試題比較容易,一般都能及格。現(xiàn)在改為會考,試題內(nèi)容很可能超出所學范圍,結果就很難說了。而且,只剩三天時間,讓人措手不及。
  學校還制定了一個《會考規(guī)章》,其中規(guī)定:一門功課不及格,即取消升學資格。
  同學們議論紛紛,都為能否通過會考而擔心。
  彥涵比別的同學更擔心。萬一有一門不及格,他就全完了。他比不了那些家境富裕的同學,升不了師范,還可以考別的高中。他不行,家里不可能再供他上學了,升不了師范,只能就此中斷學業(yè)。唯一的出路,就是回到富安村里,養(yǎng)家糊口打零工,像他的父親一樣。
  果真如此,他就太愧對父親了。
  彥涵的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鄉(xiāng)下人,念過幾年私塾,年輕時曾與人合伙,開過一個小麻繩鋪,本小利微,又不善經(jīng)營,在彥涵很小的時候就倒閉了。雖然家在鄉(xiāng)下,卻地無一壟,父親只好到離富安村不遠的新浦碼頭上,給人家打零工。
  富安村一帶盛產(chǎn)雞蛋,常有外地商人坐船來收購,先在碼頭上點數(shù)裝箱,然后裝上船,順著村外的薔薇河,運往上海。父親就在碼頭上幫人家數(shù)雞蛋。父親是數(shù)蛋的高手,兩手同時抓去,一手正好五個,又快又準。春秋是雞蛋的旺季,數(shù)一天最多能掙五六毛錢,可以買回幾斤糙米甚至白面。這是一年中最好過的日子。淡季就慘了,幾乎掙不到錢,家里經(jīng)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父親在外打工,經(jīng);夭粊,家里的事情,全由母親一人操持。母親一共生了六個孩子,前兩個死了,剩下三女一男,都張嘴要吃的。沉重的生活,使她變得性情暴躁,遇到不順心的事,經(jīng)常罵罵咧咧。唯一能使她平靜下來的事,就是燒香拜佛,祈求佛祖大發(fā)慈悲,以改變家中貧困的現(xiàn)狀。
  父親不信佛,他把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兒子身上。他希望兒子能識字記賬打算盤,將來有個體面的營生,不要再像他那樣,苦掙苦熬大半輩子,卻連個家也養(yǎng)不起。為此,彥涵七歲那年,父親毫不猶豫地把他送進了學堂。父親還給他起了個學名,劉寶森。
  劉寶森是彥涵的本名。彥涵是他參加革命以后的名字。
  彥涵先在村里念了幾年私塾,識字沒什么問題了,但是私塾不教算術,他還不會打算盤。也就是說,還無法實現(xiàn)父親的夢想。后來,聽說新浦鎮(zhèn)上開辦了新學堂,鄉(xiāng)下人叫它洋學堂,洋學堂里教算術,父親咬咬牙,帶他去上洋學堂。洋學堂叫普愛小學,入學要考試,按彥涵的國文水平,考個四、五年級沒問題,可他不會算術,結果考了個三年級。這年,彥涵十二歲。
  他在洋學堂里上了四年學,也受了四年罪。
  首先,住宿是個大問題。新浦鎮(zhèn)與富安村之間,隔著薔薇河,往來要坐渡船,實在不方便,家里有錢的同學,都住學校。彥涵住不起,靠著父親一個朋友的幫忙,借宿在學校附近的澡堂子里。每天放學后,彥涵就去那個澡堂子,父親也從碼頭上趕過來,陪他一起住。天天如此,像回家一樣,卻絕不像回家那么隨便。
  住澡堂子,要等客人走光了,才能進去,而澡堂子要到晚上八九點鐘才關門,他就和父親一直坐在門口的臺階上等,有時要等兩三個鐘頭。不管刮風下雨,還是下雪,父子倆就一直坐在外面等著,吹著,淋著,凍著。彥涵常常是坐著坐著,就睡著了。澡堂子里的床鋪是給客人準備的,老板怕弄臟了不讓睡,父子倆只能睡在濕乎乎的地上,呼吸著永遠渾濁的空氣。
  父子倆在澡堂子里睡了三年多,直到六年級的下學期,彥涵才搬到學校去住。P3-5
  彥涵教授是中國人民革命斗爭時代的一個革命藝術家,他的作品是戰(zhàn)斗的人民生活的反映。作為木刻家,在三四十年代他就已經(jīng)出名,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反映了社會生活和革命戰(zhàn)爭。今天,這些作品還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巨大的藝術價值。
  ————德國藝術評論家阿爾豐·皮爾曼博士
  對1957年中國美術界的反右運動,對“文革”中喧囂一時的黑畫事件,書中都有詳盡而生動的描述。這是我所見過的關于它們的最為詳細的文字。僅此一點,就使本書具有了相當寶貴的史料價值。
  ————王培公
  他的苦難經(jīng)歷,折射了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他的史詩般的作品,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美術精神。他把魯迅提倡的版畫的戰(zhàn)斗精神,提高到了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他的使命感,他的骨氣,他對自由的追求,他對藝術的探索,在同時代的畫家里是少有的,而在這個物欲橫流、精神迷失的時代,就更顯珍貴了。
  ————作者





上一本:閃光的足跡--我的人生歷程 下一本:韋卓民年譜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彥涵--苦難風流的作者是孫志遠,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