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出生平民幸得啟蒙 清同治五年(1867年)十一月初三,山西五臺縣東冶鎮(zhèn)的一個普通農戶的家庭里,誕生一男孩,夫妻倆這才從那兩個多月前突然姑母去世的悲苦中解脫出來,丈夫趙良槐的臉上略微有了一絲舒展,緊抱著自己這第一個孩子,潸然淚下地走到姑母的靈位前說:“姑母大人哪,您期盼的孫兒順利出生了!壁w良槐情不自禁地用手撫摸著孩子那鼓鼓的小腦門,擦掉臉頰的淚水繼續(xù)說:“們從小父母雙亡,是姑母您一手把們拉扯大,為們成婚娶妻立家,可您卻撒手人寰了,沒能看上您孫兒一眼,真讓們悲痛。姑母呀,就請您老人家給孫兒起個名字吧! 良久,低頭站著的趙良槐猛抬起頭說:“姑母呀,們不敢忘懷您所囑咐‘耕讀傳家’的祖訓,就喚您的孫兒為戴文吧,讓他從小習文識字,愛戴文章!比缓螅w良槐給姑母的靈位深深鞠了三個躬,抱著小戴文返回側室妻子的床前說:“們給孩兒起好名字了,叫趙戴文,咋說?”妻子微笑地點點頭,表示認同。趙良槐此時的面容才有了些笑意。 迫于生計,趙良槐不得不棄農經商,經朋友介紹進了一家“釀香園”商鋪,走上了一條與父輩不盡相同的人生道路。通過幾年的努力打拼,在商界站穩(wěn)了腳根,家境達至小康。于是在度過了八個童年之后,無憂無慮的小戴文人了村塾,開始邁出了他人生道路的第一步。 東冶鎮(zhèn)在五臺縣是個很有名氣的大村鎮(zhèn),之所以有名氣,是因為清朝道光六年本村的徐繼畬,字松龕,別號牧田,步步科考中得進士,選人翰林院庶吉士。道光十年授翰林院編修,不久補陜西監(jiān)察御使,在此期間上書彈劾忻州知州史夢鮫以及保德知州林樹云等人,并且上書提議實行簡政,深合道光帝意見,因此道光帝召徐繼畬入朝覲見,向他詢問各種時事,徐繼畬都是對答如流,深得道光皇帝的欣賞。后又歷任廣西、福建巡撫,閩浙總督,總理衙門大臣,首任總管同文館事務大臣等等。五臺縣東冶鎮(zhèn),出此朝廷之重臣,真乃人杰地靈也。為此東冶鎮(zhèn)在請村塾師的問題上特別重視,所請的村塾師是要通過選拔、考核。在學識、人品方面都是很過硬之人。 最后受聘的是同治三年恩科貢生田丹臣。書記載:田丹臣先生自幼博文強記,十三歲六經皆能背通,二十歲時恰逢徐繼畬因撰寫的《瀛環(huán)志路》遭到小人讒言:“《贏環(huán)志略》有對圣上之祖?zhèn)鞒胁还е!毙炖^畬即被免去福建巡撫之職,改任太仆寺少卿。翌年,再次有人為此上書彈劾,朝廷削徐繼畬一切職務,圣批:“速返鄉(xiāng)!毙炖^畬回到家鄉(xiāng)后,當起了教書先生。田丹臣從師徐繼畬先生門下五年。有幸閱讀《瀛環(huán)志略》全部手稿,使田丹臣開闊視野,放眼天下。二十五歲時,縣試第一名。 在趙戴文入村塾時,正值田丹臣先生任村塾師。趙戴文與他的同齡學子們一起,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幼學》、《弟子規(guī)》等等的啟蒙教育學起,通過接受幾年的基礎教育,趙戴文已由一個無知的童子變?yōu)橐幻靶∠壬绷,這是因為得到田丹臣先生器重的原故。田丹臣先生在為學子們授學時,發(fā)現(xiàn)趙戴文聰明伶俐、記憶超凡,所學之內容能過目不忘,甚至能倒背如流。由于學子們接受程度不同,為了讓學子們都能學懂,田丹臣先生讓趙戴文做助學,把講義在不授學時留給趙戴文(書記載:“田丹臣先生……罔問寒燠,雖遇有風雨,從無頃刻之遲誤。若授學時間即有客來人談,必待授畢,然后款洽。其辛勤而謹嚴如此,但所居塾址約數(shù)里,宿食往返……”),這樣趙戴文在田丹臣先生不在時,為沒有學懂的學子們輔導,被人稱為“小先生”。 清光緒五年(1879年)趙良槐遭競爭對手設局,致使被涉訟監(jiān)押縣署,妻子為營救,用盡家中所有積蓄,才算了事。十二歲的小戴文過早地嘗試到了“人為刀俎,我為人魚”之苦味,可趙戴文沒有為此放棄了學業(yè)。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