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簡介: 查爾斯·馬什編*的《陌生的榮耀(朋霍費爾的一生)(精)》介紹了,當納粹暴政的巨輪碾壓過來,有趨炎附勢者、事不關(guān)己者、見風使舵者,還有被這些人所鄙夷與不理解的愛真理者。高音喇叭放的是雄壯的崛起之歌,隨之倒下的是猶太的無辜生命以及異議者。朋霍費爾是與我們有一樣性情的人。有與我們一樣的愛與怕,一樣沉重的肉身。他39年的一生,為我們解釋了,愛比死亡*堅強?br/> 目錄: 序:俯身向人 思念永恒的孩子(1906-1923) “意大利真是無窮無盡”(1923-1924) 大學的學習(1924-1928) “斗牛士的問候”(1928-1929) “長滿了傳統(tǒng)的苔蘚”(1929-1930) “在黑人教會我聽見福音被傳講”(1930-1931) “在恩典的約束下”(1931-1933) 神學沖鋒隊在行進(1933) 曠野中的呼喊(1933-1935:倫敦) “一種新的隱修主義”(1935-1937) “我必須成為一名寄居者和陌生人”(1938-1940) “廢墟中的圣誕節(jié)”(1940-1941) 殺了那瘋子(1941-19431 “通向自由之路上的盛宴”(1943-1945)序:俯身向人 思念永恒的孩子(1906-1923) “意大利真是無窮無盡”(1923-1924) 大學的學習(1924-1928) “斗牛士的問候”(1928-1929) “長滿了傳統(tǒng)的苔蘚”(1929-1930) “在黑人教會我聽見福音被傳講”(1930-1931) “在恩典的約束下”(1931-1933) 神學沖鋒隊在行進(1933) 曠野中的呼喊(1933-1935:倫敦) “一種新的隱修主義”(1935-1937) “我必須成為一名寄居者和陌生人”(1938-1940) “廢墟中的圣誕節(jié)”(1940-1941) 殺了那瘋子(1941-19431 “通向自由之路上的盛宴”(1943-1945) 致謝 譯后記 索引 參考文獻思念永恒的孩子(1906-1923)迪特里希·朋霍費爾還很小的時候,一家人租住在布雷斯勞大學醫(yī)院附近的一棟別墅里。那時,他和雙胞胎妹妹薩賓娜會很晚不睡,嘗試去想象永恒。這個儀式*后變成了一種游戲,兩人各自默想那個詞,清除頭腦中的雜念。緊挨著房子的北邊有一個墓地,舉行葬禮的時候,馬拉著靈車緩緩而來,兄妹倆就扒著臥室的窗口觀看?br/>永恒。Ewigkeit?br/>薩賓娜覺得這個詞“很長,令人恐懼”,迪特里希則覺得崇高:他稱之為一個“使人敬畏的詞”?br/>有時,他會想象自己臨終的情景,躺在床上,家人和朋友圍在四周,即將踏入天堂的大門。他知道自己要說些什么*后的話,有時候大聲演練。不過他不敢告訴任何人。他希望把死亡當作一位預期要來的客人——他不想有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不過,有些時候,他上床時認定死亡在那一晚就要來臨,頭暈,感覺臥室的墻壁旋轉(zhuǎn)起來,好像自己處在旋轉(zhuǎn)木馬的中心。他想象自己沖向哥哥姐姐、爸爸媽媽,大聲呼救。他感覺自己今晚就要進入那巨大的奧秘之中,這件事現(xiàn)在正在發(fā)生的感覺是如此強烈,以至于他不得不咬自己的舌頭,以確認自己還活著。這樣他可以感受到有朽之人的疼痛感。在這樣的時刻,他擔心自己受到了一種“不可治愈的恐懼”的折磨?br/>兄妹倆有獨立臥室后,設(shè)計了一種暗號,繼續(xù)他們的玄想游戲。迪特里希會用手指在墻上輕輕敲擊,這個“警示的敲擊”宣布到了再一次默想永恒的時候了。再敲一次,表示對這個嚴肅的主題產(chǎn)生了新想法,如此循環(huán)往復,直到其中一人察覺到*終的靜默z——通常是迪特里希。游戲結(jié)束之后,他躺著不睡,房間里**的光亮來自母親放在邊桌上的十字架燭臺。!巴砩衔疑洗,有十四個天使圍繞著我”,他可以聽到她的歌聲。他非常喜歡這個想法:一個天使“穿著小白袍”,站在床邊,其他天使則看護各處的孩子們?br/>薩賓娜后來寫道,迪特里希相信這個夜晚的儀式使他免遭“撒旦的吞吃”。盡管在他成年后的作品中極少提到撒旦,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終,死亡更多是令人著迷,而不是讓人害怕,而魔鬼則幾乎完全無法嚇到他!吧系鄄幌M祟悡@受怕”,將來有一天他會在上層人聚居的倫敦郊區(qū)講道時對會眾這樣說。上帝**的盼望,是人類“‘充滿激情’和‘饑渴地’呼求憐憫、愛,以及……恩典!迸c二十世紀大多數(shù)新教神學家不同,迪特里!づ蠡糍M爾并不是出身于神職人員家庭。1906年2月4日,朋霍費爾生于布雷斯勞,在八個孩子中排行第六(他的雙胞胎妹妹第七),父親是一位天賦極高的人文主義者,在宗教節(jié)日喜歡親人朋友的聚會甚于去教堂。朋霍費爾在給圣誕老人的**封信中這樣寫:“玩具槍,玩具兵!”。在接下來的許多年中,他的要求還包括樂器、西裝、皮帽、襯衫領(lǐng)帶、國外旅行、用于各種場合的鞋,還有康德和黑格爾的著作。他的絕大多數(shù)愿望都得到了滿足?br/>一家人住在伯肯沃申路9號,位于布雷斯勞郊外富人聚居的舍尼希區(qū)(Scheitnig)。街對面有一個形狀狹窄的公園,順著南邊老奧德河(Alteoder)的轉(zhuǎn)向延伸,過了頓布呂克橋(Dombruicke),一直到市動物園和主教林(Bishop'sForests)。在北面,一條小路穿過濃密的松樹林,通向墓地和精神病醫(yī)院,迪特里希的父親就在那里工作。薩賓娜回憶說,有一個夏天的午后,她的雙胞胎哥哥在家里人招呼吃飯之后失蹤了。當時下西里西亞正經(jīng)歷一場暑熱。迪特里希曬得黝黑,披著“一頭亞麻色的頭發(fā)”,在后院里跑來跑去,想要躲避蚊蟲。*后,他藏到了玫瑰花棚和院子邊緣之間、雜草叢生的一個小花園里。保姆站在走廊上反復喊他吃飯,迪特里希完全沒反應。他絲毫不顧熱浪和不斷昏暗的光線,一個人待在花園里的隱秘處,心滿意足!@棟宅子有厚重的墻壁、狹窄的窗戶以及高聳的尖頂,坐落在老奧德河的東岸,對面是一條鋪鵝卵石的街道,毗鄰著另一片狹長的林子。建筑外部的拱和翅托結(jié)構(gòu)令磚石變得生動,而尖頂、屋頂懸挑和桁架散發(fā)著哥特一巴洛克氣質(zhì)。斜脊屋頂和嵌入式的門廊,重檐、天窗和眉窗則到處給人留下一種下日耳曼地區(qū)農(nóng)莊的印象。P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