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兄弟,德國18—19世紀著名學者(哥哥,威廉·馮·洪堡1767—1835;弟弟,亞歷山大·馮·洪堡1767—1859),同歌德、貝多芬、康德、席勒、黑格爾是同時代的人。他們一個是哲學家、語言學家、教育改革者和普魯士政客,一個是自然科學家、自然地理學家,近代氣候學、植物地理學、地球物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作家和周游世界的人——兩個天才,同為一母所生,人生道路為何如此殊異? 他們彼此信任,卻又彼此分隔,像兩個對極。他們完全明白自己性格的迥異,表現(xiàn)得像兩個互補的角色,終生相互尊重,因為他們在對方身上認識到了自己缺少的東西。他們兩人同席勒和歌德相識,組成“四人聯(lián)盟”,并成為終生朋友。這四個大師級人物的在靈感上的碰撞,在思想上的相互啟發(fā),必然擦出耀眼的火花,也必然成為人類文化史上的佳話。撰寫雙人傳記,這個出色的想法,為讀者打開了一扇大門,讓我們重新審視和思考后浪漫派時期一代人的命運。作者曼弗雷德•蓋耶爾用十章的篇幅,充分利用洪堡兄弟的日記等歷史資料,從兄弟倆的貴族出身、家庭教育寫起,到他們上大學、結交的朋友圈,再到他們各自的事業(yè)——成為柏林科學院院士,全書以德國乃至歐洲18世紀和19世紀精神史、文化史、文學史和科學史以及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勾勒出洪堡兄弟成長的背景:啟蒙思想、康德和歌德對他們整體論思想的重要影響。本書翔實地考證了洪堡兄弟的一生。 本書簡介: 威廉•馮•洪堡(1767—1835)和亞歷山大•馮•洪堡(1769—1859)這對兄弟書寫了歷史——哥哥作為哲學家、語言學家和普魯士的政治家;弟弟作為自然科學家、作家和世界考察家。他們在自己的領域里成績斐然,出類拔萃。尤其弟弟亞歷山大的人生與作品最近又重新進入人們的視線:通過亞歷山大•馮•洪堡本人的鴻篇巨制《宇宙》(Kosmos)的出版,通過丹尼爾•凱爾曼(DanielKehlmann)的長篇小說《丈量世界》(DieVermessungderWelt)的出版。洪堡兄弟畢生彼此聯(lián)系非常緊密,然而,他們在性格氣質和興趣愛好方面卻迥然不同。本書作者借助書信和作品節(jié)選幫助讀者理解,為什么兩兄弟會走上如此的殊途?在突出了他們人生中的重要站點——比如在魏瑪與歌德和席勒的相遇,同時,也描繪出他們生活的光輝時代。 作者簡介: 曼弗雷德•蓋耶爾(ManfredGeier),出生于1943年。在漢諾威大學語言文學專業(yè)從教多年。現(xiàn)在,他是自由的政論作家和私人教師,生活在漢堡。他出版過很多書,包括《康德的世界,一部傳記》(KantsWelt.EineBiographie,2003)和《聰明人嘲笑什么》(WorüberklugeMenschenlachen,2006),此外,他還在羅沃爾特出版社出版了關于卡爾•波普爾(KarlPopper)的《維也納圈子》(WienerKreis)以及馬丁•海德格爾(MartinHeidegger)的學術專著。 目錄: 第一章悲哀的少年時代/001 如此熱愛自然的兩個孩子,為什么總是感到備受折磨? 第二章要有勇氣駕馭你自己的理性/028 這兩個年輕人如何進入柏林啟蒙思想家的圈子?他們向這些啟蒙思想家學習到了什么? 第三章邁入世界的第一步/049 這兩個大學生如何構成其精神?最初的交友如何? 第四章關于對象本身/087 亞歷山大和威廉在萊茵河畔旅行中觀察和了解到了什么? 第五章奇怪的事實的目擊證人/112 洪堡兄弟如何經(jīng)歷法國大革命并尋求擺脫危機的出路? 第六章每個人都必須為整體發(fā)揮作用/143 為什么威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亞歷山大追蹤生命的足跡? 第七章耶拿的各種社會狀況/186 洪堡兄弟如何與歌德和席勒交友,并且發(fā)展關于整體的古典思想? 第八章怎樣的一種享受。。223第一章 悲哀的少年時代/001如此熱愛自然的兩個孩子,為什么總是感到備受折磨?第二章 要有勇氣駕馭你自己的理性/028這兩個年輕人如何進入柏林啟蒙思想家的圈子?他們向這些啟蒙思想家學習到了什么?第三章 邁入世界的第一步/049這兩個大學生如何構成其精神?最初的交友如何?第四章 關于對象本身/087亞歷山大和威廉在萊茵河畔旅行中觀察和了解到了什么?第五章 奇怪的事實的目擊證人/112洪堡兄弟如何經(jīng)歷法國大革命并尋求擺脫危機的出路?第六章 每個人都必須為整體發(fā)揮作用/143為什么威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亞歷山大追蹤生命的足跡?第七章 耶拿的各種社會狀況/186洪堡兄弟如何與歌德和席勒交友,并且發(fā)展關于整體的古典思想?第八章 怎樣的一種享受。。223亞歷山大如何最終到達美洲?他在美洲向他的哥哥威廉報道了什么?第九章 人們必須在世人面前尊重祖國/264為什么威廉·馮·洪堡從政于德國,而亞歷山大變得越來越法國化?第十章 我對所做的事并不后悔/318洪堡兄弟如何能夠在老年時享受幸福,共同生活在一個地方,并且撰寫他們的畢生著作?譯者后記/361附錄/366簡寫書名/366人名索引/367參考文獻/385撰寫雙人傳記,這個出色的想法打開了一扇大門,讓我們重新審視和思考后浪漫派時期這代人的命運。——海寧•里特爾(HenningRitter),《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AllgemeineZeitung)這是一本非同尋常的書,讓人愛不釋手。——沃爾夫岡•貝茨(WolfgangBetz),《全球》(Globus)第一章 悲哀的少年時代如此熱愛自然的兩個孩子,為什么總是感到備受折磨? 1823年夏天,當來自柏林的科爾勞什樞密顧問夫人和霍恩索倫封侯夫人在波西米亞的瑪麗亞溫泉鎮(zhèn)結識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時,她們感到非常驚訝。這位74歲的老人看上去比老年肖像畫上更英俊,更年輕。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歌德此時正煥發(fā)青春,他對19歲少女烏爾里克·馮·萊維佐夫產(chǎn)生了愛慕之情。這個姑娘正和她母親在瑪麗亞溫泉鎮(zhèn)逗留。當科爾勞什樞密顧問夫人和霍恩索倫封侯夫人想同歌德這位著名的詩人進行談話時,她們對歌德人生的最后一次戀愛一無所知。歌德少言寡語,他大多時候僅是提醒她們注意,盡量使用變換的語調和充滿魅力的語言,諸如:“夠奇怪的!”等等。他們還談及科爾勞什樞密顧問夫人的故鄉(xiāng)?墒牵斔麄冋務摴餐氖烊送·馮·洪堡時,歌德突然想起來什么:“哦,是的,我們曾經(jīng)一起度過愉快的一天。”這時的威廉·馮·洪堡已經(jīng)于1820年離開國家公職崗位,退隱到柏林附近其家族的特格爾宮殿的寂寞中。歌德淡定地評價自己的回憶:“您看,我有時會說漏嘴。” 然后,他變得嚴肅起來,中斷了談話。她們發(fā)覺,他不愿意被她們提醒,去回憶他平生唯一的一次在柏林的逗留。抑或歌德在為自己的健忘感到惱火?歌德并沒有意識到,他曾經(jīng)做了什么。他在日記中記錄了這件事。那是1778年5月的事。 歌德自1776年起擔任樞密公使館參贊,他被卷入了魏瑪宮廷的政治交易中。一次外交使命使他和當時尚年輕的薩克森-魏瑪?shù)目?middot;奧古斯特公爵一起來到普魯士的首都。這位公爵化名阿勒菲爾德先生,由他青年時期的朋友、侍從官馮·維德爾和歌德陪同,前往柏林和波茨坦旅行。他們不得不與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即“老弗里茨”就薩克森-魏瑪在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zhàn)爭中的政治和軍事地位進行談判,這場戰(zhàn)爭在普魯士和奧地利之間一觸即發(fā)。5月15日,歌德一行人到達了波茨坦。在接下來的一周,柏林沒有給歌德留下什么好印象。熙熙攘攘的人群、馬匹、車輛和火炮組成的嘈雜喧鬧使他感到不安。他坐在戰(zhàn)爭的源頭,在“這源頭面臨溢出來的危險時刻”。1778年5月20日的小規(guī)模日游活動得以稍微地放松,歌德寫下這樣的記錄:“從柏林出發(fā),10點鐘經(jīng)雪恩豪森到特格爾宮殿。經(jīng)夏洛特堡到蔡倫多夫。夜里到達波茨坦。”歌德確實到過特格爾,而幾十年后,對威廉·馮·洪堡這個名字的提及才使他想起在這里度過的愉快一天。這是那段小故事的誘因,這段小故事經(jīng)常被傳播,也在無數(shù)關于洪堡兄弟的傳記中找到固定的位置:說歌德1778年在特格爾拜訪過威廉,“然而,威廉還是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尚不屬于貴族階層。尤琉斯·略文貝格在其1872年出版的關于亞歷山大·馮·洪堡的三卷本學術著作中進行了更詳細的描述:“歌德也于1778年5月在柏林逗留期間作為客人拜訪過特格爾。優(yōu)秀的天才引領歌德徒步走出在勃蘭登堡省的雅典的不爽,經(jīng)雪恩豪森和特格爾前往波茨坦。在特格爾宮殿中,歌德進行午間休憩,他好像被這場所的精神魔力吸引,在這里,威廉和亞歷山大當時不過是與他有親緣關系的男孩兒, 分別是11歲和9歲。他們還在歌德的腳下玩耍。”人們可以看到,歷史學家們偶爾也會“說漏嘴”并且任其想象天馬行空地縱橫馳騁。老年歌德在其瑪麗亞溫泉鎮(zhèn)的簡短談話中提起他前往柏林和特格爾的旅行時提到了洪堡這個名字,這并不足為奇。因為洪堡兄弟畢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自從他們1794年在耶拿開始的那些相遇和談話以來。歌德用神話的方式暗指洪堡兄弟像不朽的雙胞胎卡斯托耳和波盧克斯,在歌德看來,洪堡兄弟作為“永不離散的一對朋友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熠熠生輝”。 亞歷山大的自然研究范圍廣泛,這些研究也經(jīng)常推動歌德的自然科學研究著述的誕生,威廉進行美學和文學領域的反思,也對他有啟迪。然而,1778年5月沒有任何關于歌德與洪堡兄弟愉快會面屬實的報道,也沒有令人信服的跡象存在。歌德本人讓此事成為不確定:即他在對話里說的“我們”是指誰。他曾和魏瑪公爵到過特格爾嗎?而且,他為什么在5月23日進行了前往特格爾的郊游?對此人們并不知曉。或許歌德讀過弗里德里希·尼考萊的通俗的讀物《對皇家官邸城市柏林和波茨坦的描述》,從而得知,小村子特格爾也屬于周邊地區(qū)的名勝古跡。在一個狹長而不是很寬的哈維爾河支流的水系旁,這個小地方歸雪恩豪森管轄,在這水系旁就有一座小宮殿,帶一個“漂亮的花園和葡萄山,其地理位置是很誘人的。在森林覆蓋的連綿起伏的山坡旁,人們可以散步,在許多地方掠過特格爾湖眺望施潘陶和相鄰的地方”。特格爾森林以樹木著稱,在該森林中,林木顧問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布爾格斯多爾夫)不僅設計規(guī)劃了本地植被的樹木, 還嘗試在勃蘭登堡邊境的沙地上培育主要來自北美的樹木。對于歌德而言,這些可能是很有誘惑力的,歌德自從春天以來一直在忙于重新規(guī)劃魏瑪風景花園“施特恩”和提夫爾特公園,或許在處于激昂和動蕩中的城門外。在特格爾這個彈丸之地還真有些可看的地方,有某種歌德可以利用的東西。但是,歌德也可能是看了尼考萊的書后被吸引到特格爾,人們可以在一家名為“新罐”的好酒館美美地享受美酒佳肴,“因此,經(jīng)常有人從柏林乘坐馬車前往此處。餐食必須事先預訂。”歌德斷言:“中午吃飯。”他沒有提及“洪堡”這個姓。他是上午10點鐘動身的,不久就把奧拉尼堡城門甩在后面,然后行駛在西北方向很難走的、深深的沙質的路上,這條路使人和牲畜只能緩慢前行。柏林周圍的沙子造成塵土飛揚。他自稱跨過了龐口小溪,然后穿過廣闊的冷杉樹和松樹相間的森林,當時人們還稱這種森林為“荒原”,穿越永福爾荒原,海靈塞和施潘陶的城市荒原。哈維爾河長而寬的出口就像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在他面前延伸開來。哈維爾河有許多島,還有一片草地,一條小溪穿越這片草地蜿蜒流淌,這條小溪驅動一個風車,一個當磨合鋸使用的風車。小特格爾就位于這條小溪的一側,在小溪的另一側,人們可以看到森林邊緣處有一個小牌子,上面寫著:“小宮殿”。對特格爾小宮殿的文字描述和繪畫給我們展現(xiàn)出一幅畫面,洪堡兄弟在這個地方度過了童年和青春時代的大多時光。一個通往舊建筑群布滿蔭翳的通道從小溪處愜意地延伸過來,處于中心位置的是一座堅固的塔狀建筑,一座長方形的二層住房以及一個當廚房和倉庫等使用的側樓與這個塔狀建筑連接。屬于這座建筑的還有一個農(nóng)用的庭院。一個用吊桶打水的汲水井滿足了用水需求,倉庫存放著圈養(yǎng)牲畜的飼料, 葡萄種植人員用的房子位于旁邊,他們負責打理附近圍欄山丘上種植的葡萄。這里的土壤是沙質的,但人們還是可以享受品嘗特格爾葡萄酒的樂趣,盡管這種葡萄酒據(jù)說應該是一種“有些粗糙,并不綿潤的餐桌飲品”。自從1776年以來,這個莊園和宮殿屬于洪堡家族。洪堡一家在夏日里尤其喜歡在這個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逗留,而在冬季,他們偏愛在柏林居住。因為當時11歲的威廉和比他小兩歲的亞歷山大不太可能于1778年5月20日在歌德的腳旁玩耍,所以,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喜歡逗留的主要原因是特格爾的自然環(huán)境。威廉·馮·洪堡向未婚妻卡洛琳娜·馮·達赫略敦描繪了特格爾的優(yōu)美風景,向她介紹當?shù)匾环殡S他成長的畫面,同時也向她揭示了此地好山好水對他性格塑造的深刻影響,對于他的成長而言,自然從一開始就起重要作用。1790年5月8日,他在柏林給他親愛的未婚妻“麗”寫信說,“特格爾非常優(yōu)美”,“這個地區(qū)實際上有些浪漫特色,這里是如此寧靜。我自幼就生活在這里,每當看到這美景,我就被無數(shù)回憶打動。我經(jīng)常站在葡萄山上俯瞰田野、草坪、湖泊及其零星分布的島嶼”。小山丘當時在他看來就像高山,那個湖就像大海一樣。他被吸引到這個地區(qū),這里的魔力深深地打動他。幾天之后,他從特格爾給戀人寫信,向她描繪,這種奇妙的、難以言說的情感如何征服了他。他看到了“山坡、峽谷, 在我童年時,就向我奉獻了如此美妙的快樂。在青春萌動的時光,我是多么依戀這湖泊,掠過原野和森林,想象著越來越遠的地方。這風景成為我內心永恒的景致,是我成就一番事業(yè)的勇氣和興致的動力之源泉”。在威廉·馮·洪堡稍后的幾年里,人們很少再能感受到這種與最早的童年回憶相聯(lián)系的青年時代的樂趣。他對干一番大事業(yè)的熱切盼望和對遠方的遐想被多愁善感的寂寞的傾向所取代。然而,與其青年時代的愿望相反的是,他在從1820年到1835年的人生最后15年內退隱到特格爾,特格爾成為他喜愛的地方,喜愛程度勝過一切。就好像他想要重新找到青春時代的自然之美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快樂一樣。他和妻子返回了鄉(xiāng)間,他在30年前就優(yōu)雅地向她勾勒了這幅畫面。他把一大堆信札放到老年時期的女友眼前。1822年7月10日,他致信夏洛特·狄德時說:“我非常愛特格爾”。此時他正請卡爾·弗里德里希·申克爾把那座帶四角厚重塔的、簡約的舊房子改建成古典主義的、線條清晰的樓房,這座樓房魅力仍在。這樣一來,不僅使得希臘的精神被注入這邊境省份的風景中,而且房子的主人最終也找到了安適的歸宿—他童年時代對自然的喜愛、幸福地生活過的地方。他致信朋友時贊美這個地方是柏林周圍最美的地區(qū)。廣闊森林覆蓋的寂靜的山丘,站在山丘上可以眺望許多小島的湖泊,還有這座房子,房子周圍綠樹掩映,高大的樹木蒼勁挺拔,“我在童年時看到的這些高大樹木,現(xiàn)在仍然伴隨我成長。”這一切使他快樂得像一個孩子似的,他仿佛返老還童了。那些樹木還讓他如此癡迷。樹木在房子的周圍形成寬大的樹蔭,環(huán)繞著這座房子,組成一個彩色的扇形,這是他1824年秋天致信夏洛特·狄德時寫下的句子。在花園和葡萄山上有果樹;▓@是個茂密而陰暗的灌木叢, 湖泊被森林環(huán)繞。“我對樹木懷有一種特殊的愛,不愿意讓人拿走一棵,甚至都不允許人們把任何一棵樹移到別處。??在這些樹木中蘊藏著一種讓人難以置信的、令人仰慕的精神氣質,它們的根部被局限在土地上,但卻如此堅定挺拔,蓬勃舒展的枝葉伸向無限的空間。我所了解的大自然中,幾乎沒有如此這般讓人敬仰且有象征意義的植物了。”在威廉的弟弟亞歷山大的思想和情感中,特格爾迷人的風景也留下持久的印記。威廉在童年期間與他弟弟從未分開過。就像威廉向他的新娘描繪的那樣,亞歷山大·馮·洪堡也津津樂道地向他青年時的朋友卡爾·弗萊耶斯雷本描繪這里的自然風光。他向朋友勾勒出一幅童年的畫面,同時讓朋友了解他的性格特征。亞歷山大想象著,自己與卡爾的共同生活一定是未來回憶的最大樂趣。1792年6月5日,亞歷山大向卡爾講述自己周末在特格爾拜訪母親的事。他從柏林出發(fā),經(jīng)過遙遠的路途來到這座小宮殿。“沙子路面很可怕,但穿越一片茂密的森林”,他來到那座綿延很長的湖,湖泊被一座座植被茂盛的美麗小島切斷。“山丘上長滿葡萄藤,我們稱山丘為大山,有國外品種筆直高大的樹木、房子周圍的綠草地,還可以眺望風景如畫的湖岸那賞心悅目的景色,這一切使得這個地方成為該地區(qū)最有魅力的地方。” 與他哥哥一樣,亞歷山大·馮·洪堡也沒有忘記提及,大自然不僅向他提供了極度的快樂,而且大自然還有助于其精神的發(fā)展,大自然啟發(fā)了他的思想,使他把認知興趣轉移到對大自然的研究上。洪堡兄弟幾乎用同樣的話語回憶了迷人的、嫵媚的、有魔力的、浪漫的、美麗的大自然給他們帶來的享受。他們不僅彼此分享了這種感受, 而且兩人都同樣經(jīng)歷了接下來令人稱奇的轉折。因為兄弟兩人都充滿戲劇性地顛覆了自然的田園風光給予他們的厚愛,反而將它視為早年歲月的災難。亞歷山大·馮·洪堡向他的朋友弗萊耶斯雷本描繪風景如畫的特格爾時,使得朋友非常驚訝:恰恰是這個地方,只要他來這里,就觸景生情,內心油然而生一種憂傷和悲哀:“在特格爾,我度過悲哀的人生的絕大部分,在那些愛我、希望我過得好的人中間,我與這些人在情感上從來沒有相遇過,我的身心一直處在沉重的強制和寂寞中,在被迫經(jīng)常扭曲和表現(xiàn)出自我犧牲精神的狀況中。而現(xiàn)在,我自由而不受干擾地生活在這里,我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這迷人的、嫵媚的大自然的享受中,現(xiàn)在,那些令我反感的印象、那些兒時的記憶,幾乎每件沒有生命的事物都會使我的回憶變得生動鮮活起來。” 寂寞、扭曲和強制:威廉·馮·洪堡用類似的話描述了那種悲哀的情緒,他童年時忍受了悲哀的情緒帶來的痛苦。他向親愛的卡洛琳娜勾勒出一幅共同的、幸福的未來畫面,他告訴她,他的童年“荒蕪而沒有快樂”地凋謝而去。他向未婚妻描繪了充滿快樂的屬于他們的天空。他把青年時代描繪得越黑暗,就把他們未來共同的天空想象得越熠熠生輝:“我曾有過如此悲哀的少年時代。人們折磨我;我身邊沒有任何對我有意義的人,但是,當我想象這樣一個人的時候,我也無法與這個人交往。” 對自然的喜愛,自然讓他的目光徜徉在曠野和遠方;他忍受著生活方式的苦楚,這種生活方式限制了他,并且把他驅趕進備受折磨的寂寞中。為了能夠理解這種反差,我們現(xiàn)在必須把注意力放在那些人身上:他們在洪堡兄弟的童年和青年時代扮演了主要角色。父親。洪堡兄弟的父親亞歷山大·格奧爾格·馮·洪堡1720年出生于波莫瑞省的薩門茨。他16歲時參軍,作為輕騎兵軍官參加了三場西里西亞戰(zhàn)爭。在持續(xù)7年的最后一場戰(zhàn)爭中,他沒有能夠戰(zhàn)斗到最后。由于傷勢很重,這位皇家普魯士上校不得不于1761年離開戰(zhàn)事。但是因為他在7年戰(zhàn)爭中贏得了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的信任,他3年后被任命為不倫瑞克-沃爾芬比特爾公國的伊麗莎白公主的侍衛(wèi)長,她是普魯士王位繼承人即后來的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的夫人。他在侍衛(wèi)長這個位置上沒有做太久。1769年春,他被調離波茨坦的王儲宮廷中侍衛(wèi)長這個位置,這是在王子和公主的婚姻失敗之后。在這次婚姻災難之后,馮·洪堡上校沒有了任何公職,徹底退隱,全身心地投入到關心家庭、打理可觀的財產(chǎn)的個人生活中。1766年,已經(jīng)46歲的他娶了比他年輕21歲的妻子,她把特格爾宮和其他重要的地產(chǎn)作為嫁妝帶到婚姻中。在介紹威廉·馮·洪堡和亞歷山大·馮·洪堡的母親之前,我們再簡短地、從家庭譜系的角度指明他們的父親的家族史,重構這段家族史,為人們提供了這段歷史的可信度。它一直追溯到16世紀。值得注意的是,洪堡家族不僅最初源自德國東部的波莫瑞,在一個延伸很廣的親緣網(wǎng)中與法國和瑞典的家庭成員聯(lián)系在一起。對于該家族的社會地位來說很重要的是:他們不屬于普魯士古老的容克貴族階層。他們是市民,作為手工業(yè)者、貼身保鏢、市長、公職書記員、宮廷顧問和公使館參贊兢兢業(yè)業(yè)并獲得成功。雖然有些洪堡家族成員作為軍官為勃蘭登堡選帝侯效力,但是,漢斯·保爾·洪堡于1738年才請求并獲得“極其尊貴的、強大的國王和最仁慈的主子”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賞賜的世襲貴族稱號 ,漢斯·保爾·洪堡當時作為普魯士皇家上尉效力,是波莫瑞蔡伯林莊園的主人。他就是亞歷山大·格奧爾格·馮·洪堡上校的父親,他現(xiàn)在雖然享有貴族“馮”的特權,但并不受普魯士古老的國家貴族等級這一傳統(tǒng)統(tǒng)治束縛。亞歷山大·格奧爾格享有朝廷的信任。即便在他不再為宮廷效力之后,他仍然屬于后來的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的親密圈子。人們說,假如他經(jīng)歷了王位的更迭,他會在國王手下任大臣的。他并不是一個頭腦狹隘、目光短淺的廷臣,而是對許多領域感興趣的人物,他坦誠地接受啟蒙的新思想。在留存下來的、罕見的一幅他的肖像畫中,他以明亮而警覺的雙眼盯著看畫者,嘴角也露出輕松而愉快的微笑。人們稱贊他是一位有理智和品位的人。“地位高的人和地位低的人在交往中都了解到,他是這樣一種人,因此非常尊重他。他還是一個很喜歡交友的人,非常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樂善好施。因此每個人對他的死亡都很惋惜,他于1779年1月6日去世,享年59歲。”他把小特格爾宮周圍修葺成一個充滿魅力的景致,來特格爾宮拜訪他的人都贊揚他輕松活躍的閑聊、可親的個性、開明的自由意識及其作為人的樂天性格,這一切的贊美構成了“他與安靜而有節(jié)制的妻子形成的完美反差”。母親。洪堡兄弟的母親瑪麗·伊麗莎白·考洛姆普雖然1741年出生于柏林,然而,主要是法國人、蘇格蘭人和荷蘭人為她的家族史做出了貢獻。考洛姆普家族在家譜系上可以追溯到祖先讓·考洛姆普,他是法國南部小城布洛薩克的房地產(chǎn)商。他的兒子亨利作為胡格諾派信徒不得不在1695年南特詔書取消后逃離法國。他首先逃往哥本哈根,在那里娶了瑪?shù)吕倌?middot;德·莫爾,她是另一位逃亡者的女兒,她父親出身于荷蘭蓋爾德恩家族,是巴黎最重要的鏡子生產(chǎn)商。其家族主要通過他的經(jīng)營獲得了豐厚可觀的財產(chǎn),這筆財產(chǎn)最終通過考洛姆普這條線傳到了瑪麗·伊麗莎白·考洛姆普手里,在此過程中,更高的普魯士官員和國庫總監(jiān)威廉·杜爾哈姆一方的蘇格蘭血統(tǒng)也起到重要作用。在洪堡兄弟的母親多民族的祖先名字的背后隱藏著多種多樣的和變幻莫測的命運,旣·伊麗莎白·考洛姆普的人生并沒有在平靜的軌道上運行。她出生于具有胡格諾派信徒傳統(tǒng)的市民家庭,擁有一大筆可觀的財產(chǎn),屬于這筆財產(chǎn)的還有柏林御林廣場旁耶格爾大街22號的“考洛姆普宮”。她剛滿18歲,就被她的父母嫁給普魯士上校、富裕的地產(chǎn)主弗里德里希·恩斯特·馮·霍爾韋德男爵,這使他們的婚姻增添了特格爾祖?zhèn)髯獾璧霓r(nóng)莊和靈根瓦爾德的地產(chǎn)。他們婚后不久就有一個兒子出生,這時似乎沒有任何事情成為一種舒適愜意生活的阻礙?上ВY婚兩年之后,馮·霍爾韋德男爵就出人意料地亡故了。1765年,瑪麗·伊麗莎白·霍爾韋德就成了年輕的寡婦,身邊有個年幼的孩子。為了保存她的社會地位,為了使她那個沒有父親的兒子能夠享有一種符合階層地位的教育,她又能做什么呢?她選擇了已經(jīng)46歲但還未婚的侍從官和上校亞歷山大·格奧爾格·馮·洪堡為自己的第二任丈夫,于1766年嫁給了他。這應該是一場“互相傾慕的婚姻”,盡管在婚姻中經(jīng)濟上的優(yōu)勢和對等級觀念的考慮也起了一定作用。人們談及他們的婚姻時這樣說:“他的妻子更多的是在他的身旁生活而不是和他一起生活。”但這僅僅是猜測而已,因為人們找不到任何可信的同時代的信息。多次得到確定的僅僅是夫妻二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行為方式,旣·伊麗莎白的第二任丈夫樂于交往,他活躍、樂天,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洪堡夫人內向平靜的性格和沉著鎮(zhèn)定的冷靜氣質。她的言談舉止中規(guī)中矩,不失端莊,卻呆板而嚴肅,不茍言笑。她以嚴苛的節(jié)儉關注著自己的財產(chǎn),總是擔心會變得貧窮。她也經(jīng)常是“隱忍的”,很多時候都是自己承受痛苦,對痛苦的原因緘默不語,保持沉默。她“似乎屬于那種天性的人,既不允許給自己又不允許給別人一種情感表達,幾乎不允許任何一種輕松愉悅的情感表達”。這種描寫可能有些夸張,因為關于她內在的情感世界,我們既沒有她自己也沒有她的熟人說明的資料。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得不滿足于馮·布里斯特夫人拜訪洪堡家后向她妹妹通報的情況:洪堡夫人,“我向你保證,她今天看上去和昨天的樣子以及明天的樣子一模一樣。她的頭部裝飾就像十年前甚至更久時間之前那樣,總是直發(fā)、束發(fā)而且簡樸!再加上蒼白而細膩的臉頰,在那張臉上看不到一絲情緒變化;她聲音溫柔,但問候冰冷而直截了當,還有,她在其所有的聯(lián)系中都表現(xiàn)出毫不動搖的忠誠。” 她履行她的義務,掩飾自己的情感。在結婚的第一年,她就于1767年6月22日在波茨坦生下了威廉,她的丈夫還在朝廷任侍從官。兩年后的1769年9月14日,亞歷山大在耶格爾大街22號出生。她以堅定不移的忠誠照料家人的生活和財產(chǎn)。但是,她對丈夫有什么感受呢?她愛她的孩子們嗎?她冷靜的言談舉止對他們的性格形成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呢?這些不僅是傳記方面值得關注的問題,她的兩個兒子也提出過這些問題。他們被母親搞得沒有安全感,她并非沒有真正感受他們的內心,但卻總是愛挑毛病,對他們橫加指責,說他們這也不對,那也不是。后來,亞歷山大以極其有距離感的生疏語氣談到她,就好像想清除他的回憶一樣。在一份自傳性質的草稿中,我們只能發(fā)現(xiàn)兩個簡短的、客觀冷靜的說明:他的母親出身法國血統(tǒng),而且她做出了“犧牲”,為了能夠給孩子們提供周到細致的、科學的教育。威廉更詳細地描述了母親的性格特征。這不僅因為他自幼就培養(yǎng)了仔細觀察人的特殊天賦,這天賦還使他成為一位描寫人物性格特征以及觀相術的大師,還使他感受到了自己與母親之間的相似;而亞歷山大更像父親,不僅在其真誠坦率的樂天性格方面,而且還在體貌特征上酷似父親。當父親那邊的一個遠房親戚來做客時,威廉·馮·洪堡斷言,這個人“說起話來很像亞歷山大。他根本就不像我,但我也更像母親而不像父親,所以,我對此也并不感到奇怪”。他像母親一樣身材矮小,掩飾自己的情感,大多時候表現(xiàn)得很嚴肅,也表現(xiàn)出母親身上那種典型的、不可更改的堅定不移。進一步了解他的人驚奇地斷定,他沒有年齡特征。“洪堡并不因為16歲而年輕,也并不因為60歲而年邁;不同的時間段在他的身上沒有體現(xiàn),而僅僅是他在時間段上的體現(xiàn),作為男孩兒的洪堡和作為耄耋老人的洪堡都是一樣的,他首先是洪堡,他的內心中有這種根本性的特點,歲月流逝,經(jīng)年不變,毫無更改地牢不可破。威廉1814年在致信卡洛琳娜時的語氣表明,他強烈地意識到自己與母親的相似性:“我像已故的母親那樣,雙臂交叉放在胸前走來走去,牙關緊閉。”在胸前交叉的雙臂不僅能抵御嚴寒,而且也表達了防御的意識吧,嘗試以此抵御世界,封閉自己。當威廉把他結婚的意圖告訴他媽媽時,他被母親“封鎖的”態(tài)度震撼了,她很沉默,對他的結婚意圖不予理睬,她兒子的愛似乎沒有引起她的興趣。她唯獨考慮這樁婚姻在經(jīng)濟上的挑戰(zhàn),她只關心結婚花多少錢。于她而言,愛似乎是一個外來語。她的嘴里從來沒有說出過“愛”這個詞語。從這方面看,威廉尤其感到震驚,當他去特格爾拜訪母親, 為了和她談婚禮打算和未來規(guī)劃時。1790年10月28日,星期四:“我今天在特格爾看見了母親一張漂亮的桌子上的一個墨水污點。我問這是怎么回事。她對我說,‘是你爸爸弄的’‘我已經(jīng)洗過多次了,但就是洗不掉’。有一次,到了為我父親慶賀生日的日子。我提醒母親給父親過生日,但她已經(jīng)把父親的生日忘得一干二凈了。我大概是一個期待人們有某種不同表現(xiàn)的人;可這件事的可怕簡直令我毛骨悚然。”幾個月后,當他在舉辦婚禮前不久再次回到特格爾的時候,他向親愛的“麗”講述了他與母親度過的那幾個下午:“你很容易想象,氣氛是多么空虛寂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