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實干興邦科學家故事叢書:華羅庚的故事


作者:林承謨     整理日期:2016-06-08 21:54:59

在那個戰(zhàn)亂的年代,能夠吃飽穿暖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更何況華羅庚一個身有殘疾的人,追求生存對他而言都是很困難的?墒撬桓视谄接沟剡^完一生。他見他的精力和生命都奉獻給了他喜愛的數學,他在數學的天地里找尋到人生的意義。這本《華羅庚的故事》簡單而平實,沒有華麗的辭藻,卻給青少年以人生需要積極向上的動力;沒有精美的圖片,卻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人生的真諦。 
本書簡介:
  《華羅庚的故事》一書,詳盡地介紹了華羅庚艱難而不平凡的一生。《華羅庚的故事》分為五章,分別為: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走向世界、永遠的中國兒子。五章按照時間順序,為讀者鋪展一個經歷坎坷,但卻執(zhí)著于數學研究、最終成為數學大家的華羅庚。
  作者簡介:
  林承謨原名林學武,湖北孝感人文學碩士,高級編輯,曾任京華出版社第六編輯室主任,出版圖書有《名將與名戰(zhàn)》《胡雪巖全傳》《武則天全傳》等。林承謨湖北孝感人文學碩士,高級編輯,曾任京華出版社第六編輯室主任,出版圖書有《名將與名戰(zhàn)》《胡雪巖全傳》《武則天全傳》等。
  目錄:
  第一章童年
  小時候,華羅庚雖然在學校被稱為怪小孩,但是童年的他是自由的,而且他很喜歡動腦筋鉆研,使自己的天分得以充分發(fā)揮。盡管他遇到了很多的人生坎坷,還曾輟學,但他依然堅持刻苦求學。
  第一節(jié)鄰居眼里的“羅羅”
  第二節(jié)學校里的怪小孩
  第三節(jié)初遇貴人
  第四節(jié)輾轉的求學路
  第五節(jié)老華家的少年
  第二章在人間
  華羅庚和全力支持他的吳筱元結婚了,他們一起走過了很多風風雨雨,相敬如賓。而艱苦的條件、大病的折磨卻一直困擾著他,最終,他在絕處逢生……
  第一節(jié)新的故事
  第二節(jié)人生多艱
  第三節(jié)絕處逢生
  第四節(jié)初露鋒芒的青年
  第五節(jié)永遠的故鄉(xiāng)第一章童年小時候,華羅庚雖然在學校被稱為怪小孩,但是童年的他是自由的,而且他很喜歡動腦筋鉆研,使自己的天分得以充分發(fā)揮。盡管他遇到了很多的人生坎坷,還曾輟學,但他依然堅持刻苦求學。第一節(jié)鄰居眼里的“羅羅”第二節(jié)學校里的怪小孩第三節(jié)初遇貴人第四節(jié)輾轉的求學路第五節(jié)老華家的少年第二章在人間華羅庚和全力支持他的吳筱元結婚了,他們一起走過了很多風風雨雨,相敬如賓。而艱苦的條件、大病的折磨卻一直困擾著他,最終,他在絕處逢生……第一節(jié)新的故事第二節(jié)人生多艱第三節(jié)絕處逢生第四節(jié)初露鋒芒的青年第五節(jié)永遠的故鄉(xiāng)第三章天才的大學華羅庚遇到了伯樂的幫助,到清華大學工作、在劍橋大學的學習結束后,又在西南聯(lián)合大學任數學系教授。他積極地鉆研數學,并帶著強烈的愛國情感和責任,積極參加抗日,積極投身到教育事業(yè)中。第一節(jié)千里馬與伯樂第二節(jié)進入清華大學第三節(jié)留學劍橋第四節(jié)在西南聯(lián)大的艱難歲月第五節(jié)華老師的愛國主義第四章走向世界1946年,華羅庚先后到蘇聯(lián)和美國進行了訪問和考察。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他毅然選擇了回國,并且鼓勵留美學生回國報效祖國。他回國后繼續(xù)進行數論研究,《數論導引》的出版,也使他的聲音由國內傳到了全世界。第一節(jié)訪蘇三月記第二節(jié)訪問美國第三節(jié)成熟的華氏聲音第五章永遠的中國兒子華羅庚帶著無數的榮譽從美國回國之后,榮譽感和責任感并存。他下定決心為祖國貢獻所有的力量,他帶領學生們一起研究和推廣科學,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第一節(jié)重創(chuàng)事業(yè)第二節(jié)榮譽和責任并存第三節(jié)不朽的生命贊歌第四節(jié)永遠的數學家附錄1個人成就附錄2華羅庚年表 前言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上明確指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句話對當今中國具有特殊的現(xiàn)實意義。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經驗。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要圓滿實現(xiàn)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宏偉目標,就要發(fā)揚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此,我們特別策劃出版了這套“實干興邦?科學家故事叢書”。此套叢書遴選了當代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10位科學家——地質學家李四光,數學家華羅庚、蘇步青、陳景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上明確指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句話對當今中國具有特殊的現(xiàn)實意義。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經驗。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要圓滿實現(xiàn)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宏偉目標,就要發(fā)揚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此,我們特別策劃出版了這套“實干興邦?科學家故事叢書”。此套叢書遴選了當代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10位科學家——地質學家李四光,數學家華羅庚、蘇步青、陳景潤,物理學家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鄧稼先,氣象學家竺可楨,生物學家童第周,以及他們的先進事跡,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代大家的愛國情操和奉獻精神。
  這些科學家身上充滿創(chuàng)新、務實、不怕困難、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可貴品質,他們以國家、民族的前途為己任,不計個人名利,不計條件待遇,始終堅持不懈、開拓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科學難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成就,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做出了偉大貢獻。他們不尚空談,腳踏實地,用實干來證明一切、改變一切,為祖國富強和人民富裕奉獻了一生。他們都是實干興邦的楷模,永遠值得人們景仰,永遠值得人們學習。
  我們出版這套叢書,是為了讓青少年學習老一輩科學家創(chuàng)新實干、淡泊名利、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堅持真理的崇高品格,樹立獻身科學事業(yè)、謀求人類幸福的偉大理想,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之材,為祖國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第一節(jié)鄰居眼里的“羅羅”
  或許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在江蘇省的太湖西北有一個叫金壇的小縣城,但是很少有人會不知道從那里走出來的“金子”——一代數學大家華羅庚。
  如今的金壇已經不再是往日滿城瓦礫的破舊模樣了,已建起新的樓房、新的街道,但是金壇人沒有忘記他們的“羅羅”帶給了家鄉(xiāng)人怎樣的驕傲。中山公園里的華羅庚紀念館至今仍保留著他童年時候的玩具,那一件件小物品,似乎都在展示這個數學天才的別樣童年。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在金壇清河橋東面的一個小店里,這個小店的主人便是華羅庚的父親華老祥。華老祥只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對他的親切叫法,他的真實名字叫華瑞棟。華老祥說來也是命運多舛。他本是丹陽縣人,年輕時曾四處輾轉奔波,后來經營起了一家絲綢店,只可惜一場大火將這個絲綢店燒了個精光。華老祥也因為這場大火喪失了銳氣?墒,人總得生存下去,還有妻子兒女要養(yǎng)活。華老祥只能從廢墟里爬起來,搜羅好最后一點能用的家當,重新開始奔波。最終,他落腳在金壇城中的清河橋下,開了一家賣雜貨的小店,取名“乾生泰”。
  華羅庚還有個姐姐叫華蓮青。華羅庚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全家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有個兒子。當時社會上重男輕女的風氣還很盛行,年近四十還沒有兒子,讓命運坎坷的華老祥整天都愁容滿面。這樣一來,原本艱難度日的小家庭更是蒙上了一層愁苦的陰影。他曾在小茶館里請算命先生替他占卜,希望能找到延續(xù)香火的辦法。
  總算是天遂人愿。華羅庚出生的時候華老祥正好四十歲,也算是老來得子,華家別提有多高興了。說來也巧,兒子出生的時候,華老祥正背著個籮筐在趕路,到家時兒子恰巧出生。有些迷信的華老祥為了讓這個兒子能健康成長,便取名“羅庚”,實際上應為“籮根”,意思是“放進籮筐辟邪,同根百歲”,質樸之情不言而喻,也寄托了父親對兒子的美好祝愿。此后,同鄉(xiāng)的鄰居們便親切地叫華羅庚為“羅羅”。
  華家雖然家境貧寒,但是對這個兒子卻是寵溺有加。華家夫婦都認為這根獨苗是上天賜給他們的寶貝,因此也就承載著華家的所有希望。華羅庚在期盼的目光中一點點長大。華老祥期待著兒子能夠早日挑起家庭的重擔,代替他成為這個家的頂梁柱。
  華羅庚三歲的時候,母親帶著他乘坐人力車回丹陽老家去訪親。這一天正趕上大雪紛紛,城里的土路因為融化的雪水而泥濘不堪,非常難走。車夫因為天氣冷,喝了些酒來暖身子,于是一路跌跌撞撞。華家母親心想這天寒地凍的,在所難免,所以也就沒有當回事。誰知走到一座橋上的時候,竟然一下子連人帶車給掉到了河里,而車夫自己也被嚇得不知所措,呆站在橋上。華家母親一邊大喊著救命,一邊想方設法把華羅庚托舉到水面上。就在這時,一股大浪向母子倆涌來,華家母親好像被人推了一把似的,借著浪頭游到了河邊,抱著兒子好不容易才爬上了岸。直到這時,車夫才猛然從酒后的眩暈中醒悟過來,急忙上前拉起華家母親。母親抱著華羅庚欣喜萬分:“終于保住我家這個命根子了,謝菩薩保佑,謝菩薩保佑啊!”
  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后!保A羅庚這次死里逃生,似乎也印證了這個說法。
  華羅庚小時候極為頑皮,在家里不甚聽話,是個典型的皮小子。華家的“乾生泰”小店給了華羅庚很多童年的快樂。羅羅喜歡在父親的小店里蹦蹦跳跳,把柜臺當成馬騎,在柜臺上跳來跳去。對于當時的情景,華羅庚后來回憶說:“來我家小店買香煙的人很窮,常常每次只買一支煙,還要借店里的香來點下火!边@一方面說明,小時候跳上跳下的羅羅不僅僅只是一味地貪玩,他也有自己細致入微的觀察;另一方面也說明,那時華家的日子并不好過。
  羅羅小時候特別愛騎馬,他特羨慕那些有真馬騎的人。在小店里玩耍的時候,店里的柜臺就是他的“馬”,而在家里沒有“馬”怎么辦?華羅庚竟然找來一個木板凳,在上面鑿個洞,再套上一根繩子作韁繩,就這樣騎了起來。頑皮的羅羅每次“騎馬”時總愛叫“馬嘟嘟,馬嘟嘟”,而這個小木板凳后來也就以“馬嘟嘟”為名被永遠地保存在了華羅庚紀念館。
  在大家的眼里,羅羅從來不會乖乖地待在家里,他是哪兒熱鬧就去哪兒玩。廟會、燈節(jié)、船會都不會少了他的身影,玩累了自己就隨便找個能躺下來的地方睡一會兒。為這事,家里人可沒少著急。當時,鄰居們見到華家的人,總是安慰說:“別擔心!你家的‘羅羅’不會丟的,在家等他回來就好!
  華羅庚也是個愛動腦子的孩子,他總想弄明白身邊的一些事。在縣城廟會上,菩薩是最令人尊敬的,鄉(xiāng)里人見到騎著高頭大馬的菩薩,便立刻跪下磕頭,奉為神明。華老祥也常常如此。但華羅庚對此特別疑惑:“難道菩薩真的什么都知道?”羅羅準備一查到底。廟會散了,鄉(xiāng)里人都回去了,華羅庚卻偷偷地跟著“菩薩”一路追到了城東的青龍廟。這下羅羅終于明白了,在廟里卸妝換衣的“菩薩”原來是人扮的!華羅庚高興極了,跑回家里對父親說:“爸爸,你以后不用再向菩薩磕頭了,菩薩是假的!”迷信的華老祥聽到這話,趕緊捂住兒子的嘴:“可不能這樣講,對菩薩不敬!”華羅庚不知道父親為什么不相信自己,但是他從此以后再也不信什么鬼神之說了。
  華羅庚從小就不愿意盲目地跟隨別人,總樂意自己去探求事情的真相。一天,羅羅跟玩伴們一起出城玩耍,在一座老墳前見到很多石人石馬。華羅庚問玩伴知不知道這些石頭有多重,玩伴不假思索地說:“這誰能知道啊?”
  可是華羅庚卻一直想著這個問題,最后頗為鄭重地告訴玩伴:“以后總會有方法知道的!”
  是啊,羅羅沒有說錯,多年后,估算這些石頭的重量對學有所成的華羅庚已經不算什么問題了。但是,兒時那種追根究底的精神卻影響了他的一生。
  羅羅的童年是快樂的,他可以自由地去探尋、去求索,盡管當時他身邊的人無法幫他解決各種疑問,但是他們也沒有去阻止他。遇到疑惑,年幼的華羅庚總是自己尋找答案,這種自主學習、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華羅庚日后的人生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第二節(jié)學校里的怪小孩
  金壇的碼頭是縣城里最熱鬧的地方,而華老祥的雜貨店就緊靠著碼頭。
  小時候,華羅庚和姐姐華蓮青每天都會手拉著手,穿過熱鬧的人群到城門外的仁劬小學去讀書。上小學的這幾年,華羅庚和姐姐一邊上學一邊幫家里做家務,可以說日子過得簡單而快樂。
  轉眼間,姐姐小學畢業(yè)了,但是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風氣影響下,華蓮青并沒能繼續(xù)上學。作為華家獨子的華羅庚自然得天獨厚,華家望子成龍的心愿全都寄托在他的身上。1922年,華羅庚被送進了剛剛成立的金壇縣立中學。
  金壇縣立中學是金壇縣的第一所初級中學,它的創(chuàng)辦者就是華羅庚一生都不曾忘記的貴人——韓大受。韓大受是金壇有名的知識分子,年輕時,就立志要為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力量。經過不懈努力,1922年,金壇縣立初級中學終于建成,簡稱“金壇初中”,韓大受擔任第一任校長。恰巧這一年華羅庚從仁劬小學畢業(yè),雖然他的成績不好沒有拿到小學畢業(yè)證,而只拿到了一張修業(yè)證,但還是較為順利地進入了金壇初中,成為第一班的一名學生。這年,這個班一共收了八名學生,到華羅庚三年后畢業(yè)的時候,就只剩下了六名學生了。
  剛開始上中學的時候,華羅庚還是非常頑皮,尤其是他的字寫得非常潦草,所以教語文的老師都不太喜歡這個不認真的小男孩,華羅庚也常常因此挨訓。當時華羅庚的數學教員是李月波,他對華羅庚后來的成長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李月波生于1897年,從金壇初中成立之時就來到學校教書,是學生與家長公認的好教員。李月波開始也并沒有看出華羅庚的數學才能。華羅庚在初一的時候,數學是經過補考才及格的。后來,華羅庚在回憶這件事的時候,笑說:“并不是我冒犯了我的老師,從而老師故意不給我及格,而是小時候太貪玩了,未能好好學習,再加上試卷上的字寫得很潦草,所以這怪不得老師的!苯涍^初一的這次教訓,華羅庚開始慢慢認真起來,數學成績也越來越好,甚至到后來,每當數學考試相對簡單時,李月波就把華羅庚找來,悄悄地跟他說:“今天題目太簡單了,你上街去玩吧!”由此可見,當時的華羅庚在數學方面已經開始顯露出了自己的天賦。
  能夠遇到李月波這樣的啟蒙老師,華羅庚始終感到幸運。在后來他與校長韓大受的信件中,他曾這樣說道:“月波老師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是他引導和培養(yǎng)了我對數學的興趣,是他為我在初中三年打好了數學基礎,使我以后得以自學數學,并成為我一生為之追求和奮斗的目標。我很感謝他!
  除了數學之外,華羅庚在其他方面也表現(xiàn)出了與眾不同的才能。但是他的才能在當時守舊的教學風氣下,卻被老師們看成了“孺子不可教”。
  有一次,語文老師講《周公誅管蔡》。課文中講周武王去世時,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管叔、蔡叔不服,連同武庚一起發(fā)動叛亂,結果被周公平定了,管、蔡被誅。按照老師所遵循的傳統(tǒng)觀點,應該歌頌周公誅管、蔡,平定叛亂。但老師講到這里時,華羅庚卻提出了異議,說可能是周公自己想造翻,而管、蔡看出了他的謀反企圖,所以周公才殺人滅口。同時,周公既然已經誅殺了管、蔡,并且用的是維護周王室的名義,那他自己就不能再謀反了。沒等華羅庚把話說完,語文老師就已經火冒三丈地斥責道:“周公圣人也,豈可妄自菲薄哉?”
  這位老師很崇拜胡適先生。有一次,他布置作文,讓每個同學閱讀一本胡適先生的書,并寫一篇讀后感。老師把自己收藏的胡適先生的書,分發(fā)給每個同學,而華羅庚恰巧收到的是《嘗試集》。在這本書的扉頁上有胡適先生的一段小序:
  嘗試成功自古無,
  放翁這話未必是。
  我今為下一轉語:
  自古成功在嘗試。
  華羅庚讀完之后認為,胡適是把陸放翁的原意理解錯了,陸放翁的“嘗試成功自古無”是說一嘗試便成功的事自古以來都沒有,這句話無疑是符合實際的。而胡適所說的是,成功來自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只有嘗試了才能成功。兩者都是正確的,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并沒有什么矛盾的地方。于是,華羅庚便在紙上寫道:“胡適序詩邏輯混亂,狗屁不通,不堪卒讀!”老師看到這句話,當即氣得臉色發(fā)白,盛怒之下在他的卷子上寫下:“懶人懶語!”從此便把華羅庚列入了班里的差等生行列,不予理睬。
  當時,老師們之所以把華羅庚看成是個怪學生,還因為另一件事。有一天早晨,全校師生都穿著短裝在操場上做早操,華羅庚姍姍來遲,竟然還穿著長袍,外面罩了個短馬褂。同學們見此都覺得華羅庚這次肯定得挨批評了,沒想到華羅庚卻不緊不慢地將他的長袍拎起,把下襟塞到了外面的馬褂里頭,這樣一來,竟然真就把長袍變成了短袍。就這樣,華羅庚大大方方地走入早操的隊列,隨同學們一起做完了早操。早操之后,華羅庚將外面的馬褂一抖,長袍又放了下來,露出了本來面目,同學們都哈哈大笑。當時站在操場上的校長韓大受看到這一幕,也只能是無可奈何地一笑而過,對于這個怪小孩,他們還真是沒有辦法。
  因為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太過守舊,像華羅庚這樣的怪學生根本不是老師的培養(yǎng)目標。但令人欣慰的是,在眾多打壓和不屑的目光中,華羅庚的信心和希望始終沒有被無情地打壓下去。
  華羅庚讀初三的時候,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老師——王維克。王老師不僅第一個發(fā)現(xiàn)了華羅庚的數學才能,還及時地給予了華羅庚很多幫助和啟發(fā)。這匹未經馴化的“千里馬”,由此遇到了他生命里的第一個伯樂。
  華羅庚的數學作業(yè)寫得特別不工整,總是在上面涂涂改改,乍看上去是個極不用功的學生。但是細心的王維克在仔細研究華羅庚的作業(yè)本時,意外地發(fā)現(xiàn),那些涂改的墨團,正反映了華羅庚在演算習題的時候,是如何漸漸找出思路并最終解決問題的。從此以后,王維克特別留心地觀察起了這個行為怪異的小孩,不僅在生活上給予華羅庚很多幫助,在數學的學習上更是給了他莫大的支持。雖然王維克老師僅在金壇初中教了一年的書,而華羅庚也即將畢業(yè),但是這對師生的親密關系卻一直延續(xù)到了校園之外。直到很多年后,當初的學生已經遠遠超過了老師的成就,但是華羅庚還是不能忘懷王維克老師對自己的培育之恩。
  華羅庚在被公認為數學大師之后,曾寫過一本《從孫子的“神奇妙算”談起》的書。這本書是專為青少年寫的,書的序中有華羅庚寫的這樣一首詩:
  神奇妙算古名詞,
  師承前人沿用之。
  神奇化易是坦道,
  易化神奇不足提。
  妙算還從拙中來,
  愚公智叟兩分開。
  積久方顯愚公智,
  發(fā)白才知智叟呆。
  埋頭苦干是第一,
  熟練生出百巧來。
  勤能補拙是良訓,
  一分辛苦一分才。
  這不僅僅是華羅庚對自己求學研究之路的回顧,更是對我們青少年的諄諄教誨。華羅庚對勤奮和努力的推崇,值得我們深思并學習。
  第三節(jié)初遇貴人
  金壇初中的國文老師楊立三曾這樣說過:“華羅庚現(xiàn)在已經成為國內外著名的數學家,但是識英雄于未遇之時,則為王維克與韓可吾!
  韓大受,字可吾,1889年出生在一個貧寒的書香世家,父親是一個前清的書生,家里只有幾畝田。韓大受從小就極為聰明,八歲入私塾學習,十四歲時到上海就讀于“健行公學”,這是他第一次在“西學”的道路上探究。韓大受與華羅庚的求學經歷有些相似,都因為家庭貧困而只能中途輟學。后來,韓大受閱讀了很多革命文章,深受其中先進思想的影響,并開始以“漢魂”的筆名,在許多著名報紙上發(fā)表反清革命文章。十五歲時,韓大受輾轉到南京“兩江優(yōu)級師范”讀書,專攻農博科。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正值韓大受畢業(yè)之時。
  辛亥革命之后,“師范”的同學都競相在各地組織辦學,而在當時,韓大受已在金壇縣民政署擔任教育科科長兼縣視學。幾年下來,韓大受在職位上所積攢的錢,都用來創(chuàng)辦了女子學校。1916年,這所女子學校改為縣辦。隨后幾年,韓大受在許多地方的學校任教員,極大地豐富了治學、教學經驗。1921年,韓大受被任命為金壇縣立第一高小校長,并組織籌辦了金壇縣立初級中學,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金壇初中”。1922年,金壇初中正式成為獨立學校,韓大受擔任第一任校長。同時,華羅庚也成為這所學校的第一屆學生,兩人長達數十年的深厚感情也因此展開。
  韓大受作為校長,并沒有直接參與對學生們的教育,但是他在學生們心中,尤其是在華羅庚心中,永遠是親切而高尚的。
  在金壇初中學習或工作的師生都知道,他們的校長就是金壇縣教育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當年韓大受創(chuàng)辦金壇初中的時候,為了積累資金,賣掉了家里僅有的幾畝田產,就連他自己的薪水也如數捐出。韓大受校長有識人之才,求賢若渴,當時很多有學問的知識分子,如王維克、楊立三、李月波等人都被聘為教員。校長對這些教員們也極為尊重。而對他的學生,韓大受不僅要求他們認真讀書,更要求他們有良好的品質和愛國的責任感,要他們學會獨立勞動并勤儉節(jié)約。學生們當時對這些要求可能并沒有多么深刻的理解,但是他們潛移默化地從韓大受校長身上學到了這些品質。所以,對這個可敬的校長,金壇初中的師生們都充滿了尊重與熱愛。
  華羅庚在后來回憶韓大受校長對自己的影響時,曾這樣說過:“金壇中學的創(chuàng)立者是我最敬愛的韓大受老師,他把畢生精力、所有財產都貢獻給了這個學校。他為了辦學,賣掉了他僅有的幾畝田;他淡泊勤儉,冬天棉衣都不肯穿;他在政治上也是進步的。他在我們家鄉(xiāng),不僅在他的學生們中,就是在一般群眾中的聲譽也是好的!
  韓大受對華羅庚的幫助和影響是多方面的。華羅庚當初申請入校時,韓大受得知華家家境極為貧寒,便免去了華羅庚的學費,從而讓華羅庚得到了更好的教育。后來看到讀初一的華羅庚總是貪玩,并沒有全身心投入學習,韓大受便教育他,要他好好地珍惜學習機會,努力學習,將來能夠有所建樹。華羅庚因為極為敬重這個校長,也開始發(fā)奮努力,終于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華羅庚在回憶韓大受校長時,總忘不了當年他告訴自己的做人標尺:“做人要正,待人要誠,學習要勤,工作要實,生活節(jié)儉,做一個有益于社會、有益于國家的人!痹谌A羅庚從金壇初中畢業(yè)后的幾十年里,師生兩人一直保持著書信往來。華羅庚每當有什么新的研究時,總要向老校長匯報匯報,老校長每每收到來信都很欣慰,會拿給正在金壇中學學習的學生們一起看,要他們向這個老校友學習。從韓大受對華羅庚的一句評語“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中可以看出,他對這個學生有多么的自豪。
  后來,華羅庚在政治上的走向,也受到韓大受的深刻影響。
  1925年,韓大受調離金壇初中,擔任金壇縣教育局局長,并開始著手編著《列寧年譜》等書,他在訓詁學和語言學上的突出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之后的多年里,韓大受在學術上頗有成就,出版了許多影響深遠的著作。
  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并沒有打消韓大受對教育的熱情。校舍沒有了,他就把學校遷移到郊區(qū),并組織學生積極為抗日工作。后來,隨著戰(zhàn)爭局勢變得愈來愈復雜,韓大受輾轉于各地擔任教員,直至抗戰(zhàn)勝利,才得以安定下來。
  直至1971年去世,韓大受先生始終都沒有停止教育工作,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教育。
  王維克原名王兆祥,又名王和,生于1900年,父親是前清的秀才,當過私塾的先生。王維克從小受到良好的家教,讀書甚多。十七歲時,進入南京河海工程學校讀書,與張聞天、沈澤民等都是同學。1923年,王維克在金壇初中擔任了一年的教員。也就是在這一年中,他發(fā)現(xiàn)了華羅庚的天戰(zhàn)并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也給予了他很多的幫助和指導。二十五歲時,王維克與一批同學遠渡重洋到法國留學,在巴黎大學學習數學、物理、天文、歷史。在這期間,他成為了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的一名中國學生。1928年,王維克學成歸國,又回到了他的家鄉(xiāng)金壇,對當時正輟學在家的華羅庚十分重視,并再次給予了他細心的照顧和支持。
  華羅庚讀初三的時候,王維克擔任他的班主任。他并不像其他老師一樣,認為華羅庚是個調皮搗蛋的壞男孩,相反,他認為華羅庚在數學方面有極強的天賦。
  有一天,金壇初中的幾位教員在一起談論學生。
  “成績好的學生都去省城念書了,剩下的這些都是魯蛋魯蛋:笨蛋。啊!币粋教國文的教員如此說道。
  “怎么這么看呢,這些孩子也都不錯啊,你看華羅庚就挺好的嘛!
  大家一聽王維克說華羅庚還不錯,都反對開來,一致嘲笑華羅庚的字就像螃蟹在爬一樣,歪歪扭扭不成樣子。王維克卻說,起初他也和大家一樣,認為華羅庚的字很不成樣子,但后來經過一番研究才發(fā)現(xiàn),他的數學本上很多涂改的地方,正是他在解題時探索出來的多種思路。王維克指著一群在操場上玩耍的學生,對同事們說:“在這一大群兒童和青年之中,他們里面有喜歡寫字的、畫畫的、雕刻的、演說的、做玩具的、做數學題的、下棋的,或者是問天高地厚的,或者是默默沉思的,這些都是各式各樣的人才。我們做老師的只要好好啟發(fā)他們、引導他們,對于他們所喜歡的,盡力讓他們去做,鍥而不舍,行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哪有不成為名家之理呢?我奉勸諸位,千萬莫把松苗當蓬蒿!而且一個人字寫得好壞,與他以后的成就也不是可以相提并論的!边@段話生動而深刻地反映了王維克的教育理念,這種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的教育方法,即使在現(xiàn)在也不過時。而事實證明,他的這種觀念是正確的,華羅庚用事實向世人證明了,松苗可能在未長成的時候頗顯弱小,但與蓬蒿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王維克不僅在數學上非常精通,其他方面也多有造詣,尤其在語言上頗有建樹。著名的意大利詩人但丁的名著《神曲》,就是他翻譯成中文的,而且他對天文也極感興趣。這樣一位博聞強識的老師,讓充滿求知欲望的、年輕的華羅庚非常敬仰。華羅庚愛去王維克老師的家中,喜歡和他一起討論問題或者借閱書籍。而王維克也異常關心這個學生,他總認為這個孩子以后會大有作為,不僅在數學上給予他指導,在其他方面也悉心栽培。就連王維克的夫人也極為喜愛這個學生,每次華羅庚來,她都是熱情款待、悉心呵護。漸漸成熟懂事的華羅庚在良師的循循善誘下,在數學上更加努力用功了。
  當華羅庚的數學能力遠遠超出初中教學的范圍時,王維克常對華羅庚說:“你不必考這個試了,因為考你的問題別人做不出,考別人的問題又不值得你費時間去做。我給你擬個論文題目你回家去做吧,你的數學終歸是100分,是第一!本瓦@樣,在王維克的指導和鼓勵下,華羅庚不斷向數學更艱深的領域進發(fā),逐漸展現(xiàn)出了他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超人的學習能力。
  有一次,王維克借給華羅庚一部美國的數學專著。他本以為華羅庚會鉆研上一陣子,沒想到華羅庚只看了不到10天就還給了他。這次王維克有些生氣,批評華羅庚做數學不耐心,太浮躁?墒钱斔舆B提出幾個問題,華羅庚都能對答如流時,王維克被這個學生震驚了!這果然是個數學天才!從此,王維克更是對這個學生刮目相看。
  天才也有過于自信的時候,但幸好這個時候,華羅庚身邊有個明智的王維克老師。
  有一天放學后,華羅庚拿著一篇論文興沖沖地找到王維克,得意揚揚地說這是他的新論文。王維克一看,文章竟然是對一個世界公認的、很多年來都未被解決的數學難題的解答。華羅庚一心想著這次老師肯定會贊揚他,但是王維克在閱讀后很認真地批評了他。原來,華羅庚一心想解決這個問題,所用的一些方法和定理表面上看雖然沒有問題,但實際上是經不起推敲的。好在華羅庚是個謙虛謹慎的人,在專心聽完老師的教導后,虛心地承認自己錯了。王維克語重心長地說道:“數學的門類有很多,你最好選擇其中的一兩種而專攻之,掘九井而不得泉,何如掘一井之為愈!你的野心不小。失敗乃成功之母,如能孜孜不倦地研究下去,將來可望出人頭地。我希望你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灰心,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用你的智慧和汗水去鑄造鑰匙,爭取有一日把這些鎖打開!边@段話深深地印在了華羅庚的心里。在以后的學術研究中,他一直堅持著專心、謹慎的態(tài)度。





上一本:凋謝的花朵 下一本:武生泰斗王金璐傳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實干興邦科學家故事叢書:華羅庚的故事的作者是林承謨,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