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點推薦、青少年課外必讀本;*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團中央中國青年網(wǎng)、中國關(guān)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共同發(fā)起;*多位國內(nèi)著名高校和重點和重點中學知名教師參與編寫;*由著名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編;*視角嶄新、配圖精美;*全方位培養(yǎng)青少年愛國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獨特視角紀錄中國近現(xiàn)代愛國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導當下青少年之價值取向;*讀者了解和認識近現(xiàn)代愛國人士的入門之書 本書簡介: 黃遵憲(1848.4.27~1905.3.28),字公度,別署“觀日道人”、 “東海公”、“人境廬主人”、“法時尚任齋主人”,“水蒼 雁紅館主人”、“布袋和南”、“公之它”、“拜鵑人”等, 廣東嘉應州人(今廣東省梅州市),晚清著名外交家、政治家、 教育家、詩人。黃遵憲是中國近代社會的先進人物,他的一生 見證了近代中國社會的內(nèi)憂外患,從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到義和團運動,這些對黃遵憲的人生際遇和思想變化 都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目錄: 第三章不惑輾轉(zhuǎn) ——又指天河問析津,東西南北轉(zhuǎn)篷身 三藩護僑/054 西渡英倫/062 自撰《詩草》/066 星洲領(lǐng)事/068 外事奔走/073 第四章知命新聲 ——堯天到此日方中,萬國強由法變通 《時務》創(chuàng)刊/079 湖南新政/082 戊戌革職/090 維新成夢/093 第五章憂疾晚歲 ——風雨雞鳴守一廬,兩年未得故人書 革命風暴/100 思想啟蒙/105 服務桑梓/109 詩界革命/112 后記:“黃氏以憂國死,今后書生尚有以憂國而死乎”/119 黃遵憲年譜/124前言竟作人間不用身,尺書重展淚沾巾。 政壇法界俱沉寂,豈僅詞場少一人。 奇才天遣此沉淪,湘水愁予咽舊聲。 莫問傷心南學會,風吹雨打更何人? ——狄葆賢挽 黃遵憲(1848.4.27~1905.3.28),字公度,別署“觀日道人”、 “東海公”、“人境廬主人”、“法時尚任齋主人”,“水蒼 雁紅館主人”、“布袋和南”、“公之它”、“拜鵑人”等, 廣東嘉應州人(今廣東省梅州市),晚清著名外交家、政治家、 教育家、詩人。黃遵憲是中國近代社會的先進人物,他的一生竟作人間不用身,尺書重展淚沾巾。 政壇法界俱沉寂,豈僅詞場少一人。 奇才天遣此沉淪,湘水愁予咽舊聲。 莫問傷心南學會,風吹雨打更何人? ——狄葆賢挽 黃遵憲(1848.4.27~1905.3.28),字公度,別署“觀日道人”、 “東海公”、“人境廬主人”、“法時尚任齋主人”,“水蒼 雁紅館主人”、“布袋和南”、“公之它”、“拜鵑人”等, 廣東嘉應州人(今廣東省梅州市),晚清著名外交家、政治家、 教育家、詩人。黃遵憲是中國近代社會的先進人物,他的一生 見證了近代中國社會的內(nèi)憂外患,從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到義和團運動,這些對黃遵憲的人生際遇和思想變化 都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002 他出任駐外使館官員達十四五年之久。在長期的外交生涯 中,黃遵憲不但能在自己職權(quán)范圍內(nèi),盡量做一些有益于人民 積極維護國家主權(quán)的工作,而且還非常注意考察資本主義國家 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和文化教育制度等。他在留日期間所著的《日 本雜事詩》《日本國志》,對近代中國人了解日本、了解日本 的明治維新,有很大幫助。 在美國舊金山總領(lǐng)事任內(nèi),面對種族主義者掀起的排華浪 潮,黃遵憲作為一個貧弱國家的外交官,敢于向種族主義者展 開面對面的斗爭,做了不少保護華僑利益的工作,深受華僑愛戴。 在英國使館參贊任內(nèi),黃遵憲認真考察了英國的君主立 憲政體,并且將它與美國的民主共和制作比較,因而選擇了 前者作為他以后從事政治活動的藍本。通過對日本和歐美政 體的考察,黃遵憲具備了較為成熟的資產(chǎn)階級改良思想和政 治才能,成為我國較早地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先進愛 國人士之一。 黃遵憲所著的《日本國志》,是近代中國人研究日本的第 一部綜合性的巨著,它集中反映了他早期的變法觀念和改革主 張,形成了一套較為系統(tǒng)的變法理論,這些理論直接地影響了 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發(fā)動的戊戌變法運動。 1894年年底,黃遵憲結(jié)束了長期的外交生涯,由新加坡回國, 積極投身變法維新的政治運動。他參加了上海強學會,與梁啟超、 汪康年一起創(chuàng)辦《時務報》,成為戊戌變法時期資產(chǎn)階級改良 003 黃遵憲 004 派鼓吹變法的喉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在1897年到湖南幫 助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提出了一套“地方自治”的理論及種 種改革措施。梁啟超在談及黃遵憲對湖南新政的貢獻時說:“湖 南一切新政,皆賴其力。”(《戊戌政變記》)這一點,我們 今天仍須著重提出來并加以肯定。 戊戌政變后,黃遵憲被革職放歸原籍,被迫退出政治舞臺。 回到家鄉(xiāng)“人境廬”中的黃遵憲,雖然遠離政治漩渦的中心, 在晚清那個風云激蕩的社會轉(zhuǎn)型的關(guān)鍵時期,卻與當時思想界 的焦點人物梁啟超、嚴復等人頻頻信函往返,論政論學,借此 集中闡釋其政治思想、學術(shù)思想和文化觀念,為20世紀初中國 思想界留下了其獨特的蹤跡。在人生的晚年,黃遵憲懷著服務 桑梓的熱情,致力于教育改革,為發(fā)展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作出了重 要貢獻。 黃遵憲一生志在“變法”,志在“民權(quán)”,不屑以詩人自居, 但造化弄人,命運無常,他最終沒有能夠?qū)崿F(xiàn)其變法理想,卻 不意以詩鳴于時。他的兩部煌煌詩作《日本雜事詩》和《人境 廬詩草》,閃耀詩壇,廣受贊譽。梁啟超推他為“近世詩界三杰” 之首,長期以來被尊為“詩界革命”的旗幟,在中國近代文學 史上占有極其顯赫的地位。 斯人已去,其遭際令后人唏噓。黃遵憲在晚清亂世中堅守 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擔當,在列強并起的世界中奮力維護國 家和人民,顯示出強烈的愛國熱忱和高貴人格。在曲折漫長的 005 中國歷史中,先賢們?yōu)槲覀兞粝铝藷o數(shù)的智慧火種,立于時代 潮頭的黃遵憲,必將在中國思想史上閃耀不滅的光輝!第一章志學青春 ——書在肩挑劍在囊,槐花空作一秋忙 書在肩挑劍在囊,槐花空作一秋忙。 明知難慰操蹄祝,敢謂從今韞櫝藏。 早歲聲華歸隱晦,旁人得失議文章。 且圖一棹歸去來,聞道東籬菊已黃。 ——黃遵憲《人境廬詩輯補·榜后》 19世紀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重要轉(zhuǎn)折時期。世紀交替之際, 隨著“康雍乾盛世”的逐漸遠去,大清帝國很快顯露出“繁華” 表象背后“衰世”實相。早在1799年(嘉慶四年),面對當時 帝國的社會危機,有識之士洪亮吉就在《上成親王書》中敦促 帝國“咸與維新”。1815年(嘉慶二十年)前后,以“但開風 氣不為詩”自許的龔自珍在《乙丙之際箸議》中疾呼實行“自 改革”。這時,距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尚有四分之一個世紀。 002 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長期閉關(guān)鎖國 的“天朝”大門,維持了近兩千年的專制帝國開始發(fā)生根本性 變化。傳統(tǒng)封建社會的自然經(jīng)濟和社會結(jié)構(gòu)在帝國主義的沖擊 下開始解體。中國不得不面臨“數(shù)千年未有之變局”,面對“數(shù) 千年未有之強敵”,客觀上,與當時世紀歷史發(fā)展的大趨勢緊 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1848年的歐洲,資產(chǎn)階級革命席卷歐洲大陸, 1848年2月21日,馬克思、恩格斯在英國倫敦發(fā)表了《共產(chǎn)黨 宣言》,拉開了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序幕。此時的中國,開啟 走出中世紀、走向近代化的歷史轉(zhuǎn)折,社會矛盾叢生、風云激蕩, 轉(zhuǎn)型的痛苦考驗著古老的中華民族。 這一年,廣東嘉應州的一個客家人家庭正在迎接一個小生 命的誕生,這個小生命就是黃遵憲。在晚清中西碰撞、新舊嬗 變的歷史背景下,這個新生命將會在歷史舞臺上扮演什么樣的 角色呢?他將創(chuàng)造怎樣的個人歷史呢? 客家之子 嘉應州(今廣東省梅州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地處五嶺 山脈以南,粵、贛、閩三省交界處,山川雄奇。那里氣候溫和, 物產(chǎn)豐饒,歷來是中原前往潮汕地區(qū)的重要通道。梅江是嘉應 州的母親河,自西北向東南蜿蜒而流。梅江兩岸長滿梅樹,早 春時節(jié),氣候漸暖,梅花競相開放,花團錦簇,映照梅江,景 003 色秀美迷人。梅州之名由此而來。 梅州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图业南让裨 是黃河流域的中原漢族,東晉以來,由于戰(zhàn)亂、饑荒等原因, 先后多次向南遷徙,由中原經(jīng)浙江、江西、福建輾轉(zhuǎn)進入嶺南 地區(qū)。嘉應州正處在這三地的交界處,山峰環(huán)繞、河谷縱橫, 氣候濕潤,適宜農(nóng)耕,自然成為理想的避難之所,客家人多次 南遷都樂居于此。憑借吃苦耐勞的精神,利用從中原故土帶來 的先進農(nóng)耕技術(shù),披荊斬棘、拓土開疆,使昔日的“蠻荒煙瘴 之地”變成了“梅花十里”的富庶、宜居之所,同時,在與當 地的越、瑤等土著民族的生存競爭中,逐漸反客為主,最終將 其融合為漢族,使得這一地區(qū)成為著名的客家聚居之地?图 人在遷徙過程中將中原的先進文化傳播到遷居地,宋明以來, 嘉應地區(qū)文教發(fā)達,至清代更是人才輩出,“嘉道之間,文物 最盛,幾于人人能為詩。置之吳、越、齊、魯之間,實無愧色”。 。S遵憲《〈梅水詩傳〉序》) 嘉應黃氏屬客家人,黃氏始祖曾賦有一首詩給后世子孫留 作遺訓: 駿馬登程往異方,任從勝地立綱常。 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xiāng)即故鄉(xiāng)。 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須點祖宗香。 惟愿蒼天垂庇佑,三七男兒永熾昌。 004 古代中國是以農(nóng)耕文明為基礎(chǔ)的家族宗法社會,社會安土 重遷是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客家人四處遷徙的歷史更像一部種族 的血淚史。然而上面這首詩讓我們感受到的不是離鄉(xiāng)背井的痛 苦,而是客家人四海為家、隨遇而安、積極進取的豪邁精神。 這種宗族文化氣質(zhì)在黃遵憲后來的人生中有充分體現(xiàn)。 1848年4月27日(道光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黃遵憲 在嘉應州城東攀桂坊呱呱墜地。這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 庭,成員多達70余人。黃遵憲的高祖父黃潤,字樸泉,以小販 起家,后經(jīng)營典當,家財逐漸積累。曾祖父黃學詩,字詞海, 承繼父業(yè)經(jīng)商,曾參加科舉考試,但沒有取得功名。祖父黃際升, 字允初,其為人“性和易,處事練達”,具有治世之才,在嘉 應州頗有人望。 黃遵憲的父親黃鴻藻,生于道光八年(1828年),卒于光 緒十七年(1891年),字硯賓,號逸農(nóng),原配吳夫人,庶劉氏、 吳氏。生有五子四女,黃遵憲是家中長子,吳夫人所出。黃遵 憲出生時,父親只是一個20歲的青年士子。1856年(咸豐六 年),黃鴻藻考中式 a 舉人,以主事分戶部貴州司行走(相當于 今天的國家財政部駐貴州省財政專員)。1878年(光緒四年), a中式:指科舉考試中被錄取。 005 黃遵憲故居,位于今廣東省梅州市 006 由戶部主事改知府(從四品,相當于今天地級市市長),分發(fā) 廣西。1884年(光緒十年),督辦南寧、梧州厘務。這一年, 適值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愛國將領(lǐng)馮子材率清軍于鎮(zhèn)南關(guān)外大破法 軍,給法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清軍之所以取得鎮(zhèn)南關(guān)大捷, 一個重要原因是軍需保障充足、后勤供應及時,這主要得益于 黃鴻藻從南寧、梧州兩厘局籌劃調(diào)撥,“而府君受事,循環(huán)動 轉(zhuǎn),算無遺策,不苛不濫,卒無失時,人始知其綜核才”。后 來黃鴻藻升任思恩府(今廣西武鳴)知府,在任內(nèi)勤于政務, 勸課農(nóng)桑,促進當?shù)氐奈幕逃聵I(yè)發(fā)展,“辦農(nóng)桑,修書院, 教養(yǎng)兼施,政聲卓著”。黃鴻藻一生官位不高,但抱負不凡, 常自勉道“士大夫平日讀書養(yǎng)氣,當自任以天下為重。一旦值 國家大計,在所必爭,則批鱗犯顏,不顧禍福,稍一瞻望,便 貽千古之譏。若區(qū)區(qū)一小政之得失,一庸臣之進退,連章入告, 以市恩而沽名,即其心無他,亦不免自視過輕矣”。在多年的 宦海生涯中,黃鴻藻也結(jié)識了一批官紳大夫,其中與鄧承修、 鐘孟鴻、何如璋、龔易圖等人尤為密切。這種官場人脈關(guān)系對 于黃遵憲日后從政道路的選擇有著直接的影響。 黃遵憲的青少年時期,正值晚清帝國多事之秋,內(nèi)憂外患 相繼而來。他出生前八年,即1840年(道光二十年),爆發(fā)了 鴉片戰(zhàn)爭。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破轟開了清帝國的大門,這場戰(zhàn) 爭最終以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而使中國歷史的進程發(fā)生了 根本性的轉(zhuǎn)折。1856年,英法聯(lián)軍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侵略 007 軍攻陷大沽口,并進犯北京,在大肆掠奪之后縱火焚毀了有“萬 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外國侵略者的炮火雖未殃及粵東偏僻 的嘉應州,但對黃遵憲后來的人生選擇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正是 由于清帝國與世隔絕的局面被打破,中外交往成為不可逆轉(zhuǎn)的 歷史潮流,從而為黃遵憲日后從事外交工作提供了廣闊的歷史 舞臺。 1851年(咸豐元年),黃遵憲剛剛出生三年,爆發(fā)了太平 天國農(nóng)民起義。這場戰(zhàn)爭發(fā)源于兩廣,在客家人洪秀全、楊秀 清等人的率領(lǐng)下,以摧枯拉朽的力量橫掃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 大半個帝國版圖,滿清王朝處在風雨飄搖之中。1856年,太平 天國內(nèi)部發(fā)生天京事變,翼王石達開率部離開天京,獨立轉(zhuǎn)戰(zhàn) 于江西、浙江、福建等地,1859年其部屬石鎮(zhèn)吉率領(lǐng)太平軍進 入粵東地區(qū),并于當年4月攻陷嘉應州城。1864年,天京被攻 破后,江南太平軍余部在康王汪海洋、侍王李世賢等人的率領(lǐng) 下,南下轉(zhuǎn)戰(zhàn)福建、江西、廣東邊界。1865年(同治四年)冬 天,汪海洋引太平軍從江西入廣東,再次攻克嘉應州城。這年, 黃遵憲正好18歲,11月,娶同鄉(xiāng)葉氏為妻。然而由于兵荒馬亂, 黃遵憲還沒來得及好好體驗新婚生活的甜蜜與幸福,就被迫與 家人避難大埔,接著又逃往潮州。逃難途中,年輕的黃遵憲和 家人嘗盡了人生離亂的凄苦。直到1866年(同治五年)2月, 左宗棠率軍擊敗汪海洋部,收復了嘉應州,歷盡磨難的黃遵憲 一家大小才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 008 太平天國的動亂在黃遵憲年輕的心靈上多留下的陰影是難 以磨滅的。社會動蕩不安、家人流離失所、家道驟然中落,都 使得黃遵憲發(fā)出無限感慨,這期間寫下的許多詩篇都流露出這 種蒼涼的心境。這種早年的生活經(jīng)歷和心理經(jīng)歷直接影響了黃 遵憲一生的政治選擇和人生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