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倉央嘉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作者:吳俁陽      整理日期:2015-11-20 22:17:28

作為《相見何如不見時》的姐妹篇,《倉央嘉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在風(fēng)格上與《相見》有著顯著的區(qū)別:增加了藏區(qū)的風(fēng)土民情的描寫;增加了倉央在青海湖畔失蹤后的情節(jié)描寫增加了倉央嘉措和拉藏汗亦友亦敵的關(guān)系描述。本書將帶領(lǐng)讀者跟隨倉央嘉措的腳步,開啟人生的修行之旅。
本書簡介:
  本書既是一部文字優(yōu)美的歷史文化隨筆集,也是一部以散文筆法寫成的倉央嘉措的傳記。全書以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人生和詩歌創(chuàng)作為線索,以和倉央嘉措息息相關(guān)的著名寺廟為切入點,用詩一樣的文筆,描述了作者眼中的倉央嘉措的傳奇人生。同時也讓讀者有機會追隨倉央嘉措的腳步,開啟人生的修行之旅。
  作者簡介:
  吳俁陽,青年作家、編劇。畢業(yè)于南京理工大學(xué),后于中國作家協(xié)會魯迅文學(xué)院進修。先后在多家時尚類雜志任編輯、記者、主編等職務(wù)。
  ?
  目錄:
  前言那一天?那一年?那一月
  第一最好是不相見,如此便可不至相戀。
  第二最好是不相識,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辛苦作相思。
  第一章十地?即生成佛有何難
  住在十地界中的,
  有誓約的金剛護法,
  若有神通的威力。
  請將佛法的冤家驅(qū)逐。
  莫謂流水不回頭
  莫嘆橋兒空自流
  循環(huán)不息的河流
  這世上到處都有
  從東邊的山尖上,前言那一天?那一年?那一月
  第一最好是不相見,如此便可不至相戀。
  第二最好是不相識,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辛苦作相思。
  第一章 十地?即生成佛有何難
  住在十地界中的,
  有誓約的金剛護法,
  若有神通的威力。
  請將佛法的冤家驅(qū)逐。第二章輪回?相見何如不見時
  莫謂流水不回頭
  莫嘆橋兒空自流
  循環(huán)不息的河流
  這世上到處都有第三章信仰?不負如來不負卿
  從東邊的山尖上,
  白亮的月兒出來了。
  “未生娘”的臉兒,
  在心中已漸漸地顯現(xiàn)。第四章愛情?深憐密愛誓終身
  自從看上了那人,
  夜間睡思斷了。
  因日間未得到手,
  想得精神累了吧第五章掙扎?為卿憔悴欲成塵
  有腮胡的老黃狗,心比人都伶俐。不要告訴人我薄暮出去,不要告訴人我破曉回來。
  薄暮出去尋找愛人,破曉下了雪。住在布達拉時,是銳晉倉央嘉措。
  在拉薩下面住時,是浪子宕桑旺波,秘密也無用了,足跡已印在了雪上。
  第五章受難?此行莫恨天涯遠
  將帽子戴在頭上,
  將發(fā)辮拋在背后。
  他說:“請慢慢地走!”
  他說:“請慢慢地走。”
  他問:“你心中是否悲傷?”
  他說:“不久就要相會!钡诹履鶚?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白色的野鶴啊
  請將飛的本領(lǐng)借我一用。
  我不到遠處去耽擱,
  到理塘去一遭就回來。第七章 夢?此生雖短意纏綿
  在極短的今生之中,
  邀得了這些寵幸;
  在來生童年的時候。
  看是否能再相逢。前言第一最好是不相見,如此便可不至相戀。
  第二最好是不相識,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初識倉央嘉措,只聞其詩而未聞其人。這一首,便是我想要了解他的開始。最好不相見,便可不相戀。這般的無奈,是想要訴說怎樣的哀愁?心中柔軟的地方被觸及的時刻,便是淚水汩汩流出、哀傷迸發(fā)的剎那。輕輕地、慢慢地撫摸著這幾個字,似乎從來沒有被如此的無奈震撼過。
  一直以為,兩人的深吻便會訴說最美好的時刻,兩人的放手便會刻下最刺骨的哀痛。愛情之于每個人都是如此,不管你是高官還是平民,是富豪抑或是乞丐。當你擁有愛情的一剎那,你便會經(jīng)歷人生最綺麗的跌宕起伏、最甜蜜的撕心裂肺。然而,就是如此平凡的感受,對于一個佛教尊者來說,卻顯得那么無奈。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取蘊。
  愛別離、求不得,或許還有怨人生之長久。千思萬緒涌現(xiàn)于同一個弱小心臟中,會迸發(fā)出怎么樣的撕心裂肺和痛不欲生?世間之事總是如此令人無從揣摩,越是深痛刻骨越第一最好是不相見,如此便可不至相戀。
  第二最好是不相識,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初識倉央嘉措,只聞其詩而未聞其人。這一首,便是我想要了解他的開始。最好不相見,便可不相戀。這般的無奈,是想要訴說怎樣的哀愁?心中柔軟的地方被觸及的時刻,便是淚水汩汩流出、哀傷迸發(fā)的剎那。輕輕地、慢慢地撫摸著這幾個字,似乎從來沒有被如此的無奈震撼過。
  一直以為,兩人的深吻便會訴說最美好的時刻,兩人的放手便會刻下最刺骨的哀痛。愛情之于每個人都是如此,不管你是高官還是平民,是富豪抑或是乞丐。當你擁有愛情的一剎那,你便會經(jīng)歷人生最綺麗的跌宕起伏、最甜蜜的撕心裂肺。然而,就是如此平凡的感受,對于一個佛教尊者來說,卻顯得那么無奈。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取蘊。
  愛別離、求不得,或許還有怨人生之長久。千思萬緒涌現(xiàn)于同一個弱小心臟中,會迸發(fā)出怎么樣的撕心裂肺和痛不欲生?世間之事總是如此令人無從揣摩,越是深痛刻骨越是淡然若素。越是淡淡的憂傷,越讓人感覺到其中滋味苦澀非常。然而正是在毀滅般的力量面前展現(xiàn)出那一副與世隔絕的淡然,更顯得其力量綿長而耐人尋味。
  我們匆匆地來到這個世界,然后又匆匆地離開,在匆匆的感嘆之余,或許總應(yīng)該有一刻恬靜。恬靜之時,便會想起那深烙于心的某個人、某些事。某些人,安靜地來到這個世界上,然后便安靜地離開。離開的時候,卻會給大家留下些什么,例如這細水長流的憂愁,又或是那轟轟烈烈的一段嘶鳴。這些憂愁和嘶鳴,便讓我們匆匆趕路的時候,顯得不再那么平淡。一個個觸動心臟跳動的聲響來源于他們,終結(jié)于來世的某個未知的時刻。
  曾經(jīng)在蘇州某條不知名的河畔駐足良久,那種小橋流水的生活、鳥語清流的感覺,伴著尋找古之先賢足跡的雅趣,讓人心中那么清涼。在這個充滿著物欲的世界中,一片綠葉的價值總是很少人在意的。我幻想自己生在此地、長在此處、終老于此間、葬于此處任何一條未命名的河畔,然后我殘留在世界上的最后一抹痕跡漸漸地被流水沖走,也許能留下什么,也許什么也留不下。那將會是一種穿越世間一切喧囂的恬淡。
  讀過很多種倉央嘉措詩歌的翻譯,最喜歡的還是于道泉先生的版本。他沒有自以為是地將倉央嘉措的詩歌進行再創(chuàng)造,而是單純地翻譯了過來,也貼心地把西藏的諺語、故事標注于每首詩的后面,讓讀者去慢慢體會最本真、最純粹的倉央嘉措才是最好。
  最好不想見,便可不相戀。
  最好不相識,便可不相思。
  詩寫到此處已經(jīng)足夠了,無需更多贅述,如此便已然足夠撼動一個跟隨他心靈飄動的癡迷者了。而那句“相見何如不見時”也是來源于此。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辛苦作相思。
  若非一個“相見何如不見時”的絕美,恐怕這首詩的再創(chuàng)造是個完全失敗的嘗試。就連這句絕美之句,也是八分美在語言、二分美在意境。中國的文化中,最美的不是纏綿悱惻的愛情,也不是甜蜜的情話,最美的是那欲拒還迎、欲說還休的感覺。柳三變詞曰,“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美在何處?一個“凝噎”成就了千古的絕唱。執(zhí)手相看之時,郎情妾意何人不知?那翻來覆去的幾句送別的話早已經(jīng)被眾人用得爛掉了。既然送別就要說些什么,那便不再說任何話。因為,情至深處無須多言,也無法多言,任何話語在那樣的時刻都顯得那么脆弱、可笑。
  就像這“不相見、不相戀,不相識、不相思”一般。決絕之后是絕望,還有什么需要再說呢?
  我試圖在腦海中找尋當時的倉央嘉措,試圖理解他的苦悶,也試圖身臨其境地撫摸一下那飛躍了無數(shù)個山山水水的哀愁。
  青燈、古佛,或許還有遠處飄來的斷斷續(xù)續(xù)的木魚聲。嗒、嗒、嗒、嗒。他被迫放棄自己的愛情,他被迫承受別人寄托在他身上的某種命中注定的期望,他被迫了解那本不該屬于他又一定要接受的經(jīng)文,他被迫成為別人手下的一枚棋子。他起身踱步,然后又無奈地坐下。他仰望星空,想念她,又覺得自己背叛了佛祖。他低頭冥想,又完全無法心如止水。他心潮澎湃,又只能平靜如往昔。他充滿著無奈,又無力反抗。他絕望地看著一閃一閃跳躍的燈火,隨手撫摸著那顆他最鐘愛的松石手串(藏族人認為松石能夠辟邪)。他能感覺到自己內(nèi)心的掙扎,像是溺于水中渴望呼吸一般,雙手拍打著水面,拼命地,無法抓到任何讓他感到安慰的東西。他無法喘息、他無法思考、他無法想念、他無法誦經(jīng)、他無法生存……
  千言萬語、千絲萬縷最終未化作嘶吼,也未化作哀鳴。這結(jié)果看起來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加平淡。他長長地舒出一口氣,微微地笑了笑,像是在嘲笑自己,然后搖了搖頭,提筆寫下了感動了無數(shù)人的一段小詩。
  我們嘲笑蚍蜉撼樹,卻不知,撼動人們心臟的往往是那些柔弱的事物。小的時候每每讀到“蚍蜉撼樹”之處便深感其中滋味著實讓人有些悲涼!膀夫荨睙o力改變命運、無力改變自身,或許也一定無力改變結(jié)局。可是,這又能怎么樣呢?它只是個小蟲子而已,竟然有撼動一切的想法。我想,它終于還是沒有撼動大樹。但是,它卻撼動了我的心。
  就像倉央嘉措一樣。他無法撼動桑結(jié)嘉措給他帶來的人生,他無法撼動五世達賴給他帶來的命運,更加無法撼動宗喀巴給他帶來的信仰。他像一只小蟲子一樣,奮力地拍打著他的翅膀,扭動著他的觸角。這樣的勇敢沒有改變?nèi)魏问,僅僅是撼動了數(shù)以萬計的心而已。這是一件甜蜜的事。想一想,數(shù)百年來,那數(shù)以萬計的心臟中流淌著多少沸騰的血液,而這還僅僅是開始。
  既然這只是開始,那我們就不妨從開始說起吧。藏傳佛教高僧對倉央嘉措評價為,“六世達賴以世間法讓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廣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詩歌和歌曲凈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他用最真誠的慈悲讓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獨行讓我們領(lǐng)受到了真正的教義!”在他三歲的時候,便被一個名叫敦珠仁欽的喇嘛帶到寺中修行。從此,宗喀巴便開始了他修行的道路。十六歲時,為了接受更深佛法的洗禮,宗喀巴辭別了亦父亦師的敦珠仁欽前往西藏。十七歲到達拉薩,在止公寺阿仁波切座前聽受大乘法心儀軌、大印五法、拿熱六法等教法,爾后又在幾間寺廟中輾轉(zhuǎn)修行。十九歲學(xué)習(xí)《現(xiàn)觀莊嚴論》,由于論中多引用《俱舍》原文,晦澀難懂,因此宗喀巴又發(fā)心學(xué)《俱舍》。然后又從義賢譯師聽受意樂賢的《俱舍釋》……如此十年光景,方開始講經(jīng),普度眾生。爾后,他又感覺自己所學(xué)多為顯宗經(jīng)論,便立志攻學(xué)密宗。如此又經(jīng)幾番寒暑,方成就了后來的宗喀巴。
  在我看來,佛法的修煉,甚至推及其他的修行、學(xué)習(xí),都不簡簡單單是讀書、寫字而已。或許,思考才是正途。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之感覺必是經(jīng)過“入境”的思考之后方能得到的。學(xué)得多便想得多,學(xué)得雜便思慮多。思想的碰撞或有致使世界觀、價值觀顛覆之時,尤其是所學(xué)涉及繁雜,便更會出現(xiàn)沖突之處。如何能夠?qū)⑺I(lǐng)會到的矛盾變成境界的提升呢?這需要一個人有寬闊的胸懷,擁有能夠容納不同理念的心靈。
  由于宗喀巴學(xué)習(xí)圓滿之后改戴黃色帽子,以后他的弟子為表示追隨,也戴起了黃色的帽子,于是格魯派亦被稱為黃教。格魯派對于戒律要求甚嚴,這也是其能夠發(fā)揚光大的原因之一。當然這也注定了倉央嘉措的悲劇。雖然命運總是無法被改變的,倉央嘉措或許也從未想要改變。然而他對于佛法的崇敬之心,從未動搖過,而且深信不疑。
   住在十地界中的,
   有誓約的金剛護法,
   若有神通的威力,
   請將佛法的冤家驅(qū)逐。
   (菩薩修行時所經(jīng)的境界有十地:歡喜地、離垢地、發(fā)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xiàn)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云地。護法系菩薩化身,故亦在十地之中。)
  ……
  P4-5





上一本:影響世界、改變中國的鄧小平 下一本:三國人物攻略張飛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倉央嘉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的作者是吳俁陽 ,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