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他是運籌帷幄的軍事家,是吐故納新的哲學家,是深謀遠慮的戰(zhàn)略家;是經濟天下的政治家,是別具一格的書法家,是博覽多識的學者。 此外,他還是豪放不羈的浪漫詩人,是中國古今詩壇上一顆高懸璀璨的明星。 文采風騷,從來靠的是大手筆;金戈鐵馬,總會唱響起大風歌。 本書從解密詩詞角度探尋毛澤東的內心世界,以優(yōu)美飄逸的文辭展現(xiàn)他作為詩人的絕世風采。書中每首詩詞都配有毛澤東高清晰手跡圖片,在欣賞他絢美詩篇的同時,也可欣賞他壯美的書法,加上作者優(yōu)美的文辭,可稱本書“三美”,有此“三美”,讀者一定會感到物超所值。 本書簡介: 毛澤東不僅是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他不論是在戎馬倥傯的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建國后的和平時期,都留下了大量詩詞。這些詩詞或記錄時代歷史,或展現(xiàn)個人心跡,可謂探尋毛澤東內心世界的一把鑰匙。 本書將公開發(fā)表過的毛澤東詩詞,以時間為序,將其激揚文字的青春,婉麗悲歡的愛情,運籌帷幄的決斷,抑郁困頓的沉浮,坐地巡天的浪漫,風流人物的慷慨,亂云飛渡的從容一一展現(xiàn)出來。文辭優(yōu)美飄逸,筆墨酣暢淋漓,充分展現(xiàn)了毛澤東作為詩人的絕世風采。 文采風騷,從來靠的是大手筆;金戈鐵馬,總會唱響起大風歌。如果讀懂了毛澤東的詩,便讀懂了毛澤東這個人,也便讀懂了20世紀的中國。 作者簡介: 陳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會長,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多年來從事毛澤東和中共黨史文獻研究以及電影、電視文獻片撰稿,著述和影視作品多次獲中國圖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電視金鷹獎、電影華表獎。 主要著述有:《當代中國的現(xiàn)代主義》、《毛澤東的文化性格》、《毛澤東與文藝傳統(tǒng)》、《毛澤東讀書筆記解析》、《毛澤東傳(1893-1949)》(合著)、《毛澤東之魂》、《文人毛澤東》、《讀毛澤東札記》、《世紀小平解讀一個領袖的性格魅力》、《大時代的脈絡和記憶從五四運動到改革開放》等。 擔任總撰稿的電視、電影文獻片作品有:《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新中國》、《使命》、《世紀宣言》、《改革開放二十年》、《獨領風騷詩人毛澤東》、《走進毛澤東》、《走進新時代》、《大國崛起》、《小平您好》、《偉大的歷程》等十余部。 目錄: 序言獨特的視角獨特的魅力III 自序有個性,才有空間VII 第一章宏程心路 第二章青春意氣 第三章愛情之歌 第四章誰主沉浮 第五章用兵紀實 第六章天落狂飆 第七章戰(zhàn)地黃花 第八章悲壯跨越 第九章青山作證 第十章天驕情懷 第十一章邊關流韻 第十二章人間正道 第十三章歷史與海序言獨特的視角獨特的魅力III 自序有個性,才有空間VII 第一章宏程心路 第二章青春意氣 第三章愛情之歌 第四章誰主沉浮 第五章用兵紀實 第六章天落狂飆 第七章戰(zhàn)地黃花 第八章悲壯跨越 第九章青山作證 第十章天驕情懷 第十一章邊關流韻 第十二章人間正道 第十三章歷史與海 第十四章?lián)羲鲁?br/> 第十五章吳越閑詠 第十六章故園寄思 第十七章游仙華章 第十八章新人氣象 第十九章冰雪傲梅 第二十章精神長河 出版后記第三章愛情之歌 1918年,25歲的毛澤東第一次到北京時,萌發(fā)了愛情。 愛情是在一片冰雪的世界里開始的,充滿著詩情畫意。 1936年,毛澤東曾對斯諾作過這樣的回憶 “在公園里和故宮廣場上,我卻看到了北方的早春。當北海仍然結著冰的時候,我看到白梅花盛開。我看到北海的垂柳,枝頭懸掛著晶瑩的冰柱,因而想起唐朝詩人岑參詠雪后披上冬裝的樹木的詩句:‘千樹萬樹梨花開’。北京數不盡的樹木引起了我的驚嘆和贊美! 和毛澤東一道享受這些美景的,是一個18歲的姑娘。她是毛澤東的老師楊昌濟的女兒楊開慧。 正是在北京的公園和名勝一同觀賞冬春景色的日子里,毛澤東和楊開慧確立了戀愛關系。 初戀,是人生最為珍貴的情感經歷。 在情人眼里,河床上總是流淌著如夢如幻的清波,清波里總是倒映著綠得發(fā)亮的垂柳,垂柳下總是生長著如詩如畫的花草,花草間總是旋轉著金黃的太陽和銀白的月亮。 作為書香門第的閨秀,楊開慧生活在高尚和浪漫的理想之中。 她對毛澤東的愛慕之情,也是那樣地富有個性。 楊開慧在日記里說:“不料我也有這樣的幸運,得到了一個愛人!我是十分的愛他,自從聽到他許多的事,看見了他許多文章、日記,我就愛了他! 毛澤東和楊開慧,都是在五四思想解放大潮中成長起來的知識青年,又都富有個性和遠大的追求。楊開慧后來回憶:她雖然愛毛澤東,“但絕不表示”,“我們彼此都有一個驕傲脾氣,那時我唯恐他看見我的心(愛他的心)!薄八虼藨蚜斯硖,以為我是不愛他。但他的驕傲脾氣使他瞞著我一點都沒有表現(xiàn)” 毛澤東和楊開慧,常常被深沉而含蓄的愛情表達方式所困擾。 愛情成為了甜蜜而痛苦的心理感受。 特別是在離別的時候,在夜晚獨處,地上那雙星星般的眼睛和天上無數眼睛般的星星深情對視的時候,毛澤東的情絲是那樣的深沉、纏綿,似乎輕輕一撥,就能響起動人的心曲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 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 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這首《虞美人枕上》,是毛澤東在1920年冬天一次短暫別離時寫給楊開慧的。 這是毛澤東詩詞中唯一的一首純粹寫愛情的作品,唯一的一首屬于婉約格調的作品。 社會背景在詩中淡然遠去,唯有“我”在夜晚的相思,在拂曉的所見,而所見更引起相思,恰如李商隱說的“一寸相思一寸灰”。 對不大用筆墨表達愛情的毛澤東來說,這是非常難得的。此前他寫有青春詩,唯獨沒有愛情之作。當時的毛澤東,已接近而立之年,在過了青春時節(jié)再來謳歌愛情,或許更見其執(zhí)著的性情。 楊開慧正是從這首詩中看到了毛澤東的心,兩顆心迅速貼近。 詩人的愛情故事,還在延伸。 1920年冬天,楊開慧來到湖南第一師范附小的教師宿舍,不坐花轎,不備嫁妝,沒有媒妁之言,“不作俗人之舉”,自由地和毛澤東結了婚。 一年后,毛澤東辭去了教職,把家搬到了長沙小吳門外的清水塘。 這時的毛澤東,已經成為行蹤不定的職業(yè)革命家。 除了肩負起全部家務之外,楊開慧在黨內擔任機要和交通聯(lián)絡工作,還幫毛澤東找資料、抄寫文章。她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黨的事業(yè),同時把全部的依戀和寄托貫注到毛澤東身上。在繁忙之余,面對孤燈幼子,楊開慧難免生出惆悵之情。而毛澤東的生活節(jié)奏太快,太強,似乎有些忽略了妻子的感受。 1923年12月底,毛澤東又要離開長沙,到廣州參加國民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如此行色匆匆,使三年的夫妻生活離多聚少。 革命與愛情,事業(yè)與家庭,無疑是經常困擾夫妻間的話題。 是呵,前者和后者,猶如太陽和月亮。 沒有月亮輝映,太陽也會憂傷。 因為太陽照耀,月亮才會發(fā)光。 清水塘邊的小道,夫妻倆不知走了多少回。而這天拂曉的送別,清冷的天色,清冷的彎月,清冷的水塘,清冷的草路,再加上妻子楊開慧那清冷的眼淚,真是“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此情此景,毛澤東實在忘懷不了。 于是,一首《賀新郎別友》就這樣從心底里涌了出來 揮手從茲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 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 知誤會前番書語。 過眼滔滔云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 重感慨,淚如雨。 今朝霜重東門路。 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 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憑割斷愁絲恨縷。 我自欲為江?,更不為昵昵兒女語。 山欲墜,云橫翥。 如果說《虞美人枕上》說的是“昵昵兒女語”,這首詞卻明確表示“不為昵昵兒女語”了。哪怕是在茫茫世間做飄萍般的“天涯孤旅”,也要割斷綿綿情絲。說得雖然十分含蓄,但革命家的情愫,卻已經一目了然。 但是,詞的上半闋又分明是地道的“兒女語”,分明是夫妻間難舍的人間知己情,詩人甚至把一些不快的誤會和私房話也寫了出來,希望妻子把誤會化作過眼滔滔的云和霧。 革命和愛情,太陽和月亮,雙重的含意很自然地托出。 1927年8月13日,一個朦朦朧朧的夜晚。楊開慧站在長沙板倉楊家后山的棉花坡上,再一次目送著穿一身布衫卻要去領兵打仗的毛澤東漸漸遠去,他的背影逐漸消失在看不清辨不明的月色里面。 楊開慧肯定不會想到,這竟是他們的永訣。 離別后,毛澤東馳騁疆場,成了馬背詩人。 離別后,楊開慧堅持地下斗爭,撫育孩子,在孤燈長夜里,伴隨那流淚的燭光,思念著毛澤東。 井岡山上的毛澤東,則四處托人打聽楊開慧的下落。他甚至給遠在上海的李立三寫信說:“開慧和岸英等我時常念及他們,想和他們通訊,不知通訊處,聞說澤民在上海,請兄替我通知澤民,要他把開慧的通信處告訴我,并要她寫信給我! 不久,楊開慧果然接到了毛澤東的來信,她說:“終于有信來了,我接著喜歡得眼淚滾流下來了! 遠方的心上人太令她牽掛了。本來就有詩人氣質的楊開慧,寫了一首題為《偶感》的詩 天陰起朔風,濃寒入肌骨。 念茲遠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備? 孤眠誰愛護,是否亦凄苦? 書信不可通,欲問無人語。 恨無雙飛翮,飛去見茲人; 茲人不得見,惆悵無已時! 他們終究沒有重逢。 1930年紅軍第二次攻打長沙的時候,湖南軍閥何鍵把楊開慧抓了起來,對她說:只要你宣布和毛澤東斷絕關系,就放了你。這位外表柔弱的女子勇敢而堅決地拒絕了這個可以給她帶來生路的選擇。于是,她被敵人殺害了,只有29歲。犧牲前楊開慧只說了一句話:“死不足惜,但愿潤之革命早日成功! 聽到楊開慧犧牲的消息,正在準備反擊國民黨軍隊第一次“圍剿”的毛澤東說了一句:“開慧之死,百身莫贖”。可以看出,毛澤東是多么地痛心。 楊開慧犧牲前,把自己寫的前面說的那首《偶感》詩稿和題為《自述》的回憶散記,藏在了長沙縣板倉鎮(zhèn)楊家老屋墻壁的磚縫里。直到1982年翻修房屋時,才偶然被發(fā)現(xiàn),得以重現(xiàn)人間。 此時距楊開慧犧牲已有52年,而毛澤東離開人世也過去了六個春秋。 這四千多字的手稿,已經被歲月浸蝕得陳跡斑斑、頁卷殘破。 一個女性的愛情火焰,就這樣在黑暗的狹小空間里,獨自燃燒了半個多世紀。 四處征戰(zhàn)的毛澤東,或許還沒有相應的心境把自己的懷念之情轉化成詩。等他有相應的心境賦詩悼念的時候,詩情卻已經轉到另外一路了。 那是1957年,楊開慧的中學同學李淑一給毛澤東寫了封信,同時還寄來她1933年聽說自己的丈夫柳直荀犧牲時,結想成夢和淚填寫的一首《菩薩蠻》 蘭閨索莫翻身早,夜來觸動離愁了。 底事太難堪,驚儂曉夢殘。 征人何處覓?六載無消息。 醒憶別伊時,滿衫清淚滋。 李淑一的信和詞,在毛澤東的內心世界激起難以平息的涌潮。在回信中,毛澤東徑直說,“大作讀畢,感慨系之”,并囑咐李淑一代他到板倉看一看開慧的墓。 這時,毛澤東已經有了表達“感慨”的特殊方式。正是李淑一的《菩薩蠻》,激起他的詩情,寫下了別具一格的悼亡之作《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追念亡妻楊開慧、亡友柳直荀,已經沒有了《賀新郎》的斷腸凄清,更沒有《虞美人》的孤愁纏綿。有的則是上天入地的大境界,感天動地的大精神。毛澤東的情感,被想象包裹起來,升華了。楊開慧和柳直荀,已融進了另一個概念──為革命獻身的忠魂烈士。 他們以羽化成仙的形式獲得了永生。他們來到了美麗的天上月宮,受到神仙們敬酒獻舞的盛情接待。 毛澤東還想象,忠魂烈士仍然關注著、牽掛著他們?yōu)橹畩^斗的事業(yè),所以當傳來革命勝利的消息,二人竟灑下如傾盆大雨的淚水。忠魂烈士快慰了,毛澤東思念伴侶的情感也升華了。 這不是借愛情寫政治,也不是用政治喻愛情,而是把愛情提高到了政治,升華成了歷史。 同毛澤東私交很深的民主人士章士釗,在讀了《蝶戀花答李淑一》后,曾當面問他:為什么把楊開慧稱作“驕楊”? 毛澤東回答說:“女子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