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漢字中的禮儀之美


作者:俞水生     整理日期:2015-04-06 17:55:30

   本書主要從漢字文化學角度出發(fā),圍繞40個漢字,對其中所體現的漢民族禮儀之美分四個部分加以闡述:(一)飲食起居;(二)婚姻生育;(三)喪葬祭祀;(四)游藝競技。全書共16萬字左右。古語云:“禮失求諸野”,古代禮儀的形成、發(fā)展乃至消亡都和民俗文化緊密相關,故本書行文在通過一個個漢字介紹各種禮儀時,多注重結合民俗學基本原理和相關知識予以展開。
  作者簡介:
  俞水生,男,1956年6月生。籍貫浙江紹興。1982年1月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F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人文社科部人文教研室副教授。長期執(zhí)教《大學語文》、《宋代詩詞鑒賞》、《應用文寫作》等課程。從教之余,主要關注中國古典詩學研究,并對民俗學、文字學多有興趣。已發(fā)表論文《陳亮愛國詞論》、《詞中自有真情在——談蘇軾的婉約艷科詞》、《屈原求女與巫術求神》、《國際商務應用文語體特征》等二十余篇,著作《漢字中的人文之美》,參編《中學生常用古漢語詞典》(副主編)、《歷代名臣上書錄》等書。
  目錄:
  雞初鳴,咸”盥”漱
  古人是如何”洗”滌的
  休”沐”與理發(fā)
  席地而”坐”
  “立”姿與立容
  叩”拜”之禮
  古代的”飲”料
  民以”食”為天
  中國人的主食——”米”
  無”酒”不成宴
  丈”夫”的高度
  “妻”子的角色
  黃昏的”婚”禮
  千里”姻”緣一線牽
  “聘”禮的由來雞初鳴,咸”盥”漱古人是如何”洗”滌的休”沐”與理發(fā)席地而”坐”“立”姿與立容叩”拜”之禮古代的”飲”料民以”食”為天中國人的主食——”米”無”酒”不成宴丈”夫”的高度“妻”子的角色黃昏的”婚”禮千里”姻”緣一線牽“聘”禮的由來哭”嫁”明媒才能正”娶”雙”喜”臨門“孕”婦為何要忌食生”育”觀念的變化誕生禮的”慶”賀“!表炁c祝壽“死”的忌諱喜”喪”“葬”的選擇喪禮之”奠”家”祭”漫談“巫”與巫文化“卜”的演變好”兆”頭“灶”王爺的傳說鄉(xiāng)村的狂歡節(jié)——”社”日原生態(tài)的”歌”“舞”之魅猜燈”謎”,觀民俗“博”戲趣談“角”抵與角抵戲“射”箭與射禮五”御”之術話說投”壺”雞初鳴,咸“盥”漱 盥洗,這是每個人日常起居最先做的功課。早在西周時期,我們的祖先便已形成了這一習慣!抖Y記·內則》云:“雞初鳴,咸盥漱。”說明古人有早起盥洗、漱口的衛(wèi)生習慣。那時筷子還沒有被廣泛使用,就餐時人們往往共用一個盛飯器,以手抓飯,所以飯前也需要洗手。除此之外,盥洗還是古代儀禮之一,用水使手潔凈,以示對神對人的恭敬。那么,古人又是怎樣盥洗的呢?有哪些細節(jié)可值得我們后人借鑒? 古漢語“盥洗”一詞,所指的范圍較廣,當然主要是指洗臉和凈手,與我們今天使用的詞義相近。不過,古人把盥洗用具歸在禮器一類,故具有相應的禮儀性質。這一點,又與我們現在的生活習慣有著很大的不同。“盥”字甲骨文寫作,是一上下結構的會意字。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為一有水的盆。兩者相合,像一只手放在盆里承水沖洗。造字本義就漢字中的禮儀之美漢字中的禮儀之美是在盆里洗手。金文寫作,與甲骨文字形相近,但又有所不同。上面,由原一只手變成兩只手,而盆里的水則由水滴變成,像有水從上倒下,兩手接水沖洗;下面(皿),是接水的容器。篆文承續(xù)金文字形,寫作。隸書作,將篆文的(兩手)進一步簡化為,而將篆文的(皿)簡化為!墩f文解字》曰“盥,澡手也。從臼、水,臨皿”。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云:“盥字的甲骨文字形從爪,在皿中,象于皿中澡手之形。”“盥”字初文反映其本義僅指洗手,后來詞義擴大,洗臉洗手均稱為“盥”,如盥櫛指梳洗,盥沐指洗臉,而現代的盥洗室,是既可洗手也可洗臉,愛美女性還可用來化妝的。 從“盥”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我們可大致知道古人是怎樣洗手的。那時洗手的器皿主要有兩件,且是配套的:一件叫匜(yí),是用來往手上澆水;一件是盤,用來接洗手時灑下來的水。匜和盤都是盥洗用具,前者注水,后者承水,兩者相互配套。先秦時期,匜、盤多以青銅制作,十分精美,這在先秦乃至秦漢的墓葬中常有發(fā)現。匜最早出現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時期,其形制有點類似于現在的瓢,底部常鑄有三足或四足。青銅器中的盤最早出現于商代早期,到戰(zhàn)國時才逐漸消失。





上一本:泰戈爾眼中的中國 下一本:重返美麗新世界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漢字中的禮儀之美的作者是俞水生,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