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而言之,博雅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教人做人。“博雅教育”這個詞雖是翻譯而來,但是其思想在中國卻是源遠流長。先秦諸子中,老子教人慈愛、節(jié)儉、謙虛;孔子教人克己復禮、做“君子儒”;墨子教人“兼相愛、交相利”;孟子教人動心忍性、磨煉意志;莊子教人以逍遙游的胸襟處世立身;隋唐禪宗中,達摩教人探尋內心,大徹大悟;宋明理學中,周敦頤教人超越物質欲望,尋找孔顏樂處。古往今來,先哲的思想多有不同,但是在教人做人這一點上,他們往往所見略同。不是專為傳授知識和訓練職業(yè),而是注重個人德行與品格,進而由個體到群體,由小我到大我,個體人格與社會責任都不偏廢,這是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精髓。這種教育思想引領社會風氣,最終推動了世運的轉變。所以歷史上中國雖然屢經衰世、亂世,但最終都能否極泰來。博雅教育思想在其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