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通過村莊經濟的的調查,系統(tǒng)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建塘村的經濟社會發(fā)展變遷,并說明民族文化在村莊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作者簡介: 王麗平,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村莊 一、建塘村概況及變遷史 。ㄒ唬┐迩f概況 。ǘ┵Y源環(huán)境 。ㄈ┬姓ㄖ坪忘h組織管理 (四)各類社會民間組織 。ㄎ澹┙ㄌ链宓慕洕鐣l(fā)展 二、農業(yè) 。ㄒ唬┩恋仃P系及資源 。ǘ﹦趧恿εc畜力 。ㄈ└N方式 。ㄋ模┺r作工具 。ㄎ澹┺r作物 三、旅游業(yè)前言 第一部分 村莊 一、建塘村概況及變遷史 (一)村莊概況 (二)資源環(huán)境 (三)行政建制和黨組織管理 (四)各類社會民間組織 (五)建塘村的經濟社會發(fā)展 二、農業(yè) (一)土地關系及資源 (二)勞動力與畜力 (三)耕種方式 (四)農作工具 (五)農作物 三、旅游業(yè) (一)主要旅游資源 (二)主要旅游方式 (三)旅游業(yè)收入來源 四、副業(yè) (一)釀酒業(yè) (二)林產業(yè) (三)畜牧業(yè) 五、教育 (一)教育概況 (二)學前教育 (三)小學教育 (四)中學教育 (五)教育管理與相關政策 六、醫(yī)療衛(wèi)生 (一)新中國成立前醫(yī)療衛(wèi)生狀況 (二)醫(yī)療機構沿革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 (四)疾病防治 七、文化藝術 (一)民間傳說故事 (二)民歌舞蹈戲劇 (三)雕塑繪畫書法 (四)民族傳統(tǒng)體育 八、宗教 (一)本教 (二)寧瑪派 (三)噶舉派 (四)格魯派 (五)佛道混合教 (六)伊斯蘭教 九、風俗習慣 (一)節(jié)日賽事 (二)婚喪嫁娶 (三)禮儀禁忌 第二部分 農戶 十、養(yǎng)殖戶 (一)傳統(tǒng)藏民之家——七林卓瑪家 (二)五好家庭——張國富家 (三)藝術之家——追瑪七林家 (四)公務員之家——和志華家 十一、副業(yè)戶 (一)藏刀經營戶——南杰次里家 (二)藏刀經營戶——扎西拉姆家 (三)釀酒經營戶——汪卓瑪拉幾家 (四)釀酒經營戶——央宗家 (五)多種經營戶——陳志萍家 (六)家庭客棧經營戶——劉文光家 (七)特色飲食經營戶——獨基卓瑪家 (八)小本經營戶——尼瑪拉錯家 (九)運輸戶——卓瑪拉措家 (十)木匠之家——陳桂華家 十二、貧困戶 (一)貧困戶——雪花家 (二)貧困戶——吳鳳英家 (三)貧困戶——尼布家 (四)貧困戶——王光月家 十三、工薪戶 (一)工薪戶——陳桂枝家 (二)多民族工薪戶—一拉姆央宗家 第三部分 村民 十四、村中俊杰 (一)松茸企業(yè)家——汪建忠 (二)張兆虎爺爺——傳統(tǒng)的老人 (三)保護文化的商人——扎巴格丹 (四)積極上進的青年黨員——格桑彭措 十五、能工巧匠 (一)軍人與藏刀——朱紅忠 (二)傳授唐卡的喇嘛——洛?酥 (三)老鐵匠——謝永健 十六、人民公仆 (一)能歌善舞的老藝人——劉漢英 (二)烈士媽媽——松秀珍 (三)最可愛的退役軍人——馬京生 十七、村中能手 (一)赤腳醫(yī)生——馬京妹 (二)牛奶大媽——馬秀英 十八、文化傳播者 (一)建塘歷史見證者——楊文廣 (二)老年書畫詩詞協(xié)會會長——楊遠震 (三)民族文化的傳承者——知詩 (四)學者——楊善徵 (五)織詩拉姆——熱愛藏學的大學生 十九、村中其他村民 (一)獨老而終的老人—普獻忠 (二)鄉(xiāng)村郵電員——普道忠 (三)白衣天使——和建喜 附錄: 附錄1 建塘村調查問卷(1) 附錄2 建塘村調查問卷(2) 參考文獻 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