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人類對空間的認知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人類對同一空間事件的表達卻因為語言的差異而千差萬別。這使得空間運動性事件成為近年來探討語言相對論和語言與思維之間的關系的一個熱門視角。紀瑛琳編著的《空間運動事件的表達(基于語言類型學和習得角度的研究)》從語言類型學和一語習得兩個角度對于英漢語中成人及兒童如何表達自動及使動性運動事件進行了大規(guī)模實證性研究,旨在回答兩個問題:**,從空間語言類型學來看,漢語究竟屬于什么類型的語言;第二,在兒童習得本族語的過程中,什么因素起的作用相對更大,是普遍性的認知特征還是語言獨特性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