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沖突”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構成了社會心理學大廈的一根支柱,對態(tài)度、習慣、認知、角色、記憶研究等心理學諸多核心領域都很關鍵。本書討論了社會心理學領域的重要理論和研究,有的明確,有的隱晦,包括:戈登·奧爾波特對態(tài)度沖突的思考,以及對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的種族態(tài)度提出了“內(nèi)在沖突”的概念;歐內(nèi)斯特·迪希特在分析市場時,用精神分析理論研究品牌市場營銷和人們吸煙習慣的沖突;利昂·費斯廷格提出認知失調(diào)理論,認為這是態(tài)度改變的驅(qū)動因素;格雷戈里·森嘗試把前后沖突的達界定為心理障礙的潛在先兆,并提出了“雙重束縛”理論;詹姆斯·彭尼貝克關于沖突的記憶和情感表露的研究;弗雷德里克·巴特萊特關于人類記憶的構建、回憶和復述的矛盾點的研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關于服從與矛盾心理的角色行為的研究……
認識到心理沖突的存在,理性思考心理沖突的方方面面,能幫助我們挖掘沖突背后的自動化和無意識的思維過程,更為全面和深入地看待問題,從而放下矛盾和糾結,自信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