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們的每一天都要受到父母的嚴格安排和設計。放學后,不再能自由玩耍,而要參加各種補習班以及其他有人組織并監(jiān)管的活動,專享的目的就是要超過其他孩子。生于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卻慣于在社交媒體構筑的虛擬世界里尋找意見的共鳴,面對不同的觀點和立場,他們往往用舉報的方式來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美國青少年患抑郁癥和焦慮癥的比例大幅激增,自殺率呈現急劇上升的趨勢。心理焦慮,已經成為大學生尋求心理治療的首要問題。與其為孩子鋪好路,不如讓孩子學會如何走好路。有些善意的保護可能會適得其反,過度保護和過度教育,反而會讓我們的孩子成為“脆弱的一代”。這不能簡單歸咎于父母和教育管理者,更不能歸咎于“嬌慣”的孩子,全社會應共同反思和努力做出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