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nèi)容之一是在王力先生1936年、1937年暑期,于燕京大學為國文、歷史、教育、政治、經(jīng)濟、物理、化學、家政諸系的學生所作的演講稿整理、修改而成的。由于當時學生文、理生兼有,所以王先生認為“這種演講必須是淺顯的,對于語言學的基本知識也不憚詳加說明;又必須是廣泛的,對于瑣細的問題就略而不論。語文本是每人每日所必需,只要把z容易注意到而又不難了解的道理對他們講,他們也會聽得津津有味的。我相信,無論哪一系的學生都可以聽得懂,甚至高中學生也能懂得一大部分!惫识,講座很受歡迎?谷諔(zhàn)爭的時期,這本小書*初以《中國語文概論》書名,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但流傳不廣,影響不大?谷諔(zhàn)爭勝利后,商務印書館也一直沒有再版。1950年,開明書店打算將其收進“開明youth叢書”里,經(jīng)征得商務印書館同意,遂改名為《中國語文講話》,于當年9月由開明書店重印出版。1953年,開明書店和青年出版社組合成中國青年出版社,《講話》亦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后來,全國在中學階段開始新設漢語課,中學語文教師需要一些有關的參考書,于是該書又從中國青年出版社轉(zhuǎn)到文化教育出版社,名稱也改為《漢語講話》。于是該書流傳日廣,影響漸大。但原書僅有緒論、語音、語法、詞匯、文字等五章,內(nèi)容以“談‘語’的地方多,談‘文’的地方少”。隨著時間的推移,為適應當今人們知識積累和閱讀興趣的變化,我們組織相關學者,認真檢索《王力文集》,謹慎擇取相關內(nèi)容,在原書五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增加方言、字的寫法讀音和意義、語言形式美、語言的真善美及其他等四大板塊內(nèi)容而成九章,增加了一些“文”的知識,使內(nèi)容更顯豐贍,以期有助于廣大讀者更全面地了解自己須臾難離的交流工具,使自己迅速成長為“有文化”者。 全書分九大板塊,從漢語的特性、漢語的親屬及其方言分類、漢語與四呼四聲、各地語音的異同、古今語音的演變、詞是怎樣構成的、古今語法的演變、詞在句中的位置、各地語法的異同、詞匯與語音的關系、古今詞匯的演變、詞匯與意義的參差、各地詞匯的異同、漢字的起源及其演變、字的寫法讀音和意義、新字義的產(chǎn)生、語言形式美、邏輯和語言、語言與文學、語言的化裝、語言的真善美、觀念與語言、語言的規(guī)范化與通俗化等方面,條分縷析第講述了中國現(xiàn)代語文學方面的一系列問題,簡單明了,通俗易懂。以一個語言學家優(yōu)選關懷的姿態(tài),為大眾讀者了解自己的語言,并正確地說話、做事,提供了正確、易行的門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