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將走得比科幻小說更遠。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技術革命。人類歷史上將*次出現人工智能挑戰(zhàn)人類智能的局面。一些越來越難做的事情將逐步交由工業(yè)自動化和機器人來承擔。未來二三十年,假如所有的工廠都完全實現自動化和遠程控制,人類還有活干嗎?與此同時,網絡將變成一個完全私有的空間,掌握在超級企業(yè)手中,由于大力開發(fā)數據、使用機器人,它們將知道我們的一切。在這新的技術競爭中,人類發(fā)明的東西很可能會擺脫掌控。如果是這樣,人類是否會成為鏈條中*脆弱的一環(huán)?如何應對工作減少而生命延長的雙重考驗?在這新的機器文明中,思想、文化和藝術創(chuàng)造的位置又何在?在未來世界,人類如果想活下去,也許回歸傳統智慧和價值觀才是終極的拯救之道? 1.作者為哈佛商學院理工學碩士,巴黎大學法學碩士,法國政府在華經濟(外貿)顧問,歐盟商會上海分會的董事會成員;2.作者的前一部著作《中國如何改變世界》在國際上產生廣泛影響;3.作者為中國通,常年在中國工作,寫過許多關于中國的著作,2010年上海市政府授予常博逸先生“白玉蘭獎章”。4.本書講到了人工智能的發(fā)展脈絡、與互聯網產業(yè)的密切聯系、對人類日常生活的滲透、對制造業(yè)生產模式和企業(yè)經營管理模式的改變,未來又將如何從金融、能源、軍事、政治、醫(yī)療、服務等領域改變整個世界的格局;5.美國、日本、中國,還有法國、德國等歐洲主要國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fā)展程度、應用現狀和前景預測;6.人工智能領域*企業(yè)所取得的成就、應用及其影響;世界互聯網巨頭如谷歌、蘋果、百度等在該領域所扮演的角色及前景;7.本書還提到,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普及,未來還將催生一種新的經濟和社會領域,即“第四產業(yè)”的概念;8.本書同時觸及了一個敏感問題,也是所有科技前瞻者*關心的問題——科技發(fā)展給社會和人類帶來的負面作用,人類面對人工智能的挑戰(zhàn)該如何自我定位和應對?9.東方的古老智慧讓作者看到了解決人道危機、戰(zhàn)勝科技威脅的曙光;10.本書與《未來簡史》內容和主題相呼應,隨書附贈作者手繪《未來新世界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