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法國是如何利用其共和國世俗學校的模式對非洲進行殖民的?難道非洲人民的獨立意愿不正是一種對法國教育模式的一種回應嗎?當前非洲的教育危機能夠以該殖民教育模式之誤來解釋嗎?這些都是本書試圖回答的問題。 本書經(jīng)過作者耐心細致的調研和深入的思考,對法國在非洲殖民戰(zhàn)略的文化影響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扎實的且信息量巨大的解讀。本書不僅揭示了法國在非洲的文化戰(zhàn)略的存在,而且還在恰當內容的基礎上,對這一戰(zhàn)略加以重新定位、重新甄別,并對其影響進行評估。本書的研究發(fā)現(xiàn),法國在非洲的這種連貫而有效的戰(zhàn)略立足于一套經(jīng)過精心挑選、充分適應時勢的固定原則框架之上,使其殖民政策得以把既細致、深入和持久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移植到非洲人那里去。對此,本書作者提出了一個等式:殖民=灌輸。 本書內容翔實地引出了殖民戰(zhàn)略認識論上的方法和理論。作者從社會和政治的角度,試圖厘清一些提議和框架,旨在闡明一種新的教育戰(zhàn)略,為當前非洲教育的危機提供解決之道。 作者簡介 巴帕?易卜希馬?謝克,塞內加爾人。人文領域的國家博士,擁有政治學博士及其他七種博士階段的學位(管理、機構審計、項目評估、教會法等領域)。作為研究員,他負責非洲檔案和研究中心的工作,同時在凡爾賽學術委員會當任教授顧問,也是幾個機構的外聘合作人員。懷著積極行動的態(tài)度,謝克是戰(zhàn)略和機構問題的專家,尤其在教育、政治和管理等領域。 鄧皓琛,復旦大學畢業(yè)后,到巴黎第四大學攻讀政治哲學碩士、博士。能閱讀英語、法語、德語,并具備中級的阿拉伯語閱讀水平。對歐洲政治思想史、阿拉伯政治思想史有一定了解。同時,對歐洲與阿拉伯關系、歐洲與非洲關系也有留意。愿意參與以下的任務:法語學界有關阿拉伯、非洲地區(qū)研究著作的翻譯;歐洲政治思想的原著或研究著作翻譯;已經(jīng)沒有版權的法語史學、哲學作品的翻譯。
|